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记叙文范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径上,几只鸟儿欢快地歌唱,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温馨的画面洋溢着宁静与快乐。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写事记叙文范文【通用4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写事的记叙文【第一篇】

“叮铃铃……”考试铃拉响了,这意味着期末考试拉开了帷幕。

教室里,同学们中止了看卷,拿起笔飞快地开端了考卷,时刻如流水般逝去,,教室里静的出奇,连呼吸声都那么明晰……

“呀,出情况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这道题的得数不对啊!我怎样算都不对,我真像热锅上的**,急的团团转。“咦,去问一下吴浩龙好了。”我的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好主意”。“No,不能连最基本的考场规矩都违反了,连道德都沦丧了!"

我又自己辩驳道。这两个念头像一个手持竖琴的天使和一个手持三叉戟的**。两个人在剧烈的争论,说的是暗无天日……

时刻一分一秒的消逝着,我还在优柔寡断,刚刚正义的天*有一些歪斜,我刚想张口时,我发现监考教师的眼睛好像在盯着我。万一被看到了,就不仅仅是考鸭蛋的问题了,也意味着我“生命”的“完结”!我的心跳登时加快了两倍,盗汗一个劲的往外冒,我似乎听到了心儿“怦怦”跳的声响。当监考教师的眼睛转移开的时分,我长舒了一口气,我总算抑制住了自己,还好没被发现!

刚轻松没一瞬间,我又紧张起来:只要十分钟了,要赶快了!通过一次次的验算,总算算出了答案。

这次“心儿怦怦跳”的阅历让我永生难忘,最重要的是我抑制住了自己,战胜了自己,我成功了。

记事记叙文【第二篇】

记叙文,是文章写作当中运用的一种文体,记叙文这种文体所含括的内容一般都是以描写人物或者事物的发展、变化经历为主,可以记人叙事,另外也可以写景状物,为了使记叙文更加具有可读性,我们一般会在当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片完整的记叙文当中,一定会包含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这六个方向的内容,这六点也被我们叫做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另外,在记叙文的写作当中,通过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以及说明这物种表达手法,也能够让记叙文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在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时,我们一开始要明确好写作的对象,再来选择恰当的记叙方式,从顺叙、倒叙、插叙、叙、平叙这物种形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将记叙的事件表达清楚,将中心思想与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

(来源:文章屋网 )

记事记叙文【第三篇】

一、引文

人与路

1.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2.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

3.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的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

4.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

5.这条路,满是眼泪。

6.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

二、夹叙夹议的方法

(一)先叙后议。

先叙述事情,然后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如作文的第二节,考生用生花妙笔记叙和描写了阮籍的驾车漫行,穷途之哭。这里既有史实,又有作者丰富的联想,写得形神兼备。在此基础上作者在第三节议论:“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这里紧扣文题,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用设问的手法,让读者思索阮籍痛哭的原因,然后用精练的语句揭示出阮籍哭的真正原因是人生无路可走了。悲哀莫大于此,鲁迅曾说,人最大的悲哀是醒来无路可走。

(二)先议后叙。

这种写法不多,但如果运用得好,也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如作文的第六节的第一句“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 “泪流尽了”承接上文,“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这一议论开启下文,为该段中心句。下面的记叙则围绕着“沉默”写阮籍在名士来访时的沉默,写亲人、旅伴等美好的生命消逝后的沉默,为读者刻画了阮籍“披上沉默的外衣,面对这无奈的世界踽踽独行”的形象。这里的记叙围绕着首句的议论展开。

(三)先议后叙再议。

作文的第四段,作者在开头先议论:“这条路,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接着作者用极富概括力的一组排比句记叙阮籍为慈母、为友人、为自我的生命而流下的几多热泪。第五节作者又议论:“这条路,满是眼泪。”这就是先议后叙再议的很好的习作范本。

(四)边叙边议。

这里所说的边叙边议是指文章中记叙和议论交替出现,形成“叙―议―叙―议―叙”的格局。高明的作家常常根据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当记则记,当议则议,使记叙和议论水融。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所选的柯灵的《乡土情结》的第三节则是典型的边叙边议的写作范例。同学们应仔细研读、学习。

