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1

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四大策略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文结合考纲,浅谈高三生物科的复习备考应对策略。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

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

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

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1)生态和环境热点(生态农业、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绿色奥运、奶粉事件等)。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

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判断细胞的年龄(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综上所述,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2

2013年高考生物质量分析2014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一、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命题情况分析

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大部分试题的情景来自教材或教材的拓展,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注重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

2013年生物试题是由6个选择题、四个必修大题、一个选修大题构成。与2012年相比试题做了很大调整,分值也增为90分。

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具体分析如下:

1.总体上看,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例如第30题,对果蝇翅型、眼色的性状遗传分别进行了考查,只有5个空;选修3的第40题15分,只有9个空。这些题往年都是有难度的,但是本次高考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

2.注重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今年高考无偏题、难题、怪题和超纲题,与我们考前重点复习的内容基本一致。比如选择题考查了dna和rna的比较、酶、叶绿素、免疫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3.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能力考查。本次高考试题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 1

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比如第29题,学生需要读懂题干中的已知信息,然后进行分析作答,这样既考查了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根据新情境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4.稳中出新,贴近生活。比如,选择题设问“dna中有氢键,rna中没有”“叶绿素为什么呈现绿色”,第30题考查血糖调节等等,这些问法比较新颖独特,同时还贴近生活,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和要求。

二、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成绩分析和学情分析:

2013年我校的理综成绩是分,考区的平均成绩是分。比考区成绩低分,但与往年相比,我校理综成绩有较大突破。我校学生由于生源等实际情况,总体表现为底子薄弱,弱势学科较多,学生不均衡。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上下一心,团结协作,致力于课堂改革,形成了以“学案导学”为抓手的教学工作,在2013年高考中初见成效。

1.在2013年的生物备考复习中,我们做的成功之处主要为:

(1)高考方向把握准确,平时训练到位。

(2)复习中注重了“双基”的训练,使学生在高考中遇题不慌,效果较好。

(3)平时的限时训练为高考的选择题做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试题做答的规范性训练,有效的保证了非选择题的得分。

(5)考试技巧和心理指导,为学生高考提供了支持。

2.在2013年高考中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为我们以后的高考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主表现在:

(1)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中生物学的基本结论理解不到位,记忆不准确,对基本概念、事实的掌握不牢靠,导致基础题也丢分。

(2)学生审题大意。

(3)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和复习利用度不够,表现在对教材知识点不够熟悉,对教材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把握不到位。

(4)对遗传学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较弱,对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中的基本结论,基本方法不熟练,基本的能力要求不到位,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5)对教材实验不够重视,实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6)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专业术语、书面表达能力欠缺,解题时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7)图文转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还很薄弱,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时间把握不合理,选择题用时太长,不能合理分配时间。

三、2014年高考目标:

面对2014年高考,我们充满期待,又感觉到责任重大。2014年高考,我们的理综高考目标是成绩达到考区平均成绩。

四、2014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1.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加强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回归教材,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高三复习中,首先要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复习方向,吃透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其次留心最新 《考试大纲》,潜心探究它的突出变化和新异的有价值的信息,明确要求,完善内容。最后用足用好教材,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角落,不留任何知识死角。

2.掌握必要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必要的且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如①概念图的构建和运用;②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运用;③进行图文(或文图)转换,加强理解;④加强知识归类和规律的总结。

3.精选试题资料,做好单元检测

选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经典试题,并根据所教学生特点进行改编,使知识前后联系,形成网络,形成学科知识体系。

4.加强针对性训练,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解题能力训练----精选练习题,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2)思维能力训练----变式题的训练。

(3)应试能力训练----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

5.重视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课本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还

要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力求使学生逐渐达到能用恰当的实验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6.重视图表类试题的解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利用图表作为背景材料出题,占分比例较大。在复习教学中,凡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图表都要与教材文字对照,使其具体化、条理化,平时在练习及考试中加大对图表题的训练,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找出图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及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图表所给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对图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7.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规范化、标准化

生物科学有一整套规范的习惯用语和符号,在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以身作则,规范使用生物学语言,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减少学生由于表达不规范造成的不必要的丢分。

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3

2018年生物备考策略

(1)善用教材,建立生命观念,构建知识系统

“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内。”高考试题年年新,但变化的只是选择的素材、创设的情境、解答问题的思路,而答案总能在教材内找到。所以,教材是最重要的复习备考资料。而有些同学以教辅资料为主要学习资料,把教材束之高阁,真是舍本逐末。

