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有感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读《奇特的一生》有感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
昨天睡觉之前看了一会刚买的《奇特的一生》。
书中柳比歇夫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高兴有悲伤,也会有遇到糟糕的事情影响日程,但他又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有了不起的成就,他能准确感知时间的流逝,从二十多岁开始创立一套时间管理的方法,坚持了56年。
这个方法很简单,即每天写下做了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记录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他有旺盛的精力,就算82岁去世之前的几年,每天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也有增无减。
他做了时间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时间,他统计每天真正工作的时间。结果表明,即使如此高效,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也只有短短四到五个小时。
有句话叫:拼搏到感动自己。我们平时真的只是看上去很努力,除了感动自己没有取得任何满意的成绩。真实的纯时间记录会让效率现出原形。什么每天早九晚五、996,没开始干活就发个朋友圈先感动下自己。
大部分人工作时发呆,看手机,聊天,磨蹭……最后真正工作时间只有2个小时不到。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真相,不知道自己时间到底干嘛了,也不知道不但坚持不了长时间工作,连可怜的两个小时工作效率也极低。
所以需要把时间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记录下来。只是流水账,没有多余的描述和情感。坚持下去就会吃惊的发现真相,因为时间不会撒谎,纸和笔不会撒谎,会撒谎的是你。
文博还看了关于此书的书评和其他所谓高手分享的时间管理法,发现高下立判。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结果为导向。更多的人都是用苍白的道理在讲自己的方法多么好,却没见他们做出什么结果。这也可能是绝大部分自认为是老师的通病,以为自己看了几本书,每本提取几页揉到一起自己就是老师了。
文博研究并践行时间管理也有十年了,但依然不得要领。我深深知道时间黑洞的可怕,也知道这很难,要跟身体中遗传几千年的基因作斗争,人都是懒惰的。时间管理没法教更没法复制。每个人的工作不同,思维不同,能力不同,环境更不同,适合自己的才的才是最好的。什么叫适合呢?适合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产生好的结果。
时间管理是个高难度的学科,它只适用于有正确价值观,有远大的目标,并且精力旺盛的人。多数人的价值观就是赚钱加享受,一生终极目标可能就是结婚生子。很多人结婚之后突然迷茫压力倍增,体重也倍增,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一劳永逸是最大的谎言。
至于远大的目标和使命感,这个话题就太大了,关乎生命的意义和信仰,在这里不详细讨论。
所以,先做一个有趣的人。自律,高效,热爱生活。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100字2
年初在亚马逊上看到这本书,粗略看了下简介,觉得是一本人物传记类的书。关于时间管理的实践性可能会比较低,所以当时没有买。当然也许当时和另外的十来本时间管理类的书一起买了,可能也不会读,或者没有今天读这么深的感受。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缘分,而人与书的相遇也讲究缘分,若是无缘,即使买了也是束之高阁,或者即使读了也觉得了然无趣。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很长的时间一直沉溺在网络小说,电视娱乐或者历史人物传记里,这是我排解内心焦虑,逃避现实问题的方式。如果参照《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的记录统计,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日复一日的进行自我监督,将时间投入在自己一生的目标里。显然我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是很可耻的,一个人的生命由时间组成,时间一去不返,而生命也只有一次。但我并不想做过多的自责和反思,也许个人的成长也需要一些过程,每一段经历,每一种选择,只要不偏离的太离谱,那么就不必太苛责自己没有达到最高的自律的标准。倘若睡觉的时候是心安和满足的,那么你如何度过了你的一天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世界不乏成功的人,但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而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时常感到不安和惶恐,这种焦虑随着社会发展,年龄增长日益剧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对于未来的某种期望和目标。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希望能升职加薪,希望能多陪伴家人,希望能养成一些好习惯。我们似乎也非常的努力,全月无休,朝9晚9,甚至通宵达旦。但如果从现在开始,按照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记录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哪里。我们一定会惊讶于,时间的黑洞是如此的可怕,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刷朋友圈,刷抖音,玩游戏或者闲聊。这也正是我们常常觉得焦虑的原因之一,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我们在浪费时间,我们没有为目标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在打完鸡血,短暂亢奋之后,又持久的陷入了倦怠和浑浑噩噩。又或者我们无法清晰的感知,我们为目标努力了多少,投入了多少,时间统计法,无疑可以让你更加心安和确定。
如果希望通过时间管理,有所改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大道至简,行永远比知要难,任何一个微小习惯养成都需要经历一段比较艰难的自我挣扎。每天记录时间,生活在这样的严格的框架和时刻的自我监督下,一定不如自由自在轻松。你要克服的是已经经过几十万年积累形成的大脑天然的追求最经济省力的思维模式。但这种尝试必然是有价值的,真正的自由恰恰藏在绝对的自律之中。不必思考是否会成功,能坚持多长时间。摒弃全有全无的思维,坚持不了一年,那么半年呢?如果半年不行,那么一个月,一周或者一天呢?即时的行动往往要比还未开始就思虑成败要好有效得多。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3
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一生要怎样度过。思考一生怎样度过,也就是思考一生的时间应当怎样来用。
所以不停止的思索,是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真切地热爱着我的生命,热爱着生命给予我的每寸光阴,才必须要严肃地“思考人生”。
所以“思考人生”可以不再戏谑地用,可以停止那些困惑与自嘲的意味。游荡掣肘于混乱思绪的沼泽显得愚蠢,思考行为本身不愚蠢。但思考不是目的。,目的是投入生活。
经过思考的人生,会更有质感。时间终极意义上还是被虚度。量不变,所以追求“质”。比如我之所以想和你虚度时光,是因为我能体验到那些时光是有“质”的。有质是因为我体验良好,内心安稳喜悦。
我对生命怀揣热爱,所以有很多事要做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也突然明白,我之前那种“我从来没有‘无聊’这种感受”的体验,也是完全没错的——我一生的时间有太多的事要做,要么去进行创造,要么认识事物,要么享受生活,哪有时间无聊?时间也不是用来“消耗”的,所以kill time 这种事在我身上基本不存在。
此外,每分每秒都同等可贵。所以“上班”与“下班”这种有限规则,不应当成为将时间予以分离的标志。同样应予警惕的是情绪带来的时间黑洞。感到忧郁,时间就这么被你忧郁过去了;感到烦乱,时间就这么被你烦乱过去了。最终,情感体验上,能觉察到整体上是一个不太好的感受;事件上,由于产生了许多时间黑洞,耗费掉了许多精力,成果捉襟见肘。
余生能量,只够去爱。
上一篇:全国助残日演讲稿范文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