(五)间接地议论。

许多同学喜欢在记叙的前面或后面直接地议论,这样不免单调和生硬,我们也可以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间接地发表议论。如,在记叙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倾向,作文的第八节结尾写道:“而我,在这条路上,会望着他的身影,面向夕阳,诚恳地弯下九十度。”虽然是描写,但作者对阮籍的崇敬之情,却在这描写中含蓄地告诉了读者;也可以通过对比、运用典故、引用名人名言等方法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借文中人物之口来显示作者的评价和观点。

(六)记叙和议论融为一体。

有的语句既是表明作者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细节和意象传递给读者,既是记叙又是议论,二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如,习作中的“他只能将沉默这件外衣披上,抵御寒风,来自人世的寒风。接着,踽踽独行,移向自己的路的尽头”。这里是形象的记叙,但也是对阮籍的评价。阮籍,之所以沉默是为了抵御人世间的黑暗,尽管是一个人孤独地走到人生的尽头,但也决不和黑暗的势力苟合。这里的“外衣”隐喻阮籍的沉默,“寒风”隐喻黑暗的世道。

三、夹叙夹议的注意点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好,事情具体生动,议论才有基础,否则就会落空。因为,有那样的人和事,才能认识那样的道理。

其次议论要紧扣叙述的内容,自然贴切。议论要把人物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要说到点子上,切忌泛泛而谈。

再次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适当地安排好记叙和议论的位置。记叙和议论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不能截然分开,因而,要精心安排记叙和议论的先后、主次、轻重,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记事记叙文【第四篇】

关键词:片段式;多丽丝・莱辛;后现代叙事;《金色笔记》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41-04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八十八岁高龄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多年后因在《金色笔记》中“以史诗般的女性经历,以怀疑、热情与想象力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1]1而获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该小说自首次发表以� 针对学术界的种种评论,莱辛在一九年发表的一次记者采访中说:“我对有关《金色笔记》的评论很恼火。他们都把它当做一部描写个人生活的小说――但这仅仅是小说的一部分。这是一部结构高度严谨、布局非常认真的小说。本书的关键就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3同样在1972年再版的序言中莱辛就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图“我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一本让它自己说话,让它通过自身的结构作一无言的说明”[1]13。从最有发言权的作者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莱辛所关注的关键是小说的形式和叙事手法而不是主人公身为女性的性别和经历。

叙事是小说文体中比人物和情节更为本质的一个问题。任何小说必定有故事,而故事必定得有其独特的讲述。《金色笔记》正是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吸引了众多读者。通过几本毫不关联的笔记整合在一起表达出独特的连贯性正是莱辛的高明之处,也正是这片段式的叙事风格使这部小说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的叙述模式产生了质疑、批判甚至解构�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在他的主要理论著作《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称:“我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3]xxiv在该书中利奥塔反复强调后现代乃是对宏大叙事的怀疑,因而应对宏大叙事的霸权予以批判。利奥塔呼吁作家采取一种小型的而不是宏伟的叙述模式。他甚至建议“让我们向总体性开战,让我 ”[3]81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承认并接受社会是支离破碎的这一事实。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也 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对于碎片这一主题的关注必然得到形式和文体上的回应。国际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所有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系的挑战和质疑。“后现代的暂时性和多样性破坏了任何追求形式上或主题上统一连贯性的企图”[4]17。从这一方面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因为它无论是主题上、形式上还是文体上看起来都是支离破碎的。她所采用的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彻底颠覆了多年来为人所熟知的叙事传统,具备了后现代叙事的特征。