对于教材,建议在以下几下面下功夫:

1、对照考纲研读教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指南。考什么、如何考,《考试大纲》上都有明确的说明。这就要求考生针对《考试大纲》的内容,逐条过关。如对于《考试大纲》中的每一知识条目,都要能准确说出、写出其要点。如有疑问,必须阅读教村,从源头上扫除知识死角。有的同学将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包括表述概念、原理、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摘抄下来,经常背记。这种方法可以借鉴。高考评卷中,阅卷者往往是根据考生答案中是否有切合的关键词、句来计分的。得分点一般是生物学的名词术语。

对于教材的重要概念,除了牢记,更需要理解,高考往往是考你对概念的理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理解了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判断:

概念输入:明确概念的要点,能将这个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联系起来。概念输出:能用文字、图表、模型等不同的方式表述概念。

概念迁移:能将概念用于新的情境,描述和解释生命世界,解决具体的生物学问题。

2、构建概念体系

结构决定功能。零散的概念只有形成了合理的体系,才能在考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自主梳理教材的概念体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建构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时,建议大家:一是自主建构。很多资料中也有类似的“知识结构图”。那些图所显示的是制作者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如果学生们只是依样画葫芦地抄抄、背背,毫无意义。如同给孩子一个银行卡,但不告知密码,孩子没法使用。自己建构的概念图,需要时才能自动提取。二是主题明确。每一幅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纳入图中的概念都应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三是逻辑合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不是概念的简单堆砌,要求概念之间要有合理的逻辑联系,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拉扯到一块。四是规范简约。图应合乎相应的规范。如纳入图中的概念需要有层级、条理,概念与概念之间要有阐明其关系的联结词等。图示应力求语言精炼、图形简约,太复杂的图示不便于存储。五是循序渐进。可以先做一个概念的(如下图1),再做一节、一章教材内容的概念图,然后做一个复习专题的、一个模块的(如下图2),甚至是整个生物学课程的概念整合图。

3、建立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而成,是以回答生命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建立的系统化的概念为基础,抽象出来的关于生命本质的观点、思想。它是能够统领组成生命的物质,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生命观念主要包括三大观念群:系统观、进化观、生态观(见下表)。

用生命观念统领所学知识,会使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更加深刻。

4、研读教材中平时不太注意的内容

如教材的章节引言、小结,旁栏、章节后的习题等。经验告诉我们,有些高考题就是从这些内容中取材的。

(2)重视教材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一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今年高考题多题都涉及教材实验和相关实验设计,其中更有一题,要求考生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对考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全方位考查。

建议在实验复习中,关注以下方面:

1、动手做,积累经验,培养技能 有些时候,考实验就是考操作,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缺乏实践的体验,凭想象、靠背记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答案。

2、剖析教材实验,领悟科学方法,力求举一反三

教材实验是生物探究史上的经典实验,高考实验设计题都可以在教材实验中找到其原理和方法。对于教材的许多实验,复习中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实验假设是什么?预期的结果是什么?实验变量是什么?有无对照?如何设计实验对照?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如何由实验结果推导实验结论的?可以改进吗?

这样层层剖析,让自己明白实验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实验中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研究思路,才可能举一反三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3)科学刷题,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根据个人多年高考阅卷的经验,考试中学生的错误可以分成三大类:看不懂题目、想不清思路、写不好答案。为什么会这样?个人认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概念、原理没有透彻理解;缺乏有效的训练。提出下列建议:

1、掌握解题策略

以非选择题为例,解题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提取信息——读题。就是要弄清题目考的是什么。理解题目所给信息的具体含义。有时需将图表转换成文字,有时需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处理信息——构思怎样解答题目。包括四个要点:建立题干信息与问题间的联系;建立信息与所学的联系,进行答题内容定位,确定思考范围;把握题干信息的引导与指向,了解题干所给信息的目的和作用;把握题干与小题以及不同小题间的信息关联和逻辑。表达信息——写出答案。要求:按问题要求进行回答;用所学概念和原理进行回答,也就是说,用生物学语言去表述;表达时要准确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在高三的训练中,要训练自己按部就班的解题习惯,确保每个环节都已清楚,再写出答案。

