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最新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道德经读后感(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道德经读后感300字【第一篇】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有点懂又不太懂。“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孕育而不占用,养育而不主宰,是有德啊。这是在批判君臣父子封建等级制度吗?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个说的是无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没有,反而才能当容器。就像一个满的水杯,要想倒入茶或者别的,必须把里面的水倒掉,才能在装进别的。所以有是优点,没有是用处。
如果心理面有太多成见,或是意见,就不容易客观看待事物。反而看不清事实。打破偏见,放开心胸,兼容并蓄。
《道德经》读后感【第二篇】
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道”是一个源起。
先写一个“首”,再写一个“走之”。“首”就是脑袋,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动和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道”字的结构已经说明了它的含义。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规律。
任继愈老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看来,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
《道德经》第十七章把我看乐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最好的领导什么样?你不过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存在,说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天天开会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还有一个版本更极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是感觉不到存在的领导——想想也是,感觉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是多高明的领导艺术啊!排第二位的领导是被人赞扬的领导。排第三位的领导是被人畏惧的领导。最差的领导是被人天天拿嘴上骂的领导。
这种划分非常耐人寻味。我记得“”后期,即使呼伦贝尔这样的边远地区,教学秩序也基本恢复了。我妈在学校工作,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咱们学校现在挺好的,哪怕校长不在,只要打铃的人在,就可以正常运行。”可是这句话让她挨了一通批,说她不讲党的原则,缺乏组织纪律性。
很多年后,他们老同学聚会,还总是提起我妈这句话,因为那其实是一种挺理想的境界。一个学校,如果只靠铃声,就可以各司其职,说明校长领导有方。用不着天天训话、表决心、摁手印,但方方面面都很好。
我也发明过一个“白氏理论”: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无需扬鞭自奋蹄。或许员工10点才来上班,并没有赶在8点打卡,但却自觉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不需要监督和催促。
《东方时空》刚创办的时候,从来不打卡,没有纪律方面的要求,我们却几乎住在单位。到了后来,非要强调打卡的时候,影响力就很弱了。
当然,这四句话不仅仅是评价领导或官员,也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秩序和境界。
我现在自办“私塾”,叫“东西联大”,收了十一个研究生,每月给他们上一天课,外加课后作业。所谓东西联大,就是北京东边的传媒大学和西边的清华、北大、人大四所学校,学生们都是这几所学校出来的。从学新闻的研究生一年级带起,两年毕业。
有一项课后作业,是手抄《道德经》,并且选出印象最深的十句话。我发现学生们选得最多的一句话,出自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多大的风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终有停止的时候。
随后接着一句反问:“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刮风下雨是谁做的呢?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此外,这句话还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的启示: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你要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对吗?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挫败和低谷也终将过去。
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这两道关都要过,过不去就很难前行。表扬来得太早,毁人也毁得够狠,我周围有一些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稳,空中楼阁,他Hold不住。
第三十六章,“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要从你这儿拿走什么,一定先给你什么。
《道德经》对物质和人性有很深的探索。往小处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到越多,失去越多。往大处说,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历朝历代的兴衰,总有特定的规律,日不落帝国也会日落。
个体命运也会经历周而复始的起伏。对于我来说往往是这样:真正失意的时候,是我睡得最踏实的时候,因为我知道不可能再失去什么;但是赶上特别得意的阶段,反而会很恐慌,因为可能要下山了。
记得2000年,我似乎挺火,又是“全国十佳青年”,又是悉尼奥运会直播,回来以后中央领导接见,还没跟教练握手,先来握我的手,这还了得?
