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第一篇】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 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 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 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 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 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 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小升初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第二篇】

关键词:观察;记录;交流;种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要求学生亲自栽种植物,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在学生亲历种植中,如何让学生进行长周期的有效观察?这里,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指导,有效进行长周期观察

要切实解决学生科学观察由课堂转到课外存在的实际困难,教师应亲历种植,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学生长周期观察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挖掘科学教育的契机。

1.教师引导,形成问题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钟山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在上小学前大多生活在农村,虽然对种植活动并不陌生,但对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了解得并不多,因为他们并没有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过科学有效的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在种植前引导学生形成能探究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探究,可很好地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植物从开花到结果这一完整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例如《植物的一生》中让学生种下菜豆种子后,如果只是作日常观察,泛泛地看,就不能发现菜豆从种子到开花结果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中一些重要的细微变化,就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观察,就不会对菜豆这一生命周期变化有深入的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好的探究问题,以便更有效地进行长周期的观察活动。如:种子种下去后有什么变化?种子的各部分变成了植物的哪些部分?植物的水是根吸收还是叶子吸收的?植物生长需要多少水分?植物生长需要多少肥料?光是怎样影响植物生长的?这些探究问题,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探究,而是让他们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按研究问题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

2.教师亲历,及时支持

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单元时,教师应亲自参与学生的种植活动,与学生一起种下菜豆的种子,悉心照料,每天都对菜豆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次亲历活动,教师了解了种植菜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就能及时给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如在研究种子种下去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时,因教师亲历,知道学生会遇到因种子种在土壤中无法观察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自制一个种子萌发袋,即一个10×20平方厘米的可封闭的透明塑料袋,里面平放一张纸巾,在离袋子底部4厘米处钉几行订书针,在订书针上放几粒浸泡的种子,再往袋中倒水,水浸过纸巾1厘米。这样水将纸巾浸湿并保持种子的湿度,订书针使得种子免于掉入袋底的水中,透明的塑料袋不仅能让我们观察到是先长叶,还是先长根,还能观察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变成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借助种子萌发袋,解决了因种子种在土壤中无法观察的困难,丰富了观察的内容,提高了观察的有效性。

二、学生记录,外显长周期观察过程

记录是观察是否真实、准确、细致,过程是否科学,表达是否合适的一面镜子,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的契合点,因此科学、准确、规范地做好观察记录是科学观察的重要条件。

1.真实记录

科学观察就是对观察对象的精确描述。要记录观察得到的丰富细致的信息,就要尽可能观察到更多的东西,找到更多的“观察点”,发现更多的差异点。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观察记录中用到的修辞性语言太多,表述的词语不是很准确,主观想象的较多等,背离了科学记录应突出真实、客观的要求。如果给学生设计、提供科学的观察记录单,一是可以提醒学生按时去观察、记录,二是为学生观察、记录提供可操作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记录不够真实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种植菜豆时,为学生提供的种子萌发的记录单:

这种既有定性观察,又有定量观察,还可通过画图来记录观察内容的记录单,能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记录也更客观、更准确。

2.交流记录

种植活动,观察的时间要持续2个多月,植物的变化过程缓慢,有些现象我们很难用文字、图形等形式记录,所以小学生普遍感到记录有难度,不能坚持。为此,我每堂课前抽3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种植记录。除每次上课进行交流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各自的记录本制作植物在几周内生长过程的幻灯片或手抄报,那些没有准确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学生,想用自己已有想法或原有知识完成这个任务很困难,这样学生在挫折中意识到在科学观察中使用记录本的重要性。经常使用记录本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学生们不仅用到了记录本上的信息,而且还明白了记录信息的重要性。

3.评比记录

在《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中,我每周会让小组同学互评观察记录本,主要是让学生对观察记录的真假进行评说。把作业本中非观察内容或不真实的观察内容标识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有依据的评说,这样引导他们对观察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观察记录中引以为鉴,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就有切实的帮助。单元结束后,我还举行了观察记录的评比活动。学生参加评比的作品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是文字稿,也可以是图画、照片。作品内容可以是对菜豆的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也可以是对其某一状态的详细记录,还可以是围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研究报告。在评比中,我更多关注的是体现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关注记录本是否起到了记录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作用。

三、家长参与,保障长周期观察活动顺利进行

种植活动刚开展3天就有多位学生向我告家长的状:家长把学生种植的植物扔进垃圾桶了。我校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据学校调查,70%的家长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他们来到厦门之前大多是种地的农民,他们就是为了让小孩以后不再种地才把小孩带到厦门,他们只希望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语、数、英,考个好分数,绝对不允许小孩在家做这种“又脏又累”“又浪费时间”的种植活动。为取得家长支持,我通过短信、家访、学校的网络平台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还专门写了一封《告家长书》,通过沟通,家长不仅能督促孩子,不少家长也参与到了活动中,给学生的种植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第三篇】