答写方向一般是:某种因果关系;某种方法的名称;实验结果;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某种操作或变化过程;不同事实的联系;对事实、现象的解释或说明。

2、整理错题

很多优秀的学生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对于每一道错题,要找出错误的根源,并及时纠正。错在哪里、更正哪里。如果是因对某一概念、原理理解不清,应该将正确的理解写在相应位置;是推理错误,就该写出正确的推理过程;如有一般规律,可以进行总结。这样,不断地避免错误,最终就会走向成功。

3、规范答题

规范答题是高考生物获取高分的重要前提,很多考生以为答案“接近”就行,殊不知答规范才能得分或得高分。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加强规范化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得分率。首先,要规范书写。不只是汉字,也包括如元素符号、表达结果的数字等。

其次,需按考试要求答题。如要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用黑色碳素笔书写。答题时,笔墨浓点,字迹清晰,字距适当,不要太挤,以免扫描图像不清晰。不能超框答题。答案必须写在指定位置。把甲题的答案错写在乙题答题框,不能得分。

再次,要遵循学科规范。如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答题(规范的生物学名词术语不能写错字、别字,也不能多写字、少写字,还不能改变字序),如实验设计应符合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所绘制的图形需合乎生物学的要求,如能量流动图是逐渐递减的,遗传图解有特殊的符号系统,食物网中各食物链需用箭头连接,细胞结构中各部分的形态、大小与结构均需反映其特点,细胞分裂图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表示方法等。

另外,答题要把握四个原则:回答基本概念时宜“小”不宜“大”、回答基本结构时宜“细”不宜“粗”、回答基本功能时宜“多”不宜“少”、回答生理过程时宜“近”不宜“远”。答案要保持四性: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简洁性。

4、控制做题的数量与难度

高考不考资料上的现题,考的是考生没有见过的新题,期望通过多做题猜正高考试题是不切实际的。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对所学的内容是否达到了高考的要求,所以,不要让自己困死在题海中。

而高考生物命题的原则是试卷在具有较好区分度的前提下,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不出现让考生无从下手的偏题、怪题;用命题层次减少0分,得分点设置适应不同考生,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得到相应的分数。同时,高考试卷中,如果是非选择题,不论多难的题,总有一两个小题是容易题;或者说,是送分题。所以,在备考的解题训练中,不要在难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4

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了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变化和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明确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试卷形式的变化

1.选择题方面基本稳定。全国卷1-3的选择题的数量设置都没有变化,仍然都是12题,但全国卷3涉及到《文化生活》模块的试题由1题增至2题,相应的《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选择题由4题减至3题。三套全国卷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没有变,仍然保持4+3的数量。

2.非选择题变化较大。全国1-2卷设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比较明显地增加了情景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全国卷3虽然还是两题,但是模块设问的组合发生了变化:38题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合,39题是《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3.综上,从试卷形式上看,非选择的材料分析题部分变化比较大,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细化了问题的设置,也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所以,从备考的角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情景,并且采取手段训练学生对情景材料的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情景材料。另一方面,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有一定逻辑思辨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问题(不能是简单的用知识来泛泛回答),通过这样的能让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的问题。

二、试题内容方面的变化

1.基础知识仍然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但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命题的重要功能之一。《经济生活》部分的“价格与供求”、“财政”、“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汇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政治生活》部分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基层群众自治”“我国的外交成果”、“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直都是近几年试题命制的主干知识点。

但是,在进行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特别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性(在新情景中的演绎化表述)。

例如:全国卷1选择14题,就强调了对“gdp”这个概念的应用性考查。全国卷2选择第14题就是要求运用进出口相关知识分析两个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全国卷2选择地12题,就是综合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等知识。全国卷2选择第16题,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的知识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全国卷2选择地17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雄安新区”进行判 断分析,全国卷3选择第18题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国家监察委”这个新的情景进行判断分析。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而且突出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思辨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

面对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和既能,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全国卷1第38题,就要求学生发现我国消费品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思考我国的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全国卷2地38题,要求学生分析玉米价格下降后对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供给与需求、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影响,并分别从政府和种植户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经济、政治部分的对问题考查,也更加突出了归纳型的问题逻辑、事实逻辑和材料逻辑而不是理论逻辑。

