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作文(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作文(精编5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10月25日,电影官方微博正式宣布4K修复版的《海上钢琴师》定档11月15日,电影上映之后,众多影迷慕名走进影院。作为一部已经存在了二十余年的电影,无论是话题度亦或是票房成绩都十分亮眼。

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文学剧本《1900:独白》,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传说。影片中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为乘客们弹琴,声名鹊起。不久便招来了一位自称是爵士发明人的黑人的挑战。

根据1900的出生时间和当时的年龄推测,斗琴大致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爵士乐被广泛认为是音乐表达主流形式的时期。美国作家费兹杰罗将其1920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冠名为《爵士时代的故事传说》以来,这一时期便被称为爵士乐发展的爵士时代,成为西方文化“咆哮的二十年代”的一部分。

影片中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为人们弹琴,被广泛接受而后声名鹊起,其实暗指了爵士乐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在爵士时代的突破性发展与广泛传播。而这场斗琴则传达了非裔美国人的音乐与欧裔美国人的音乐之间的互相融合,这种融合成为爵士乐各种相对独立的传统的流行音乐风格得以联结交流的纽带。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爵士乐吸收了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不同音乐风格,逐渐形成了如今满目琳琅的爵士乐。

很多人觉得影片中1900赢了莫顿,其实艺术本身很难有高下之判,这种斗琴输赢的表现其实更多地暗示了爵士乐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与创新。毕竟影片中1900同样表达了对于莫顿的称赞与敬意,而莫顿在输琴之后也心服口服地黯然离去。这更是音乐的包容开放的交流与切磋。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黑人的原型就是爵士乐史上赫赫有名的杰利·罗尔·莫顿(影片中亦名为此)。杰利·罗尔·莫顿的原名为费迪南德·约瑟夫·拉莫特,他是美国散拍与早斯爵士乐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莫顿是爵士乐第一位编曲家,他在即兴创作时可以保留自身的基本精神和特征。莫顿对于爵士乐的早期崛起和传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被广泛认为早期爵士乐的关键人物。

莫顿和1900一样出生时没有出生证明,莫顿有着悲惨的家庭关怀和童年经历。他14岁便在妓,院演奏钢琴为生,他的艺名便是源于这一时期的绰号“杰利·罗尔”(JellyRoll),其实这一绰号是非裔美国人对女性生殖器的俚语,充满了侮辱和污秽。

不过莫顿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惊人的天赋,悲惨同样锻造了他。在长久的辗转的音乐表演中,他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爵士乐的发展,他的许多作品被认为是1920年代爵士乐的经典之作。

我一度怀疑影片中1900一角融入了莫顿的形象。不过莫顿如此傲慢以至自称是爵士的发明人,这引起了乐界和乐迷们的不满。影片中特意对此做了调侃,只不过莫顿在回复1900“你就是爵士的发明人?”的质问时得寸进尺地说道:人们是这么说的。

20世纪20-30年代以来爵士乐在乐界逐渐占据一席之地,许多年轻的极富创造力的音乐家争相涌现,百家争鸣。莫顿不得不淡出那个一度他所主宰的领域,正如影片中年轻的1900轻松夺过他的风头一般。他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属于年轻音乐家们的爵士的时代冉冉升起。

只是同样好景不长。战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新兴爵士乐形式的崛起,亲手埋葬了传统爵士乐。这种传统的爵士乐如同1900与船一同被炸毁一般也被封存在了浩瀚的乐史长河中。不过它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的欢愉和审美体验以及对后世爵士乐的奠基与启迪被永远地铭刻在了爵士乐的史诗中。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片中1900“无法”走下弗吉尼亚号,因为这就是他的归宿。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烙着时代印记的事物难免有时代局限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被新兴的更具生命力的事物所取代。如同中古时代被文艺复兴终结在15世纪,中国近代史被五四运动终结在20世纪初叶,那个根源于黑人传统的爵士时代被终结在工业时代的硝烟之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关于一个到过全世界,却从来没有留下自己的足迹的凄美故事。海上钢琴师,是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艺术剧情片,该片于1998年推出,至今都对艺术电影行业影响甚大,该影片中没有俊男美女,也没有科幻打斗,更没有枪战战争,只是讲述一各平凡人,弹奏着可以影响世界的钢琴曲,最后选择路过全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远洋客轮上被遗弃的婴儿,被一个在远洋客轮上工作的船工收养,并取名为“1900”,意思是在1900年这个新世纪的第一年收养的他。

