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后感的作文【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观后感的作文【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第一篇】

关键词:乐感:培养;弹奏技巧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而钢琴演奏中的乐感是指对钢琴音乐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表现能力。人们常讲要用“内心歌唱”,要“有表情地”弹奏,亦即此意,就是指演奏要有乐感。它是音乐表演艺术(演唱,演奏)的灵魂,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青年钢琴家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乐感的状况对于钢琴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l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第二篇】

论文摘要:数字化的崛起,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关系在虚拟的世界中得到全新的融合,景观文化的传播必然顺应数字化的潮流。建立起数字化的虚拟景观是各种景观文化的必然追求,数字景观成为景观文化的另一种面貌。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数字景观文化的实现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对以文化为主或以文化与自然并重的景观而言,不仅要求要以感性为动力、文化为线索来实现数字化,而且在消费观念上也要从以“物”与娱乐的内涵转向以文化、“物”、娱乐的内涵。

数字化:景观文化传播的一种必然选择

数字化处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图形、线条、声音等对象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代码,然后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将其展示出来的过程。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交流性和认识的普及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开始越来越多地进人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战争、数字化景区等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全面、深人、综合、普泛、快速、便捷的特点正在成为传播的最为系统和综合的方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代社会数字化的程度正在日益深化和普及化。

数字化一个最大的优势在干其重新界定了人的感性与理性、人文与科技、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经历了感性为主、理性与感性对立,以及在数字化时期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这样三个阶段。从传统的观念来看,人文与科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感性与理性的代表,由于彼此对于美与真的追求不同,在传统的范围内很难得到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崛起赋予感性与理性一个进人彼此,并相互借用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是以虚拟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突破为标志的。在传统的观点看来,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的,但是在数字化成功塑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后,虚拟世界从本质上讲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存在。也即是人们常说的,虚拟与现实关系的改变形成了一种新感性(或新的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新感性的虚拟特征确实超越了传统的感觉方式、感觉对象、感觉内容、感觉性质与感觉经验,超越了传统框架的真与假的概念’,。基于这种现实与虚拟之间关系的转变,数字化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虚拟世界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化成为重塑世界的方式。各种事物,无论是人文的还是物质的,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对于以文化为主的景观来说,数字化因能大量地展示文化的相关信息而备受青睐。

也正因为此,就文化景观而言,各种景观也逐渐数字化。在2007年,全国就有24个部级风景名胜区试行风景区数字化建设,时至今日,更多的风景区已经部分实现了数字化。即便是部分进行了数字化的景观,也因虚拟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非同凡响的体验,进人它的数字世界,不仅如同身临其境,而且还带来了强烈的视觉美感和对景观文化的总体把握。数字化景观虽然成绩斐然,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尽善尽美。

以庐山景区的数字化为例,2007年起步了数字化的管理,具体体现为人们可以预先从网上知道有关庐山的游客情况以及门票的管理。2008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召开了《庐山数字化景区建设总体规划》评审会,对于庐山景区的数字化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庐山景区的数字化开始提上日程。这个规划是以数字化展示景区为目的,以风景区数字化为最主要的目标。问题也因此产生,如同大多数的景观数字化一样,这种仅仅出自于风景或风景区的数字化并未能真正体现出数字化所带来的感性与理性的实质诉求。庐山真正引人注目的不仅仅在于其风景,真正吸引人的是其具有丰富内蕴的文化。

就庐山与其他风景名胜区的比较而言,文化是庐山景区的底蕴。庐山不同于其他风景名胜区的最主要的地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庐山是古代文学描写的主要名山之一,有大量关于庐山的文学作品与游记存世;二是庐山文化具有浑厚的学术历史,如白鹿洞书院文化;三是庐山文化具有复杂、深刻的政治内容,尤其是现、当代。集历史、文学、学术、政治于一体的庐山在风景名胜区中是独特的。这些文化因素不仅使庐山名显于世,而且也正符合数字化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上综合处理这些文化信息。很显然,庐山景区数字化的中心必然是文化,而非单纯的景区管理。

