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议论文 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心理健康的议论文 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心理健康论文1

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专攻心理学的岳晓东博士提出心理健康与咨询中的“灰色区”概念,认为心理正常的“白色”和心理不正常的“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灰色区”,且世间很多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表现为心理不平衡、情绪障碍、焦虑心理和变态人格等。成教大学生是一个构成复杂的群体,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和心理不适。

1.破茧成蝶的学习心理和得过且过的混文凭心理相互影响。成教大学生生源复杂,有的是为圆大学梦的成年人,有一些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继续深造的“专升本”学生,还有一部分是追求“一专多能”的第二学历的学生。他们大多内心深处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当然,成教大学生中也有部分人存在得过且过的混文凭心理。这部分人学习无动力,有的是奉父母之命不得不学习;有的是为了寻找出路和谋求职业,才不得不选择成人教育这条出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自由散漫,缺课逃课现象相当普遍,考试舞弊现象泛滥,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强。总之,“学”与“混”的心理矛盾在成人大学生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2.归属感差,自卑心理重。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心理学家柯里也指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成人大学生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我价值否定性倾向明显。首先,成人大学生或者是“老大不小”上大学缺乏年龄优势,或者是高考失利,失败的阴影总是笼罩心头,接受成人教育只不过是无缘普通教育之后的无奈选择。其次,“成教大学生不如正规大学生、成人教育文凭不如正规文凭含金量高”的社会舆论消极影响也容易使成教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学校对普通大学生和成人大学生实行两条线管理,用人单位对成人教育毕业生则另眼相看。一些学生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长期压抑自己,“危机感”强烈,很难在家庭、学校、社会找到归属感,容易产生的偏激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3.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焦虑、恐惧时有发生。成教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在校学习时间短。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各成人高校在分省计划编制过程中,要体现成人高等教育为在职从业人员服务、以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尽可能减小全日制脱产学习的在校生规模。但是,成教大学生啃的却是普通本、专科生教材,学习任务重,学习难度大,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一些成人大学生肩负着更多的家庭、社会、工作的责任,工作、生活、学习的多个角色甚至是多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此外,成教大学生同样面临着交友、恋爱、婚姻的选择,面临经济拮据的窘境,遭遇价值观念的冲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成教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要面对更多的学习、就业困难,遭遇更多的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如果调整不当,极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然而,一些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认识不够,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对成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程度普遍偏低。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成教大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短,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些人认为专业教学是硬道理,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则可有可无,于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纳入课程体系,而是以一些板报、标语的宣传替代了事。个别高校在成教大学生中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时少得可怜,教师只能作一些基本的理论传授和简单的心理测试,根本无法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与可操作性特点也无从体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当然很难达到。

2.心理咨询边缘化。一般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成教大学生很难享受这些资源,因为成教大学生的面授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或节假日,而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在这些时间不开放,各高校函授站(点)则没有条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理论界对成教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研究边缘化。目前,研究高校心理咨询的理论成果不少,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普通大学生而言的,专门关注成教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几乎没有。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文献标题为《成人教育心理咨询》学术论文,检索时间是1987~2008年,没有任何相关记录;再检索标题为《成人心理咨询》的内容,结果只查到2条相关记录。尽管很多成人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年龄相仿,但经历不同,学习环境不一样,甚至前途也会有很多差别,因此心理反映和心理咨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果套用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方法恐怕收效不会明显。

3.日常管理程序化。当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大多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即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招生、学籍、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站(点)审核等工作,各院(系)主要负责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学员的日常管理,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后勤、党团等工作,分工协作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的是分工容易协作难的尴尬局面。一些高校的教务、党、团、学工部门很少参与成人教育管理,教师往往临时聘请,没有专职的学生工作队伍,学生中党团组织不健全,计财部门只管收费,后勤部门会因宿舍紧张而安排成教大学生临时租住在校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当然难觅成教大学生的踪影,成教大学生似乎总是高校的一个匆匆过客。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人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是主打产业,成人教育只是学校创收以改善教学条件的手段;或者认为成教大学生有工作单位的关心,学校不应过多操心。于是,报到→缴费→上课→—考试→毕业成了成人大学生活的全部流程,程序化的管理非但无法抚平成教大学生昔日的失落感,而且由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而催生了新的落差感,甚至由于这种落差而逆反、怨恨、自暴自弃。

