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关于《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第一篇】
读完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确切的说应该说改写版本的。但却足以让我对本书的总体故事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是一本充满趣味的关于爱情的小说,而戏剧性的结局,更让人浮想联翩。
故事的主人公,无论是充满理智和自制的埃莉诺,还是感情丰富而活泼可爱的玛丽安娜,在爱情的征程中,都经历了很多,而最终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的爱情和婚姻。而围绕主人公身边的各色人物,都性格鲜明,而又多多少少掺杂着让人不悦但却真实的人性的弱点,他们所扮演的各种婚姻角色,加之最后看似大圆满的结局,为我们解开了世间婚恋的面纱的一角。
爱情和婚姻,在现实的天平上并不是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和谐共处。婚姻的背上,驼伏着各种不同的砝码,而爱情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爱情、财产、地位、前途……而它们的差异,也许就在于各自在婚姻的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和戏份不同罢了。当爱情占据主导地位时,这样的婚姻似乎近乎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偶然的意外之喜会让这份幸福和甜蜜更加长久和稳固,从而成为世人美好爱情理想的寄托和典范,就像埃莉诺和爱德华这一对儿!
而其他砝码扮演主角时,人们也会以世俗和现实的眼光,以存在即合理的理论给予一定的理解,甚至会施舍一丝同情。而这样的局面也往往应验了那句老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可以说是婚姻场上的共赢,只是相对于郎才女貌、阳春白雪般的共赢来说,这样的“共赢”显得下里巴人了点儿罢了,但也够不上男盗女娼的卑劣坏名。而这样的搭配却是更为现实而普遍的,所以能够得到普通人的理解和默许,否则,很多人无疑是在搬起石头砸了别人又砸了自己的脚,正如故事中的威洛比与格蕾小姐,威洛比觊觎格蕾小姐的财产,而格蕾小姐则着迷于威洛比的俊美。当然这是在一般层面上的“乌龟看上了绿豆”,而更高层次上的是性格、脾性的臭味相投。之所以用“臭味相投”这个词儿,当然是指人性的弱点和瑕疵的相合,就像约翰·达什伍德和范尼·达什伍德这对夫妇,同样的吝啬、势利和自私自利,只不过前者含蓄而不外露,后者则色厉内荏、露骨于形色而又自以为是、沾沾自喜。
所以,夫人毫不掩饰的自私自利的提议,都会马上得到夫君的高度而坚定的赞同,真是“妇唱夫随”的“模范夫妻”。但这样的婚姻却并不缺乏感情,虽然感情扮演着次要的配角,像仆人一样调试着鸡尾酒,但偶尔给紧张的婚姻加入一点激情和暧昧的气息。但如果婚姻使得双方的目的都是得以满足,双方的心情和身体都得到舒适的安抚,在百无聊赖中履行一下婚姻中爱情的使命和义务,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爱情可以在婚姻中慢慢培养。”虽然它产生于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绑架式婚姻,虽然它与现代科学研究的关于爱情力比多递减规律结论有些相悖(或许这两者谈论的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我相信一定有交集的部分),但世间许多自由恋爱的果实和共同培植这个果实的双方,都义无反顾地践行这这句古老的箴言。从中,我们不得不惊讶的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为外力绑架时,所有人都一致的做着顽强不屈的抗争,而当人们重获爱情和婚姻的自由选择时,大多数人突然陷入迷茫,不知爱的归路。在混沌迷茫的“游龙戏凤”一番之后,又心甘情愿地扑到名利的绳索上,自我束缚。
如果有人说:“我所经历的每一段感情,都是真心的,都曾经以为怀里拥抱着的这段感情就是生命中唯一,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天长地久、地老天荒、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爱情,可是……”我相信,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可是”,就像他话语中的转折一样,我可以用一个世俗之人的思维给予理解,但是绝不会对这样的爱情高歌颂扬一番。并且,我想说的是,请不要弃离爱的天堂太远,否则,婚姻也培养不了爱情,最后收获的很可能是罪恶的苦果。
