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观后感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觉醒年代》的观后感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觉醒年代观后感【第一篇】

看完《觉醒年代》,作为一个有所谓志向的青年大学生,心中无限感慨和忧虑。感慨的是先辈们的血泪没有付之东流,现在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没有战乱纷争,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强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文化都名列世界前茅。而忧虑的是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问题,它并不尖锐,但也是不可忽视的。

先前的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了解和学习仅仅限于书本上,而且还是不得不死记硬背下来才能通过考试的一项任务。所以即便我对哲学有兴趣,也是去看一些像尼采、叔本华他们的主张,然而我一直想用更客观、全面、辩证、不绝对的思维来看待事物和自身,但却一直忽视了这其实是深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而影响。

在动荡的年代,凝结思想发动武装力量是正解,但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纵使中国的国民在团结齐心这一块比其他国家强的太多,但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仍旧是需要不断的学习,文化自信并不单单依仗中华上下五年前的丰厚文化底蕴让国人为之自豪,文化不是那么一群少数人去做学问、发展新思想,新的思想是永无停歇的。

而马克思主义到目前为止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是思想理论,如果全民都能熟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其和自身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思想修养,那么中国文化必定是处在不断去除糟粕、不断进步的思想热潮里。

现在媒体的发展正在势头上,国民通过媒体和网络可以获取海内外最新的消息,但我想说现在的媒体足够客观、足够公正了吗?正因为是人,所以看到的东西不同,立场自然是不同的,但这些观点对于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观点。

所有事情都是引起争论,而所有事情又不值得被引起争论。

为什么说是不值得争论呢,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争论不一定有是非对错结果,而是一定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的才是值得被争论的,是思考对方的观点和立场中所具有的合理性的东西,自身不合理和太过绝对的东西,这样的争论才不是到最后双方都无法认同,不了了之。

人性使人都懂得趋利避害,但当下太过于浮躁,金钱利益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可以赚钱,多数人都会选择此去处,而断然不会去思考这样的行为值不值得被提倡。

举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越来越多人涌入娱乐行业想成为明星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的光鲜靓靓丽被世人看进眼底,他把鲜花掌声名利灯光摊开来看,最直观也是最引诱人的,人们可以看到与之一幕之隔的人与自己的生活仿佛两个世界,当然有一部分人或许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不屑与此,但多数有欲望和需要金钱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普通人来说,断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现在人群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反对的声音,那就是认为他们收入太高,强烈要求国家整顿之类的人,扪心自问,若是他们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又会变成另外一副嘴脸,他们还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吗?他们当真不为私心,无私而又伟大的提出倡导吗?

对于现在来说,精神并不是使人走向运动的号角,利益才是。

思想并不是单纯的思想,利益才是单纯的利益。

不是以牺牲小我成全更大的利益,而是瓜分更大的利益不断满足小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许一百年前的今天不是这样的,但一百年后的今天就是这样的。

一百年前的国家和政府不够强硬,所以中国国人没有保护伞只能靠自己站起来。

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有了足够的实力,保护伞下却遍生蛆虫。

为什么耐克和hm事件发生后,它们的门店依旧门庭若市,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令人大快人心的举动,而现实并非如此,这些商铺依旧安然,媒体的宣扬将这些少数放到公众的面前,但在中国这些门店有多少家呢,那些网红在视频里作秀,扔鞋甚至烧鞋,其私心如何我们未可知。

所以忧患者忧患,安乐者安乐,但思想和思考之精神绝不是少数人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第二篇】

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觉醒年代》观后感【第三篇】

《觉醒年代》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为时间线,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百年前的觉醒年代,革命先驱尚在凄风苦雨中为抨击旧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强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传播新思想而奔走呼号;转眼间岁月轮替,我们在获得科学与民主以及全面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进入了“新觉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将客观、辩证地再认识传统文化、历史作为己任,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视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在多元丰富的思想争鸣中回溯传统,收获海纳百川的心态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远,勇立鸿鹄浩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当代青年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必须知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处于新阶段,我们必须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变幻莫测、艰难险阻甚至诡谲神秘。但只要我们肯打破常规,破开枷锁,稳中求进的同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一定可以在这个多彩的时代谋好新局,开好新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第四篇】

“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明智未开”也这是陈独秀先生说过的话,陈独秀先生认为中国光靠政治革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是要换思路、换人、换脑子,而陈独秀先生更是要二十年不谈政治。

在陈独秀先生回国之后,开始提倡新文化“德先生”与“赛先生”也在100年后,已不再囿一个口号,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刊物《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思想惊醒了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新一代青年。而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教授、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他们心中的模样,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在找救中国的思想道路,大家的立意各不相同。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一些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生,提出来的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使用阿拉文库表示反对。认为阿拉文库有辱斯文、粗鄙不堪。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周树人先生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出现在大众面前,第1篇白话小说也首次在《新青年》杂志上,其中有一段是鲁迅先生从歪歪斜斜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吃人”两个字。这一段话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希望,揭示了封建礼教就是“吃人”和“仁义道德”是虚伪的面具。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100年前,北大学生振臂高呼,书写了一番“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画卷。现在回头看来,五四精神也已然成为了一种烙印,深深地将其烙在我们的脑海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做民族复兴路上的追梦人。

71 358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