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推荐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第一篇】
简·奥斯汀的经典著作有很多。今天我有幸阅读了《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傲慢与偏见》主要描述了伊丽莎白·班纳特对费茨威廉·达西先生的傲慢所引发的偏见,同时间接通过简·班纳特与彬格莱之间的关系、达西对韦翰的态度强调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后来,伊丽莎白进一步对达西的认识,以前的偏见烟消云散,最后喜结良缘。
看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
首先,我认为我们不能够因为一个人傲慢而对他产生很严重的偏见。我们应该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他实实在在的自我。有这么一个故事:“我替朋友照料庭院。朋友是个辛勤人,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我却很懒,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从不去拔它,任它们疯长。春天过后,那一株株破土而出的草开了花。花形如兰花,可惜它是蜡黄的,不像野兰,花朵是紫或褐红的。我找朋友,朋友说,我发财了。这是一种蜡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朋友叹息,他几乎毁掉了一种奇花。如果他能耐心地等它开花,那么几年前他就能发现它的。”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的人生“蜡兰”啊!伊丽莎白要是能够看到达西真正的优秀品质,一定会高兴地接受达西的求婚,早早的成为彭伯里庄园的女主人。
其次,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一个人,也不能盲目的怀疑一个人。韦翰的殷勤使伊丽莎白受宠若惊,而达西的冷静却伤害了伊丽莎白的感情。她把两个人都看错了。内在的韦翰挥金如土,品行恶劣;而达西虽高傲,但处处表现绅士分度。
最后,我们不能轻易的作出一个决定。达西认为简没有真心爱上彬格莱,所以拆散了他俩,导致丽萃对他的严重偏见。父亲让丽迪亚去布赖顿,结果她和韦翰私奔了。我们在做决定之前,应该要明白它所造成的后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们千万不要后悔自己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其实,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之所以让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不腻,是因为其中深奥的道理,优美的语句,环境与背景好像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足见名著的魅力。
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第二篇】
一部前天晚上看的爱情电影。和爸爸一起看的,本人表示其实如果是看爱情电影,我更倾向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抱着一个东西自己一个人看。因为那样子可以跟着主角在那里飚英语情话。
看完这部电影后,想起曾经同桌问我说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我说那他的呢。他说她的择偶标准就是,要么幽默,绝对不要高冷。要么是大男子主义型的。我说那好呢,我也喜欢幽默的,但是也不介意高冷的呢。同桌说高冷的特别不好。其实我也想让他看看这部电影了,这部电影的达西是非常高冷的人,但是一般高冷的人都比较钟情,可以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他是男主,一般男主的形象总是别人喜欢的形象!
那次我是这么跟同桌说的:我的择偶标准就是不要对我太好!不要一开始就对我特别好,要从爱上我的那一刻才开始对我好。是的,就是这样!同桌当时开玩笑说,那你现在周边的那些男生都不符合哈。我只能笑笑,说是呢。
是啊,其实不喜欢那些对每个人都特别好的人,其实也不是说不喜欢,只是不会爱上,不会喜欢,会对这些人有好感,但是不是那种可以在一起恋爱的好感。其实,我的择偶标准或许简单说起来就是:看过傲慢与偏见那部电影不?里面的达西就是我的!
今天不是刚好写了有关傲慢与偏见的影评吗?最后一句我是怎么写的,好像是:达西是我的吧!
和好友争的面红耳赤。逛他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他也有看,是今天看的,今天发的动态,截了图,然后说:幸好是个完美的结局。我留言评论说:前天看,今天写观后感。
结果就和她聊了一下,聊要买的书,聊过几个星期去图书馆借书。其实应该是过几天吧,但是我不确定,所以跟他说过几个星期再去图书馆借书,毕竟我现在这里还有几本没有看完。现在爷爷那边的图书馆是免押金借书了,也不用借书卡了,嗨森!
然后好友在私聊下跟我争达西。我自己一个人对着手机狂笑。我弟特别讶异地看着我,不为其他,因为我没事对着手机笑。我们为达西,然后发表情。足以让我笑到嘴酸……
她说我也看傲慢与偏见,我说恩,喜欢达西。她说她看的时候又犯花痴了,现在回想还都想笑。哈哈哈哈。他说达西长得特别帅,正好配的上他的形象。于是就开始说达西是谁的了……然后就用各种表情来表示自己对达西是真心的。笑喷!