也许爱情与婚姻的完美结合或者两者的相背离的苟合,都是世间情爱故事的极少比例的极端事故,即使万能的辩证法也不会承认两个极端的合法性,所以大多数情形下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情形。一旦步入婚姻的围城,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巩固和捍卫共同的城池而添石加料,而要完成这项工程,则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即所谓的经营爱情和婚姻。除非爱情和婚姻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耍流氓。
经营婚姻,保卫爱情,是每一对恋人未曾尝试却不得不去计划,每一对夫妻已经面对却要真诚探索的永恒话题。世间所有的婚姻教案都会若隐若现的向你表明:婚姻需要激情和情感,更需要理智和智慧。前者是润滑剂,后者是稳定剂。爱情可以是二人独享的,而大多数婚姻却远远超出二人世界的范畴(这里用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予以证明:爱情至少是两个人事情,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爱情或者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正因为婚姻的特殊性和现实性,所以才需要更多的理智和智慧。这种理智和智慧,就是在生活的磨合中,在时空的维度里,尽量将爱情拉长、拓宽,将最初的激情和热烈转化为彼此间的相互依赖、扶持和托付,将曾经擦肩而过的美丽邂逅沉积成血浓于水的永恒亲情。爱情谋划了两人的相遇、相识、相爱,而婚姻则真正将这份缘与情凝结为永恒的相亲相爱。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本性中可爱的孪生姐妹。在婚恋中,无论你的性格中更多的拥有哪一方面,无论是在热恋中,还是婚姻中,理智和情感都将永远陪伴你左右。似乎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总处于弱势,因为生活教会人们理智的抑制自己的情感,但也许这是一种误解,生活的真正目的是期望达到二者的平衡,或者适度发挥。而我们需要修炼的正是要学会以恰当的理智和情感应对相应的生活场景。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第二篇】
读西方小说,有两个主题会被不断地在书中重复,一是遗产,二是信仰。在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一书中,非常少见的只有一处提及上帝和信仰的地方,遗产的问题,却几乎是全书的骨架,几乎起到支撑并且决定整本书的故事发展的作用——当然,感情才是最核心的,但是无疑,遗产的多寡,才是决定了那个时代,以及书中大多数男女的婚姻的因素。
相对来说,在我们老祖宗的视金钱如粪土的金钱观的熏陶下,我们的文化中极少如此明目张胆甚至是大张旗鼓地谈论涉及到钱的事情,特别是当感情掺杂进来的时候,更是要表现得一面不屑的清高模样,然而不自觉的又溢出一股虚伪的气味。
《理智与情感》也可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玛丽安的热情急躁以及在感情上欠缺周全慎重的考虑让她在17岁的初恋中饱受打击,与之相反姐姐埃莉诺的理智稳重审慎以及在捉摸不定的看似失败的恋情中最后俘获郎心正好给玛丽安上了一堂课,让她懂得在恋爱以及婚姻的选择中,情感也需要理性的驾驭,不然将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最终闹得人仰马翻。最终结果是所有人都比较满意的。玛丽安和埃莉诺也都获得理想的结局。理想的结局离不开富足的经济条件,典型的英国人思维,浪漫是建立在令人无忧无虑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小说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罗伯特和露西的结合,可以说是作品的点睛之笔,也可以看成是作者的救火之策。一方面为单调的情节注入新的看点,另一方面也嫌牵强。为了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总得有人做出牺牲,而小说的牺牲,无疑就是露西,一位善于奉承,圆滑世故的姑娘,在她出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爱情的忠贞守护者,结果来个三百六十度翻脸变了一个人。成为一位背弃爱情抛弃信诺的无耻女郎。况且跟未婚夫的家人闹翻的情况下,在世人皆知的情况下,在未婚夫以实际行动表明坚守对自己的爱情的盟约的情况下,与未婚夫的弟弟罗伯特才见面几天就坚决地抛弃四年前已私定终身的爱德华,给出的理由仅仅是早已知道爱德华已经移情她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这样,才让我们看到,所谓理智与情感的另一个版本,那就是理智在极度厚颜无耻和极端虚伪的面具下,深藏着能够为金钱而抛弃情感的极端冷血的心灵,抛弃了情感的理智,就只是对金钱的赤裸裸的追逐。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第三篇】