不难发现,《庐山数字化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因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规划,所以对于如何具体展示并传播庐山文化并无更多的深人。从理论上讲,庐山景区数字化不同于庐山文化的数字化,后者包含了前者以及数字化的传播。从实践上讲,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数字化景区建设的核心并不在文化上,而是在数字化的管理上。庐山景区的数字化只是全国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它与其他风景名胜区一样,数字化主要集中于数字化管理,其核心是监管信息系统。这套系统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风景名胜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对景区内的工程建设、资源保护以及资源利用进行监管。因此,就现状而言,无论是从全国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还是单纯从庐山风景区的数字化而言,它们都不是以文化为主体的,它们只是一个数字化风景,一种数字化奇观,而不是一种数字化的文化,更不是数字化的文化景观。风景区的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管理的数字化,而不是景区文化的数字化,庐山风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也未能例外,要真正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庐山文化的传播,文化数字化是其不二的选择。

数字景观:景观文化的另一种面貌

感性与理性在虚拟的数字世界得到融合,信息技术为繁杂、海量的文化数字化提供了保证。同时文化是庐山景观的内核,因此,庐山文化的数字化处理才显得异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表现庐山文化的特质。数字化的方式与手段让综合化处理庐山文化成为现实。以文化为数字化中心,可以为庐山景区数字化提供一条不同于其他景区数字化的地方,同时也体现出庐山文化的特别之处。数字化的综合性可以让庐山文化得到全面细致的展示,在展示自然风景形式的同时,全面体现出庐山的文化内容。数字化的普泛性,互联网的超链接,可以使庐山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得到全方位的立体传播。

因此,直视在数字化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感性与理性之间关系的新特点是实现庐山文化数字化奇观的基础。全面分析《庐山数字化景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内容,认真探讨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所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在数字化建设具体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以及具体体现,比较分析景区数字化过后与数字化之前的不同,从而找出数字化对于庐山景区发展的推动及其成效,是实现庐山文化数字景观的不可避免的出发点。认真清理文化在庐山景区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使庐山文化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是庐山数字化景观实现的过程。在实现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要点是无法回避的:一是,现有景区数字化主要是监管的数字化,如何实现监管数字化向文化数字化未来的转变,监管数字化本身是否可以作为现代庐山文化的体现之一,如何在保持有效监管的同时,在形式上加强文化数字化的内容;二是,庐山文化数字化立体传播形式是庐山文化数字化过程中必然要实现的目标,传播形式如何实现立体化,文化传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与其他传统传播方式比较起来所具有的优势。

如果庐山文化是庐山景区内涵的核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的重点应该体现为五个主要部分:封建时代的庐山文化;殖民化趋势下的庐山文化;国共斗争时代的庐山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庐山文化;成为世界遗产后的庐山文化。其他方面的文化如宗教文化、白鹿洞文化以及庐山周边地区文化都可以融人这几个历史分期之中进行探讨。这几个分期的文化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如何把文化数字化与景区数字化统一在一起,同时又以文化作为数字化的中心,以自然风景的数字化为辅,必然是问题所在。

实现庐山文化的数字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同时在方法与方式上并无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旦形成,必然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数字化景观。这种景观不再是现实实存的模样,它基本上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与现实存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再是以自然景观的自然连续存在呈现出来,而以文化为中心,以人们的感性诉求为连续呈现的线索。在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中,感性成为发展的动力,理性成为感性的补充。感性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选择理性参与的方式与角度,同时也决定了图文信息呈现的方式。感性与理性、图像与文字、自然与文化,最终在以文化为中心的感性指引下,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数字景观,任何人都可以进人这个展示出丰富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的虚拟世界。

事实上,理论上的庐山数字化景观如果要成为一种现实,文化消费的观念必然要成为主流,这是对庐山文化数字化接受者的一个要求。长期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内涵集中体现在“物”与娱乐的关系之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的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objests)的包围。”自然景观当然属于“物”的一种,在人们进行景观消费时,长期囿于“物”的束缚。这在以自然事物为主的景观中无可厚非,但是针对诸如庐山这样,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观时,传统的消费观念很显然无法展示出庐山的全部景观内涵。要体现出庐山景观的不同之处,要从“物”的消费观念中走出来,文化消费必然要成为主流的消费观念。这种观念不同于传统的以物、娱乐之间的关系为内涵的观念,而是要以文化、物、娱乐为内涵,并且这三者之间要以文化为中心,物为文化服务,娱乐成为文化消费的次产品。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①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宜昌 443002;②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宜昌 443002)

