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扬州慢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扬州慢教案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2024年扬州慢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扬州慢教案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扬州慢教案设计高中音乐扬州慢教案【第一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探讨、点拔法,比较法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题:

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 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

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

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

讨论明确:(结构示意)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

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 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六、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

①明确:本词着重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

具体分析: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

扬州慢。

词的下片分两层,第一 层虚写,以杜牧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

②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引导学生和辛弃疾词作比)

明确: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使人联想而寻于言外。(举例略)

拓展延伸: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

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胜今衰的感伤。

七、课堂小结并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扬州慢教案设计高中音乐扬州慢教案【第二篇】

1、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2、默读课文第2节,并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3、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感受喝茶那种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吃文化。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1、板书:茶馆

2、交流:你有没有去过茶馆?吃过什么茶点?

3、板书:扬州

师述: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的就是茶馆。

4、齐读课题。

5、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1、自读课文,思考:扬州茶馆的特色是什么?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扬州茶馆的茶食名称。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茶食?

5、学生自行准备,然后交流。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2、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特色小点?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扬州慢教案设计高中音乐扬州慢教案【第三篇】

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一课时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当时扬州盛极一时。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致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词人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慢: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骚雅派)。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遂他托身权贵门下,一生过着清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曾说“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 文 英鼎足而三,成为骚雅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1、范读全词,正音正字。

2、齐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义,重点点拨。

扬州慢教案设计高中音乐扬州慢教案【第四篇】

一、相关成语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二、精彩句段

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文学常识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四、问题导读

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提示: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师:首先请问大家: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

生:扬州慢。

师: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

生:扬州慢。

生:这首词写的是扬州的景象,还是一首慢词。

师:把握得很好。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师: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给同学们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几个步骤:其一,知人论世;其二,诵读涵泳;其三,整体把握;其四,理解想象;其五,迁移创造。下面就让我们按照这样五步来学习这首词。

师:既然题为“扬州慢”,“知人论世”的第一步应该了解什么?

生:了解扬州。

师:还有什么?

生:作者姜夔。

生:南宋。

师:了解了词人及扬州历史,接着进行第二步:诵读涵泳。我们该怎么朗读这首词?请一位同学结合慢词的特点和小序的内容来谈一谈。

生:读这首词时,语速要慢一点,句后的停顿要稍长一些。

师: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生: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师:具体一点,是哪一个字?

生:“悲”字。

师: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请大家结合诵读提示,自我诵读涵泳这首词。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家欣赏。哪一位同学主动读一读?

(生读)

师:就让我们随着这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南宋初期屡遭金兵浩劫的扬州吧!

师:请看四个思考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师:第一个问题,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

生:空城。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桥边的红药可以看出。

生:一个“冷”字,很真实地写出了扬州的凄清、冷落和萧条。

生:一个“惊”字,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悲凉之感。

师:两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认可哪一个字呢?

生:我认为“惊”字概括性更强。

师:的确如此。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生:佳处

生:名都。

师:两个词到底选用哪一个呢?

生:名都好,因为与“空城”相对

师:有道理。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

生:还有“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

师: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生:繁华热闹。

师:这些景象词人和我们并没有看到,而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

生:“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

师:非常好。战争正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君不闻曹操的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君不闻杜甫的哀叹“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廷流血成海水”。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多媒体投影相关史实。)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粟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师:第四个问题,本词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请第四组的同学回答。

生: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

师: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的第四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师:大家的领会相当深刻。但理解鉴赏还不是终级目的,我们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创造。真正的文艺作品就是使人从世俗的感觉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的升华。现在就让我们从悲切伤感中解脱出来,随着另一位南宋词人辛弃疾一起登上京口北固亭吧!

生:这两首词风格不同,境界大迥。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伤感低吟瞻顾徘徊,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这就是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带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

师:子曰: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爱读多读善读优秀的词作,才能从古代文化传统中吸取丰厚的营养。

71 2459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