全国卷1第38题中,学生对消费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要结合材料归纳出供给方的问题及其逻辑,需求方的以及双方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逻辑关系。学生只有先把这个问题逻辑搞清楚了,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规划了,才能调用相关的知识说明好、解决好。全国卷2的低38题,也是要求考生先弄清玉米价格下降后和供求各方、国内国际的逻辑关系。

同样全国卷2的低9题,要求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考生必须梳理概括情景材料,明确材料呈现的政府履行职能的不同方面及其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后才能正确作答。

3.加大了对情景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强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作为载体的情景材料。对情景材料把握的快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全国卷1和2的原38题考经济和政治的一部分情景变成了经济和政治分开考的两部分情景材料,以及对原来学科知识依赖的情景素材的调整,都在强化着对情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

选择题部分对情景的考查坚持把文字情景作为基本呈现方式之外,也在尝试新的情景呈现方式。全国卷1选择第12题和全国卷3选择题第13题的坐标曲线图之外,全国卷2选择第14题还出现了一个“网络图”。这对学生应对各种情景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

全国卷1、2、3的经济和政治部分,每道题的设问都是两个层次,分别从“描述与分类(是什么)”、“解释与论证(为什么)”、“预测与选择(怎么办)”、“辨析与评价(怎么样)”等方面做出回答。特别是全国卷2地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委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的具体措施。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相应能力的考生是回答不好这样的问题的。

三、试题的变化和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的新高考的要求和变化导向,贯彻了“一点四面”(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一体四层四翼”(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什么考;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国家意志,体现了以学科素养统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认真分析试题的变化和特点,认真领会对课堂改革的新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更加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与延伸。

再核心的素养也离不开知识为基础。反过来,核心素养的真谛是对学科主干知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同真实情景的运用。所以,新的情境下,不是不再进行知识教学,而是侧重点要有所改变。

首先,要强化知识的综合性联系特别是横向整合。这包括:①同一知识的内部整合②同一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③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尤其是同一知识内部的整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要克服过多地纵向延伸,不能过深、过细、过难地的讲授知识。老师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也要设置一些工具,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整合。

其次,要强化要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和学生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学活用。

2.更加注重情景的设置和使用。

核心素养的考查要借助一定的情景才实现,这样就使得对情景的把握变得更加重要。对情景材料的把握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练习,但阅读过程中怎么样和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确实各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情景设计和结构化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把握情景,能有效、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更加注重问题的层次和逻辑。

面对新的情景材料,需要借助问题驱动和任务完成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可以看做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看”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置这样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4.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所有的情景和问题设计,不仅仅指向老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指向学生,能否真的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发挥出来。情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问题设计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都需要学生的深度地和真实地参与。基于此,活动设计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活动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不能再是一言堂式的、单向的。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理念和思路要转变,措施和工具也要跟得上。

高考生物备考策略研究5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2008年生物高考备考策略

深圳市高级中学金春鸿

2007年选考生物学生情况:

2007年我校年级有128名选考生物的学生,这128名学生在全年级661名学生中,从高二期中期末两次形成性测试中,始终位于300名后的有102人(前100名有6人,100名—200名的有8人,200名—300名的有12人,300名—400名的有20人,400名—500名有33人,500名—600名的有30人,600名以后有19人。),而进入前100名仅有6人。

我们高三备课组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选考生物学科学生的普通本科率,再力争突破重点本科率。虽胡晓烨、陈旖旎位于第10至30名之间,我们也一直希望能为学校夺得荣誉。

 2007年选考生物学生成绩概况

 2007年我校有128名选考生物的学生中

 胡晓烨获得全省生物单科状元,140分

 有2名同学 在130分~139分

 有26名同学在120分~129分

 年级平均分107分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一、制订计划, 统筹安排:

凡事有科学的计划才能高效地实现目标。

第一阶段: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块二《遗传与进化》8月1日——9月30日

第一次测试:9月5日。本校命题,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

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块三《稳态与环境》。10月1日——11月30日

第二次测试: 10月底,外校命题,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

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技术专题》。12月1日——12月15日第三次测试:12月中旬,本校命题,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

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块一《分子与细胞》。12月16日——1月27日

四校联考:次年2月上旬,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五校组织考试。学校组织讲评和评价 目标是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即对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 1

综合,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形成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时迅速提取。同时,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课时与课后训练的时间比为1:1;参考资料是《生物高考完全解读》、《第二教材》、《世纪金榜》、复旦大学《南通考案》、自编生物专题训练等。