成人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的心理是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因此,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关注成教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帮助他们调整心理不适,化解心理矛盾,排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

1.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构建心理健康的平台。“所谓‘教书育人’,‘育人’是目的,‘教书’只是手段,而要‘育人’,首先必须‘育心’。这样看来,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个‘育心’的过程,即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1]。对于成教大学生而言,“育心”的工作显得艰巨而迫切。第一,迫切需要专门的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针对性强的教材,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举步维艰。因此,根据成教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编写出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当务之急。第二,迫切期待心理健康教育能走入成教大学生的课堂,保证课时,注重实效。该课程一方面为成教学生提供关于心理卫生与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结合成教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心理测量、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方法,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训练,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各科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关注成教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咨询是在吸取传统心理咨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在线即时服务、BBS论坛、E-mail邮件等形式进行的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开放性,成教大学生不会因为时空的限制而吃“闭门羹”;网络具有隐蔽性,来询者可以逃脱熟人的眼光,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释放心中的压抑、苦闷,在咨询人员的帮助下走出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网络成了成教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新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当然也应做到网上。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曾在所教成教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听说过网络心理咨询”的不到被调查者的15%,一些学生错误地将网络心理咨询等同于网络聊天。在了解了网络心理咨询的相关情况后,近40%的学生表示,“如果有心理帮助的需要会考虑网络心理咨询”,但他们对于咨询的效果表示“没有明确把握,试试看再说”。这说明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而言,网络心理咨询的诸多优点使它更容易为成教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对于这一全新的事物,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宣传,避免误解;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咨询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达到“助人自助,化痛为通”的目的。

3.实施人本化的管理。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学校的各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像对待普通大学生一样关心和爱护成教学生。如财务部门体谅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在当前成教大学生无法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下缓收或减免特困学生的学费;任课教师注重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学生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就业部门尝试为成教大学生构筑就业的平台,用真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学生排忧解难,抚平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工部和团委既要健全成教大学生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又要吸引和组织成教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可将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优化心境,让成教大学生学会“用勇气去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用平静去接受一切不可以改变的,用理智去区分可以改变与不可以改变的”[2],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论文2

对象

纳入标准本研究在文献搜集时采用如下标准:

(1)研究对象为我国的公务员群体,本文将公务员群体界定为包含以下内容进行限定的群体:公务、公职、民警、警察、干部;

(2)测量工具为SCL-90量表,且各因子得分应有描述性统计结果;

(3)测量的人群为健康人群。

排除标准文献的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不是以上5类限定的群体;

(2)研究对象不在正常状态,如突发事故后、执行特殊任务后、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等;

(3)无法获得必要的数据;

(4)重复发表、数据雷同的文献。

文献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时间设置为各数据库可以检索的最早年限至2013年。进行摘要检索,“#1”and“#2”。其中“#1”=(公务or公职or民警or警察or干部),“#2”=(SCL-90or症状自评量表)。同时复习纳入文献的参考资料,以防止漏检。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检索到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分别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并进行交叉核对。再按照制定的标准数据表格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数据提取包括一般信息和数据信息。一般信息包括研究作者、发表时间和研究时间、文章题目和发表杂志。数据信息包括研究地区、职业、研究人数、性别、年龄和得分。数据提取完毕进行数据核对,如有不同参照原文数据进行修改。如有其他不同意见请第三方讨论,直至联系原作者。经过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录入数据错误5处,复核原文后全部进行更正。

资料分析

共检索到358篇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3项研究合计29954个样本(其中警察组论文53篇,23412个样本;非警察组论文20篇,6542样本),研究时间跨度为1995—2012年,最少和最多的研究包含的样本量分别为13和2146。

2结果

齐性检验

根据齐性检验的结果,SCL-90各因子齐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P均<),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95%CI)。

效应值分析

效应值判断标准如下:d≤为小效应、<d<为中效应、d≥为大效应。我国公务员(整体组)SCL-90各因子水平得分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3个因子(强迫症状、敌对、恐怖)为小效应,6个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处于中效应的范围,且SCL-90总分和各因子效应值的95%CI不包含0,说明d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我国公务员(警察组)SCL-90各因子水平得分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9个因子和总分均处于中效应的范围,且SCL-90总分和各因子效应值的95%CI不包含0,说明d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我国公务员(非警察组)SCL-90各因子水平得分与常模相比,SCL-90总分和各因子效应值的95%CI均包含0,说明d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公务员SCL-90得分的临时参照标准