关键词 : 情感分析;特征向量模型;非正式短文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256-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1102)。

作者简介:黄正伟(1972-),男,湖北大冶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沈丹(1990-),女,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蔡政英(1975-),男,江西会昌人,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算法。

0 引言

文本情感分析就是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信息量化,研究一段文本所表达的积极的、消极的或者中立的极性,来分析文本的情感倾向性。

近十年来,出现了大量关于文本情感分析的研究。目前对文本情感倾向性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有监督(supervised)的情感分析研究。Kiritchenko提出了一个基于有监督的统计文本分类法来分析文本表现形式、语义和情感特征,并建立了一个情感分析系统。Liu通过基于情感强度的有监督情感分类的特征加权算法对产品评论进行情感分析。Deng提出基于术语在文本中的重要性和术语对所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性的有监督的术语加权方法来改善情感分析和文本挖掘的性能。Felipe提出了利用基于元级特征(meta-level features)的文本情感分类方法。Anjaria提出一个有监督基于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最大熵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利用直接和间接特征来提取文本观点。二是基于无监督(unsupervised)的情感极性分析研究。Terrana提出了一个利用推特中的情感符来自动分类文本情感极性的无监督的方法,Malandrakis研究了无监督的语义情感模型(semantic-affective models)的自适应算法,Ou通过将微博间的链接分类,提出一个无监督的内容和链接情感模型(CLUSM :Content and Link Unsupervised Sentiment Model)来作微博链接信息的情感分析。Li提出了无监督情感导向特征选择法(USFS :unsupervised sentiment-bearing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来识别主观文档的不同情感倾向类别。Fu提出了一个无监督的多方面情感分析方法,它可以自动发现中国社会评论的不同方面以及各方面表达的情感。另外,也有一些研究是基于半监督的(semi-supervised),例如Hassan提出把马尔科夫随机漫步模型运用到大量词关系图中来文本的情感极性,Kim提出通过半监督的非线性降维分类方法,可以通过递减的发觉的错误除去多余的特征。

社交网络迅速发展,微博等非正式短文本充斥网络,本文在分析非正式短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依存句法来分析文本的情感极性。

1 建立模型

基于特征的六元组模型:

元组表示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本文基于文本的语义特征建立六元组模型,该模型中不仅包含描述作者意见的特征,还包括词语间的修饰关系和标点符号。

符号说明:

T表示一个一般文本;

wn代表作者意见的权重;

vi代表作者意见的特征向量;

f表示作者意见的属性;

o是特征f的观点词;

m是观点词o的修饰语的数量;

s是观点词o的修饰语的平均分数;

n是观点词o的否定词的数量;

p是语句的标点符号。

在本文的六元组特征模型中,定义一般文本

T={(v1,w1),(v2,w2),…,(vn,wn)}(1)

vi=(f,o,m,s,n,p)(2)

其中,修饰语o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如“非常”、“很”等,修饰语会影响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一个文本中往往具有多个程度副词修饰文本语义,在本文的算法中提取的是观点词附近的修饰语。通常来讲,一个观点词的修饰语和否定词的数量都不会超过2个,所以本文赋值(0,1,2)给m和n。修饰语的平均分数是指一般程度副词对每个观点词的平均分数。p是语句的标点符号,它能够反应作者的语气,通常具有陈述、感叹、问句三种状态,本文把p作为一个单独的元组来考虑;陈述的情感比较弱,对于文本的情感极性影响较小,感叹和疑问的情感表达比较强烈,对文本情感极性影响较大,因此,当标点为句号时,p=0,当标点为叹号或者问号时,p=1。

上述模型对进行文本分类的必要信息作了简要分析,其中观点词的修饰语的数量、观点词的否定词的数量和修饰语对观点词的平均分数作为变量,会影响文本的情感倾向。修饰语即程度副词表示情感极性的强度,否定词则可以改变观点词的极性。本文采用知网(HowNet)产生的情感词典,知网把程度副词分为“欠”、“稍”、“较”、“很”、“极其/最”、“超”等六个层次,1-5层的情感强度逐级增强,第六层表示情感极性的改变,所以分别赋值(1,2,3,4,5,-1)给1-6层。另外,修饰语的数量也会影响语义倾向,因此,定义为与观点词相关的修饰语的数量。一般程度副词的平均分数s表明程度副词对观点词的影响程度,s的值表示情感极性的强度。否定词的数量n可以表明语义方向是否被反转。

