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优质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用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优质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第一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

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

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

—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第二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氯化钠 和碳酸钠 的鉴别方法。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第三篇】

善待每一位学生

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噪、不嫌弃,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并争取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配合上述工作,考试的试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对于考试受挫的学生,要及时地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拨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

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在这一方面,我主要作了以下一些工作:

(1)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作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

(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早日见识历年高考题,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总之,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孩子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需要认清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正确高效的管理方法 。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案例【第四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有一句格言很恰当地表达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第一节化学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烧不坏的手帕”;( 2)“魔棒点灯”;(3)自制“饮料”:“矿泉水” “牛奶” “果冻” “七喜汽水”(4)“水点香烟”(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又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浓氨水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高锰酸钾制取o2再用尖嘴导管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场面”。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再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co2与水反应的两个对比演示实验(用两个矿泉水瓶分别装满co2气体,再分别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再同时充分振荡),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加入氢氧化钠的矿泉水瓶瘪得比装水的矿泉水瓶厉害?2,说明了氢氧化钠与co2有没有发生反应?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的认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有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学生都有制作简易的教具参与展览:如水的净化简易装置,实验室制取o2、co2的简易装置等;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

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的改进加强实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创设出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课前积极预习和我一起准备实验,收集资料,课上主动参与实践,分析现象,解释数据。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克服原先独立思考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加强,在实验教学中我既是组织者又是合作者、促进者,对学生由扶到放,引导他们自己去想,去探究物质世界的真谛,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地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方法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71 3063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