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1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屈辱的一页。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则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复兴之路,经过一百多年的追寻与探索,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喜悦,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0月13日,再现了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复兴的展览《复兴之路》,在军事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五个部分,分别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我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前往军事博物馆,参观了由中宣部等单位主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这次展览用丰富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展览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祖国从落后屈辱到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轨迹。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充遍了我的全身。

当我走进《复兴之路》的展厅时,立刻被展厅墙上的文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引住了。华夏五千年,中国享有多么悠久灿烂的历史!长城、兵马俑、紫禁城,这些世界所称颂的伟大奇迹;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这些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为什么一个号称“居于世界中央”的大国会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她会在那些所谓的欧洲“蛮夷”的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是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封闭自大的骄狂心态,是陈旧落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看着墙上一张张帝国主义列强残杀中国人的照片,我的心无法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为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感到骄傲,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直面这段近代的屈辱史和血泪史,决不能忘记过去!

只有我们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这是真理,是被中国人民的血泪见证过的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在《复兴之路》这次主题展览中,同时也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些有识之士采取的救亡运动和不同的革命道路,包括:洋务运动、康有为、谭嗣同等的变法维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陶行知等教育救国,这些道路被历史证明了它们对于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命运是行不通的。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成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马关条约》;变法维新在慈禧的一手遮天下只剩得一个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收入囊中;爱国知识分子们的种种努力奋斗,在军阀反动派面前收效甚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到壮大,虽然中间有过认识上的不统一,有过左和右的错误,但他们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他们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他们才能够领导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万里长征,那么多的艰难险阻,还有敌人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但最后红军胜利了,我们党胜利了,建立和壮大了自己的根据地,延安成为青年们向往的革命圣地。党在这里坐定指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我盯着墙上反映延安时期精神面貌的图片时,我看到了一种生命力,一种坚实的民族精神,那种精神是永远不会被打败、击垮的。

进入展览的第五个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真切地感到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里有三峡大坝和青藏铁路的景观模型,有成功进行载人试验飞行的神舟飞船,有中国农村、城镇发生的翻天覆地大变化,有申奥成功的喜悦,整个展厅洋溢着昂扬的斗志和振奋人心的力量。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投资者所青睐的国家之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也从一个制造大国开始向一个创新大国迈进,我亲身地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感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个历史的转折,一场伟大的复兴。

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展览让我领略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2

那是10月12日,和高中小伙伴一起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由于近代史老师的推荐,很认真的参观了复兴之路展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创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是复兴之路的一个基本核心,自战争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拼死抗争顽强不息的精神也使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撼。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根据参观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如今,中华民族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作为一名坚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为我国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感到深深的欣慰。

展厅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五部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抗争历史和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雕塑,这个雕塑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古代文明和今日辉煌,回顾过去,昭示未来,从四大发明、长城、古代汉字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及国徽等的雕刻无不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力量和伟大,在艺术形式上,雕塑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行云流水为骨架,以祥云作符号,使画面形成大气磅礴之势,以此贯穿古代文明与今日辉煌,借以整合万物,象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永续不断。

构图打破常规模式,运用穿插、夸张、洗练的艺术手法,创造全新的空间感受。艺术语言上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大量的直线和切线,采用高浮雕塑形,强化体量,突出写意和整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众多的表现要素中作了两组强化,一是古代的敦煌飞天,二是神七太空遨游,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追求。加之各种文物的展示,使我在过去和现代中流连,在科学和历史中徘徊。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心组雕,中心组雕简化了内容限定的众多元素,包括绵延不断的长城、猎猎翻卷的旗帜、滚滚的历史洪流、挺立的民族脊梁等,直接以五星红旗的为动态造型,深化了复兴这个伟大命题,极具节奏感和音乐感,达到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承、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的唯美境界,富有韵味。这使得我们在参观过程中并未感到索然无味,而是在艺术的氛围下,认真的审视过去的故事。