一、教师参与栽培,激励观察欲望

科学教师在不同的课堂时段有不同的定位,如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他是一个设计师,巧妙处理课堂生成;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放低姿态和学生一起思考观察交流,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要求每个学生去种植凤仙花的时候,教师自己也应该和学生一样坚持管理、观察记录。教师应亲身参与学生的课外延伸活动,一是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二是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教师的参与行为,有利于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完成这一观察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家长鼎力支持,探究有始有终

离开了老师,父母就是最有力的指导者。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鼎力支持,将是学生顺利完成此项任务的有效保障。但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科学可有可无,对老师安排的活动、布置的作业大多无心过问。尤其是现在的家长把考试分数看得很重,非考试科目很难得到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获得家长对课后探究活动的积极关注显然不现实。因此在布置这个课外作业之前,我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发了一份告家长书,告知活动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观察要求,诚恳地要求家长参与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们终于明确了活动的重要性,转变了观念。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们种植凤仙花的热情高涨。有的家长还给我回信、发短信,表示一定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直到有结果为止。有的家长还说,现在的孩子缺少锻炼,通过种植凤仙花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有的家长还定期在网上与我交流凤仙花的生长情况,反馈孩子在中期交流中的收获。家长的反应让我感动,有了他们的支持与参与,活动的实效性就大大增强。从家长们的回信中我感觉自己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他们的支持不但确保了活动本身的顺利进行,而且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了更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孩子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如有个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种植了黄豆、玉米、四季豆等周期在90天左右的植物,这样使学生看到了更多植物的周期,为最后的归纳总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采用多种形式,保持探究热情

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课堂实践”。当教师给予儿童的是具有智力挑战性的延伸探究,而不是较低水平的思维活动时,活动才会有效与可行。所以在中长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要仅限于“继续怎样怎样”,不要只是“再去查阅相关资料”……如对甲乙两班的教学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乙班的教学中,我仅布置简单的观察任务,每天观察,有新现象进行记录,这样对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没有足够的促进作用,导致学生对种植、观察凤仙花由最初的热情高涨消退到零点。而对甲班的教学,我可是动足了脑子,在种植的过程中,将可能导致学生放弃的因素都作了充分分析。因为面对的学生较多,所以采取的策略必须切实有效,便于操作。我选择的策略有:适当的时候在教室内贴上“你的凤仙花长高了吗?”“凤仙花的叶子是怎样的?”“你为它服务了吗?”等温馨提示语,通过布置这样的新任务以增强学生持续观察的动力。让我最开心的是我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贴在教室里,学生与我就有话题交流了,每次上课前的10分钟,学生就会比较记录的结果,这样也便于最后的总结交流。同时和老师做同样的一件事,讨论共同的话题,这让许多孩子觉得很是新鲜有趣,常常是下了课还围着我问这问那。

为了让学生在种植中保持长久的兴趣,我定时开展评比,要求学生在播种后的第三周、第八周、第十二周把自己栽培的植物带到学校来,因为这三个时间是凤仙花的成苗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学生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到班级进行展示、交流、评比,感到无比自豪。通过评比,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种植凤仙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想出补救措施,及时补救,有利于提高学生栽培的成功率。

四、注重结果展示,珍惜探究成果

课外中长期的探究活动,学生都经历了一番较长时间的努力,有了成果自然期待着展示与肯定。所以除了知识性的总结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式保护或保存学生的这些珍贵成果,而这也将成为学生积极投入下一次探究活动的动力。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第四篇】

今天早上,我起床观察小豆子,它还没有任何变化,我观察了几次依然如故。到了晚上,我看见小豆子裂开了嘴,正在向我微笑。原来,长出了白白的小芽,发芽了。然后,我还看见了一根根小芽慢慢地长大了,变胖了。芽从嫩黄色变成了白色,从土里伸出头来。头上还长了两片小瓣,豆芽从昨天的纤细小不点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小豆芽。

咦!小豆芽怎么翻身了,豆芽的小触角伸进了土里,裂开嘴的小绿豆立了起来,豆芽被压弯了腰,有的绿豆已经脱去了厚厚的外衣,露出了洁白的内瓤。今天的小豆芽已经有一粒米那么长了,有的豆芽已经伸直了腰,而且头顶上还长出了嫩绿的小叶片。我忽然发现有少数的小豆芽已经奄奄一息了。我观察后才知道是土少了,没有完全遮住根。我想尽了办法,我尽力去救它们,培土、浇水。今天阳光很充足,豆芽在阳光的照耀下长了一大截,豆子已经完完全全脱去了外衣,小叶片越长越高。小叶子已经伸出了头,变成了两片,就像一个英语字母V,还像一把小剪刀。昨天睡着了的小豆芽已经慢慢地苏醒了。

我种的小豆芽长得好吗?我以后还要种许多植物。

71 579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