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范例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考材料作文范例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考优秀议论文作文【第一篇】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5、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高考作文题目材料【第二篇】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__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把它称之为命意作文或供料题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给出材料,就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含意。审题就是要解读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
二、供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在供料作文审题时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所以,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1篇议论文。如果是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1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范围作文,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1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
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给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在命题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内容提炼论点,自己拟题或按命题作文。这些材料,从数量上看,有的是单一型,即材料只叙述一个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实,它包含的观点一般只有一个;有的是综合型,即材料叙述的是几个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两方面都有的事实,它们包含的观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一个事实就是一个观点。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同类材料,即综合型中只有一个观点;有的是异类材料,即综合型中有几个观点。从形式上看,有的给文章(包括故事、诗歌、童话、寓言),有的给人物实际或事情片断,有的给画面,有的给条件。这些材料,一般都有命题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明确特殊的要求,避免偏离所给材料和特殊要求。
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当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果给的是一则材料,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审题立意一例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像,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讨论分析审题立意:
1、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
2、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3、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4、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岁月。
5、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6、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7、从等待的结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圆,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到这里,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说非常明确了。
高考优秀议论文作文【第三篇】
著名哲学家王尔德说:“我时常追随父辈的脚印,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确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只有大胆出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中国“零售大王”之称的马云说:“背对万人驰行,自然万里独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坚持用“倒立”的观点看人,使“淘宝”旗下的“阿里巴巴”在初出茅庐时就超过老牌劲敌ebav网,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独特与出格的思维使他成功了。国家如此,公司如此,个人亦如此。余秋雨常常吸收新异奇特的想法,从另类的角度看问题,并将之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文章使人读来有一种超脱与明澈的感觉……可见,只有敢于出格,独树一帜,不为生命中狭窄的“巷口”所局限,才能长久发展。走出“巷口”,正是走向辽阔世界的开始。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悲剧的发生正是没有逃离这宿命般的魔咒?传奇才女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唯有临摹。”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更没有对生命的出格付诸行动,最终只留下了令人悲悯感慨的一生。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与成功无缘。只有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斯特里马特用阳光中的微尘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不拘地移动,才可能永恒地存在;村上春树用山野的鲜花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任意地绽放,才可能有繁华的春天:大仲马用乱石中的珍珠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改变局势,才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万千世界里,不能让风沙掩盖了自己,只有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才可以使灵魂出格,在人生的高地里出奇制胜。
罗素认为,出格之人创造世界,保守之人繁衍种族。当生命之帆落满风尘,唯有打破常规,大胆出格,才可使其在桃华柳密处觅得小径,在大江东去时华丽转身,在万径人踪灭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高考作文题目材料【第四篇】
从20__年至20__年,这三年的上海语文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的具体内容,大家都已经知晓了。那么,新材料作文到底有什么新的特点呢?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注视:
一、新材料作文的内涵多元性
比如,2009年的作文试题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书,非隶非楷,非今非古,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这段材料,实际上是由三句话组成的。然而,其中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作为写作的一个角度,去选取撰文:第一句话,我们完全可以提炼为做任何事情,人类都必须采取‘多元交融,兼收并蓄’的正确态度;第二句话,人们又可以理解为正确处置‘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差异与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三句话,那就很明显的是在提倡大家干事业,应该坚持‘独一无二、开拓创新’的人生原则。考题材料中所提供的这些多元内涵,你在作文时只要谈及其一、说透议深即可了,但千万不要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二、新材料作文的理念思辨性
又如,20__年的作文试题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鱼。
这段材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辩证道理:竭泽而鱼、杀鸡取卵,这样的处事态度,是极其错误的行为。人们如果想要永远获得大鱼鲜美享受的话,那就必须首先考虑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始终留有余地、考虑后果;对‘过犹不及’的道理,也要始终铭记心头、不可违背!由此,我们自然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撰文的论证观点,那就是:自然资源,要有序开发,细水长流;生态保护,要不断完善,持续发展。
三、新材料作文的论证现实性
再如,20__年的作文试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1篇文章。
这段材料,因为在两段铭文中,其差异是后句里多了一个不字,所以它们的寓意就完全矛盾相反了。在本段材料里,还特别有了一句醒目的提示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实际上,这句提示语,是在告诫考生们:论证这对寓有深意的矛盾铭文,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现实性来:也即矛盾事物的辩证性;理念认识的时代性;考生思维的原创性。再具体地说,当你在选择形象或抽象的事物话题时,如果能运用当代的创新观点,唯物辩证的论说矛盾体的诸多互变特质,那么,铭文的现实意义,就能给真正地展示出来了。为此,这里向你推荐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的《废墟》一文,你会对论证现实性的道理有清晰地理解了。
高考新材料作文【第五篇】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xx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把它称之为命意作文或供料题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给出材料,就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含意。审题就是要解读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
二、供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在供料作文审题时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所以,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1篇议论文。如果是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1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范围作文,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1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
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给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在命题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内容提炼论点,自己拟题或按命题作文。这些材料,从数量上看,有的是单一型,即材料只叙述一个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实,它包含的观点一般只有一个;有的是综合型,即材料叙述的是几个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两方面都有的事实,它们包含的观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一个事实就是一个观点。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同类材料,即综合型中只有一个观点;有的是异类材料,即综合型中有几个观点。从形式上看,有的给文章(包括故事、诗歌、童话、寓言),有的给人物实际或事情片断,有的给画面,有的给条件。这些材料,一般都有命题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明确特殊的要求,避免偏离所给材料和特殊要求。
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当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果给的是一则材料,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审题立意一例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像,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讨论分析审题立意:
1、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
2、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3、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4、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岁月。
5、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6、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7、从等待的结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圆,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到这里,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说非常明确了。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寒假日记【汇集4篇】
下一篇:加入学生会演讲稿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