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航天思政大课有感【推荐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观航天思政大课有感【推荐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1100字【第一篇】
通过观看学习“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思政课,我深刻了解了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中生活的不易和一代代航天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成立火箭研究机构到建设天宫空间站。从古至今,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探索中前行,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在为了传承航天精神,激发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王浚院士告诉了我们在密闭舱中是由三大系统组成,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健康保障系统。而为了能使这些系统正常运行,这还需要三大条件,环境条件、物质条件、生理心理。尤其是生理心理,可想而知这对于航天员来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航天员最初的饮食是第一代携带补给式,提供气、水、食物,并且在空间站一名宇航员一天要消耗2800千卡/天,半年需要消耗3吨物质,由此可知,国家在对探索宇宙与培养一名优秀的宇航员上是花费了不少人力与金钱。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十三”空间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辛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贯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成长史,“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奋斗。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第二篇】
神秘的太空,我经常望着天空想象太空里是什么样子的,也经常上网,看书了解更多关于太空的秘密,未来希望我也可以去遨游太空。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第三篇】
2022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中国航天员顺利从太空回家了!
看!远远地一个白点从天空快速地落了下来,不一会儿开启了降落伞,红白色条纹的降落伞像一朵盛开的大红花。只见,一个船舱掉落在沙土之中,扬起了很多沙土灰尘。直升机飞了过来,准备迎接三位航天员。就连一些小动物也来见证这一时刻。舱门打开了,工作人员赶快拿来一张小床,小心翼翼地将宇航员拉出舱外,让他们躺下。
听!“砰”的一声,随着一声巨响,飞船停留在沙漠中,静静地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紧接着直升机的呼啸声,汽车的鸣笛声,工作人员的脚步声,现场记者的采访声,接踵而来。返回舱内传来了宇航员的声音:“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地球,感觉良好!”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看着这令人振奋的场面,妈妈激动地说:“这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一百八十三天,他们在太空中做实验、装机械臂、上’天空课堂’授课,任务很多很重要,这些都离不开他们辛苦的学习和训练。”
我觉得只要明确目标,一往无前,就会有新的发现和线索,能使国家的科技更强大,让中国声音响彻太空。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心得【第四篇】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太空出差183天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返回,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成功着陆后,一时间,“感觉良好”这个中国航天人的专有词汇在网络上再次刷屏!
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一个个的航天纪录告诉我们“感觉良好”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轻松,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拼搏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支撑着一切。
“感觉良好”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中华民族从不畏惧任何挫折和失败,只会把它变为成功的垫脚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数载终成春秋五霸,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刘胡兰、杨靖宇这样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为我们建立新中国……“感觉良好”是几代华夏儿女朝着一个目标不放弃的奋斗成果。这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完美诠释。
“感觉良好”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从不畏惧困难、也从不怕吃苦。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王进喜;“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感觉良好”是“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的民族英雄们奋斗得来的。这是中国人民的力量之基,是民族自豪感的由来,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生动阐释。
“感觉良好”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继往开来。民族想要生存,就必须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重新回到了世界发展的大潮中来;正是袁隆平禾下乘凉梦,我们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正是载人航天的发展,中国人才得以奔赴星辰大海……“感觉良好”是新中国几十年发展创新的成果。这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源泉,是民族的未来,是“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精准注释。
上一篇:[600字]路上的风景作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