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故事【汇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元宵节的故事【汇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跟元宵节有关的故事【第一篇】

正月十五点灯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卖灯笼的,都是自己做灯笼,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灯笼有方的,有圆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观,怎么做呢?于是,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做灯笼。

爸爸说:“做灯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还要准备一块木板,一些铁丝和一张红纸。”

等材料准备齐了,爸爸让我先把木板的四个角钻上小洞,小洞钻好后,再把铁丝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红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把它弯成圆筒,套在铁丝围成的支架外边,用胶带或胶水粘牢,就成了一盏灯笼了。爸爸说:“为了安全,我们还要在这个圆筒的上边,用铁丝挽一个扣,等蜡烛点燃的时候,用小棍挑着,以免烧着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做成了一盏灯笼,爸爸一个勁地挑我的毛病:这根铁丝短,那根铁丝长,纸粘歪了……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只顾自我陶醉呢!我第一次做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迫不及待地点燃蜡烛,烛光红彤彤的,清晰地映出我画的图案,我高叫着“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朋友们都围在我身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做的灯笼,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因为自己做的灯笼哪里都买不到!

大家也来动手做一做吧,拿着自己做的灯笼上街走一走,一定很有趣。

元宵节故事【第二篇】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

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的故事【第三篇】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

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第四篇】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元宵节的故事【第五篇】

翻开相册,我犹如走过记忆的宝库。每次看到那些照片,总会开怀大笑。

元宵节那天,处处是锣鼓喧天。我吃过晚饭,跟着爸爸来到社庙。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在放鞭炮、点礼花,有的在上香,有的在化妆。明亮的灯火把社庙照得亮堂堂,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砰”的一声巨响,游行开始了。只见小孩子有的举着三角旗,有的举着"肃静”的牌,还有的提着灯笼,嘻嘻哈哈地向前。打钹的队员随着鼓点的节奏,手臂一扬一擦,铿锵有力,让人激动不已。八个年轻人抬着一尊大菩萨,看上去很吃力,但脸上还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十音八乐队走在队伍的后面,唢呐欢腾,轻歌曼舞,别有一番情趣。

“走,我们去古厝看看吧。”爸爸对我说道。我应和了一声,便跟着爸爸来到了社庙旁的古厝里。古厝的八仙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斋菜,有栩栩如生的面食猪头,有可口鲜甜的水果;还有造型独特的各种海鲜——围观的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我们也被这眼前的一幕吸引了,看了又看,赞了又赞。

夜深了,鞭炮的声音越来越小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71 208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