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作文优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戏曲大舞台作文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戏曲大舞台作文【第一篇】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搞笑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十分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搞笑,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主角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主角。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主角和命运。红脸内含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唱戏的作文【第二篇】
我爷爷今年六十多岁了,细细的眼睛,浓浓的眉毛,大大的鼻子,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帽子。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路,那模样真像个“大官”。
爷爷是个老戏迷,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个戏迷,自然爱看戏,爱听戏,也爱唱戏。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听得入了迷,还会跟着哼几句。
爷爷虽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但在我们那的`村子里可算是个“知名人士”。他从小就喜欢唱戏,生、旦、净、末、丑都能唱,特别是生角唱得是惟妙惟肖。县剧团到镇里来演出,也请他临时顶个角色、跑个龙套。每次唱戏,戏台前都挤得满满的,大伙儿对爷爷演的戏尤其喜爱。曾被评为“绍兴县农民“种文化”,老百姓最喜爱的“十佳农民票友三十六强”,“陶堰镇十佳戏曲选手”。
戏曲大舞台作文(5【第三篇】
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亲对我痴迷秦腔的言行表示反对。他说什么“唱戏是下的职业,学好了也无用处”啦,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啦。我听了似懂非懂,嘴里虽然答应着,心里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然而我毕竟听从了父亲的话,被父亲送到了学校。日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流过,秦腔的影子离我越来越远。父亲那宽厚结实的胸背遮住了我透视他心灵的眼睛,当我听他唱那一折折声情并茂的秦腔时,也体味不出他那复杂的思想感情。
人生如戏,转眼间已演了几折,当我戴着中学生校徽从无知逐渐走向成熟时,我才渐渐从心灵上走近父亲。
虽然他的“唱戏是下的职业”的观点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虽然我对没能学唱味道醇厚、令人荡气回肠的秦腔感到遗憾,但我还是很感激他。是父亲让我学到了知识,走近他的秦腔。那一声声时而悲壮,时而婉约,时而苍凉的调子无不代表着他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事盛衰、人生百味。秦腔已成为父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秦腔寄寓着他全部的情怀。
高兴的时候,他会在火炕上一边品茶一边唱;忧闷的时候,他也会唱上几句。父亲的一些性格特点在唱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记得在台上演出时,别的演员都不愿演不光彩的角色,可父亲却很乐意,他认为演这些角色更有教育意义。有人说他太固执,他却笑道:“唱戏的,何必当真呢?”父亲也挺有责任感,同台演员在演出时卡了壳忘了台词,他就及时小声告诉对方。
他说不能蒙混过关,让台下的观众笑话,有的观众不懂,可他们中也有行家哩。村里有个老阿婆,一生无依无靠,孤独凄惨,平日里就爱听秦腔,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后,一有空就去给她唱。每当秦腔从老阿婆的屋里传出时,村里就有人说:“听,××的戏瘾犯了又没处唱了。”可我知道,那一声声的秦腔寄托着父亲对老阿婆的安慰和同情,村里人哪知他的内心呢!
走近父亲,走近他的秦腔,我细细聆听着,我深深思考着。
唱戏的作文【第四篇】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我的爷爷酷爱戏曲,每天都咿咿呀呀的哼着,自从爷爷学会放电视后,那戏曲的声音更是传遍左邻右舍,震得我的耳朵呀,都“嗡嗡嗡”的响。
对我而言,戏曲就是那种一句话都要说个好长时间,弄得人不耐烦的电视剧,还有那正不正斜不斜的音调,真是太难听了。爷爷却总是听得不亦乐乎,要我说,那些流行歌曲比这土里土气的腔调好听多了。“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唉,你瞧瞧,他又开始听了。我捂住耳朵在一旁写作业,但那长长的音调还是直往我耳朵里钻。就这样,戏曲一直是我的仇敌。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这天下午,学校要举办“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操场边站满了老师,还不时有些爷爷奶奶辈赶来,他们或坐或站在操场边沿,目光都向着舞台。我真的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听戏曲呢?