好友在那里跟我犯了好久的花痴,说达西的各种好,然后我就发了个表情滚。我说她不该看的,又有人抢了。她也发了个表情,我们这边骂人的话:脑膜嘿肥仔。达西你的你哒去抢。我发个表情: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其实不是为了达西而跟好友争的,是为了好友而跟好友争的!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作文【第三篇】
多少潜藏的美好爱情,因为羞怯与误解而随风消逝?
提到描述爱情的著作,《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谁也绕不开的作品,对我而言,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么晚才品读是对自己情感生活的不负责任与人生的巨大遗憾。
这样一部完美的小说,在虚拟与真实、现实与情感、文字与思想、个人与群体等等之间构筑了美妙的平衡,既有惬意的阅读体验,又有无法抑止的思考与触动。
尽管我竭力避免将自己置于小说构建的精神世界,却依然难免在掩卷之时,将自己贫瘠的情感历程完整回顾一遍,既有欢笑,也有苦涩;既有自得,也有遗憾;既有回忆,也有憧憬。那些曾经拥有的、已经破灭的、正在经历的、遗憾错过的、旁人艳羡的、独自品味的等等,夹杂在一处,五味杂陈,个中滋味,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人生需要智慧与勇气,体现在爱情上则尤为明显。没有勇气,无法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无从开始,而缺失了智慧,则路途必定不能平顺、久远。但是与其他的人生部分不同,智慧与勇气在爱情中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过犹不及,并且在任何阶段,都不应将全部身心完全投入进去,即便是女性也是如此。话虽如此,毕竟这是绝对理性的判断,而身临其境之时,谁又能面对美好的爱情,而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爆发出全部的热情与能量呢?这也正是爱情的奇妙之处啊!
两个人的相遇是种缘分,而两个人的世界是种生活,需要用心经营,从相遇到相守更是一场没有观众的影片,随着胶片的延展而显现不同的画面,让我们或欢笑,或流泪,或沉思,或沮丧,或振奋,而所有的情绪,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自身,我们所能做的,即是用我们的`热情,诚恳面对内心最真实的自我,寻找可以为我们提供享受平静、欢愉、充实、轻松的精神世界的宁静港湾。
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第四篇】
讲起英国文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简·奥斯汀这位杰出女性作家的,她的作品以关注乡村女性的与婚姻为重心,笔触细腻清新,带有19世纪浪漫主义的鲜明烙印,讲述了一个个动情、迷人的爱情故事,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与喜爱,常年不衰,其中以《傲慢与偏见》最为经典,并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20xx年的这版改编剧可谓是相当出色。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乡绅班纳特的太太,整日操心五个女儿婚事,并最终将三个年长的女儿顺利出嫁的故事,其中以二女儿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一对因傲慢与偏见而差点错失良缘的喜剧,这也是影片和书籍的名称来由。
19世纪是一个历史重要时期,各种新思想纷纷涌现,其中包括女性主义的抬头,简·奥斯汀的作品中一大特点,便是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有思想、有见地、有个性的新女性形象,伊丽莎白就是这样一类代表,然而简·奥斯汀的作品却总在描写英国的乡村生活,在这个思想相对闭塞、保守、落后的地区,新女性将面对的是新旧思想的冲突,而这一冲突集中表现在个人婚姻问题上。
影片一开始便运用了丰富的语言镜头,去预报这一思想冲突。美丽的乡村早晨,一束阳光照耀进山谷,象征着新气象将来到这个村庄,这不仅仅预示着女主角们的如意郎君的到来,更展现出新思想对乡村的缓慢浸透,随后便是一系列移动的长镜头,女主角伊丽莎白阅读着书本,漫步在乡村小道上,体现出自身的修养和文化,镜头跟着她来到家门口,先是看到了嬉闹的五姐妹,然后就看到为女儿婚事焦灼着的班纳特太太,她竟然只因为邻居家搬进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就开始蠢蠢欲动,像是看到了婚姻的契机。伊丽莎白的淡定和母亲的焦急,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两人在婚姻大事上的态度分歧,这种分歧在之后的剧情就演变成冲突,班纳特太太执意要伊丽莎白嫁给品质拙劣,又毫无感情基础的柯林斯牧师,只为了让女儿尽快摆脱单身状态和潜在的经济尴尬,被伊丽莎白一口回绝,母女间发生激烈的争执。至此,一个拥有自我婚姻主张、追求真实情感的独立女性伊丽莎白便凸显出来了,影片在这一部分的改编,非常到位!
