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我们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因此,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经典古诗文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我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准诗文、读好诗韵、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文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传承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论文联盟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船》、《忆江南》等古诗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

转贴于论文联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 信用

一、走入斯密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本被众多哲人先贤折服并苦心钻研、追随其理论思想的哲学著作;这是一本有史以来历经数世纪而依然焕发人性光彩的伟大作品;这是一本被经济学人顶礼膜拜的经济学“圣经”;这更是市场经济、资本市场始终应当坚守的“游戏”准则。它曾经是亚当·斯密最得意的著述,也是被现代人重新重视、褒贬不一的经济学必读名著,这就是《道德情操论》。

该书作者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一生为世人奉献了两部经典论著:《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前者为伦理学著作,正是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乍一看,《道德情操论》不过是哲学经典,与经济发展乃至经济的各个领域并无关联,但时间可以评述一切。当我们经历了工业革命还沉醉于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当我们在经济数次繁荣与危机中起起伏伏时,当我们懊恼金融危机屡屡发生走入一个个经济发展“怪圈”时,当我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国富论》的真谛与追求获得金钱的快意时,人情日益淡漠、信任日趋微弱的今天我们会不由得猛然发现这本《道德情操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与铿锵有力的深远影响……

二、走入《道德情操论》充满人性光辉的殿堂

该书饱含着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对人生的思考,囊括了人性中常被忽略的方方面面。《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回望历史,18世纪的英国,市场经济已逐渐兴起。中世纪被禁锢的个人的经济动机在相当程度上得以释放,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利的愿望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与这种人们在长期的压抑之后,出现集中性、渴求性乃至恶性的爆发相冲突的是人类传统美德还能不能维系、或者要不要维系的思考。同一时间,学术界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学说:一类学说坚持原有的伦理观念,对腐败、奢侈、欺骗的盛行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必将使整个社会伦理衰败、道德情操堕落,人类文明面临衰退的危险。也就是将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维持放在了对立面。而另一种学说则是惊世骇俗地为私利和各种罪恶辩护。他们认为,正是人邪恶的本性、自利的动机而使人们从事劳动,创造各种财富,带来整个社会的繁荣,贪婪、虚伪、欺诈、损人利己等等恶行,正是经济活力之所在。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正所谓没有统一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任何人类创造的社会文明与成果都不会长久。斯密就在那时那刻,以伟大的人文关怀为主题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以人们心中“客观的旁观者”之角色,重新审视人性的本源,试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汹涌浪潮中为道德争取一片栖身之所,将经济发展与道德维系统一起来。

从历史上看,相比于《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为促进人类福利这一社会事业奠定了基础。而笔者认为,在如今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下,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位中国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道德情操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小学生的心灵和道德天空是最好描画的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而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主要依靠教学来完成。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类课程,对小学生的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熔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和理论性于一炉。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生道德认识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当然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只能是根据课文内容,相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不失时机地提高道德认识。而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作用。

有些语文课文,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感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如《第一次抱母亲》(四年级)一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披文入境,深入细读,渲染气氛,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由此,趁热打铁,深化引导,效果自然更佳。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训练:如表达对自己母亲的敬爱之情;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我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将来我以什么报答母亲,等等。“爱由亲始。”一个人爱他人、爱祖国,应从爱父母、爱亲人出发,通过开展孝亲教育,不断强化,使学生把爱的感情不断扩大,最终实现道德的升华。

还有语文课文中一些有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内容,同样是德育的好教材。只有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潺潺细流汇成大海”,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

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避免不良思想意识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和社会公德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在达到教学目标后,老师应该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奉献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的影响力,为学生真正去了解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能够遵守社会道德、爱护公共财物,遵纪守法以及文明礼貌意识的养成。 理想情操,是人们成功的动力,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拥有理想树立目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理想是要从小树立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加强理想情操教育工作,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理想情操教育渗透。比如在《我坐上了飞船》一课上,老师应该通过对主人公的讲述来讲明理想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理想需要如何制定,理想对人生的影响,理想对生活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建立自己的理想,如何遵循理想轨迹去实现理想,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去认真记下自己的理想,加快学生的成长步伐,促进优秀人才的教育培养。

三、以读激情,引起共鸣

对于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教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情,引起共鸣。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隐性知识,教师拥有,学生亦拥有。那么教师就要通过用意象反思、讲故事、聊天、观察等方法使这些隐性的知识在师生之间流动起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回忆、情景模拟、内省等途径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句、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通过课件以及教师的导语,学生的想象,创设告别情景,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四、在随文练笔中渗透

随文练笔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相机进行的习作训练。由于其形式灵活,选题自由,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习作形式,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条好途径。如读《无私的爱》最后一个自然段“殷红的鲜血缓缓地从孔繁森体内流出,缓缓地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这是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鲜血。”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补充了孔繁森的相关感人事迹及评价,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假如你参加了孔繁森的追悼会,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这样安排,不仅学生有话可说了,更受到了一次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五、精炼语言,加深情感表述

71 628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