公务员各组(整体组、警察组和非警察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的合成分和标准差具体结果。在尚未建立公务员SCL-90常模的情况下,该合成得分可作为后续研究的临时参照标准。

公务员SCL-90得分的性别、年龄与地域差异

本研究将性别、年龄与地域进行了摘录,在分析数据时由于纳入的许多原始研究文献中没有对性别分别进行列举、年龄的分段存在较大差异、公务员的地域性不明确,故本文没有按照年龄、性别、地域等对公务员群体进行细化分析。

3讨论

心理健康观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5-01

引言:高中生的心理很容易受自身客观因素与外部环境影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其又长时间在高压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心理很容易出现扭曲,这就突显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的心理为前提,根据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保证其心理健康。

1.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优势

所有的高中教学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班主任负责班级各项管理工作。而班主任心理教育的展开,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发现其内心的波动。而高中班主任会负责学生三年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展开教育工作。如果是由专的心理教师负责教育工作,就会因为缺少教育的连贯性,无法及时给学生指导[1]。

2.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分析

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交谈法、讨论法、换位法等,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势,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交谈法。交谈法是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的展开交流,改变两者的关系,建立平等的交流,给出相应的教育措施。班主任运用交流法与学生交流时,可以选择课下的时间进行交流,选择一名学生进行交谈,也可以组织多名学生,此时,教师会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朋友的身份与角度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帮助他们解答遇到的问题[2]。交谈中,班主任不要一开始就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要让学生自己阐述,如果是多人交谈,则可以让其自主交流,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信息,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回答。同时,还要保证不泄露与学生谈话的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

讨论法。讨论法的应用主要是在班会中应用,班主任会把与高中生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班会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会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发学生讨论[3]。在讨论中,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调节者,控制班级讨论有序进行,把控节奏。

比如,以高中生是否该谈恋爱为讨论话题,让学生自由分成两派,一派持支持观点,另一派持反对观点,指派两名学生分别记录两方提出的各项观点,正式展开讨论后,两方的学生会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自己提出的观点。讨论时间达到20分钟后,班主任让学生停止讨论,对两方的讨论进行分析,给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

班主任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其对这一观点真正的理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会讨论中来,从而进行心理教育时用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要防止学生使用过激的言论,避免讨论出现混乱,确保讨论的秩序。

换位法。班主任运用换位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与其他人换位思考,从不同的立场分析,有不同的心理感受[4]。通过这种思想教育方法,学生可以把自己作为事件的当事人,通过对行为的分析,了解当事人的心态,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

比如,班级内的一名女学生来找我谈话时,一开始只是简单的闲谈,并未说出自己真实的困扰,随后通过我的引导,渐渐说出了自己面临的问题,她说:"我发现自己无法控制的自己的脾气,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会让自己的情绪出现波动",随后说出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事情,课上学习与课下讨论中,她都会与朋友或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但同学因为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认可这一观点,导致双方出现争执,当我问她为什么要别人认可时,她回答:因为我的答案是正确的。此时,我会让其扮演与她交谈的学生,我则是"她",模拟谈话的场景,让其直观的看到自己当时的状态,从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交谈中存在的不足,学会换位思考,改变自己主观的态度。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是日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减少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给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而交谈法、讨论法、换位法这三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让班主任利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两者的沟通,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于森,陈伟。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教师,2013,33:18.

[2]郑少惠。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5:173.

