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经典常谈读后感初二作文(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800字]经典常谈读后感初二作文(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经典常谈读后感【第一篇】

朱先生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务。”中国传统博大精深,蕴含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古代典籍如海洋般浩瀚无垠,若没有指引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而《经典常谈》就是指引我们的向导。

《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学者朱自清所著的传统经典普及读物,共13篇,从《说文解字》讲起,也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读者了解经典,从理解字义开始的苦心。继而介绍经、史部代表性著作,最后写诸子百家和集部的辞赋、诗、文。这些经典任何一部都可能是常人毕生难以研读透彻的。我能看完这部《经典常谈》是因为它不晦涩难懂且语言幽默风趣,既体现学者的严谨,也洋溢着文学家的才情和风趣。在《战国策第八》中写到苏秦“连横”失败,“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发奋努力,用心读书,“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后来“合纵”成功,“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趴在地下谢罪。”在朱先生笔下,寥寥数行就将“引锥刺股”的故事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他写屈原著《离骚》,屈原“是个富于情感的人”“那一腔抑不住的悲愤,随着他的笔奔迸出来。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就像人在痛苦或疲倦的时候,叫‘妈呀!’‘天哪!’一样,自然是顾不得什么组织的。”也是几俏皮易懂的话语,就将《离骚》的韵律特点,屈原的感性形象丰满的展示出来。

朱先生只跟读者介绍经典,却不将经典直接搬出来给读者看,既保留了原著的神秘作 文 吧,又从更立体的角度推广了这些经典,引导更多读者向往经典,读后感于研究经典。

读完《诗经第四》,我明白诗的源头是歌谣,作者浅白幽默的语言,描写人们抒发情绪,咏唱歌谣的情景。我不禁翻开《诗经》,因为朱先生告诉我,它有美好的起源。

《经典常淡》是一部有趣、丰满的书,它讲历史,讲古人,讲文化,是“常淡”而非“长谈”,不啰嗦不说教,只是告诉我们,里边放着一些书,它们很老,很旧,里面沉淀着很多东西,欢迎你去看。

《经典常谈》读后感【第二篇】

为什么读经典?这恐怕是当今人人心中的问题。似乎在现代,“经典”二字已然成为艰涩难懂书籍的代名词。可是朱自清先生的这部书,让经典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地带我们走进了经典的殿堂。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作者朱自清由“小学”到“大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概括。尽管这本书介绍的是难懂的书籍,但他的文字却是生动灵活、简明易懂的。比如写战国时期的策士:“他们说得天花乱坠,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读着这1篇篇对经典的介绍,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古籍中的知识,还有背后作者闪耀的人格之辉。司马迁忍受宫刑,在狱中写下《史记》,《史记》是对历史的记叙与概括,而他的《报任安书》却凝集了他内心对一切的真情实感,他的不满、痛苦与绝望。

在当前全球疫情的背景下,那一箱箱援助他国的物资上,都刻着一句句的经典。“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中国政府不计前嫌,援助日本的坚定与祝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中国政府对曾经援助我们的法国报之的“琼瑶”。

为什么读经典?经典是我们文化的深厚底蕴,根植于每个人心中。鲁迅先生曾写过《中国人失掉文化自信力了吗?》,现在,我们深读经典,就可以坚定地对他说:“没有!”

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所说的:“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本书开启了我们通往经典的路,引我们进入了经典的海。

让我们对消失在新文化中的经典说一声:“魂兮归来!”

《经典常谈》读后感相关推荐文章:

经典常谈读后感300字 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4篇)

经典常谈读后感50字(4篇)

最新《经典常谈》,读后感(9篇)

最新经典常谈心得100字 经典常谈心得体会(5篇)

最新《经典常谈》摘抄(9篇)

《经典常谈》读后感【第三篇】

读完朱自清老先生的《经典常谈》,我内心激起层层涟漪——感叹中华经典之深奥,惋惜华夏文明之落寞,赞叹中不禁带着一丝遗憾和愧疚。

一部学术散文集,涵盖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共13篇,每1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文字简练明晓,深入浅出。

“一个文字体系,抬出了一个造字的圣人。”小时候,总听别人说就是那个谁造出了整个汉字体系,可天真和幼稚盖住了事实。直到读了《说文解字第一》才知道,凭一己之力是无法造出整个汉字体系的,东边一点建议,西边一点建议,拼拼凑凑,一个体系就成了,而仓颉只是一个代表罢了。我才发现原来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寻找真理的过程是有意义的,实践也才是真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浅浅的表达了对美好女子的向往与不懈追求;“式微式微,胡不归?”表达农民辛勤的劳作和被君主压迫的痛苦;“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表现出封建社会之下,女子对美好爱情的苦苦追求……一部《诗经》打开了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探索之窗。

回到现实,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已与我们融为一体,在匆忙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谁会捧起这些经典再去品味一下华夏韵味呢?中华的经典文化在走下坡路,传承经典文化的继承人也越来越少。经典文化,无人问津,更无人为之而叹息,只留经典在幽敝的小道上独处。

“经典常谈”是为了“传承经典”,为了经典的永存,动起来吧!翻开手头的“经典”,阅读起来吧!别再让经典流浪!

《经典常谈》读后感【第四篇】

这里有本薄薄的绿皮小书,我的指腹轻轻抚过书的每一页。不过短短十三章的内容,却是把那些埋葬于岁月长河中的古典舒展在我的眼前,映入我的心间。

朱自清先生写这部书的本心,是为了给想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让他们在浩瀚如烟的古代典籍中不至于失了方向。若说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叶小舟,那么它定是一叶能将我引渡到宽广无垠的经典之海的舟。

《经典常谈》无疑是一部闪光的著作,它引领着我,去探寻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经典古籍。书中没有多少朱自清先生自身的理解和感悟,而是引经据典,非常客观的撰写我国古代的经典。它们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乃至更详细的内容分析。况且,能像朱先生这般,在学术书中极少增添自己感触与理解的作者,格外难能可贵。

在朱先生的《经典常谈》中,我最为感兴趣的是有关《诗经》的那一章。我兴致勃勃地将书页展开,翻到《诗经》,细细研磨书中的遣词造句,求知的眼神似乎立即能在轻薄的书页上灼出一个洞来。

一提到《诗经》,我脑海中悠扬回荡、经久不散的是那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描绘的大概是一位女子在城楼上独自徘徊,焦急等待恋人,责怪恋人没有如期而至的画面。虽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我注意到的却不是女子苦待恋人的急切无奈,而是这女子独立自由的人格与男女平等的社会风貌。

女子在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没有了做自己的机会,失去太多。而《青青子衿》中这女子却是能责怪恋人的不守信,没有如期到来, 可见是个男女平等,既无封建礼教的太多束缚,也无被封建所荼毒的人的社会。女子有了地位,拥有自主人格。这样的美好社会在那个战火四起,有着剥削压迫的古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诗经·郑风》也许只是诗经的一小部分,也许并不能将诗经那绝代风采完全展现出来,但这已经足够了。《经典常谈》是一部“真”著作,它让我在浩瀚的经典之海感受到了经典的博大。它是一叶伟大的舟,一叶引渡之舟。

我摩挲着书的封皮,再次缓缓打开这本绿皮小书,又浸入了叶引渡之舟。

71 3380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