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作文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成语作文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孟子典故【第一篇】

孟姜女故事源头地

孟姜女哭长城,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孟姜女的丈夫因为被秦始皇强征修筑长城,魂断异乡,孟姜女思夫而哭,泪水惊天感地,震垮了万里长城。故事表达的是对封建社会繁重徭役的不满和对秦始皇苛政的愤恨之情。但是,追根溯源,孟姜女既不姓孟也不姓姜,她的为夫而哭也与万里长城没有关系,因为当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候,孟姜女已经作古300多年了。

孟姜女的原型是齐国一个将军的妻子,将军叫杞梁。公元前550年,齐国国君齐庄公讨伐地处山西的晋国。出师不利的时候,突然回师东向,偷袭莒国。齐国军队在攻打莒城西门“且于门”的时候,国君负伤,杞梁战死。

噩耗传到齐国首都临淄,杞梁的妻子出城迎丧,哭了10天,最后投水自杀。不知道是杞梁夫妻身亡的同时还是后来,齐国的首都临淄城墙有一段突然崩塌,于是有人就将这两件事撮合在一起,改编成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后来又增添上诅咒和控诉秦始皇残暴统治的内容,在下层社会广泛流传。故事情节和人物名称也被下断创作演绎,男主角杞梁被改名为万喜良,杞梁妻则成了孟姜女,临淄城换成了万里长城,城墙的崩塌也变成了被孟姜女所哭倒。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习俗,女儿名字多把姓氏放在后头,按照年龄大小称呼,如“孟姜”是姜家大闺女,“仲姜”是二闺女等等。人们所以把杞梁妻改称孟姜女,可能因为杞梁是齐国将军,并推断其妻也是齐国人,是和齐国国君一个姓氏的大户人家,排行还是老大,是长女。后来编故事的人不知道“孟”是排行第一的原意,遂望文生义地把“孟”字当成了姓氏,并把孟姜女分配给孟姓和姜姓两家,成为孟、姜两家共同养育的女儿。这种南辕北辙的改编好在还没有把“姜”字去掉,否则,要追寻孟姜女故事的原型就麻烦大了。

也许改编者或者在民间流传的时候,人们下喜欢杞梁的故事原型,也不喜欢这个贵族为了侵略而死的情节,所以就对历史进行了彻底改造,把杞梁改成普通的劳工,把为战争而死改成了为劳役而死,重点渲染了一个独守空房的新婚妻子思念亡夫的情节,这样一来,齐国和莒国的战争自然提不起人们的兴趣,莒国故城也渐渐淡出孟姜女故事传说,而杞梁战死的“且于门”最终被人们所遗忘了。

春秋古都

莒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说是祝融的后代,也有的说是少昊的后代,原来居住在山东省南部和江苏省交界的地方。周武王灭商后,莒国被迁徙到胶州湾西岸一个叫“介”的地方,在这里客居了至少二三百年。所以被安置到远离故土的地方,是因为莒人曾经参与过反对西周统治的叛乱,得罪了西周王朝。

历史记载,公元前715年,鲁国和莒国的国君在山东省莒县的浮来山有过一次会盟。由此得知,莒国这时已经从胶州湾一带回到了山东东南部地区,在莒县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并在这里修筑了相当规模的城池,营建了势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和齐、鲁两个大国周旋了300多年。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国灭亡后,又被齐国收编,莒国故城遂成为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从战国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延续了2000多年。

莒国虽然一直在山东省的东南沿海徘徊,但由于其理和人为因素,春秋时期曾经成为周边各国避难的安全港湾。公元前663年,齐国内乱,公子小白出逃到莒国。下久,小白凭借着莒国的保护,回国做了国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2年后,齐国兼并谭国,谭国国君也出逃到莒国,寻求到了庇护。此后鲁国内乱,公子庆父出奔莒国。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楚、韩、赵、魏4国长驱直入。颠覆齐国的时候,齐泯王同样以莒城作为最后 块根据地,抵挡住了5国军队的进攻,并以此为起点,最终收复了失地。国君有难,都往莒国逃,说明莒国是个安全之地,尤其是燕国军队主力兵临莒城,久玫不克的事实表明,莒城的城防相当坚固。

和其他诸侯国都城不同的是,莒国故城有三重城墙。这三重城墙就是大城、小城和宫城的墙。正是有着如此严密的城墙防御,所以莒城才抵挡住了杞梁们的进攻,抵御了乐毅所率5国军队的包围,成了周边国家避难的最佳场所。

考古调查结果,莒国故城大城周长19公里,内城周长7公里,总面积达平方公里,是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古城,故城内曾经发现春秋时期的铸铜、铸钱和制陶遗址。其中,制陶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地层堆积厚约米,有大量东周时期的制陶工具和陶器出土。