2 算法介绍

情感元组的提取

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Lucien Tesniere)创立了依存句法,他认为:句子是一个由词构成的组织整体,临近的词之间会产生联系,从而构成句子的框架,并表达思想。依存句法中,依存结构的主要元素是依存对(dependency pairs),其中一个是核心词,一个从属词。每个句子可以为一个关系树,通过关系弧链接核心词和从属词。依存句法通过分析语言单元部件间的语义依存关系来揭示语法结构,如图1,一个句子往往有多种拆分,存在多个情感元组。

本文利用依存句法来提取文本的情感词,首先是提取文本中的实词(不含数词和量词)作为依存句法中的核心词,例如图1中的“学校”;接下来就是提取实词的修饰词的数量m,包括语法树中直接与实词联系的修饰词以及与其连接的所有子树中的修饰词;最后是从文本的依存关系中提取程度副词对观点词的平均分数s(即观点词对程度副词的依赖程度)和否定词的数量n。否定词可以修饰观点词,也可以修饰程度副词。m、n的值初始为零,副词和否定词是与观点词联系在一起的。每增加一个修饰词,m的数值增加1。同样,n随着否定词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本文计算每个与观点词相关的程度副词的平均分数作为s的值。最后,依据p来确定文本的语气。

文本情感倾向的判别

提取情感元祖之后,接下来便是建立文本情感判别模型。用Vc表示核心词的情感值,初始值为1;VM表示修饰词的情感值,初始值为0;VT表示情感元组的情感值。在情感值计算中,对知网情感词典的情感词赋值,正的情感词的情感值为1,负的情感词的情感值为-1。然后计算核心词和修饰词的否定程度Dword,初始值为1;核心词和修饰词都有可能否定词修饰,所以Dword=(-1)nDword;当否定词有修饰词时,Dword=Dword*s,s为程度副词的分数(上文中的六个层次的程度副词的值)。没有修饰词的时候文本的情感极性由核心词的极性决定。因此,依存元组的情感值为:

(3)

i是修饰词的个数。由于一个文本往往存在多个情感元组,因此,整个文本的情感值V为:

(4)

其中n为文本中情感元组的个数。根据此模型可以计算一个文本的情感值,判断文本情感极性及情感强度。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六元组模型,利用依存句法来计算文本情感值的方法。在充分考虑语句的组成部分的特点下,利用依存句法来提取文本的情感元组,并计算情感元组的情感值;由于非正式短文本长短不一,结构多样,有的文本也许只有一个情感元组,有的具有多个情感元组,因此最后通过加权来求解整个文本的情感值;另外,本文还考虑到了元组里没有修饰词的情况,这个时候元组的情感值就由核心词的情感值决定。在考虑标点符号对文本情感的影响时,只考虑了情感较弱的句号和情感强烈的问号以及叹号,没有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复杂问句的情感强度。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进行数据验证,把提出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Kiritchenko S, X. Zhu and Mohammad, Sentiment Analysis of Short Informal Text[J].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2014. 50: 723-762.

[2]Deng Z., K. Luo , H. Yu. A study of supervised term weighting scheme for sentiment analysi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4, 41(7): 3506-3513.

[3]Bravo-Marquez, F., M. Mendoza , B. Poblete. Meta-level sentiment models for big social data analysis[J]. Knowledge-based 69(SI): 86-99.

[4]Ou G., et al., CLUSM: An Unsupervised Model for Microblog Sentiment Analysis Incorporating Link Information. 2014:481-494.

[5]Hassan A., et al., A Random Walk-Based Model for Identifying Semantic Orientation[J]. Computational 40(3): 539-562.

[6]Kim K. , J. Lee. Sentiment visual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via semi-supervised non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J]. Pattern Recognition. 2014. 47(2): 758-768.

