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史记》读后感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关于《史记》的读后感1
我在寒假里读了《双面猎犬》这本书,它讲述了一只豺和一只猎犬生下的一只豺犬——白眉儿,白眉儿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虽然母亲给它创造了短暂的家,但那很快就结束了,它只能跟在成年豺的后面,过早地开始了的求生的历程,后来在磨难中白眉儿练就了超群的本领,但又遭到了豺王的嫉妒,以至于被赶出了豺群。幸好遇见了一猎户,它想生活会变得安定一点,但没想到这个猎户好逸恶劳,它几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聪明的白眉儿“慧眼识英雄”,机智地奔向了村长、猎户阿蛮星—它的伯乐。后来虽然它经受了村民们的误会,但它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赢得了村长和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真是逆境造就人才啊!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个道理:逆境出人才。恶劣的生存环境,逼迫人或动物发挥潜能,适应环境,练就一身功夫,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最近,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讲的是一个山村小姑娘,家境贫寒,她每天早上6点,天不亮起床,走上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翻越七、八座山,去小学校上学,每天两顿玉米粥,吃个白米饭都是奢侈的,当记者问她苦不苦时,她说:“苦,但想上学,上大学,走出山村,脱离贫穷。”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想想我自己,衣食无忧,父母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我更要好好学习,努力进取,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小姑娘和我都是祖国的未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读《史记》有感2
意大利的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改革开放后,我们祖国越来越昌盛,天下太平,家家户户幸福安康。
日子虽然一天天变好了,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并关心祖国的过去,又有多少人从中获得感触呢?看历史书不仅能对祖国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学习里面英雄人物的品质,真是一举两得。我便看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新史记》。虽然它没有风趣幽默的语言,但是给我的触动却不少。
这本书的前言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生活。”我对这句话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但我却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历史长河中,有的人贪婪险恶,也有的人大义凛然,那些热爱祖国的人为了能让国家转危为安,什么也不怕,把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真是让人感动和敬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拥有安定的。生活而觉得知足。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过去的落后造成了伟大祖国不可弥补的损失,虽然那些往事已经过去了,但它就像一块警示牌,给予我们后人永远的提醒。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铭记祖国以前的事,增强报效祖国的信心,从现在开始努力,共创祖国的美好未来,让祖国的明天更和谐!我希望我能为此出自己最大的力,这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做,梦想一定会成真的。
读史记有感3
暑假期间读了历史书中所提到过的《史记》,这是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这部著作的作者就是司马迁。
在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至于直接取材于《史记》的历史小说,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据统计,仅现存的元杂剧中,就有十六种是取材于《史记》的,其中包括《赵氏孤儿》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失传的类似作品,当然更多。到后来的京剧中 ,仍然有许多是取材于《史记》的,如众所周知的《霸王别姬》等。
而在历史人物方面,《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从这方面来说也是一部具有价值的著作,虽然读历史书会有些烦闷、难懂,但我是结合历史书上学过的知识来读的,自然乐在其中。这部书实在让我受益匪浅,对了解历史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史记》读后感800字4
阅读《荆轲传》之前,听到荆轲的名字的时候,只会想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却不曾知道荆轲在受此重任之前的故事。
他曾经被别人看不起,凭着剑术游历四方却不得赏识,怀才不遇。和酒徒混在一起,却从来没有忘记初心,喜好读书,与贤士相交甚厚。与高渐离相互哭泣,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却被当作怪人。被隐士田光先生举荐,却不被太子丹看好。
出发去刺杀秦王,别人来饯行却身着白衣。或许已经知道到自己不会再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了吧,便和高渐离悲歌击筑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回味无穷。那悲壮的情绪,悲凉的心情,凄凉的气氛,或许只有荆轲自己才能体会到吧。前来饯行的人们看到荆轲和秦舞阳渐行渐远的背影,听着高亢又凄婉的乐曲,不知是否有所感触呢?他手中抱着那个装着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那是冰凉的;透过燕督亢的地图便能看到那把寒光闪烁的匕首,照亮了那布满荆棘的道路。匣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樊将军的首级,更是荆轲的赤诚之心。他或许已经知道,自己可能会让太子丹失望的。
事实纵然是——荆轲没有成功,但他名垂千古,笑着,平静地走了。在临终前,他或许想到了鞠武先生为说服太子丹,未成,辞官而去;田光先生看透太子丹的疑心,自刎而亡;高渐离和他是知己,听到他的死会怎样呢?樊於期将军自刎而亡,是为了燕国,也是为了自己不再忍受这份屈辱吧……临终前的那一笑,是嘲笑,是苦笑,是对知己好友的道义的笑。
“侠义”这两个字,贯穿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身上流淌着的,是带有“义”字的血脉。荆轲的壮举让我会想到一千年后南宋的文天祥,为了“义”字,即使结果是死,也宁死不屈。文天祥兵败被元军俘虏,荣华富贵摆放在他的面前,他没有被这种奢侈的生活所诱惑,坚决没有投降。那著名的《过零丁洋》的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了千古名句。他的死是为了国家的,为了道义,他忠于国家的爱国精神永恒。
孟子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譬如荆轲和诸如此类的英雄们,总会做出与凡人做不出的事情,因为他们舍弃了同一样东西,生命,以此来表现了自己的义气。
上一篇:中秋节作文(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