这个故事读完了,确实不如《傲慢与偏见》看着舒服,主题鲜明。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地方就只是结局处让人的感慨。
故事结局中露西在这件事上的全部作为,尤其她最后获得的成功,满可以拿来作为一个人最鼓舞人心的样板,说明一心一意图谋私利,不管在进行中表面上会有多大障碍,总是能万事大吉,大叫好运的,只要不怕花时间,昧着良心就行。
玛丽安和布兰顿上校结合了,威洛比丢失了她的爱。一个放荡、奢靡的贵族纨绔和一个自己不爱的有钱的内心恶毒的女人结婚了。而这同时他爱上了玛丽安,知道了自己曾经对玛丽安的感情是如此无法忘记。他得到玛丽安结婚的消息,内心不可能不痛苦。
埃莉诺和爱德华结婚了,他们经历了太多。爱德华也因此得到了解脱。埃莉诺不再需要为别人担心,她享有自己的小生活。她的哥哥及罗伯特也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每对情侣都情投意合,有相同的爱好。
这种结局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而看似完美的结局,是否完美呢?首先直率、感情不受任何障碍的露西拥有无限的才华。她本来可以得到威洛比的情谊,而只是因为金钱使得这种关系不能实现,这正是现实生活。这部小说且不从它讽刺高层社会的颓废奢靡的生活方式。仅从现实世俗的观念来看,这部小说语言不及《傲慢与偏见》风趣幽默、主题突出,其现实意义却能与现代世俗相符。玛丽安和布兰顿相差十九岁,十七岁的少女要克服自己“容易犯错的恋爱观”,等到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和曾经自己认为老得不能结婚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是多大的悲哀。
反省现实,青春的青涩让你拥有自己的第一份爱,带着自己的天真无邪,纯净的爱着世界上的人。而人到成年,内心拥有自己的成见,理会世俗带来的困扰,寻求一份适合的爱。只是理性吧!就是理智,不是情感。成年的谁都不会再是玛丽安。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第四篇】
来到学校整整一个星期了,在家适当的做了些打算,其中包括多读几本好书,回来后发现那边《理智与情感》已经蒙上了薄薄的一层灰尘,只是里面完全是崭新的,淡淡的罪恶感油然而生,渴望之情也相伴而生,于是,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名著,能吸引我坚持读完的书不多,名著就是名著,它的魅力就在于此。仔细读过之后,才体会到那句脍炙人口的话:一本好书,就等于一次生命之旅……
《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而且,不论是埃丽诺好奇,喜爱或是厌恶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时,她总能保持一定的冷静与思考的头脑,既不显示出异常的过分的关注,也不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个扫兴的角色。任何事,埃丽诺总是拿捏得那么有分寸,那么合适。此外,埃丽诺还是个善良的姑娘,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善于替他人着想。对于詹宁斯太太,虽然她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她缺乏大脑,但埃丽诺却总在自己的朋友与妹妹面前谈起她的热心,慷慨与正义。并且为了詹宁斯太太在伦敦自己家中的时光能舒适的度过,而不受玛丽安的嘲讽与冷漠,也为了玛丽安不做出过火的事儿而使自身受到伤害,即使自己并不心甘情愿,还是同意接受邀请,陪妹妹一道前往。以上的一切都显示了埃丽诺理智的头脑,但并非说明她是一个缺乏感性的人。相反,埃丽诺同她妹妹一样,拥有一颗富于情感的心,只不过她更善于控制这种情感。她对爱德华的倾心,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从未改变过。她没有因爱德华的不善言谈,行为呆板忧郁以及众人对他的指责而遗弃他,她看中他的正直,诚实,稳重,宽容的人品,为他在家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表示不平,为他不幸的第一次订婚表示同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为爱德华着想,为能使他的境况有所好转而努力。甚至在听说了爱德华早已订婚的消息后,埃丽诺依然钟情于他。得知这消息后即使她极力掩饰,还是不难看出这个消息对她的巨大打击。可见,她对爱德华的感情是强烈的,忠实的,实际的以及是一成不变的。这证明了埃丽诺不仅理智,同样有颗富于情感的心。并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头脑来时刻提醒她去制约一些无谓的感情冲动。理智,善良,机智是她特有的魅力。