[7]冯时,付永陈,阳锋等。基于依存句法的博文情感倾向分析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11):2395-2406.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第四篇】

[关键词]微电影;人文关怀;途径

在当今文化快餐化、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视听样式,以其收视方便、题材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正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从史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开始,再到2012年11月感动献映的微电影《让爱成为永远》,这些灵活、有创意、贴近受众同时又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低成本制作,不仅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因此,在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在创意与表现中体现以人为本,这已经逐渐成为微电影创作中的共识。

一、何谓“微电影”

由于“微电影”是最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从微电影的“三微”特征来理解:一是“微(超短)时”放映,短则几十秒,长则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二是“微(超小)规模”投资,一部制作费用几千到数万元不等;三是“微(超短)周期”制作,几天或数周就可以完成。同时微电影的欣赏与观看方式非常方便灵活,主要都是在3G手机、手机电视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微电影虽然“微小”,但也是电影,也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呈现出完整而紧凑的故事情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最终展现人性并引起观众共鸣。近来,无论是微电影《把乐带回家》,还是依据2012年发生在北京的“721”大雨中真实感人的事迹创作而成系列微电影《大雨》,不仅都在短时期内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追捧,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触与感动。一是题材都贴近真实生活,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使人感同身受;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情节,扣人心弦,传达特定的主题;三是能引起大众的共鸣,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让人在沉思中回味,在回味中领悟。

二、人文关怀是微电影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人性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作品中要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精神需求,是微电影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和生存压力的逐渐加大,使得大众的心理承受力更为脆弱,精神需求更为复杂,因此,人们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体现在微电影当中不是通过大场景、大制作、大明星这些浮夸的东西,而是应当以故事本身的情节以及其中最本质的内涵去打动人。以2010年10月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为例,讲述了一对儿时的伙伴在他们中年时,组成乐队以一首《老男孩》参加音乐选秀节目的感人故事。影片之所以能吸引观众并引起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所展现出的这些年轻人以及这个时代变迁的镜头画面,都能让观众或多或少地找到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的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关于青春与时光的记忆。又如2012年9月以“繁华过后,才知何为珍贵”为主题上映的实力派大作微电影《因晴圆缺》,揭示出在当今社会由于压力大、忙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情感互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在这看似冷漠的背面,我们的内心却又是那样的渴望着温暖,或许一个不经意闪现出的暖流,就能让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充满阳光!

因此,帮助大众建立一种社会舆论氛围,改造社会文化心理,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是微电影的人文关怀中重要核心。同时也为了自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求得一席之地,微电影必须努力吸引受众,注重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一切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三、人文关怀在微电影作品中的缺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认为:广告资金的投入对微电影产生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微电影作品大都是依赖广告商的资金投入才能制作出来,也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虽然微电影在传播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广告传播者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商业广告的功利性等原因,总有一些微电影作品缺乏人文关怀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缺乏内涵,过度的商业化表达。不论是被誉为微电影开端的《66号公路》,还是Your Moment My Moment挂着微电影名头的广告片,乃至于现在所打造的所谓最贵微电影《灵魂中转站》,这些大都是以所谓的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轰动一时,但由于过度植入广告,使得作品广告味道浓厚,而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使故事精彩之余,毫无留念之处。因此,作为一名微电影创作者都应该考虑的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如何将故事内容在短时间内叙述完成并达到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效果。传播学认为,传播的核心是其本身的内容和创意,所以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一定要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现实的批判,有对人性的叩问等。

第二,艺术水准偏低。除了过度的商业化表达外,艺术水准低下是目前部分微电影存在的又一大问题。现在有部分微电影创作者在创作中缺乏更高的视野,只是以一种惯用的随意解构方式,不去重视艺术上的自我完善,而是单纯地追求自我感觉的满足。优酷网原创频道主编刘少青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部分微电影的两大弊病:一是创作手法冗长,大量运用一些毫无必要的近景与特写;二是缺乏艺术表现力,主要表现在有些对白本应是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需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应当体现出完整的电影结构和明确的导演诉求;二是必须具有电影本身的基本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水准整体偏低与人文关怀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缺乏规范,容易造成心灵污染。一方面由于目前微电影进入门槛低,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导致市场上鱼龙混杂;另一方面由于微电影篇幅有限,在故事情节设计上也就相对比较简单,使得微电影在内容和题材的同质化方面也比较严重。还有一些私人制作的微电影以恶搞、低俗趣味为主,忽视了微电影传播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不仅污染受众的视觉生活环境,又污染受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环境。因此,只有将代表社会主流的观点、评价、态度、信念形象地传播给受众,才能美化受众心灵、提升大众的人格,这也是微电影中人文关怀的最终目的。

