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假文盲》作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300字]《假文盲》作文【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假文盲作文300字范文【第一篇】

假文盲这种现象好吗?它是不好的现象。假文盲的人是不配受到人们表扬的,他只会受到人们的批评,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好的!

虽然这种现象非常不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种现象。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第一排的两个座位都写着“老弱病残”几个鲜红的大字,然而这些座位上经常坐着一个个强壮的叔叔。这不正是一些“假文盲”吗?还有,在绿油油的草坪上,总有一些牌子,上面写着“严禁践踏”,可还是有一些人在里面追逐,游戏。这不也是假文盲的现象?在公路的斑马线旁边,如果没有红绿灯,那么线旁就会写着“请走斑马线”。可是行人还是会横穿马路,导致现在的车祸越来越多。“假文盲”真是“害人害己”啊!

“假文盲”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希望人们能够与它们隔绝,不要再当假文盲了,“假文盲”确实“害人害己”,不要再出现“假文盲”现象了,好吗?

假文盲作文1200字范文【第二篇】

谢尔盖是俄罗斯一位神奇的盲人,他在14岁时意外失去双眼。经过长时间训练,谢尔盖凭手指触摸能辨别很多东西,甚至还能辨别不同的颜色。

有一次,一个女性朋友要求谢尔盖辨别她头发的颜色。谢尔盖将这名女子的头发在手中握了很长时间,可仍然无法说出她的头发具体颜色。最后他做出了大胆的推测:你头发的色彩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黑色。结果这位朋友大吃一惊,立刻赞不绝口,因为不久前她确实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了流行的“杂色”,其中主要的就是红色、白色,并保留了部分黑色。

因为谢尔盖的手指能“辨别”颜色,所以他完全能够分辨跳棋的颜色,所以他能够在下跳棋时从混杂的棋子中,准确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棋子。

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盲人手指的敏感度比一般人的确高很多,许多盲人甚至能阅读几乎平坦的文字。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盲人大脑分管视觉功能的区域被分管触觉的区域给挤占了,结果导致分管触觉的区域扩大了,因此触觉的灵敏度就大大提高了。

盲人的手指触觉灵敏度高得惊人,一般人的灵敏度能有多敏感呢?

人的手指究竟有多敏感?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不简单。因为研究手指触觉的灵敏度涉及多个角度,如凸凹与平坦,以及软硬、粘滑、冷热和干潮,等等,要全面科学衡量这种种触觉差异,其实很难做到十分精准。不过,科学家认为,因为手指触觉中最常用的是凸凹与平坦的分辨,所以这种触觉灵敏度的高低,基本上就可以代表人手指整体灵敏度的高低了。

那么,人的手指究竟有多敏感呢?最近,瑞典一个由材料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制造了16个特殊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上面有一系列非常精细的平行脊状结构,脊之间的距离在300纳米到90微米之间,高度在7纳米到微米之间,其中还有一个没有脊的平坦表面。我们知道,1纳米是1米的10亿分之一,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八万分之一。当物质的整体尺寸小于100纳米时,就成了人们肉眼难以分辨的微观物体了。

究竟人的手指能分辨出这微观世界里的“山脊”吗?在实验中,研究小组给20名志愿者分别戴上眼罩,要求志愿者一律都用食指在聚合物表面上滑动,每次比较两个不同表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志愿者能够确切感知到这些纳米级别的“山脊”,其相互之间的感觉差异幅度平均只有13纳米。

这个实验表明,即便无法和盲人的触觉相比,一般人手指对物体表面的感觉细腻程度也是非常惊人的,而且这种触觉感知能力相互之间差异不大。

手指触觉妙用多

科学家指出,因为在人体触觉中,手指触觉是最常用的,所以揭开手指触觉灵敏度的奥秘,对解决人类相关问题意义重大。

如对于断手或断臂的人来说,在安装上假肢后,虽然恢复了手的作用,但手的触觉却几乎是永远难以恢复了。不过前不久欧洲一家机器人实验室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发出来了一种通过电脑控制的仿真人机器手――“数字手”。这种神奇的手彻底颠覆了“钳状机器手”的不雅外观,还具有以假乱真的人类皮肤“外表”,机器人有了这种手,就能对物体的表面有触觉,断手的人借助它,也能通过这种手传递的数字信号,让大脑获得感知。

《假文盲》作文300字【第三篇】

漫画,一般都是非常滑稽,可笑的。每次我一看到那些可笑的漫画时,就会笑得合不拢嘴;但是,我一看见{假文盲}这个漫画时,不知怎么着,就是笑不起来。

这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的图画。

看,在母子上车处的地方,挂着“母子上车处”的牌子,可是有四个高大的男人,他们都站在母子上车处的入口,他们都视而不见,好像没看见,好像不认识字。

他们都是一些没文化教养的人。

这是一些不遵守社会的不文明的现象。

像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

如:在一个花园里,有一个草坪,上面插着牌子,写着:不要踩草。可是,有些孩子好象没看见,在草坪里嬉戏,玩耍。把小草踩得一塌糊涂。

呐,这不是吗

今天,已经没有这样的不文明的行为了,我们都在争做文明人,难道不是吗?

