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日记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生活随笔日记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生活随笔日记1

所谓“朋友日记”,就是把日记当作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朋友,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及时向日记诉说,与日记交流,就像跟朋友倾吐心声一样。“朋友日记”这个温馨的称呼,比一般的日记更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它强调对日记应更加关心、更加细心,更加有爱心。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日记当作朋友并坚持写下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日记成为学生内心真正的朋友

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些写作的基本能力,但多数学生往往感到无事可记,无话可写,一派虚无茫然,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写日记毫无用处。

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不良现状,笔者首先搬出自己多年积累的日记,挑拣出适合他们读的几篇,在班上与学生共同品味,并且一再强调:日记是生活的点滴,它时时刻刻记载下成长的经历;日记里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当人们走过一段历程,再翻到那页会发现自己在渐渐长大,昨天的迷茫促使人清醒地面对未来,昨天的喜怒哀乐促使人更热爱美好的今天……当你长大甚至年老做了爷爷奶奶时,再翻看年轻时的日记,那时那刻,该是多么美好!

学生的情绪很快调动了起来,特别是女生更是激情饱满,她们一致认为日记应该是伴随自己长大最忠诚、最知心的朋友,这就为下一步坚持写日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时个别学生疏忽忘了写,笔者就善意地提醒他:你把朋友给忘了?更多的时候笔者这样诱导他们:你今天的体验和你的朋友诉说了吗?

几年来,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写日记习惯,有的学生初一时写二三百字,到了初三初四能写到好几千字。笔者要求每个学生的日记本都精心收藏,隔一段时间翻阅,美其名曰:与老友叙旧。相信日记将成为他们永远珍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二、细心引导,让学生真诚对待“朋友日记”

生活是学生日记活动的起点和源泉,要有对生活广泛细心的观察,才会有所收获。笔者经常这样告诉学生:我们每天都接处不少人,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我们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变化,每点变化都有其独特的逻辑,这些活泼泼的人事全凭我们去感知。一花知春,一叶知秋,一事一物都必然有前因后果。那些细心观察的学生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日记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只要有心,一堵墙也会说话,一块石头也有思想,一节平平常常的课也会有旋律,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也会有精彩。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细心感受,要真正做到与日记真诚交流。不能出现“大小事情全部写、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要渗透自己的观点,文成于思,思源于识,无“思”无“识”,文思就会枯竭。

三、做知心人,让学生在“朋友日记”中真诚交流

要求学生用心写日记,教师就必须用心去批阅。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它本应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

心语不同,它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1)鼓励学生的进步,赞美日记中的优点;

(2)指出日记中存在的不足;

(3)探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4)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知心朋友。这样日记成了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让师生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兴趣。

四、创设日记交流课,丰富日记的写作交流方式

生活随笔日记2

想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说其想说,写出他们所想,就必须夯实学生的语言积累。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积累过关了,出口成章自然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八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语言积累,即词汇量、优秀诗文等的储备量。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中积累的,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而形成的。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大量积累、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读书获得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读书,正是学生积累的最好手段。

作家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不断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得益于这种积累。任玲在《语文课,给思想松绑》一文中是这么说的:“抛开学生的阅读积累,简直就是把语文带上一种背离自己‘本相’的道路,走一条与自己为敌的路径。笔者想,我们应该从语起,改变学生精神世界贫乏萎缩荒芜的状况,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唤醒知识硬壳内包裹着的‘不见人本身’的灵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不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因此,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以前小学的识字量对于今天的中学生阅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准备让学生准备一个生字积累本,把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随时记录下来,加以积累,自己动手查字典,注音释义,自编识字教材。

为配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笔者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阅读积累本,并规定相应的积累要求。

每日一句:“每日一句”的形式就是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专栏,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轮流在“每日一句”栏内写上一句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阅读积累本上。

每日一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也忘得快,所以在整个课外阅读中,笔者会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些书,做一点摘要。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心理语言学认为,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与思维,都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语言尤其需要这样。冰心老人说:“积累词语,像银行折子一样,存得越多,支取才会越多。”这应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背中积累语言,笔者会着重指导学生背诵唐诗宋词。因为千百年来,它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素质。

小学、初中阶段,孩子的最大特点是机械记忆力很强,趁这时让他们多多熟读背诵传统的优秀的古典和现代的诗词文章,他们会受用终生。即使一时不大理解也没关系,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会慢慢理解的。如果等到长大以后再去积累,那就迟了。

三、在书写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强调:“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后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又提出:“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所以笔者会让学生以自由随笔的形式,随意而写、随心而作,并且要求他们每周写两篇左右。随笔内容一是学生自己对生活感情,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独特的感受;二是读后感,阅读课外作品,有所触动,有所启发时,记下自己的心语。在评改时笔者会尽量做到一语中的,不求多,只是想要使这个评语能画龙点睛。笔者认为,文章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写随笔的热情。

四、在日常活动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见,语文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语言积累就是在生活中生成的。

为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空间,笔者将会举办一系列的语文知识竞赛。有识字竞赛、文学知识竞赛、赛诗会、诗歌朗诵会、作文比赛、课本剧大赛等。竞赛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竞赛设计这样的题目:A.背出古代人关于咏柳的诗句。B.描述你喜欢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C.观看《飘》之后的感受。D.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日美景等。

