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优推10篇
【前言】这篇由网友“好学”分享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优推10篇”优秀范文,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办公学习更轻松,希望对您有所用途,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秧歌也可成东北大秧歌。“它是东北人,热情豪放,朴素情感的体验。”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跳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吶声。
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广场上。有的是十几个人一伙儿的,有的是几十个人一队的,甚至还有100人以上的大场面。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局子和手绢,有的写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局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的挥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的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有些发痒,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等,纷纷登场,为节目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氛。
啊!家乡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宁海一市镇西刘村,我的家乡。
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的小山岙。天台山脉延绵而来,从三面温柔地将村子拥抱入怀。不远处,三门湾的海风挟着淡淡的海腥气徐徐吹来。远天白云,幽静小巷,时光仿佛定格。腊月,当青白色的枇杷花开得纷纷扬扬的时候,外出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和孩子一下子涌了回来,沉睡的古村才苏醒过来。大人们做麦饼、裹麦饺、包粽子、捣麻糍用各种美食迎贺新年,而最受人欢迎的美食要数十四夜的馏了。
在宁海,我们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我们叫“十四夜”。这天的主角就是馏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门敞开;屋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切菜烧火,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屋外孩子们呼朋引伴,喊一声“吃馏喽”,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青瓷碗,叮叮当当一路敲着,在“侦探”的带领下向已经做好馏的人家进发。我的奶奶是村里一等一的做馏高手。她先将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浆,然后把腌好的瘦肉、卤豆腐、冬笋、墨鱼鲞、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方丁,接着把挑好的鲜牡蛎装盆洗净,再炒好炒花生米并切碎,最后把芥菜细细地剁成菜泥,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烧锅了,用猪油翻炒料理后放入盐,加水,等水沸腾后,再放入菜泥,然后徐徐倒入米浆,并不断搅拌直到不稀不稠为止。这样,美味的馏就烧好了。家乡有一句古话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时要大好几倍,可见馏实在是好吃。
这十四夜吃馏的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相传戚继光在台州府抗倭时,村民有感于戚家军衣食无着落,纷纷拿出不多的杂粮混在一起,做成羹状,供军队充饥,这就是最开始的馏,此后年年相传沿续至今。每年的这一天,主人十分欢迎别人到自家吃馏,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我的奶奶甚至在门口支起了大锅,笑眯眯地盼着客人来吃。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村里已经人山人海了,车子沿着弯弯的山路排的老远,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远道而来的客人,熙熙攘攘,沿着老街,每家每户的“讨”着馏吃,留下一路欢歌,因为他们手中捧的是最热情的家乡味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这是一年的结尾,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除了很小的孩子之外,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放鞭炮。我的家乡,安徽,在这一天的风俗,是其它玩乐不可代替的。
除夕这天,一整天,家家户户,忙里忙外,集市上格外热闹。小孩子们在这天最为兴奋,因为能买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新鲜玩意儿,到处是鸡鸭鱼肉的香味。除了这些食品年货,还有一样,是最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鞭炮。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鞭炮映入孩子们的眼帘。我看着别人手里拿着鞭炮随意挥舞,很是羡慕。表弟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再加上他自己也想玩,于是他一边卖着萌,一边拉着妈妈求着去买鞭炮,妈妈也愉快地同意了!我们一下子买了几大捆鞭炮,我和表弟不知是该乐还是该愁。