带着疑惑,表演开始了,当欢快的音乐声响起,一位妙龄少女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走来。那一身五彩斑斓的衣裳让人眼前一亮,长袖飘荡,一身粉梅色纱衣,月牙白的衣裙,多么引人瞩目。“真美啊!”我一下入了迷。当听到《天仙配》中的“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拉拉扯扯,成何体统”这一句,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跳出来时,我不禁笑了。这种令人回味的腔调,这种故事性的表演,一下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就是戏曲的强大吸引力吗?有这样几句谚语:“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把精彩呈现给大家,演员们付出了多少的辛苦呀!我的家乡就有种很出名的戏曲叫做目连戏,戏中也穿插了不少杂耍表演,如度索、翻桌、蹬罈、跳索、跳圈、窜火等。当我认识到这种戏曲时,我可谓是十分震惊,那种高难度表演深深的震撼了我---这才是真功夫啊!这才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呀!我耐心地,从头到尾的看完了所有的表演,那悠扬悦耳的腔调,那绘声绘色的表演,一直在我心头荡漾……
“用目来观看,捉到个贼姑娘……”黄梅戏又响了起来,这次,我跟爷爷一起坐在电视机旁,听着这悠扬的腔调,看着那精彩的表演,摇头晃脑,不亦乐乎。
唱戏的作文【第五篇】
从小,就对戏曲有着不解之缘,这份情结要缘于我的父母。
那时候父母都是教师,我们还住在老家的乡村里。那时候的乡村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就是快到年底的前一阶段,大的村子自己排演我们那里的地方戏-茂腔,然后在正月里到临近的村子演出。而父亲就会在里面做伴奏,拉二胡,母亲就教演员唱腔,演出的时候给演员化妆。耳渲目染,我也喜欢上了戏曲,所以父母亲随剧团去哪,我也跟到哪。当时对戏曲的喜欢,是喜欢他们的装扮,一个个画的美艳绝的脸和那漂亮的水袖。然后慢慢的喜欢茂腔的唱腔。那时候的自己也幻想着有一天也扮成他们的样子,在舞台上演出。还记得又一次在后台时,有一个人夸我说,这孩子唱戏一定不错,另一个说,铁梅一般,听到他们的赞赏。心里那个美 啊。
对于老家的茂腔,作家莫言的推荐,在中央台戏曲频道演出过,记得莫言还唱了几句原汁原味的唱段。人啊,不管怎么变,不变的是对家的回味和思念。
后来又通过电影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剧种,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豫剧《花木兰》京剧《白蛇传》等,慢慢的,从老家的茂腔,又喜欢上了这些剧种,学唱这些剧种的经典唱段,还记得《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全部精彩唱段,都能背下来。以至于在以后上学期间的每次演出,演出戏曲的成功,都缘于以前的积累沉淀。
记得小时候做的一件很幼稚的事,现在想想很可笑,那时候因为太痴迷戏曲了,上初一的时候,试着给当地剧团的团长写了一封信,说要去他们那唱戏,想不到剧团团长真回信了说,谢谢你对戏曲的喜爱,可现在你还是个孩子,要以学业为重,等你毕业了再来吧。
直到现在,戏曲频道还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只要有我爱看的,家里人只有靠边站了,甭想跟我抢台。天津台的《国色天香》是我很钟爱的一个栏目,各路明星演绎的戏歌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传统的,才是长久的,民族的,才是久恒的。
戏曲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景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传奇人物,都能在戏曲的舞台上找到它们的身影,优秀的戏曲演员们在那七尺的舞台上,塑造出了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把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表现的淋漓尽致,梁祝的爱恋,七仙女的真情,包公的刚正,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
戏曲,我就跟你这样的一路走来,从童年走到暮年,然后 到人生的终点,不离不弃。
上一篇:逝去的岁月作文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