该片从开始的取名到养父的去世,都标志着一位普通的远洋客轮船工艰苦养活一个孩子,直到船工因为意外去世,都只是在讲述一个平凡的小男孩的成长,除了中途,讲述了小男孩曾经远远的看了一眼钢琴。

之后养父死后,小男孩本来是可以选择下船,去过当年那个时代的孤儿院的生活的,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不让人找到,之后在一个深夜出现在船上的舞厅之中,无师自通的弹奏着一首没有人教过他的安魂曲。当时因为深夜弹奏钢琴,而把船上所有人都吓醒了,船长也来到了舞厅,来到了1900的面前,听着他弹奏着安魂曲,然后来了一句“1900,你这样是不符合规矩的”,当时,小男孩的回应我到现在都还会笑出声“去他的规矩!”。其实,现在小编想想,如果他当时选择了下船,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之后,从这一次接触了钢琴之后,1900的钢琴天赋正式启发,直到长大成人之后,舞厅的钢琴一直都还是他的专属钢琴,在舞厅之中,弹奏着给所有人听得钢琴曲。说道这里,小编不得不提一句,1900的另一台,放在经济舱的立式钢琴,而在这里,小编说下自己的理解,电影中说,这台立式钢琴,是用来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的,属于自己的钢琴曲?是在说,弹奏自己心情的钢琴吗?相信这点不得而知,也只有1900自己才清楚了。

故事中,斗琴的那一幕,相信是很多人都感觉激动的一幕,明明这一幕没有战争炮灰,没有激烈打斗,但是还是会让人心情激动,不说挑战1900的那个钢琴师弹奏的舞曲,就说最后,1900弹奏的那首,双手就像是变成了两双手的弹奏速度,尤其是最后,弹奏完之后,拿一根没有点火的烟,触碰琴弦之后,点燃那根烟那一幕,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想象出,当时的弹奏速度有多快。

故事之中还有一幕,那一幕是,1900在立式钢琴的摆放位置的窗口,看到了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孩,而且因为这个,1900是有下过决定,说要下船的,且已经准备好,踏出了下船的步伐,但是之后,1900在下船甲板上往外看,我们透过荧幕,看到的是一个属于工业化的城市浓烟,他看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故事的最后会说,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他看到的是什么。最后,他收回了脚步,重新回到船上。

故事的最后,战争爆发,远洋客轮也被征用为医疗船,而1900也从此失去踪影,直到麦克斯在船被炸毁之前找到了他,相信也没人知道1900自从战争爆发之后的十几年都还在船上。找到1900的麦克斯,倾听着1900关于当年不下船的原因,我相信,荧幕前的你也跟我一样,在揪心。我们的世界很大,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别的国家,1900的世界很小,每一次轮回都只有20xx人,但是他去过很多的国家,却也没有留下任何足迹。我们的世界很小,小到我们只为了生活奔波。1900的世界很大,却也不会超出船头船尾。我们在为了生存歌颂自己的人生。1900看到了世界的广阔,发现了这不是他会弹奏的曲子,他弹奏不出来,所以,选择了回到船上的这个世界。

之后,麦克斯抱着黯然的心情,离开了船,船也被开到远离海岸的位置,等待引爆,而1900,也在用双手,就像从前那样,虚空弹奏着他的钢琴曲,直到,船被引爆。故事到这里,也已经到结尾,最后的最后,麦克斯接受了典当老板回赠给自己的,原先已经被自己卖出去的小号,重新踏上了属于人生的旅途。

海上钢琴师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故事,在小编心里,始终记得那一句:世界很大,却从来不会超出船头船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个性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我的身体挡住。

大概仅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可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明白,落魄的小号手没有潜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取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能够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可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教师说,你是否想过自我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我然后想:"我是一个不一样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样会是不一样星球的物种。

直到之后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以前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以前都很与众不一样,鲜活跳跃。可是之后,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仅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 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1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先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仅有躲在自我的轮船里,躲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71 184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