心理健康论文4

我国社区心理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医学模式和社会模式[11];病人(或家人偕同病人)———医院门诊———医生———门诊或入院治疗模式[12];以市、区政府为主导的联合模式,以制度规范为依据的常态模式,以居民需求为牵引的服务模式[13]以及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金字塔模型[14]。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即使在我国沿海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一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走在前列的地区,也多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目前,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没有统一要求与标准范式。在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多以政府为主导,依托社区自身条件与资源,整合社区内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人员,根据社区内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进行工作,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服务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怎样结合中国特色进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2社区心理健康的服务对象研究

通过实地走访济南市30个社区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占76.7%,其次是面临特定心理发展任务或困境的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9]。有学者提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包括普通人群、高危人群以及筛查出心理疾患的人群[15]。还有学者认为城市社区中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高和易感性强的人群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4]。综上,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应当包括社区内的所有居民,以及社区所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流动人口。其中,又以青少年、老年人、无业下岗及低收入人群、慢性病患者及残疾人、刑释解教者为重点人群,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社区心理健康的服务队伍研究

通过对济南市682位社区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17.5%的居民更信赖阅历丰富的年长者;14.4%的居民选择了精神科医生;11.3%的居民选择了社区干部;选择社会工作者的居民占6.2%,另有7.2%的居民选择了其他人员[9]。有学者对湖北省武汉市一个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调查发现,两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两地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都以女性为主,其中克拉玛依市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43.64%),没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时间1年以上者占61.82%,大多为兼职人员;武汉市社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15%,大专、本科学历占72%,78.49%从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不足1年,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克拉玛依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设有专门的工作岗位,工作人员以社区委员和心理健康专干为主,但心理咨询人员的比例较低;武汉市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以公共卫生科和护士为主,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岗位,社区中缺少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者[3]。由于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专业素养、培训和督导以及服务规范都有待于提高,就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基本结构来看,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并以女性居多,缺乏相关的心理学专业背景,较多的社区干部兼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并启用大量志愿者及义工,无固定服务时间,而居民更多的愿意接受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和心理志愿者提供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队伍有待提高和完善。

4国内社区心理健康的服务内容研究

相关调研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26.8%);个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控制(22.7%);工作压力应对(21.6%)成为最受大家关注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9]。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34%);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22%);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2.6%)是居民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10]。结合各个城市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情况,我国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基本由以下内容构成:①开展社区心理健康内容调查,帮助社区群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也有助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服务。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这也是让大家了解心理健康促进的最好途径之一。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科普专栏,刊发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文章,及社区群众自己维护心理健康的心得与体会的文章。④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由于心理咨询和辅导专业性较强,规定辅导人员只做与自己资质相匹配的工作,心理治疗不在社区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范围内。⑤培训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骨干。社区中学校的心理教育教师、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社区卫生中心的相关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应当成为重点培训对象。⑥督查以心理服务为名义进社区的人员的专业行为。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部分以心理学为职业的人活跃在社区,做心理咨询、智力测验或其他相关工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应该对他们负起督查之责,对做法不科学的进行干预,维护好社区居民的权益[16]。

5社区心理健康的服务效果研究

相关调研结果表明,15.9%的居民认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很有成效;23.5%的居民认为有成效;41.3%的居民认为有一点成效;还有19.3%的居民不清楚是否有效果[9]。通过调研武汉市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影响,16.4%的居民认为有很大帮助,57.7%的居民认为有帮助,11.0%的居民认为帮助很少,14.9%的居民认为没有帮助[17]。另有研究表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高了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治率,促进了社会和谐[18]。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是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和满意度的真实反映,是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用的综合评估,通过效果评估,能使服务者及时修正服务模式及内容,不断加强与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较短,地区发展不均衡,对比性研究较少,对服务效果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因此很难对我国目前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效果做出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在目前提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中,通过效果评估,居民心理健康程度有一定提升,服务效果应以各地实践的结果及居民的评价为主。

6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1存在的问题

综合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较多,并且非短时间内即可解决。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较短,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远远没有普及,城乡差距显著,覆盖面较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很难在规范的环境下开展;由于资金短缺,无论硬件设施还是人员配备方面都不满足社区的实际需求。其次,政府对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指导,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模糊,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阻力较大。最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多以兼职、非专业人员为主,缺乏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才,服务人员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较难提供专业、让居民放心的心理健康服务。

6.2对策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①当务之急要加强政府的主导力量,保障资金来源,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上级领导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考核,使社区心理健康工作有序良好开展。②要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队伍,专人专岗,定期对上岗者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加强社区心理服务站与专业心理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精神科、精神疾病防控中心与精神病院的沟通与联络,打造令社区居民信任、依赖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③要关注社区居民的实际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坚持预防大于治疗的服务原则,根据社区居住人口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及有主题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使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不再形同虚设。

7结束语

71 806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