因为现在是学外语的,所以给我记忆深刻的是京师同文馆(门面复原件)——我国最早的外国语学堂,在当时留下的匾额上我清晰地看到了“天下同文”四个字,感觉自己仿佛深受鼓舞。在走向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被那展示的许多国旗震撼了;走到开国大典部分时,看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话筒和礼炮,莫名的感觉仿佛自己身处于那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复兴之路的尾声,铜制的浮雕寓意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与序厅主雕遥相辉映,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在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踩着浓艳的鲜血。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中国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峥嵘岁月到中国新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而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在我看来,中国能够从黑暗中不断崛起,并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去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这一切和我们民族的创新、不屈不挠的意志等是离不开的。一个民族,无论其处境多么的不利,只要它还能够怀着希望团结起来,不断去创造,磨砺,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创造惊人的成绩。

但是,这条复兴之路上的血和泪是要用伟大的精神来拭净。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精神的力量。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长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有过无数的辉煌,也历经了无数的岁月沧桑和天灾人祸的考验。面对这些内忧外患和各种灾难,中国却能屹立于世界而不倒,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华民族在遇到濒临灭亡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我们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民族的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一百多年来屡次欺压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自战争以来首次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团结一致。建国时期的各种艰难困苦都在党中央各代领导人的领导和人民的自强不息下,一一克服。继而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然后,就是如同我们90后目之所及的一派繁荣。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力量。也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精神力量。

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看完《复兴之路》,我想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是我想既然这条复兴之路已经开始,我们就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直至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帝都见证过西方列强的野蛮,见证过中国人民的精神觉醒,并在1949年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史册永载他们的业绩。但昨日多少沧桑路,今日不再,但望共勉!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3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国家博物馆也迎来了复苏的脚步。国博重装运营后,《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重新运营的重点展出之一。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广场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国外友邦的旅游人士,也有来自外乡的兄弟同胞。而最热闹、队伍最长的当属国家博物馆的参观队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虽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在经过了2个小时的排队候,我进入了国家博物馆的主展区,找到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区。

《复兴之路》展区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历史如何选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国家基本路线方针的时刻,同时也展现了屹立于世界的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此次《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部分,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大量的图片、史实、雕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的展示了中国近170年来的风风雨雨。在参观旧中国鸦片战争时,心情无比沉重,一组《苦难的中国人民》雕塑深深的震撼了我,老人拄着拐杖,妇女挑着竹篮,竹篮中还坐着一个小孩,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这组雕塑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人民不满国内现状,对国家未来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探索,而新文化运动则解放了国人的思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思想浪潮。而当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时,国内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国家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道路。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自此,中国人民有了奋斗的方向。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而前仆后继,无怨无悔,无论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在这个篇章中,我看到了有关苦难的另外一组雕塑,名称是《艰苦岁月》,一位老红军吹着笛子,而旁边的小孩则偎依在他的身旁。同样的苦难,这幅雕塑的人目光坚定而深邃,无不展示了当时人民对未来的坚定和向往。1949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此时此刻,在这片热土上成为现实。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复兴的伟大之路。从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的国内现状、帝国主义封堵围截的国际事实,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和平共处。经过自建国以来6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已经走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我思绪万千,既感慨幸福得来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我作为新时代的千万党员的一份子,又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既要维持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也要进一步的扩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伟大的复兴。正如参观完后我在电子屏幕上的留言“继往开来,繁盛恒昌”,相信祖国在我们这代人的继续努力下,国家会更加的昌盛。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4

2009年10月24、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710班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部分团员分两批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展览共分五大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争开始到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169年间中华大地的历史沉浮与沧桑巨变。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对中国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这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这天的改革开放、北京奥运、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党员,我们除了有与广大参观群众同样的自豪感外还多了几分历史职责感。国家的复兴要靠科技、思想和体制上的复兴。首先,国家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得以让我们这天能够享有科学院良好的研究条件与环境,我们务必抓住这个时机努力从事科研工作,推动国家科技的进步,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这样国家的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其次,我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要注重思想的继续解放与创新。我们站在高端,要有创新思想的勇气与毅力,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民族注定难以实现最终的复兴与长久的繁荣。最后,我们作为研究生党员,要认真学习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加强党支部的体制建设。把这么多优秀的党员用良好的体制凝聚在一齐,发挥更大的战斗力。只有体制的科学与完善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更快更好地走向复兴。

这就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党员应有的历史职责感,这份历史职责感驱动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努力奉献自我的价值,为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71 62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