假文盲作文1900字范文【第四篇】

首先,“优秀”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一个人是否优秀,是与别人相比得出的认识与评价。就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来说,抛开人情、拉票、关系平衡等不公平因素,假定科学比较不同人员的业绩差异,优秀仍然是一个相对概念。如一个学校的教师年度教学业绩考核,假定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质量相当,那年教学课时350个(假定年教学40周,每周8个多课时)的就相对比年教学课时300个(假定年教学40周,每周7个多课时)的优秀。当然有可能有年教学课时700个的,那他比年教学课时300个的自然更加优秀。然而这只是为便于说明问题举的极端例子,实际工作中的年度考核由于名额往往占总人数的10%以上,为不使优秀名额作废,许多单位最后评定的优秀可能有年教学课时700个那样的老师,也有因年教学课时达700个(包括接近这个数)的教师极少而推出的假定单位年平均课时300个,而只比此数多50个左右的教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考核优秀的人员业绩比考核合格的人员业绩相差多少,亦即“优秀”的价值含量有多大。这的确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不仅不同单位的考核优秀与合格人员的业绩差异各种各样,即使一个单位内部的考核优秀与合格人员的业绩差异也不相同。考虑到大多考核优秀与合格人员的业绩差异是350个教学课时与300个教学课时那样的差异,而不是700个教学课时与300个教学课时那样的差异,所以除便于量化的如销售奖励按销售额比例提成,教学按课时付酬等外,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优秀,大多地方是采取奖励发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按一年的工作量为基准认定,考核优秀者大约比合格者多完成一个月的工作量。而前边提到的那个单位的聘用政府购买专业技术岗位的方案中,考核合格者一年计分2分,考核优秀者在一年年限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3分,合计5分,即认定考核优秀者当年的工作业绩相当于考核合格者年的业绩。如换做发奖金的话,按该方案观点推出的结果是,考核优秀者除应拿到其一年的正常工资外,另应奖励其年即18个月的基本工资。前文笔者已举例表明,不否认个别年度考核优秀者一年工作业绩可能超出考核合格者数倍,但大多年度考核优秀者的工作业绩只是比考核合格者相对多一点而已,所以该方案将年度考核优秀1次赋分3分极不合理。

但前边所说只是将该方案中年度考核优秀1次的积分3分与其它奖励得分的分值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实际上该方案中年度考核优秀的得分积分在聘用中的价值远重于一般奖励得分。一是年度考核优秀的得分积分算入基本分,其它奖励分类似于附加分。当某人年限分、学历分、考核优秀分积分大于他人的该方面积分时,其他人的奖励积分不能作为条件因素与他进行竞争条件比较,也就是说他人的所获奖励积分此时在与他的岗位竞争中一点不起作用。二是该方案中年度考核优秀的得分可以相加,没有上限,而其它奖励得分虽可相加,但总分以5分为限。至此,我们可知该方案的这方面规定多么不合理!

该方案的这方面规定不仅不合理,而且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导致该单位不少人对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的过分追逐。前文提到该方案于2012年底,正是单位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有参与该文件规定岗位竞争意向的人,极想获得考核优秀称号,以使自己在之后的该文件规定岗位竞争中累积优势。其他无参与该文件规定岗位竞争需求的一些人,从该文件规定中感觉到单位的思想倾向和“政策导向”,也想方设法获得考核优秀称号,结果造成该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中拉票、求情、送礼等问题的加重。

这么一个存在不合理内容规定且有副作用的文件为什么会出台?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许多中国人科学意识不足的问题。就该方案的拟制者或者说提出者——该单位人事处来说,他们虽然清楚该文件是关系一些人切身利益的一个文件,应该认真拟制,但他们缺乏政策制定方面的基本知识,不知道一个政策的出台需经过认真论证,实施时应进行评估等要求,而只是想当然地自认为什么对就确定什么。该单位有几个管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的懂政策制定要求的人员,但该单位人事处没有感觉到有必要找他们咨询,帮助分析论证。所在省职称评定文件中有关于年度考核优秀与其它奖励类似对待的规定内容,但他们没有去联想借鉴。如河南省2009年的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关于讲师评审教学业绩条件中有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这样的内容:“(1)获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1次或良好2次,或年度考核优秀1次。(2)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3)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个职称评审文件已执行4年,该单位作为学校,人事处主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应该对这样的内容很熟悉。但是,他们在起草本单位的政策规定时,却过于相信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而没有想到去查找资料参考。

71 3142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