之后我把手机关了,闭门研发新节目,整整一年。回头看,要是没有那一年的沉寂,就不会有后续的动力。
那时,作家刘恒大哥提醒我:“小白,如日中天,可要小心太阳落山啊。”我说:“大哥您放心,我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20__年,在我生日的头一天,我把自己担任的三个制片人职务全辞了。我一走,身边十多个人受益:三个副制片人升正制片人,N个主编升副制片人,又有N个人升主编。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层含义,杯满则溢,怎么办?把里面的水泼掉。要是不泼掉这杯水,我恐怕也不会继续走这么长的路。因此“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有人说,那干脆彻底无为,给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这不对。应该是种什么心态呢?要归要,但知足,懂得分寸。“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
我相信如果把《道德经》翻译成阿拉文库,给“反腐”中进去的官员一人送一本,全得号啕大哭,后悔死了。但是得意的时候看这些文字,又怎能悟出其中的意义呢?很难。
《道德经》读后感【第三篇】
在这一章里,老子的思想不仅仅是站在人的思维方式上,更是站在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之上的角度来阐释自己的思想。道家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与天地万物和谐的相处才会更长久。而如今人们早已失去了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人类欲望的无限制扩张让人们对赖以生存几千年的自然环境进行肆意的破坏,为了成就一己之私掠夺各种资源以占为己有。可叹的是就连没有思想的花草树木都知道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回报天地,可我们人类却一直在破坏环境,却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够成就我们的天长地久,反而会摧毁我们自己。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提出了“利他”的观点。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正是因为天地的无私包容,才养育了万物,从而也成就了天地的永久存在。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了“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意在说明,只有将天下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才会更有助于实现自身利益。这一点和儒家思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老子在本章里还提倡无我无为无私的品德,只有象天地一样无私的奉献给这个世界,世界才会反馈给天地,如此反复故能长久下去。如果一个人考虑事情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做法只能算是目光短浅,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利益,却不能长久的拥有。如果能谦虚的退居人后,认真的倾听更多人的想法和建议,然后提出提出对大家都有帮助的利他的建议,必然就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拥护。
人本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对待事物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切存在看作是合理的,但人们也正因为此陷入到局限于自我的狭隘之中,从而束缚了身心的自由。读后感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患得患失中苦苦的挣扎,这样的日子又有何幸福可言呢?一个快乐的人一定是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个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一颗天下为公的赤子之心。有些人处处彰显自己,在人前炫耀,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赞同,更难以成长、承担人生的重任。飞扬跋扈者难免惹来横祸。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还提出以无私成其私的思想,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不会喜欢一个处处算计、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人。相反人们更容易喜欢一个阳光热情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喜欢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地善良总是为了他人着想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也想去帮助他。所谓的吃亏就是福就是这个道理。在利益面前我们退让三舍不一定就是坏事,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互相残害以打败对方夺取利益这是人生的成功吗?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会拥有一个悠然自得超然外物无比快意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我们只有达到和天地万物和谐共处、互相依赖才可以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正所谓道体永恒道用无穷。
道德经读后感【第四篇】
时间很快,今天这两天开始读让孩子爱上《道德经》这本书,读的时候脑子里晃出了一些童年的往事。例如,读到第7页的一段“这就像你们的名字一样……爸爸妈妈会称呼你的乳名……在学校,老师同学又会叫你的学名……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有可能会给你起个有趣的外号”。想到这里,甜甜的微笑。
想起我的乳名,平仔,羞羞甜甜一笑。小时候我在学校的大名是李旭平,而同学们给我取的外号是“猪宝”,因为我这个人小时候很笨的原因,头脑不灵活。现在长大了也还是那么笨,哈哈!头脑还是转不过来,还是不灵活。“猪宝”当时被我想成是侮辱性的外号,就因为这个外号,我被怂恿打了一场架,被老师批评了。这次后我再也没打过架,就算是上初中我被同学叫来一帮人大我,我也没有大打出手。我总是忍忍忍,好多同学都觉得我很傻,说我忍气吞声。连我二伯父都说我傻,也是说我被同学欺负还忍气吞声。就因为“猪宝”这个外号引来了好多矛盾,因为我对这个外号的反感。而现今我倒觉得这个外号很可爱。
我还有个外号“憨豆先生”,因为我长的有点像外国佬,我的头发小时候是带有些黄的,面相看起来像搞笑大王“憨豆先生”。后来又被一个初中的同学取了个外号叫“专家”,想到“专家”就想起初中那位同学下课后上厕脚滑了下,刚好碰到我,我眼疾手快轻轻扶了下他才没有摔跤。
读第22页的一句话“那时,我常常想象自己像孙悟空一样能腾云驾雾呢,一个筋斗就能翻它个十万八千里。”记得小时候,我时常想象孙悟空就在我身边保护我和我聊天,所以小时候的我不会感到无聊。相反我的朋友都会无聊,经受不了孤独的生活。
读28页的一句话“在你很小的时候,你一定觉得爸爸非常高大吧!”想起小时候总以为大人没有烦恼,慢慢的长大才明白大人是有烦恼的,小时候音乐课上唱的一首歌《小小少年》,歌词我只记得一点点“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当时我的心是懵的,压根不知道什么是烦恼。
读59页的一句话“不要动不动就锋芒毕露,觉得自己了不起,更不要咄咄逼人。”想到自己被人夸下就美美的飞上了天,不知道天高地厚,甜甜的笑。
上一篇:《高老头》读后感【汇编4篇】
下一篇:《童话故事》读后感【推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