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范例(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800字]《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范例(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优秀心得体会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1978年再次出发的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四十年来,尽管有过曲折、有过质疑,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却从未动摇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四十年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一是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二是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治”的动态平衡,基本形成了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为核心职能,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框架和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型现代治理新模式;三是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四是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尤其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发展奇迹,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作为一名卫计工作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之重大。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岁,健康水平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深化医改方面也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形成,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织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逐步实现直接结算;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基本实现儿童药、短缺药持续稳定供应;落实抗癌药“零关税”配套措施,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展到14类,开展21种大病集中救治,细化慢病签约服务,加强重病兜底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面向健康中国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病有所医,促进全民健康。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看体会2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于7月22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本集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从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到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到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看体会范文4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必须承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人民群众普遍富裕起来。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我国发展仍然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凡此种。种表明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为美丽中国构建了一幅生态蓝图。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一步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切实的行动,也真真切切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以这样说,放眼中国,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神州图景,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良好的生态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美丽的绿色是人类共同向往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景。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尽管面临着来自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挑战,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立说立行的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力量。就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说,中国承诺令世界惊叹: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充分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担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加快补齐生态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所必须攻克的难关,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必须答好的考题。“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更担起了一份特殊的历史重任。有理由坚信,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良好生态环境定将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看体会范文5

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持续热播。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是哈姆雷特似的两难选择,而是可以双赢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发展理念,对我国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改革,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绿水青山。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没有良好环境的支撑,我国的经济又怎能持续健康发展,环境问题也将积重难返。新形势下,如何守住青山绿水,保护生态环境深深叩问当下。

对环境问题要有“知微知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对待坏境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其根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活、生产、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树立环境危机意识,不能单纯地去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要敢于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敢于冲破经济利益问题的约束,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对环境问题要有“刮骨疗毒”的气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推进,创造一个个世界奇迹。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得来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持续的。所以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改革进入深水期的时期,必须拥有“刮骨疗毒”的气魄,敢于破除沉疴痼疾,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触碰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以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持之以恒的毅力,大力整治环境问题,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对环境问题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环境问题持续发酵,亟待解决的今天,责任担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该地区党委和政府对环境治理是否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治理环境问题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砥砺奋进,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相信“生态文明建设”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掀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滚滚浪潮。

江山如画,旖旎多姿。这是我们的祖国,更是是我们的家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大力推进,多娇江山、碧水蓝天将映入我们的眼帘,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将秉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发展理念,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共建美丽家园。

《将改革进行到底》纪录片观后感学习心得3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于7月22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从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到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到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必须承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人民群众普遍富裕起来。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我国发展仍然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凡此种。种表明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为美丽中国构建了一幅生态蓝图。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一步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切实的行动,也真真切切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以这样说,放眼中国,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神州图景,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良好的生态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美丽的绿色是人类共同向往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景。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尽管面临着来自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挑战,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立说立行的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力量。就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说,中国承诺令世界惊叹: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充分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担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加快补齐生态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所必须攻克的难关,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必须答好的考题。“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更担起了一份特殊的历史重任。有理由坚信,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良好生态环境定将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71 851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