生活随笔日记3

一、对随笔写作的再认识

1.随笔写作是提高自我完善与自我认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多有着认识社会与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并借此来寻找“自我”,但现实往往难以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就会在他们内心留下许多“心理能量”,这就是青春期躁动。这个时期也是广大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与成熟期,强烈的反思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认为: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发起的一种负责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学诸多的作业中,唯有写作能“深入人心”,特别是日记和随笔,它们自由灵活的形式是学生释放心理能量、“独抒性灵”、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随笔的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时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与选择学习目标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2.随笔是体现学生自主意识的最有效形式之一。随笔一直是语文教学较传统的训练形式之一,但历来对它的理解却不够准确、深刻,正是这种理解上的偏颇使得随笔写作效果很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整个过程充满了教师“精心设计”的痕迹,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以及他们目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被忽视,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空话、假话,这就使得随笔写作过程变成了一个舍本逐末的过程。因为随笔及作文写作是学生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独立理解完成后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实现是写作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随笔写作同作文写作一样,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创造过程,个性的抹杀就意味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丧失,主体地位的丧失毫无疑问使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遭到扼杀。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与词语。”这里所说的“思想、感情与词语”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充满个性与创造性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制约我国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传统随笔写作的几点突破

1.随笔范围的拓展。传统的随笔写作一般介于作文与日记之间,通常情况下它既有作文原则要求,又有日记的自由灵活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调查发现,能够坚持写日记的同学仅占总数的11%,而有写日记意向的同学竟高达96%,在回答为什么不坚持写日记的原因时,84%的同学回答是无法坚持天天(时间原因)写或效果不理想。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及时调整了随笔写作要求,将日记和随笔合二为一,教师检查时在学生允许的范围内抽查(要求在学生当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的隐私与人格。

生活随笔日记4

手帐不是必需品,不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没有它就不能活,但是我也不认为手帐可有可无,仅仅是为生活增光添彩。

对我来说,手帐更像是回忆的相册,帮你抓住匆匆而过的光阴。

我从小就喜欢文具,日记本应该算是最早接触的一种“手帐”了。从小学老师要求写日记,那时候得到最多的是老师大大的红笔批改――流水帐,嗯,这个“流水帐”就是手帐之一种了吧。

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手帐,拥有于2013年。红皮,手掌大小,自填一日一页,定页。

初入门,看了许多介绍手帐用法的图文,最有名的就是“台湾笔记女王系列”,利用手帐来管理自己,养成好习惯,过高效率人生!

小小一本手帐简直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便宜、小巧、自填、有月历、周记、每日一页,大量的方格纸。配上一支多色模块笔,每天孜孜不倦地做打卡记录,养成喝水、运动习惯。似乎美好人生就此开启!文具的买买买人生也就从此开始了!

不过定页手帐的优势有时候也成了缺点,不能够更改,做这类功能性(习惯养成、高效率)手帐,出现规划错误之后没有办法更改实在闹心,在撕掉几页之后彻底崩溃,换了活页手帐。不管是打卡、读书记录什么的都相当顺手,弄错了可以随意更换。活页手帐生涯就此开启!然而说多了都是钱啊!

只做一种模式的手帐很快就会倦怠:喝水,每天都喝,有必要记录下来吗?天天记这些琐碎的东西,真的好烦!

随后,发现了新大陆――装饰性手帐。不用做太多琐碎的打卡,几乎没有功能要求。只要用胶带、贴纸、彩笔装饰就好了。当然,没有胶带是不行的,贴纸跟彩笔也需要买起来! 不停买买买!

折腾了一年之后,我的手帐又从活页改回了定页,这一用就是3年。使用的手帐是日系的,真的太美了!外壳可换,“圣经纸”(巴川纸)轻薄却又能hold住水彩,不洇纸,180度平摊。必须要讲的就是一日一页,非自填。也就是说它就跟时间一样,错过了就不在了。这算是一种缅怀时间的方式?!作为上班狗,现在很少做效率功能的手帐,手帐装饰也只是偶尔做下,更多时候都是“白纸黑字”记录下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是发泄情绪的日记。

回到手帐的乐趣,对于我来说,手帐带给我乐趣的同时也带来愧疚。虽然花了不菲的价格购买手帐,也消耗了不少精力,但是我并没有在这个精美的心头好上记录太多,空白成了常态。大概日复一日机械般的生活,让我没法关注到生活中的那些小小美好,更不用说去记录了。

当然要反抗!小伙伴的对策带来了曙光:用一个小小的本子简单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到周末再一一补上,仿佛对过往的时光有了交代。

“对旧时光的交代”,让我想到曾经看到过的,日本人对手帐的态度:日本人全国上下,不论老幼,不论男女,每年都会为自己买上一本手帐,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甚至有人在路上突然停下,找个台阶,写起手帐来。日本人特别珍惜时光吧,要用手帐记下生活过的每一天。

虽然并不能够做到天天写,但是补起来的手帐,却让人有认真生活过的实感。我想,手帐的乐趣就在于它已经成为了我机械、麻木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认真记录,好像都让未来有了新的希望。这样的状态往复循环,此消彼长。

手帐就像承载回忆的工具,让我不得不正视它的流去,就算带着愧疚, 回忆起来,还期待它是美好的!

定页手帐&活页手帐

71 706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