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乌塔》读后感【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乌塔》读后感【第一篇】

昨天,我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女孩在14岁时就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了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很多国家的书籍和资料,为了挣取旅游的费用,她每个周末去餐馆和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耍挣钱,这些旅费都是她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呀!

我被乌塔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的爸爸妈妈眼里,我永远都是个孩子,不让我单独出门玩,也不让我离开他们的视线,总是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从小把我严严实实的包起来,没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间,我就像温室里的一棵小草,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乌塔那样呢?

晚上回家我跟爸爸妈妈长谈了一次,把乌塔的故事和我的想法都说给他们听,可爸爸妈妈还是不能理解我,跟我讲了很多道理,比如: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啦、你还没有长大啦、一个人在外面我们会担心啦……等等,我虽然心里特别不服气,但是大人真的不愧是大人,他们说的一大堆道理都让我无法反驳,我觉得我似乎失败了。

今天上课老师又组织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讨论,让大家说一说与父母交流的结果,看到那么多同学都还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又有了信心,同时也为自己没有据理力争而感到后悔,真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放学回家,还没等我把准备好的长篇大论说出来,妈妈居然主动说支持我的想法,答应我今后要尽量放手,让我做一个像乌塔那么坚强独立的孩子,还马上同意了我一个与同学计划好的活动,真是喜出望外啊,原来妈妈是看到了老师发的课堂讨论视频,她被我们的精神感动啦!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妈妈操心,做一个独立的好孩子。

《乌塔》读后感【第二篇】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乌塔》。我从乌塔身上发现了许多优良品质,使我受益无穷。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乌塔一人周游欧洲,遇到了作者,并与作者聊天,告诉作者自己要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这篇文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乌塔用了三年时间挣旅费,不向父母索要。如果换成我的话,我会向父母要,要完了事。这可以看出国内外孩子的差别。

乌塔喜欢一人出游,这点于我相同,我独自去过乌镇,杭州等地。再过几天,我还要去宋城旅游,独自出行是件快乐的事。

乌塔,我要向你学习,你身上所蕴含的优点是数不胜数的。

施子斌妈妈的感想:

今天下雨,进货到家时已经很累了,理完货,儿子正好回来。一坐下,便开口问道:“妈妈,你知道我们第27课《乌塔》是什么意思吗?”当时我一愣,不过后来就马上想当然地想,这么奇怪的字,不是某个少数民族姑娘的名字就是哪个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的一座山名或者是村名呗,……嘿嘿,想完就对儿子会心地笑了笑。又过了下,儿子又粘上来了,妈妈,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哎呀!烦不烦了,老娘全身都湿透了,冷死了!你还折腾个没完。就很没好气地说:“乌:顾名思义就是乌黑的意思,塔么,就不用我说了,就这点意思你还搞不拎清的?给我一边做作业去,我累着呢!”不曾想,儿子一本正经地拿了语文书过来,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请你看看我的语文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写写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想吧!这可是你的作业哦。”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

于是,我捧起语文书细细品读,哦,原来乌塔是个14岁的很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边读一边惊叹小乌塔的自立。课文主要讲了乌塔花三年的时间挣足了旅费,然后一个人周游欧洲。旅途中遇见作者时,很自然地与作者攀谈,还提出不少自己对于快乐的见解。其中文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地是乌塔对“宝贝”和自主自立,乐趣的超级见解,可见外国的教育就是与国内有区别。

有关乌塔对作者的一番反驳,我觉得又好又不好,因为孩子自立固然让父母省心,但前提还是孩子是否具备“放养”的资格。如果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一般的话,我觉得还是应从小事做起,切不可一律效仿乌塔之举。说得好的地方是乌塔对“爱”的不同见解。现如今,家家都是独子,通常都是6个人带一个孩子。所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怕丢了,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还怕孩子学习压力大累坏了……诸如种种,是现代不少父母的通病。这就直接导致孩子变得娇气了。

当然,读完《乌塔》一文,对我感触最深也最要改变的是,我们带孩子要真正的带,不可以敷衍了事,不能把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要孩子认同,也不能认为自己是大人,做的一定是对的,给大家说个我的笑话吧,当儿子4岁时,闹着要骑脚踏车,那时我是这么想的,男孩子这么小就骑脚踏车,万一到时候“小鸡鸡”压坏了影响发育怎么办?就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坚决不让儿子骑脚踏车,一直至今。呵呵,当然了,街上那么多骑脚踏车的小孩也没见哪个发育不良。所以,我决定,改变就从脚踏车开始,让孩子感受到动的快乐。

《乌塔》读后感【第三篇】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它使我深受体会,也让我受益匪浅,文章主要写了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身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从这件事中我想到了中国和外国的教育问题。

有的外国孩子2岁时父母便开始训练他们独立的能力。美国有的孩子在9岁时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独立自主。在上小学时,欧美一些国家的老师就教育孩子们要有独立情,不能依赖家长,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在美国,孩子们在学校中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交易,可以卖糖等。老师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还鼓励他们这样做下去。很多美国老师认为,这会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德国,学校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德国孩子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帮助餐馆和超市发传单,做小工来挣零用钱,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来学习的是,外国孩子每周都要写一遍论文,涉及经济,人物,动物,科学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国孩子,很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一个报道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92年,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中国孩子病了回到营里睡大觉,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到了营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炉子,用一些简单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国的孩子既不会做饭更不会搭建炉子。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饭。教官说你们别人的饭,心里不会难受吗?而有些中国孩子听了很麻木,没有什么反应。

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没能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不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小朋友们,从小就锻炼生存本领,自立自主。

乌塔读后感【第四篇】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中国的孩子和外国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孩子不会独立,可是乌塔,一个外国的14岁的小姑娘,就可以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自己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还有米兰和佛罗伦萨,最后还去了希腊。并且,乌塔为了这次旅游,她准备了近三年的时间,她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给别人打工,并且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各种知识。她还说,她接下来就想要到中国来旅游。可想而知,在外国,孩子们都非常独立,爸爸妈妈都非常信任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我们中国,孩子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很多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的溺爱,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比如在我们学校,我就看见了这样的现象。每天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就有很多很多的人和车围在那里,他们都是接孩子的。那些家长怕孩子自己回家路上被车撞了,或是怕孩子走丢了,或是怕孩子被人骗了,他们有太多太多的担心,他们永远不放心孩子独自回家。我自己也是被家长接送的。有几次我走出校门的时候,那些家长一会儿抬头,一会儿往前挤,撞得我的头都疼了。

后来,我经过多次和家长商量,和他们多次保证后,我终于可以有几次自己回家了。路上,没有家长的陪伴,我可以看看路边的花草,可以和路上的电瓶车赛跑,那种感觉好极了。

我多想对全中国的所有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请放开你们的双手,让我们和乌塔一样自由飞翔。”

71 78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