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以上1
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阅读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巨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记录了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都是荒弃的天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岁的斯诺,一位孤单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至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的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还是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让我们犹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纯净的山风。在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使历经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心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相信经过这趟“红色旅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2
红旗下的中国——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曾瑜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陈乔年
夕阳落了,婴孩的哭声荡在暮色里,不,甚至连哭声也没有。一点星火“噌”地冒在野草丛生的荒原上,势要把这贫瘠黯淡的世界改天换地,宛若红星照耀中国。这,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我从未想过有那么一大群人为了我们,为了中国而奋不顾身,抛下一切;我从未想过在那样惨淡的岁月里会有那么多炽热的心一颗一颗聚在一起;我从未想过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展现的笑容之下,付出了多少。
我从未想过许多,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知道了,都知道了。这是一段红色的记忆,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刻在骨血里,深深不能忘的记忆,它带领中国走向另一种可能。
一九二七年四月初,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接收到党中央指示的陈延年义无反顾来到上海任职,几个月后,被国民党抓捕并杀害。先后被杀的还有赵世炎,罗亦农以及许多同志,这是著名的反革命运动“上海大屠杀”。在这样一次屠杀过后,仍有许多共产党不顾生命危险,秘密工作,组织起义。就这样一段恐怖危险却又热血的时间过后,由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第一师从一九二七年冬到一九二八年秋,在井冈山立住了基础,成立了六县苏区,击败了国民党多次“围剿”,最后,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次年,红军开始了长征。
红军徒步为中国走出了一条新路,看似逼不得已的退却,实际却是新征途的开始。
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六年,从瑞金再到延安,长征路上多少凶险艰难,“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艰辛的路途上多少鲜活的生命在颠沛流离中悄然逝去,但革命队伍仍在壮大,革命热血仍然在中国人心中不断翻涌,同时,红军所到,所管理的红区苏区也在不断扩大面积,红区百姓也过上了与之前大不相同的生活。
“什么是红军?”“红军就是穷人的军队!”“百姓喜欢红军吗?”“当然!”如果你在当时问一些生活在红区的人这些问题,他们也定是这样回答。红军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成立合作社,换生活必需用品;让所有人都上学,都能认字;提倡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一系列糟粕传统。百姓也越发爱戴红军。
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不断前行,时间转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再次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此时,已到了书的尾声。
朝阳升起了,鸟鸣与早班车的声音在街道一齐汇集,学生熙熙攘攘挤在路上。长空万里升起一颗红星,那是您,是您永恒的精神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00字左右3
我们从来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只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如今山河虽已无恙,但读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内心震动。
地势险峻。
“峡谷中岩壁屹立、河道狭窄、水深流急。”
“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要下到涨水的河面。”
红军赤着脚在峡谷、泥泞中蹒跚而行,他们不是神是人,却承受着如此恶劣的环境,那是怎样一股信念去支撑着他们?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啊!
再看敌人的围追堵截:
“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
“铁索上原先铺着厚厚的木板被拆掉了。”
为了革命的胜利,熊熊烈火在所不辞,这就是红军精神。敌人的穷凶极恶,改变不了赤胆忠心;死亡可以摧毁肉体,但信念永世长存。
最后,来看精神上的压力:
“他们不能放慢脚步,不能三心二意,不能放松懈怠。”
“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必然死亡。”
怀揣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国家复兴的志向。不想输也不能输!正是这一股力量带领他们甚至全中国走向前端。
长征路漫漫,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4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告诉今天的人们,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谋幸福、求复兴,这是一部重现了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历程的电影,阐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影片对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期,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进了黑暗之处,一人穿过石雨江,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的感人事迹。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把红色中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影片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的课本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通过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照耀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看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一知半解;看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引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同样这句话也可以说,在寻找初心的路上,看这部《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部电影是值得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大到-抗日战争的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构成了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 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是-导下的共产党。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尤其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奔赴中国战场)。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因为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政党。
而共产党是人民的队伍,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解放,支持独立的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遗忘及背叛!
上一篇:读《窃读记》有感【汇编4篇】
下一篇:婚礼喜宴致辞(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