正当我们惊讶的`功夫,父母已经把鞭炮都拆开了,爸爸说:“眼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去吃点东西然后找个空旷的地方把这鞭炮给放了吧。”我们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吃完了东西,走出集市,在村口不远处,我们找到了一块荒废的水泥地,就在这了!还没反应过来,爸爸就点了火,他让我拿起挑着鞭炮的杆子,他握着我的手,随意地挥舞着鞭炮,那发出来的光芒照亮了天上闪烁的星光和地上的皑皑白雪。很多孩子闻声而来,共同欣赏这耀眼的美景。一波来了接着一波,这光芒仿佛在童真的快乐中永远延续了下去。
我陶醉其中,虽然我们站在这块老旧的水泥地上,但是我们一家人合家欢聚,在这水泥上一起放鞭炮,我想,这份和睦温馨,才是这决水泥地的价值所在。那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偷快和满足。
虽然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场面会很少再次进入我们的眼帘,但是,一家人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会在我们的心中一直保留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的独特风俗。从古至今被代代承传下来,便成为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到端午,人们必定想到粽子,但我的家乡还有挂菖蒲的风俗。
一大早,人们带着锄头去挖菖蒲。菖蒲一般生长在潮湿、阴冷的地方。菖蒲长的与野草一般,但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能在石间水涧找到菖蒲了。然后,将菖蒲打理好,捆成一束-束的,挂在门前,用来“赶鬼除菌”,希望家人不要入邪。有的地方甚至会将菖蒲切碎散在家外,驱虫驱蛇。
莒蒲挂着门前,散发着一种淡香十分独特,每个人从门前走过都会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听爷爷说,常闻菖蒲还能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增强呢。所以,这一天,家家门口溢出的都是幸福健康的绿。
五月初五挂菖蒲是我喜欢端午的原因之一。挂菖蒲还有历史渊源呢,《礼记》中这样记载:
五月五日午,家中福有五。
赠君一菖蒲,心中常慈爱
额上点雄黄,正气驱瘟皇。
赤口上青天,五毒归地府。
挂菖蒲是我家乡端午的风俗,你们家乡独特风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写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我的年底是在湖南过的,那是一座美丽的山城,是爸爸故乡。那也是旧历的年底,也就是俗说的"过年"。
在那里,过年是一件隆重得近乎神圣的事情,各种过年习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开始标志着过年的大剧正式拉开帷幕!接着"打糍粑""酿甜酒""杀年猪""做猪血丸子"等等复杂又忙碌的活动在期盼和欢乐中继续着……一直到除夕这天。“除夕”是整个过年习俗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天全家老少都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小孩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大人们则早早出门采购食材:肉、鸡、鱼、鸭、青菜等等。鱼是必须的,年年有余嘛!而且这些都要是活鲜的,尤其鸭必须是现杀的,因为添加了坛子酸水而不凝固的鸭血是家乡名菜"血酱鸭"的灵魂!一家老少一顿忙碌,直至早已选定的吉时到来的那一刻,最隆重的团年饭开始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上桌了,真让我迫不急待了。但是这时还不能开吃!"喝水不忘挖井人",大伯洗净双手,在桌上倒上一杯酒,盛上一碗饭,放上筷子,恭恭敬敬地请逝去的爷爷先吃,我们则在伯母的带领下给爷爷上香,烧纸,祈求爷爷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保佑我学业有成!然后点响了鞭炮,顿时几股不同的烟味混杂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年味!祭祖仪式完成后团年饭正式开始,全家人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满屋里回荡着吉祥的话语和欢乐的'笑声,满是浓浓的亲情。"三十的夜,红火火,亮堂堂",吃完饭伯母打开屋里所有的灯,把火烧得旺旺的,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着火,吃着糖果畅想着美好的来年……
正月初一,在此起彼伏的"开门鞭"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大早依旧是先供茶、上香、祷求新年万事如意。然后开始早饭,这一餐中除了寓示着圆圆满满,长长久久的肉丸,粉丝以外,青菜菜是必不可少,它寓示着全年清清泰泰!接下来便是亲朋好友间拎着礼品之间相互走动拜年了。“初一儿、初二婿、初三初四拜姑姨……”爸爸哼唱起儿时的顺口溜,这也是家乡流传下来约定俗成的拜年习惯。大伯说随着观念的改变和交通的改善这一习俗已经有所改变了,但是不变是依旧那份淳朴和热情,每到一处都是诚挚地邀请上座,喝茶,吃糖。一起聊聊欢乐的往事,祝福来年的发展,每个人都满面春风,热情倍增,气氛十分热烈和祥和!当然,这时长辈给小辈压岁红包是少不了的,这也是我们小辈们最喜欢的风俗!尤其是现在的红包越来越丰厚了哟!