一、片段式的叙述结构

莱辛在小说中采用了创新的叙事策略来反映和强调复杂的经历。该书的主题主要关注的是一个患有写作障碍症的女作家迷乱、失重的精神状态。为了表达这一主题,莱辛通过分裂的形式把她的书分成五个部分。一部六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自由女性》,加上黑红黄蓝四部笔记和一本金色笔记构成了整部小说。其中《自由女性》被分割成五个部分,在每一部分中间插入内容庞杂的五个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主人公安娜・沃尔夫的思想和经历。但构成笔记内容的不是一系列故事情节内容的线性发展,而是综合、重复作用于主人公安娜的意识的各种文本:日记、书信、新闻剪报、听来的故事、尝试性写作等等。这种网状的结构,片段式的叙述模式,杂乱无序的布局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规范。但貌似杂乱无章的结构其实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份小说主旨示意图,理解了这份示意图,就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四本笔记中,安娜企图以不同的形式和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人生。非洲的经历不断困扰着她,共产主义使她失望,作为一个女性她仍然依靠一位男性,作为一个作家,她不满足于普通的模式而陷入写作障碍症。所有的这些方面体现在不同的笔记中。黑色笔记被分成两栏,左右两侧各有小标题“来源”和“钱”。在笔记中安娜讲述了她过去在非洲的经历,主要反映了她对非洲黑人内心的挣扎和白人对黑人的压迫态度的沮丧之情。由于她的障碍症,笔记最后以剪报和抄来的材料结束。在红色笔记中,安娜记载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不满,尤其在苏共二十大后,她对自己先前所信仰的一切彻底绝望了,因此决定退党。同样这本笔记是以关于暴力方面的剪报结束的。在黄色笔记中,安娜创作了一部题为《第三者的影子》的小说。事实上是采用了第三人称体现了安娜自己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安娜的日记。很显然这是安娜试图真实地记载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虚构。这部笔记主要体现了安娜精神上的崩溃,以及与心理医生的交流。她无法用一个部分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是选择了不同颜色的四本笔记。最后通过金色笔记综合了其他四部笔记中的不同经历,达到了整体性。这种完整性使得她又重新开始了写作。

安娜不断地摆脱写作障碍症的尝试使得这部小说如此的零散。她希望她能让她混乱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她承认唯一是她感兴趣的是“那种充满理智和道德的热情,足以营造秩序、提出一种新的人生观的作品。”[2]68然而她的企图只能证明她竭力体现的现实本身就是分裂的。《自由女性》以“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套住宅里”开头。但当读者读到整部小说后部分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是索尔给安娜的下一部小说写的第一句。显而易见《自由女性》是来源于四部笔记,是四部笔记的虚构版本。因此这种从小说开始的地方折转回来的叙述方式就像一个莫比乌斯圈。小说的内容结构本身呈一个折叠状态因为小说的结尾把读者又带回到小说的开始。

二、多重性的叙述视角

与小说的形式和主题相似,莱辛在小说中采用了多重性的叙述视角体现了小说文体上的碎片模式。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一书中声称“小说中的多重性的叙述者令人困惑并让人很难确定,因此消弱了他们看起来好像无所不知的能力。”[4]17《自由女性》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而黑、红、蓝、金色笔记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除此之外,在黄色笔记中,莱辛又转向第三人称,通过安娜之口讲述了爱拉的故事。《金色笔记》中的多重性叙述最显著的地方在于尽管叙述视点经常跳跃,但它仍然属于同一个人物。事实上在小说中只有一个叙述者。这个叙述者通过自我分裂产生了多重性的视角。在黄色笔记中,主人公爱拉的话语和叙述者安娜的话语常常混杂在一起,而有时爱拉身兼“我”和叙述者。爱拉是一个脱离安娜的自由的人物,因为在爱拉的叙述中显然没有任何涉及共产主义和非洲的语言。爱拉的叙述仅仅局限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安娜自己也承认这一观点:我见到爱拉在一个空空的大房间里慢慢地走来走去,她一边沉思一边等待。我,安娜,见到了爱拉,而她当然就是安娜自己。但问题就在这儿,她又不是。每当我安娜写道:爱拉给朱丽娅挂电话时宣称什么等等,爱拉就从我身上游离出去,变成了另一个人。我不明白在爱拉与我分离开� 没有人知道。叫她爱拉而不是安娜,这就够了[2]487。令人惊讶的是,安娜并没有完整地讲述爱拉的故事。像安娜一样爱拉同样经历了自我分裂。尽管爱拉没有分裂成碎片,但黄色笔记确实在叙述上破裂了。黄色笔记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很多短篇小说或题为“写作的浪漫风格流派”之类的故事所组成。黄色笔记的叙述最终分裂成了小碎片。莱辛的用意在于把主人公的经历与叙述者的往事糅合在一起,使叙述者能够评说主人公的经历而不留介入的痕迹。因此通过混淆叙述和故事,多重性视角叙事的作用被加强。而且在小说中众多的具有作家身份的人物体现了多层面的叙述结构。按照法国著名叙事理论家热奈特的纯粹叙事理论,《金色笔记》中的叙事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框架(见图1):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采取这种模棱两可,或者说是复杂的,故意制造混乱的叙述视角最终使人物全神贯注于一个巨大的语言游戏之中。通过对元叙事的解体,把统合在一起的知识分散为不同的语言游戏,最终认知主体消融在这些语言游戏中,而不像在元叙事体系中那样统摄全局,这正是利奥塔所认为的后现代艺术家的责任所在。