东夷文明中心

远古时期,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就曾经活跃过一支强大的民族――东夷族。到西周初年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势力还很大,以至于像姜太公这样文韬武略的军事家也为有一个东夷民族邻居而寝食不安,几次与之战斗,却始终不能将其降服。和姜太公同时被分封到山东的周公,在其儿子入住鲁国的时候,同样因为东夷人的强大和侵扰而烦恼不已,甚至长期关闭首都的东门。莒国就是由这个民族建立的国家。

依仗着能征善战这一优势,莒国虽偏居一隅,却始终不肯游离于各国之间的争斗之外。春秋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大国的争霸和会盟,几乎都有莒国的影子,而莒人以战俘为牺牲品的远古遗风也让周边国家所惧怕。所以,当时的历史学家们,对于以莒国为中心的东夷民族用活人祭祀的风俗,感到十分震惊和不可理解,当作新闻而载入史册。1975年在莒南县发掘了两座莒国国君墓葬,墓穴中在随葬狗的同时还有人殉的现象,这种将活人和狗一样随葬的习俗不但在莒国长期保存,而且还影响了齐国、鲁国等相邻国家,这是典型东夷民族的丧葬习俗,也是古老原始文化的流风遗俗。

除了这样的习俗外,东夷人的能歌善舞也深为周边国家所重视,并作为重要文化资源,成为加深国家之间感情的外交手段。孔子在鲁国当政的时候,齐鲁两国国君曾经在一个叫夹谷的地方会盟,齐国为此组织了一支东夷歌舞团,到场助兴,弄得固守正统思想的孔子很不高兴。但是,鲁国国君对于这种具有浓郁原始风采的艺术却很感兴趣,所以,当另一批东夷歌舞人员被作为礼品赠送到鲁国首都的时候,鲁国的国君不顾孔子的强烈反对,仍然坚持出城迎接。

孟子典故【第二篇】

竺烨航

相信大家都读过“孟母三迁”的典故,典故中所讲的,是孟母为了儿子孟轲的健康成长而三次搬家,终于在一家私塾旁边定居下来,孟轲受私塾中先生与学生的影响,也跟着他们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家。此典故表明的意思十分明确: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我以为,坏的环境不一定是绊脚石,而且还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此谓:“逆境出人才!”,“凿壁偷光”这个典故,正是“逆境出人才”最好见证。所以我认为:孟母无须三迁。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者。

由此可见,环境只不过是外界因素,并非主要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内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那么,即使将他放在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依然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恶劣的环境所屈服,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去克服逆境所带给他的诸多障碍,从而使自己获得成功。

这类人,就仿佛那花中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即使处于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依旧不失去自己的本性,高洁而清净。

于是,我想到古今中外的不少名人都是在逆境中成就事业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后,在众人的嘲讽中,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完成了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耳聋之后依然继续着音乐创作,完成了一系列优美的乐曲;大文豪高尔基在老板家摆脱了种种干扰,背着老板偷偷学习,终于创作出了大量传世的文学作品……此等例子,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凸现人的才干,逆境能够坚定人的信念……

成语作文【第三篇】

你欣赏过莎士比亚的雕像吗?你欣赏过世界名人馆中的明星蜡像吗?这些“人儿”可不一般,因为他们都是用特殊材料砌成的。今天,还有个不一般的人儿要出场。在哪呢?看,就藏在那堆成语中。是谁呢?顺着成语往里探不就知道啦。

“十指如飞,技艺超群”——黑白键盘上十个指头在飞速地跑动,不不不,好像是二十个、又好像是三十个。不不不,完全看不清也数不清了,手指跑动速度真的太快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钢琴神童吗?

“伶牙俐齿,才思敏捷”——少儿春晚的舞台上,主持人老师和当小主持的她只见你一句我一句,她俩从独奏聊到合奏、从独唱说到合唱、从京剧谈到越剧、从现代侃到古典。小小的她怎么就知道那么多呢!难道就没有能难倒她的话题吗?

“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若说中文能出口成章倒也不足为奇,因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英语演讲能出口成章的确令人佩服。在全省的`英语演讲大赛中,她的全英文演讲,那神态、腔调、发音还有那份幽默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还以为演讲的是个外国小女孩呢。

“古灵精怪,开朗大方”——她爱笑,经常听见她呵呵呵、咯咯咯、哈哈哈地笑个不停。什么事那么开心呢?其实也就是很普通的小事。她就是这么一个乐观、爱笑的女孩。

“花见花开,人见人爱”——算不上沉鱼落雁,也算不上美若天仙。但她的确是个花见花开、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在舞台上、在生活中,大家总是对她喜爱有佳。

哇,看见了,原来藏在成语堆中这个神秘的人儿就是你。哈哈,对,就是我!

孟子的历史典故【第四篇】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风气的创始人。

71 554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