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读后感优推8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纸上谈兵读后感优推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成语语法:【第一篇】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第二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得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30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30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纸上谈兵作文500字【第三篇】
"你接住呀,你怎么不接呀!""啊!"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为什么如此热闹呢?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冬日暖阳下,我们在操场上玩闽南传统游戏“捡筘吖”。第一节排练,第二节录像。大清早,同学们都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活动内容。我的心儿怦怦跳:在大操场玩“捡筘吖”,那该多有意思啊!
第一节课到了,我们与其他四个班都到了操场,整整齐齐地站着。胖得很可爱的黄老师站到主席台上给我们复习了一遍流程,就让我们休息了。
到了正式录像时,同学们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十足。空中的无人机也来抢镜头。无人机工作的沙沙声,手机拍照的咔嚓声,配上我们运动的咚咚声,组成一首和谐的交响曲。我们的道具就是一颗纸团,上抛下接,抛球击掌接球,左抛右接??我最喜欢玩抛球击掌接球了,这个活动既好玩又有挑战性。抛球时,每个人都要喊一声。接球就更热闹了:接不到球的四处找球,接到别人的球的竟也大声叫好,还有由于接球,身体不协调的同学或摔倒了,或撞到了一起??大家喊得嗓子都哑了,拍得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活动结束了,老师让我们把纸团带回去当奖励。刚开始,有的同学觉得纸团没什么用,直到打开纸团,大家才发现,原来,纸团里裹着糖果!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捡筘吖”的一些玩法,锻炼了身体,还有额外奖励,真是太开心了!
纸上谈兵作文700字【第四篇】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的吧!这讲述了赵国有一位通晓兵法的人,名曰赵括。他在谈论兵法上可谓是头头是道,游鱼得水呀,在当时可是无人能及的。可在他领导的长平之战中惨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缺乏了经验。虽然他能谈兵法,但是他没有实战的经历也是不行的。从中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任何事情都不是靠嘴上说的,就算你说的再华丽也只是“空城计”罢了。只有将这些都落实到行动上才是真本领。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就切勿纸上谈兵。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可是兵家之士的座右铭啊。练武的人关键是靠平时多练习拳脚功夫,他们不会夸夸其谈,所以他们成为了武士。而那些大发言论,不将其落到练习上的最终只会“演讲”,没学到一点儿真本事,这就变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人了。
被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他的一生有三千种之多的发明;英国的牛顿发现牛顿定律,创造了微积分,对近代的自然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世界级的名人,他们享受着最高的赞誉,不仅仅是他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完美的语言理论,更多的是他们为创造这些而去进行的试验。如果他们没有这些事实依据,只是凭空去想,然后将他们所想到的告诉人们,并说他们说的绝对是正确的,那么将有多少人会相信呢?会得到多少人的“顶礼膜拜”呢?我猜想,应该不会多吧,不久就会有人站出来推翻它。由此看来,这些结论离不开事实论据,也离不开他们的动手。
现在的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的招聘都打出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才。为了我们将来的更美好,为了我们的成就,就要努力学习,但不是只去学习理论基础,而是要我们多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那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就。
成语出处:【第五篇】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赵)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母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纸上谈兵造句【第六篇】
他在谈恋爱交女朋友方面只知道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看到他做过什么实在的事情。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经验,而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
纸上谈兵作文1800字【第七篇】
明朝刘如孙根据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这段历史,写了一首诗《湘南杂咏》,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人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一成语,讽刺那些和赵括一样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穿过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再次走近赵括。