同理智思维发达的埃丽诺相比,她的妹妹玛丽安则要显得感性许多。拿中国名著《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角与之相比,若把埃丽诺比作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那么玛丽安当之无愧的要数林黛玉型了。聪明伶俐,却又过于多情善感。看到秋日的落叶与萧瑟,玛丽安会觉得有种悲伤萦绕心头,正如当初葬花的黛玉一般。玛丽安对待爱情总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总想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对待感情总追求来的轰轰烈烈,浪漫传奇。对感情的表露也是十分的直白明显,以致于多次被詹宁斯太太拿来取笑。与埃莉诺不同,玛丽安在社交上同她的感情观十分相似,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热情十分,关怀备至,对待不喜欢的连最起码的以礼相待也难以做到,总是冷潮加热讽,给予一副冷漠的面孔。这种情感或许是当时那个时代最推崇的情感观,但简借助玛丽安充分说明了这种情感观的不妥。玛丽安最后被威洛比抛弃,在他们所引以自豪的情感观的支配下限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差一点丢掉性命,也给朋友和家人带来了不可摆脱的痛苦。这就是过于感性的弊端。但抛开玛丽安“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缺点,她也是个十分优秀的姑娘。,玛丽安聪明机智,有正义感,对于自私狡诈的势力之徒的攻击,总是立即给与不客气的还击。她酷爱读书,头脑充实有思想,不同于缺乏常识的平凡之辈。玛丽安十分爱自己的妈妈和姐妹,无论是感性过头的她,还是后来受到教训,最终变得理智的她,都不愿让自己的朋友,尤其是亲人因为她而感到痛苦和不安。并且,在变得理智后,尽力去弥补自己因过于感性而带来的损伤。像故事里说的“一但玛丽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会用一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他的确是个好姑娘,不是吗?
说完了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再来谈一位同样生着俏丽面容,拥有理智头脑的姑娘把,她就是露西。斯蒂尔,詹宁斯太太的亲戚,爱德华的第一个订婚对象。这位小姐既不同于玛丽安,有丰富的情感,也不同于埃莉诺,有理智善良的心。她在感情上可谓是一贫如洗,“理智”上也只能仅仅被称作富有。她是个冷漠自私的人。行事上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很有情感,实际上满脑子歪门邪道,虚情假意。她财产不多,为了生活的富裕,先与爱德华订婚,当爱德华因为她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又将其抛弃,转而嫁给爱德华的弟弟。在这同时,还总是对埃丽诺进行恶意中伤,以满足自己的妒忌心理,表面上还装得无比可怜无辜。好在埃丽诺每次都能给予不卑不亢的还击,让露西无法得逞,看时真是大快人心。露西善于拍马奉承,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欢心,被视为掌上明珠。但要问她究竟喜欢谁,爱慕谁,我想出了金钱也别无他人了。
通过这三个人,想必作者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很清楚了。人要有丰富的情感,但不能感情用事。必要的时候应受到理智的制约。简认为谨慎行事和内心冲动应保持平衡。她对金钱可以买到高雅生活的观点表示尊重,但对简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部作品是围绕着理智与情感而展开的,实际上也是为绕着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主题而延伸的,重在说明人固然是一个情感个体,但也需要融入社会。做一个具体的社会人,既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个性,又有必要的理智加以制约,使其能与社会融洽,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在理智战胜情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幸福……
上一篇:《幸福的鸭子》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