三、开放式的结局

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金色笔记》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作者通过在作品中设置多条线索和多重意义,避免了线索与意义的单一性,提供给读者多种可能的阅读自由,从而邀请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的构筑。《金色笔记》中主要有两种叙事方法――以第一人称写成的五本笔记和第三人称写成的《自由女性》。事实上小说只有一个故事却有两种不同表达形式的版本。安娜的精神分裂过程在蓝色笔记的第四部分和金色笔记中达到了高潮,而在《自由女性》的最后一部分却趋于稳定。这两种叙述的结局也不同。《自由女性》体现了一个和解性的结局:两个女性互相吻过之后,便分手了――摩莉结婚了,安娜决定致力于社会活动,走出封闭的自我。这种结局不能不让人想起现实主义的叙述模式。金色笔记同样也是以分别作为故事的结局――这次是安娜和索尔的分离。但由于索尔・格林的帮助,这次的分离导致了整个《金色笔记》的诞生。而且在叙事的过程中,莱辛并没有将一种叙事模式凌驾于另一种之上。两种叙事模式都没有为读者提供一个满意的总结性的结局。因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邀请共同来构筑小说所要表达的终极意义。

在小说中莱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混乱、破裂的世界,但她却没有提供解决的方法。小说强调的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而不是达到统一的方法。作者借安娜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我已经登上这个舞台,在台上我看着人们说――无论他或她,他们是个整体,因为在这个或那个舞台上他们选择了封闭。通过封闭和限制自己,人们才保持了心智健全[2]499。莱辛暗示了封闭了个体的某些方面不一定能提供完全的和谐统一,完整性和统一性。相反,封闭代表了限制并缩小成一单个的碎片。而只有通过接受这种分裂也就是多重性的身份才能形成一种包含多个碎片的整体。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不仅分散了人物和情节,同时也分散了叙事的路径。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尽管小说是关于连贯性,但它展示的并不像传统小说所要求的那种连贯。安娜刚开始的时候企图通过不同笔记并把它们分开的方法来限制封闭这些经历。当安娜意识到这样是不可能达到一种秩序时,她承认并接受了自己分裂的人格。因此叙事通过莫比乌斯圈式的设计又把读者带回到小说刚开始陷入分裂的地方。《金色笔记》以这种否定本身统一性的方式使读者感到失望。但莱辛对于统一性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她对于统一的理解体现在安娜玩的游戏中。在游戏中安娜创造了一个宇宙,从最小的物体到最大的。莱辛关于分裂和整体的观点就像一个拼板玩具。为了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片,那些小块必须被放在它们准确的位置。每一块分开后都是毫无意义的,需要和其他碎片拼在一起才获得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丢失了一小块,整个图片就缺少了意义。因此每一块和其他的一样很重要。“有时候我能达到我所希冀的目的,即同时认知广阔无垠和微乎其微的两重世界。”[2]583《金色笔记》建议读者承认分裂的存在。只有每一个片段获得了意义和承认整体才能形成。否认、限制、忽略或排斥任何一个碎片都是不可以的。正是由于整体是有这些碎片所组成的,整个图片才有了意义。

四、结论

71 3443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