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读书笔记【汇集8篇】
阅读促进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书籍提供知识的积累与思考的启发,帮助理解世界,提升个人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丰富人生体验。每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视野的窗。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实用读书笔记【汇集8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高中读书笔记 【第一篇】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世界,而每一个不平凡的人背后都是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人是因为平凡的坚持而变成了伟大,而伟大的人都源自平凡。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平凡的世界》也有着自己的解读。路遥笔下描绘的是我不熟悉而且也无法想象的和经历的动荡年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质朴的庄稼人经历了文革的冲击,食物短缺、经济不景气等等我无法想象的困难。这些平凡的经历堆砌成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一个个不甘平凡而努力奋斗创造人生价值的年轻人。他们只身投入陌生的世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使头破血流也仍不放弃。
他们经历了感情的破灭,亲友的生离死别,这些经历磨砺了他们这群人的心智,在纷乱的世界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和路遥所传递的思想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都应该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我特别喜欢我的偶像乔布斯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自传的标题,也是整个文章的核心内容。所有不平凡的人都是从平凡的事开始独善其身,以至于最后才能兼济天下。
反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数据、共享、开放、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题,我们有着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比于书中的世界,我们真的幸运了太多。不论我们身处何处,都有机会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
庆幸自己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有人众志成城充满斗志,都怀揣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是时代的梦,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诗人陆游留给世人的千古诗篇,也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具备的爱国情怀。
我们所工作的岗位很平凡,但却肩负着全省乃至国家的运输重任,所以我们理应为之自豪。我们要有“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气概,去面对我们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这世界的点点滴滴。
人生在世就应该如夏花般绚丽多彩,永远向远方奔跑!
个人读书笔记 【第二篇】
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于实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起着纲领性作用,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国培学习,观看专家视频及专题文本,下面就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其教学应对策略的学习笔记整理如下与同学们共享,有不妥之处请辅导老师及同学们批评指正。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构建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教育课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一)“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面向每一位学生;2.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倡导大教育观
时代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这使学校的课程目标表现出以下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五是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六是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融合性课程目标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大教育观。这个总目标有四个特点:1.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终身学习联系起来;2.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和健康生活方式;3.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4.突出实践能力,环境意识,科学和人文素养及创新精神。
读书笔记 【第三篇】
今天上午,我读了1篇《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锄草,看到了一只兔子一不小心,撞到了树干上,把脖子给撞折了。农夫高兴的捡起兔子拿回家,美美得吃了一顿兔肉。
读书笔记大全 【第四篇】
《红与黑》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那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齐。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描述了保王党人的横行霸道,一方面又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握有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定将是最后的胜者。《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并没有从概念出发,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透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读书笔记 【第五篇】
网易蜗牛,耗时大概两天。
小说比电影更阴冷。因为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主观上直接让读者带入女主角的视角,而女主角的性格本身就是异于常人的、甚至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因此她才能在一路逐渐对“爬行体”和背后更深的“存在”了解加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的自我。从普通人的角度上这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女主原本有就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但这样描写的好处也很明显,因为能直观地体现“她”的思维方式,她的冷冰冰的痴狂的世界。而这正是本书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电影改动较大。我比较在意的是,小说中在较早的进度就让读者知道了女主已经被感染,而电影一直到最后也是用暗示来说明的。我倾向于小说的方式,因为这很符合希区柯克所提过的那种制造悬念的手段:并不是让你看到炸弹爆炸,而是让你看到炸弹被安置在那里。同时小说也从一开始就淡化了女主和X区域的敌对感,因此最后的结局显得顺理成章。电影中丈夫的复制体最后和被感染的女主拥抱,而小说里复制体很早就死了,也没有交代丈夫是否还活着,这个处理倒是都差不多。比较失败的一个改编是增加了�
电影删除了灯塔管理员这个重要的线索,鉴于我还没有看后面的几本,目前也不知道这个角色设置在这里到底是干嘛的,所以等看到之后再说吧。
总的来说是本不错的软科幻。电影也值得一看。
经典读书笔记 【第六篇】
1、 读《秉笔直书》
2、 好词:
独揽大权 隐瞒真相 颠倒是非
无权无势 面不改色 贪生怕死
3、 好句: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官的本分,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用反问的写法)
仿写:
遵纪守法,穿好校服上学,每天回家写作业是一个在下学生应尽的。本分,岂能不守.....校规,捣乱课堂呢?