四、实现微电影作品中人文关怀的途径

(一)充分关注受众需求

由于微电影与商业广告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它的特点在于将“广告的产品或品牌”通过“故事”变成“内容”。因此,微电影要想吸引受众就必须要在功利性的商业表达之外,将作品本身审美艺术表达形式与创作者自身人文关怀相结合,这样既满足了观众的根本需求,同时又有利于微电影本身的健康发展。

例如,2012年由张扬执导的以“让爱回家”为主题的微电影《老人愿》,讲述了一对父女十年间由隔阂走向相互理解的亲情故事。在影片结尾处,当女儿看到父亲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后,终于明白这十年来父亲其实无时无刻地都在关爱她,泪水也终于喷涌而出……影片通过对亲情的诠释,巧妙地将赞助企业的特质融入影片内容之中。因此当片尾出现“多一些沟通,别让幸福成为永远的遗憾。中国移动,和你在一起”这两行字幕时,观众不但不觉得反感,反而觉得这是在情理之中的,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又如2010年腾讯重金打造的游戏圈首部互动微电影《集结密令》,作品采用创新的互动设定,将主导权交到了观众手中,主人公命运由玩家主导,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影片的吸引力。因此,将广告品牌故事巧妙地融入影片中,既解决了微电影所需的资金投入问题,又充分体现出对受众人文关怀需求的重视。

因此,微电影中人文关怀要想深入人心就必须建立在了解大多数受众的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并展开对大多数受众进行关怀,体现出符合大多数受众的习惯、情感与思维方式,这样才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构建微电影中的广告文化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及儒、道、佛文化两千多年的熏陶,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态。因此,广告要想赢得受众,广告定位与广告诉求都必须尊重、符合传统文化。微电影中的广告植入与传播在宣传商品买卖的同时也融入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文化行为,它与企业自身的品牌文化以及人们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社会风俗与价值审美取向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2011年以“感受家温暖,活出真自我”为主题的太阳能行业的第一部微电影《那一夜,辉煌》,观众看了后备受感动,好评不断。好的环保的安全的热水器带给受众的不仅是一种洗浴的工具,还可以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人更舒心,更放松,达到净化人的心灵的目的。因此,一个好的品牌,要注意站在一定的社会高度,不是只注重销量,更要有人文关怀精神。这说明微电影要想真正地打动受众,就必须重视将传统文化因素蕴涵在微电影作品中,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也利于促进产品销售。

(三)侧重创意,回归创作本源

如果说传统电影强调意义,那么微电影则侧重于趣味性。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能快速地吸引观众并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就要求微电影在丰富内容、提高故事趣味性的同时,还要侧重加强对故事题材的创意。比如2012年7月上映的“小总统”品牌微电影《星球N计划——2020》,没有明星出镜,以短小精悍的故事结合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真诚善良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的天性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说明微电影即使起用新人,但只要内容形式灵活、题材创新,也能收到不错的播出效果。同时,作为初生的艺术门类,微电影应回归创作本源,作品中应体现出积极的创作态度,本着为受众服务的原则,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只有这样,微电影才能在艺术性、商业性和传播性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成为成熟的形式。

(四)健全监督机制

最后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微电影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有赖于建立有序的社会监管机制与形成良好的微电影批评氛围。一方面,为减少不必要问题的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微电影中人文关怀的监督;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批评是实现微电影中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观众和微电影批评家客观、公正的批判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电影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因此应积极鼓励开展对微电影的批评。

微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就像一杯温暖人心的咖啡,带着浓浓的香气,初尝时的苦涩和入口后的沁甜,都是每个爱生活的人不可错过的宝藏。因此,以优质内容为保障,以量身订制为主体,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核心,以人文关怀为重要内容,是微电影今后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2] 陈爽,李明。论电视广告中的人文关怀[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4).

[3] 王欢。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微电影[J].青年记者,2012(04).

[4] 倪自放。微电影:片微义不微[N].齐鲁晚报,2012-06-06.

71 1742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