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高中议论文参考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底线高中议论文参考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底线高中议论文1

有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反面理解,可以这样子说:“哪个皇帝老子要是越过了农民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底线,他就会得到农民式的报复——农民起义。”

中国农民生存需求的底线,说白点,就是吃得饱,穿得暖,有田耕,无战祸。或许正是这样的底线,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基本形象:朴实但不失冒进。

中国农民心中构筑起如此简单的一道底线,与脚下的土地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生存在这片沃土之上,脚下是厚实的大地,踩上去,心里面才踏实。有了土地,春耕秋收,养蚕缫丝,生活过得充实。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安于现状的倾向,于是就在心里构筑起了一道这样的'底线。他们也不想住上那琼楼玉宇,总觉在那脚下虚空,心里不踏实。总之,打个比方,中国农民和农村里的牛差不多,朴实!不要仙露琼浆,只求填饱肚子,不求亭台楼阁,只要环堵遮风。

但是,虽然牛脚下踏着厚实的大地,可它头上还有一对角。当它们的生存底线被越过时,也会奋起反抗。中国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民的斗争史。历史上的每一次农民,归根结底,就是农民的生存底线被彻底地击破了。从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发大泽乡起义;到崇祯无道,佞臣当权,被闯王直捣黄龙;到清廷无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最终太平天国与其分庭抗礼达14年之久。哪一次不是因为农民们吃不饱,穿不暖,无田耕,还要服徭役,家破人亡而引起的?农民的底线一旦被击破,就犹如大江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洪流遇滩,飞流直下,不挣个鱼死网破不罢休。反正自个儿活着也没啥好日子,怎么就认命那些皇帝老爷儿天生好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冒进!

其实,人好比弹簧,弹簧的最大压缩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线,只有在这个范围内,弹簧才是完好的。人们方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适当的压一下,不会有问题,但如果超过了这一限度,则会带来巨大的反冲。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是皇帝老儿和农民们花了几千年时间,从火里血里得到的啊!

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呵,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盯着脚下的土地,几千年了还是那么热衷的眼神,那毕竟是他们的底线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对就好了。而如今,这天是风调雨顺的,农民们,

底线高中议论文2

生病的时候,怀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的时候,又怀念病轻的时光。

人总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漂亮了还想更漂亮,钱多了还想要更多些,我们都没有自己的底线,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当我们失去时,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比失去更糟糕的东西。

心中的沟壑不断地被各种欲望填满,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停不下脚步,看一下周围的风景。

想要很多幸福的时候,幸福是一个魔鬼;当我们不是那么贪得无厌的'时候,幸福就是一个天使。

如果真要给幸福画一道浅浅的底线,那就是健康的身心。

底线高中议论文3

底线与犯罪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简单。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忍让,不断地扩大底线,才会纵容犯错的人愈加过分,甚至违法,犯罪。

近日,一张图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它牵出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件:河南16岁少年强暴了一名少女,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他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在双方的调解下,以男方赔款8万元为结果,男方家长甚至还为检察机关送了锦旗。网友们无不谴责三方没有法律底线甚至道德底线。我同时表示疑惑,女方就因为有赔款,对自己被侵犯表示原谅?检察方就因为当事人未成年不够理智,在双方愿意和解的情况下,就扩大了道德底线,就无视法律,不再追究法律责任?如此荒唐!试问,这种做法是在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和侵害人,抑或是在误导他们犯罪?是否设想过,也许侵害者从此就无畏犯罪,也许他就因此成长为一个社会败类。这都是因为受害者与检察方的让步。

提到“让步”,我们会想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角色——熊孩子。熊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熊”,他们的”熊”在各个方面上挑战我们的底线;但为什么“熊”?就是因为有一对无理的`熊父母。在这些父母“孩子还小,不懂事”“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跟小孩计较呢”“不就是个小玩意吗”等等类似的语句下,我们又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自己的底线。但犯罪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年龄与犯罪的关系密切,犯罪年龄越小,次数越多,成年后犯罪的几率就越大。这些家长是否想过旁人对小孩的让步,会令他们肆无忌惮,从而因为所谓的“一时冲动”最后酿成无法原谅的大错。

有人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忍一忍吧,算了。”这种价值观念是错误的,也许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导致后人因为受文化影响,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看得较重。容易将他人的过错揭过,容易一再扩大自己的底线。而反观西方人,在纠纷中意见一但不合,直接搬出法律和你在法庭上见。怎么说呢,这也许是我国礼仪中宽容的体现,但一昧忍让真的不适于当今法治社会。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赞美胸怀宽广的人,鄙夷斤斤计较的小人。有时我们只能做后者,前者太容易原谅,太容易扩大底线,这只会让冒犯你的人毫无顾虑地多次冒犯你,甚之于对你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做出犯罪行为。

扩大底线的因,导致了犯罪的果。

71 289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