第二阶段: 2月—5月上旬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第二专题生命活动

第三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四专题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第五专题生态专题

第六专题实验专题复习

第七专题基因工程

第八专题细胞工程

第九专题胚胎工程

第十专题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 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第二专题生命活动

第三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四专题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第五专题生态专题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的辨别

(2)对实验设备、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操作

(3)对实验原理、程序、现象的分析、归纳。

(4)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提炼,获得结论及提出质疑。

(5)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改错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6)运用生物学原理,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包括:

(1)选择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

(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5)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4. 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包括:

(1)生命科学前沿热点(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2)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减肥、吸烟、艾滋病等)。

(3)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问题等)。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疯牛病、口蹄疫、反恐斗争—生物武器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按各专题复习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专题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应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考试能力。

教学处组织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和“深圳市一模二模和广州一模”,共四次考试。其中: 学校一模:2月25—27日,学科组组织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和讲评,不评价。

深圳一模:3月7—9日,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

广州一模:3月20—22日,学校组织考试、讲评,不评价。

深圳二模:5月7—9日, 学校组织考试、讲评,不评价。

(广州二模(4月24—26日)用于随堂练习和讲评)。

第三阶段: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心理调整。5月1日——6月6日

实战演练、应试指导,调整状态。5月中下旬

学校二模:5月29——31日,学科组组织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和讲评(6月2——5日)高考:6月7——10日,学校组织考试和评价

综合训练,时间4周。

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考试各个环节的考试能力、技巧和心理素质。通过模拟考和评讲,进一步螺旋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推导及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必胜信心。模拟考和评析时间比为1:2;资料是各地高考模拟题、历届上海高考试题和精编高考模拟题等。

调整状态,时间2周。

在前两周停止任何测试,目标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分析教材和经典试题,进行系统整理,查漏补阙。并通过调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节奏,调整心理状态,力求使学生的应试状态在6月上旬达到巅峰水平。最后一周再进行一次高考前的热身考试。

二、认真研究分析学情,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心态、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学科发展等均有差异。因此,不仅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或者课堂教学实施中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的差异,而且更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调节好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时常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在生物学科内,更要注重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能力强弱的现状分析,实施因材施教和疏导教育,尽量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即包括学生信念、信心、意志、毅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捕获教育契机,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树立起学生必胜的信心。不断提高学生eq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和平稳的心态,较长时间地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水平。

三、确定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认真研究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变化

通过对历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分析,生物高考命题经历了“经验型命题→标准化命题→素质化命题”三个阶段。从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变化中、从考纲中,可以了解到高考改革的趋势:思维的开放性、答题的个性化、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化,是素质化命题的核心。在平时教学中就应紧扣这个核心内容来培养和训练学生。

2.落实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的好坏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能力”的思路,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从事实验的独立工作能力。针对学生特点,采用“问题——讨论——总结提高——应用反思”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1)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着重以思路为主线,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审慎的科学态度;

(3)掌握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4)针对学生解题能力差的现状,在讲题环节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注意学生答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得分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生物高考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难点。从历年各省、市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章节知识覆盖率均在90%以上,所以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高考试题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重点是《生理卫生》的循环、神经内容,《生物》的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等。上述内容在高考试题所占的比例高达70%左右。难点是生物学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必须在高考复习中也必须予以重视。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分析的方法、质疑的技巧等)、如何运用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适当地进行一些强化训练,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进行强化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①将平时训练就作为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途中不能中断,不能 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把所有学生独立完成后才能看书、讨论或询问老师,老师在此基础上应及时进行评析,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并作好反馈工作,使学生水平迅速提高。

②进行课堂小测。不写题目,而是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 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目的是强化学生记忆力和瞬时反应速度。

③在考试时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按生物高考时间即上午 9:00—11:00进行模拟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四、注重高考信息收集,进行分析与研究。

当今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在社会活动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高考复习也不例外。高考信息要把握准确,方向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高。注意有关书籍(如《高考能力测试与试题设计》、报刊(如《招生报》、《教育报》、《参考消息》第7版科技等)和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生物教学参考》、《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国考试》等),查阅这些资料,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复习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总之,要在6月9日的生物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一定要在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化系统化的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树立信心,这样遇到具体题目学生就能处惊不变,安步挡车,最终实现辉煌。

金春鸿 2007年8月30日

71 856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