赵括,赵名将赵奢之子,少学兵法,能言善辩,才名早成。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领命救阙与(山西和顺),赵括献计,利用秦韩联盟军之间的相疑心里,离间秦韩,使两军反目,相互攻击。并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佯装不救阙与、实则救,转移秦军注意力,成功击退秦军。赵括因此深受惠文王器重。然而赵括并不被自己的父亲看好,父亲赵奢认为:“兵,死地也,而赵括易言之。”意思是说:“打仗,是存亡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草率地讨论它了。”他的母亲也曾上书赵王:“括不可使将。”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夺取韩上党,韩把上党献给赵国,赵派廉颇驻兵长平。廉颇开始几战失利,退守丹河,此后“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敌挑战,赵兵不出”。为打破僵局,秦收买赵权臣,挑拨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还四处散布谣言,秦军最害怕赵括为将。赵孝成王既怒廉颇接连失败,坚壁不敢战,又闻谣言,于是在公元前260年7月派赵括代廉颇击秦。由此可见,赵王换将,也意味着战略由守转攻,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秦赵双方举全国之力参战,秦军60万,赵军46万。战前,赵括做了精心部署:赵括命令驻沁水西岸皮牢(山西翼城东北)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秦军,控制沁水。向东与赵括夹攻秦军,命令驻守晋阳(太原西南)的赵军南下临汾、安邑一线,保护皮牢军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秦方也做足了准备,先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并严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后制定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聚歼的战术。
公元前260年8月,两军交锋,秦军诱敌部队佯败后撤,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追击,至秦军预设阵地——长壁后,攻势受挫。赵括想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万骑兵迅速出击,穿插到赵军后侧,抢占西壁垒(高平北韩王山高地),形 阿拉文库…成包围之势,另外5000秦精骑也迅速插到赵营垒之间,牵制、监视营垒赵军,并切断赵军粮道。赵括猛烈攻击秦军壁垒四日,未破,他用三分之二的军队顶住倾巢而出的秦军,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分作两队交替轮换猛攻秦穿插部队,双方均伤亡巨大,赵军突围失败。赵括见长平谷底出口少,便使用战车结成圆阵、堵住出口、固守待援。
主战场上演着惨烈的突与围,两国其它地方也烽烟四起,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拼命向赵括靠拢,秦昭王派出野王军、司马梗军、王龁军拼命阻击,秦昭王让襄侯从陶国对邯郸加紧进攻,干扰赵军救援长平,秦昭王亲自到河内(黄河中游地区)把15岁以上壮丁全派发到长平助战,进一步阻塞赵国的援军和粮道。
九月,赵军断粮,被围四十六日后,赵军互相残杀以食,赵括组织精锐做最后突围,他把部队编成四队,轮番进攻突围,但仍未成功,赵括最后亲率精兵出战,最后被秦军射杀,赵括亡。剩余二十余万(另外说法四十万)赵军降秦,除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外,赵军俘虏全被坑杀。
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近五十万赵国将士的生命,以至整个赵国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罪责,都推到了赵括身上,赵国无人为上将军立传,后人给他取了个代名成语“纸上谈兵”。这其实对他并不公平,国运衰败看似由一场重大战役胜负所决定,实则是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秦孝公任商鞅变法后,兵强国富,战略物资储备非常充足,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上连连得手。赵国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增,但经济上毫无起色,战略物资不充足。战争期间,秦国上下一律动员、及时增援,而赵国几处受敌,顾此失彼。这是场举两国全力的战争,胜负不是某个人能左右了的。
长平之战的失利,作为主将赵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虽熟读兵书,但年轻气盛(28岁)、实战经验少,但又求胜心切、不能通观全局、鲁莽大意,不能知己知彼、洞察敌意,兵不厌诈、计中有计,不敌身经百战、精明干练的白起,中了埋伏,这是导致兵败的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但他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的精神也应载入史册。秦国60万大军伤亡十之六七,主要是赵括主动出击,拼死搏杀造成的,由此造成秦国国内空虚,国力衰退,此后几次攻打邯郸不胜,秦国十年之后才东山再起。白起对这位年轻的战将也心存敬意,野史记载:“白起使人寻赵括尸体不得,后收起衣冠厚葬,并取括之佩剑自用。”当代诗人熊东遨《过长平古战场》中的一句诗“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纸上谈兵作文【第八篇】
纸上谈兵原是指光在书面上做文章,真正上了战场反而是什么都不会了,而现在我笔下的“纸上谈兵”是纯字面上的解释,单单是在纸上做功夫罢了。这是对 我们小学的时候一个自创的游戏的美称,因为当时还是小学,刚刚接触网游之类的东西,只觉得新奇而已,而上学时又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不知不觉在课间的时 候便出现在纸上模拟网游的小游戏。
说是“纸上谈兵”,还真是全部是在纸上进行的。一下课,基本上全班的男生都集中到一起(女生基本上不参与,只是围观),拿出各自收藏的纸,进行游 戏。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纸上,纸上画的各个地方的地图,各个地方的场景,类似于房屋、人物、花草、怪物、装备,甚至是输入密码的登陆场景都有在纸上画 出来,每一个玩家手上还拿着画了属于自己的人物形象、装备、宠物、阵营的纸,即使是画的不怎样,很抽象,甚至是旁人都不知道到底画的是些什么东西,但我们 却乐在其中,无论是参与游戏的玩家们,还是在旁观战的旁观者,都对此津津乐道。
真正的玩起来,在现在想起来还是很麻烦的。首先,玩家们要先将自己的“存档”取出来,所以就要和组织游戏的同学对暗号,暗号正确才允许进入游戏。然 后,一切的技能、场景都靠着这抽象的画和组织游戏的同学来解说,真是不明白自己当年是怎么看懂和迷上这个游戏的……其实,这个游戏还是和普通网游一样,通 过打怪升级,获得装备、宠物之类的东西,但是,由于全部都是自己制造的,当时觉得比那些网游要好玩许多,所以这个游戏风靡一时,被大家所喜爱了很长时间。
但是,可能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这个游戏慢慢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了,那些记录下了我们游戏的纸最后怎么样了,我也无从得知,应该是随着我们的成 长而慢慢消失在了岁月中。偶然想起来,却还是心中一阵欣喜,也有一点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丢弃、遗忘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也许,这样的回忆,在以后,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无穷无尽的温暖作用,让我们常怀一颗童心。
下一篇: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