优秀读书笔记 【第七篇】
昨天,爸爸给我买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今天我已经看了一半,里面的故事真是太感人了呀!三毛太可怜了,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差点流出来了,他好多次都被人误会,有一次他去上学,成绩非常好,可是一个小坏蛋犯了错误,却把责任推到三毛身上,于是被老师误会,取消了上学的资格……
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不能像那些小坏蛋一样不听话,人人都要做一个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
字的读书笔记3篇· 【第八篇】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那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下来。
——《荆棘鸟》题记部分
作为澳大利亚作家的考琳·麦卡洛,1977年在美国出版了这本堪称澳大利亚版《飘》的《荆棘鸟》,小说情节生动而曲折,结构严密而精巧,文本清新而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而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女人爱情心理的探索与描写,细腻感人,让人不觉是在写自己。
这本小说最动人之处就是梅吉和拉尔夫神父的倾世爱情,它并没有像世人讲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般悲哀,因为他们的爱情至少延续到了他们相识很多年以后,直到他们老去死去,只是他们的感情纠葛绵长,让人看后又笑又哭又爱又恨。其中描写的克立里家族是一个传奇式的家族,从帕迪克立应无儿无女贵妇人玛丽之召,携妻子和七个儿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里达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立里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和中国矛盾文学奖获得者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情节颇为相似。小说从1915年写至1969年,中间的主人公分别都是阶段性的出现,没有重叠,也没有重复,但是主要还是以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
我们不知道这个绵长的故事将怎样开始,就像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样结束一样。拉尔夫初见梅吉之时,梅吉才只有七八岁,而拉尔夫已是神父,十八九岁,年龄的差距,和宗教的教义,注定他们是难以走到一起的。何况是像拉尔夫,这样虔诚的____徒,禁欲主义者,或许连爱情也不知为何物吧。可是,他一见到梅吉,就有了那种异于常人,异于教徒的感情。我们无法苛求一个人思想要有多纯洁,就像我们无法苛求这世界没有矛盾一样。当然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没有任何杂质的。
但是让人愤怒而又想要哭泣的是,拉尔夫并没有想要娶梅吉,他还是遵从他的信仰,他要做他的主教。梅吉也没有强烈的想要嫁给拉尔夫,她渴望单纯的为人� 所以许多年直至他们老去,他们也只是纯粹的爱着,没有夫妻之名。就像是《刺鸟》里唱的,龙舌兰的花朵,不代表绚丽,选择燃烧了自己,将真爱延续,或许这就是一首悲歌,属于他们的悲歌。他们让我看到了永恒,也看到了宿命,看到了奇迹,也看到世俗。或许,有时候人活着就是这样吧。真正的爱情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来换取的。正如小说所写的哪样,鸟儿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死去。
小说中梅吉曾找了一位酷似拉尔夫的男子嫁了,他叫卢克,一个守财奴似的人物,他是娶了梅吉,但是他的目的太过“单纯”,就是冲着梅吉的金钱和财产而来的。试想当爱情变成交易,当婚姻变成了工具,一个女人的幸福感,又将从何说起。所以,她“出轨”了,她想起了她的初恋情人,想起了拉尔夫,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她心动过的痕迹。所以当拉尔夫再次在麦特劳克岛找到她时,她将她全部的爱情倾注给了他,也怀上了他的孩子,他们在那里一起偷偷的渡过过了他们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或许那已是奢侈了。其实梅吉的动机很简单,既然不能在此生拥有他,那么就留下他的孩子,作为这辈子的念想吧。如她所愿,她拥有了戴恩,这个她与拉尔夫的爱情结晶。当然,后来她也并没有告诉拉尔夫,戴恩是他的儿子。就这样,直到拉尔夫死去,他才知道真相,抱憾终生了吧。
