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观后感(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探索发现观后感(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探索发现观后感1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的,后面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

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清清楚楚写着: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姬发)前771年西周周幽王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红茶来天下打观或探索发现观后感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在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天下大观乾陵地宫之迷那时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我怀着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与发现之秦始皇陵》。这一集大概讲的是:秦始皇赢政为了显得自

已功高天下,前后一共用了130万人民和工匠来兴建自己的陵墓。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地宫经及兵马俑的事。秦始皇陵的地宫有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为30米,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城。地宫里以水银灌为大江大海,以鱼油为蜡烛求明。地宫里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而且有机关,为防盗墓。

《探索发现》观后感2

在暑假中我看了《探索·发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探索·发现》—千年书法。其中讲了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用450万美元()从美国人手中收购走了一个宝贝——淳化阁帖。淳化阁帖上收集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集中镌刻、拓印成集。还请了几位书法家来讲这个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核心中的核心。

篆书是继甲骨文以来第二种字体。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在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有八种之多,于是被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成了小篆。

自古以来,甲骨文和钟鼎文被划分到大篆一类,那么,我们就是不是可以说刻在兽骨、钟鼎上的文字就是书法的起源了呢?这个在历史上是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它的问题就在于字体与书体是一回事,还是不是一回事。

在篆书通用的时候,隶书在下层社会悄然而生。在汉代的时候,隶书上升为主要通用字体。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它使汉字告别了已经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彻底摆脱了古文字那种象形的特点,所以汉代人称隶书为今文。隶书又向正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演变,这就是历史上重要的“隶变”。

在看《探索·发现》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历史上书法的许多问题。

《探索发现》观后感3

我最喜欢看中央十套的“科学与探索”节目,不管是关于动物的、植物的,还是物理的,我都很喜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午夜神秘客”。

故事是这样的:在最近的一些日子里,一个草原上的牧民发现自己家几乎天天少一只牦牛,他非常心痛,于是马上报了警。警察听后马上赶往他家。他们到处寻找那些失踪的牦牛,终于在附近的灌木丛中,他们找到了一些牦牛的皮毛和头骨。经过分析,他们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干的。于是,他们请来了动物专家。他们觉得很可能是棕熊,因为前不久,有一个老汉在找牛时惊动了附近的棕熊,他马上逃跑,但熊仍紧追不放,熊一巴掌把老汉的耳朵也打下来了,老汉还滚下了山崖。可动物学家说熊不是夜间活动的动物,所以熊被排除了。他们又捉到了一只雪豹,可是牦牛被杀的地方远远低于雪豹活动地区的海拔高度。雪豹的嫌疑也排除了。而据说,在草原上狼也消失。这究竟是哪只夜行猛兽杀的呢?动物学家在一次探察中,他们迷路了。可是,就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七八只白狼正在追捕岩羊。他们马上回到村里,他们发现牛骨头上留下的痕迹和狼撕咬猎物的痕迹相符合。凶手终于找到了。

我真佩服那个动物学家,因为他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动物知识和善于思考的头脑。正是由于这些,他才能帮助牧民找到真凶。我明白了:要做一件事,就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成功。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就要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探索发现》观后感4

在寒假里,我观看了《探索发现》中的玉石传奇,我观看后非常震撼。

比如在2009年,在河南安阳市的一处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新发现的商代墓葬,墓葬里就有几件被压坏的'青铜器,之后考古人员发现了随葬的玉器,这个重大的收获,从而也能解开。.。.。.在1971年8月在内蒙古南部的一个村庄里,一位村民无意中挖到了一个玉器,经过专家的鉴定,这是一件C形玉龙,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时期,本期节目向大家讲述巫神之玉。1976年春季,在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附近,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青铜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古探寻,发现这个小村庄正是商王朝都城殷墟的所在地。这个墓葬。.。.。.在1993年秋季考古专家意外发现一座周代墓碑,墓葬里堆满了百把多件精美玉器,其中一件组合玉佩引起了专家的关注,并对其历史一探究竟。在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解放军某部奉上级的命令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这次行动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发现了一座古墓,发现了一个完整人形玉石匣子,并对。.。.。.

玉石传奇,观看完以后我知道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品种不同的的玉器,玉佩。.。.。.妈妈从对我说过一句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从此,我懂得了就算黄金再值钱也比不过玉值钱。

《探索发现》观后感5

相信大家都吃过蜂蜜。蜂蜜吃起来香甜,可是,你们知道蜂蜜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们知道蜜蜂是如何采蜂蜜的吗?和我一起去《探索发现》—“追花逐蜜”中寻找答案吧!

蜜蜂和花分不开,养蜂人和花也分不开。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追赶花期,追逐春天。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或者土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他们飞行速度快,嗅觉灵敏,善于采集丛林间的零星蜜源。在采蜜的季节,一只工蜂的寿命通常不超过30天,从第一次飞离蜂箱,工蜂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我们最终收获到的每一公斤,大约需要蜜蜂往返于花朵和蜂巢之间50万次,飞行的总路程超过40万公里,着相当于环绕地球10周的距离。

养蜂人的生活是四处漂泊的。大约9个月的时间生活在野外。每到一个地方,生活用水和用电,都需要他们之间解决。除此之外,养蜂人还面临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养蜂人就是要跟蜜蜂一样勤劳。早上早早起来,晚上摸黑。这里待二十天,那里待一个月。他们有一句话叫追花夺蜜。他们为什么要转地,就是要把空档期避开。这里的油菜花谢掉,安徽的油菜花开了,安徽的油菜花谢了,江苏的开了。江苏的之后可以到山东,可以采荆条。采枣花、采洋槐了。所以就必然要过着游牧的生活了。

最苦的还不是这些,最让养蜂人难过的就是出去采不到蜜,如果天气不好,花被打了农药或者遇到山洪就会采不到蜜,也就没了收入。白天蜜蜂要出去采蜜,所以每次迁徙都是要赶在晚上蜜蜂回巢后连夜上路,在天亮之前就要在下一个花源地安顿好。除了路途的奔波,和家人的别离让养蜂人的心里更加辛酸。

不过养蜂人也有高兴地时候,那就是取蜜,和种地一样,他们的收成也不一定是年年都好,不过产蜜量大的时候真的能体会到那种丰收的喜悦。用取蜜的蜜桶,利用离心力就可以将蜂蜜从蜂巢里甩出来,随着蜂蜜被甩到桶里,蜂蜜的香味也就出来了。

看了这期《探索发现》,我了解了蜂蜜是怎么制作的,看到了这些养蜂人的辛苦!相信他靠着自己的勤劳,一定能给自己酿造出像蜜一样甜的美好生活。我也要像这些养蜂人一样,做个勤劳的人!

71 7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