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皮囊》有感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读《皮囊》有感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皮囊》读后感【第一篇】
能让刘德华为蔡崇达的《皮囊》写序,简直了不起。
一个真实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残酷,那无处安放的青年人对命运的探索追寻。一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她嘴里的“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让我们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一副皮囊,不论精致好看,老话说人不可貌相。不论外表多么坚实,怎么伪装,终究有朽败老去的模样,每个人都会有多幅面孔,只要被揭开那层皮囊,你会发现脆弱不堪,但只要内心有所寄托灵魂可以安放,就足够了。
黑狗达写房子那篇:父亲完成了两次中风,最终塑造出离世前那半身瘫痪的模样。房子,空间。房子,母亲的希望。房子,是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生命力和情感依托,是执着和尊严。是灵魂所要追求的执念。所以看见母亲的影子也就挑起家庭的大梁,担起重任成为小小男子汉。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能够影响你的并不值得,我来到这个世间是来还债的,不是添堵的,所以明明可以的事情就别堕落,别辜负了所受的苦难,别忘了曾经走过的岁月,别让自己的野心配不上世间的美好,别。
朋友。灵魂的至高点。越是相似的灵魂更容易令人感动,勾魂摄魄。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份量的嘘寒问暖,无条件的付出,尽心竭力谆谆教导。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时常在追逐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可是失去之时又在怀念从前的纯朴。人与人之间联结是需要缘分,相处是需要真诚。好讨厌油滑市侩的人,患得患失,被虚荣心和欲望的驱使支配,然后等级划分,嫌弃鄙夷,阿谀奉承,好像只能靠吹捧所谓的上层人士来提升显摆自己,满足那份不一样的身份带来的成就感。
执念是慢慢耗尽自我的一个过程。
抑郁。我听过这么一句话,善良的人成熟的都很晚,而且都是被坏人催熟的。某个年龄阶段,遇到某个过不去的坎的时候,想不通又没法疗愈就很容易生病。改变不了过去,接受不了现在,决定不了未来,不断想,不断忧,事事焦虑,精神崩溃。好笑的是,后来才慢慢明白,原来人们都似乎很喜欢看天才陨落的戏码,在他落进泥潭里的时候发出唏嘘。
谁都有不可避免的阴暗面。
生活。对于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不得不假装不在意。活得过分用力,过分正经,也是病态吧。一直很羡慕那些能放下身段,能厚脸皮的人,我就是因为自尊心太强而经常受挫。必要的时候,放下自尊是一件好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值得做并且认为有意义的事,至少在个人角度是正确的。
《皮囊》读后感【第二篇】
是一本让人很有同感的书,每一个故事似乎都能在自己身边找到原型,每一个故事说的好像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从小到大身边出现过很多朋友,我想在那一刻我们都在履行互相陪伴的使命,当完成之后就把对方交给下一个人,就这样我们在人生轨道上不停的和陌生人相遇、熟悉然后离开。对生活每一刻的认知、每一刻的态度,每一刻的感受都取决于自己,所以要接受生活是自己的这件小事…就像两个啊太、文展、厚朴和黑狗达,相同的皮囊下有着不同的灵魂,不同的灵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生活会是什么样,最终还是需要自己抉择。
“太多人的一生,被抹除得这么迅速、干净。”很认同这句话啊…还没来得及好好去陪他们,他们已经被抹除的干干净净了,而我却无能为力。长大之后最讨厌的是要接受一个个重要的人永远离开,我可以想象黑狗达父亲生病、离开时的无措和悲伤,我曾经也经历过从早到晚呆在有浓浓消毒水味道的医院里面,经历过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一想到他离开了我就泣不成声哭成狗,经历过不知多少次做梦梦到他然后哭醒…我一直都知道随着时间我会习惯没有他的陪伴,会习惯这辈子我叫他再也不会有人应了,会习惯我的悲伤越来越淡,我相信他只是去了另外一个空间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他不会真正消失,在这个空间里面我对他的思念也永远不会减少,终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
大多数人只是生命中的一道风景,可能下一秒转身就不见。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我没办法说能感同身受,能留下一个温柔的背影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种慰藉吧。
记得以后再遇见不喜欢的人,也要善良的对待。
读《皮囊》有感【第三篇】
初遇于它,好像是在夏日的书店里。那天,阳光正好,书店里的人也不多不少,我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走着。就在那一刻,我停了下来,在畅销榜上——《皮囊》是第一位。可能是出于好奇,又或是心灵的指引,我在收回目光之后就将它收入了囊中。
从序开始读起,却不知我的心灵也开始渐渐被它所带动。这是作者的成长经历,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那坦荡、真挚的性格,他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读他之所写,就好像在一棵大树下,两人两把竹椅的交谈,说着自己的故事,毫无杂质。虽说书名为“皮囊”,但他好像就是从心里开始跟你认识的。
略读几篇,我感受着他笔下的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他那个活到九十九的阿太,执意要建房子的母亲,还有在急诊室中去世的父亲。1篇篇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我外婆的母亲。我见她也不过几次,因为年龄
《皮囊》读后感【第四篇】
飞机总是延误,在机场一进书店就相中了它。之前一直听说过这本书,就是没有真正把它加入书单。幸好有这本书在,让我对飞机的恐惧减少了很多。书的内容很容易读懂,就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描写,对自己所遇的人,所遇事情的感想和记录。原本以为是那种很难体会的80后的写作文字,但是却发现,直击内心,甚至看完让我在卫生间哭了许久。
也许是因为爷爷刚过世的原因,当每看到写家人去世的'文字时候总是想要详细地再看些,想要真正去看看自己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想表达什么,或者自己到底应该怎么表达。黑狗达(作者的昵称)写了自己的阿太、父亲、母亲、姐姐、各个好友,以及大学同学等等,然后最喜欢的部分竟然是关于书写自己的那部分。
在写黑狗达父亲时候,看到的是那种得了病异常的乐观,为了生活不得不与疾病做最大的斗争,还有那种努力过却没有改变的绝望,最后被现实深深打败,开始对世界充满绝失望,然后合上眼睛,与时间告别。我想曾经和病魔奋战的爷爷何曾不是这样。充满希望,却又被现实遗弃。也许看到遗体的那个时候,觉得爷爷也努力过了,也是解脱了。还记得我离开家的那天爷爷和我说:“别因为他而相信别人,去找什么治不好病的药。要好好读书。”当时,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只是又不能当面流下来。听出来爷爷是临终前交代我些什么,但是安慰的话就是说不出来,因为觉得是那么的无力和苍白,即使说出来,也不会为爷爷与病魔战斗的幸酸减少分毫。只是低头说:“好的,您好好的,有什么需要记得打电话给我爸”。《皮囊》中,黑狗达父亲在于病魔对抗时也许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还有就是书中的理想与现实。有时候觉得和黑狗达一样,自己也是从小地方出生,却向往城市生活的人。只不过北京更大,杭州小一些。
“在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得像蚂蚁: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体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为了其中一员。”这是书中的描写,我也好怕自己会和厚朴一样,充满着梦想,却还是无法找到与现实、梦想的相处方式。最后只能接受现实,然后变得不像自己,被自己限制在自己的梦想中。
我自己也完全不清楚孤身一人,把自己放在梦想里,是否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