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七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精编5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用七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精编5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达观(dá)安分(fèn)恩惠(huì)赔礼(péi)纵然(zòng)契约(qì)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1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明确: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五、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伟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温暖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最新七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米范文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2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1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3
教学目标:
⒈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读准字音。
达(dá)观安分(fèn)恩惠(huì)赔(péi)礼
纵(zòng)然契(qì)约循(xún)环悲天悯(mǐn)人
⒊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⒈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⒉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结论)
⒋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学生答案: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
⑶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1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1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的论证方法。
⑶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に镏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4
教学目标:
⒈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读准字音。
达(dá)观安分(fèn)恩惠(huì)赔(péi)礼
纵(zòng)然契(qì)约循(xún)环悲天悯(mǐn)人
⒊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⒈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⒉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结论)
⒋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学生答案: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
⑶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1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1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的论证方法。
⑶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下语文《最苦与最乐》笔记5
一、导入谈话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1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上一篇:草船借箭精编作文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