原著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夏绿蒂,她是个思想守旧,着急出嫁的老姑娘,影片篇幅有限,没能给到她很多出场机会,但影片的高妙之处恰恰在此体现,它仅仅用一场戏、一句台词,就让夏绿蒂这个人物完全鲜活起来。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没多久夏绿蒂便出场了,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场,她告诉伊丽莎白自己已经与柯林斯订婚,原本充满喜悦的她当看到伊丽莎白质疑的目光后,激动的喊到:“我已经二十七岁了,没有钱也没有未来,我已经是我父母的负担,而且我很害怕。”一句话就将一个用旧式婚姻思维来评估自我价值的女性,生动的表现出来,而她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对比,更进一步彰显出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在乡村的“另类”和独立的个性。
可以说,伊丽莎白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是影片改编的关键,因为只有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姑娘,才会面对富裕、英俊的达西先生,仍旧保持自我尊严,而不是曲意逢迎,也只有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姑娘,才会面对达西先生的不礼貌评述,心感不悦而针锋相对,随后引出故事的主线——傲慢与偏见。
像这样贫穷姑娘贵公子以及欢喜冤家的爱情故事,时至今日都是女性观众最热衷的类型,简·奥斯汀能在19世纪就创作出符合21世纪审美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是说她有前瞻性的思维,还是说女性的爱情观太过单一,但即便故事格局是一样的,19世纪的故事不可能按照现下嬉笑怒骂的夸张风格来拍摄,在这部作品中,爱情的氛围始终恪守含蓄二字。
在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捅破“窗户纸”之前,两人的交流非常非常的有限,他们的台词几乎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但每一次对话,都有感情的火花蠢蠢萌动,如第一次见面时,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长相的刻薄评价,和伊丽莎白不示弱的反讽,统共两句话就让他们立即成了冤家,再如伊丽莎白去接姐姐回家时,达西先生扶她上车,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尴尬对视,和达西先生舒展手掌缓解僵硬的动作,都显示出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诸如此类的情节都处理的干净利落,含蓄不张扬,这样的爱情基调其实是非常保守的,配合以伊丽莎白较为新潮的爱情理念和独特个性,让故事充满了趣味和张力,一直紧绷到达西先生表白的那个下雨天,故事进入了高潮。
故事进入高潮后,就一直在高能前进,男主角不断被加分,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伊丽莎白和观众们,几乎是被催促着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达西先生,故事的这种急促的内在动力,和故事相对缓慢的含蓄基调,再次形成趣味和张力,直至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对爱侣在清晨的阳光中相拥对视,与开篇阳光照进山谷的场面形成首尾呼应,象征着新思潮的爱情之光最终照耀在男女主角的身上,故事在一片浪漫气息中结束。
为了完美展现出英国乡村风光的魅力,影片多次运用了远景镜头,整个画面被乡村风景所填充,而人物浓缩成一个小小的轮廓,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乡村的广阔与宁静,而在配乐环节,亦是配合这种氛围,一直衬以舒缓的钢琴弹奏,让剧情不论处于何种状态,始终笼罩在浪漫主义的气息之中。
作为一枚原著粉丝,我认为影片的改编可以打到九分,这一分扣在男女主角的性格偏移,达西先生的眼神过于忧郁,显得不够傲慢,而伊丽莎白时不时的咧嘴大笑,缺乏原著中的知性气质,但不可否认两人作为俊男靓女非常登对,且不论是他们的演绎还是剧情的打造,都足以给观众呈现出19世纪英国乡村爱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