女人的伟大,并不在于她有多少的物质财产,也不在于她拥有多少爱,而在于她付出了多少爱。当然,这样的爱,有许多人要不起。梅吉,她的爱,给了拉尔夫,给了拉尔夫的儿子戴恩。所以她对她与卢克所生的女儿朱丝婷,过于忽视,过于冷淡,才以致于朱丝婷对她的感情远远不及她对梦想的追求。最终,朱丝婷“逃离”了家,去找寻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当然这或许是错误的做法,但是对梅吉来说,她所做的都是出自本心,出自于她对另一个人的爱。她无法掩饰这种爱,和它在她今后生活中的渗透。可是最悲哀的是长大后的戴恩却提出要当教士,这对梅吉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思虑再三,她把最终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让拉尔夫照顾他。拉尔夫和戴恩相处融洽,使梅吉一度沉浸于父子二人的亲情当中。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游泳中,戴恩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溺死在海里。这一切使梅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
我还记得在小说中有一些这样的话,“在德罗海达,你是我的,不是上帝的”“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在那个禁欲主义的年代,有教会和教皇的统治,教义的束缚,拉尔夫是不可能拥有爱情的,也是不被容许的,但是,却有一个像梅吉这样的对感情矢志不渝,最终以坚持和忍让来造就他们永恒的爱情的人,可谓是绝后了吧。就算他们的爱情是痛苦的,在世人看来,也是那么的美好,不沾污秽。
想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待爱情的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及从前了,有所谓的闪婚,就有所谓的闪离。有各种各样的征婚节目,让人眼花缭乱。或许,爱情已经质变到一定程度了,可供观赏,可供把玩。似乎,它就是一个玩物。但是我相信,在内心深处,谁又不渴望拥有一份像《荆棘鸟》内梅吉和拉尔夫那种永恒不变的爱情呢。他们遭遇过分离,遭遇过误会,更遭遇过现实的打击。他们是没有结婚,可是,他们却胜过那些结了婚,却不忠于爱情的人。他们的隐忍,或许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但是他们的坚持,却成了不朽的佳话。
还记得某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等一个人十几年的是傻子,那么等一个人半个世纪的,又是什么呢。当然并不是叫每个人都去等,因为没有回应的爱情是痛苦的,也是折磨人的,我相信这个道理,谁都会懂得。没有人会深陷一段感情十几年或半个世纪。尤其是在这样高速化的时代,什么都可以加速的时代。只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爱情的本真,而去追求功利,使得我们变得那么痛苦,那么不满足。就算是得在手里的东西,也不会那么在乎,那么珍惜。如果你是当今世界的梅吉,他是当今世界的拉尔夫,或许,你们俩的爱情,就会在你们分手后的第三天或第四天就消失殆尽了吧。你们又会去寻找新的归宿,新的伴侣,然后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当然如此说来是很残忍的,可是这也是一个现实。你或许不知道,当拉尔夫在梅吉17岁时,即是梅吉的姑母终死去时。她的姑母在临死前交给拉尔夫一封信,让他发誓在她被埋葬后拆开,拉尔夫答应了。然而,当他拆开信封时,他惊呆了。原来,梅吉的姑母远比人们想象的富有得多,她在信中宣称,她的全部财产达1300万英镑,她本来立有遗嘱,准备将财产留给梅吉一家。但现在她改变了主意,她把它们献给天主教会,并声称这是由于拉尔夫出色工作的缘故,这笔财产将永远由拉尔夫管理支配,梅吉一家可以住在德罗海达,但工资由拉尔夫决定给予。拉尔夫看后心中十分矛盾:如果他将这不为人所知的新遗嘱投入火中,梅吉一家就可以继承全部遗产,但是他就将丧失这个巨大的机会,永远没有晋升的希望;如果他公布这个新遗嘱,他必将受到教会的重视并获得晋升,但梅吉和她一家的权利就会被剥夺。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向自己的野心投降了,他公布了遗嘱,也离开了德里海达,离开了梅吉。
小说中也有这样的现实,赤裸裸的现实,可是后来的他还是投降了,他知道他这辈子最爱的人是梅吉,没有人可以代替她在他心中的位置。他忏悔自己,也最终得到了梅吉的谅解。如果是我们呢,我们又会怎样,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结果,人总是会有犯错的时候,有的是出于本心,有的或许是被强迫。但是过后,你若还能回头,他人是否还会接受呢?爱情是靠两个人经营的,需要的是坚持和忍让,更需要有回头的勇气。
拉尔夫最后死在了梅吉的怀里,或许这并不是悲剧,而是他人生的另一次重生,他们的爱的重生,因为他们将拥有永恒的爱和不灭的魂。
上一篇:失败乃成功之母议论文优推5篇
下一篇:《童年》的读书笔记(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