这样的日子一直要延续到初七八才慢慢宁静下来。听大伯说近年来家乡一些的年俗正在或已经消失了,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中国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这种对家的想念,对团聚的期盼是不会改变的,这其间的那些健康美好的传统风俗还是应该保留并传承下去,千万不要变成多年后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哟!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我的家乡在济南的西郊,虽说都是济南人,但,有一些习俗却不一样。我们这,除夕那天要去买个猪头,鱼、鸡、肉等,还要买好多鞭炮。
除夕下午3点钟,就开始包饺子了。在5点左右,要去请家堂(祖先)。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过年,请加堂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岁时,弟弟还没出生,我就代替。有两根筷子,插在胡萝卜上,再用烧的黄纸,写上字。有一个是“先父李学善之位”,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爷爷。还有三个,我也不知道是谁。把写好的堂位放到个盘子上,带上一小挂鞭炮,就去村头请去了。
到了那,我看见几个人也在请。我们必须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画了个圈,把带来了鞭炮放那里面点燃,说什么是把祖先的`魂请来。我那时很害怕,然后,还要让祖先们先进去,还要用个长棍,把大门压住,还说什么别把别别的鬼引来。爸爸还让我找个棍子,面对漆黑黑的院子,本来胆小的我,更害怕了。不过父命难逆,天啊!这么大的院子,让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当时,吓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个手电筒。小声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里有刀,你要敢来咬我,我、我、我就杀了你…。”边说,还边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长棍,抓住就跑。心里还挺害怕。耶!跑到了灯光下,鬼害怕喽!我开心的笑了。我爸长棍给了爸爸,压好后,又去屋里磕头。爸爸先磕的,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那天,我们这儿再吃年夜饭前还要拉上一挂鞭炮。晚上还不能关灯,我要守岁,不过我撑不过11点。大年初一这天,还不能把客人吃剩的东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钱”。必须初二才能倒掉。大年初二下午5点左右,端着有家堂的盘子出去,把长棍拿开,又去村头上拉上一挂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几个头,就完成了。
现在,我有了那两个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请家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鞭炮声岁末,春风暖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说到它,谁不向往,又爱不释手?
每年春节伊始,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除夕的一大早,到处都是手上、胳膊上贴着春联的人。这时候,大人身边总有几个小孩子帮忙,笑着撕旧的春联,换上新的。大门上贴着春联。
从早上开始,屋前屋后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大多数家庭的食物中一定少不了鱼,我家也一样。爸爸常说:吃鱼年年有余。所以人们会在过年前带几条鱼回家。
年夜饭也是重头戏。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家庭成员会回家团圆,吃团圆饭。这个时候,街上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安静的如同上午十一点、十二点。
吃过晚饭,又到了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全家人兴高采烈地围在桌子旁,拿出事先调好的面条和肉末。包饺子时,他们往往挑一两个饺子,往里面放一枚硬币。谁会有一年的'好运。
第二天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新年第一天。父母总是把孩子早早叫醒,用“今天不起床,一年不起床”、“晚起床,后天无家可归”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红信封”。
早餐后,走访附近的邻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长辈们给孩子们说几句祝福语,然后孩子们就跪地磕头。有的家庭甚至用铁盆,最后孩子们收下红包。
在除夕和元旦之间的晚上,天空中会飘浮着许多孔明灯。他们寄托着主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便会随风飘向远方。
春节不仅是人们宣泄情绪、亲人团聚的好日子,更是象征中华民族团圆繁荣的永恒精神支柱。我爱这些拥有4000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更爱我们独特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刚拉的官地洼大西瓜,撒蜜蜜的甜,不甜不要钱草长莺飞,春回大地,这几天,耳边又回响起了商贩们的吆喝声,家乡招远各地农村大集纷纷开集,又恢复了往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
一大清早,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向集市汇聚而去,仿佛去晚了自己心仪的物品就会被别人抢先一般。琳琅满目的商品,从街头一直蔓延到街尾,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起波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还有那扑鼻而来的各种小吃香味,令人回味无穷。卖家极力地推荐着自己的货物,买家东走西瞧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处处热闹非凡,处处都能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
集市上,瓜果蔬菜、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农副土产、各色小吃一应俱全,在这里可以买到更多商场超市买不到的东西。红彤彤的糖葫芦总是最能吸引我,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如箭矢般插在阳光下,一颗颗红彤彤圆滚滚的山楂,外表仿佛裹了一层金光闪闪的糖衣,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每次一到集市上,我都会迫不及待的买上一串,咬上一口,酸甜软糯甜到心底,跟在爷爷奶奶身后,边吃边逛,嘴里会不由自主的发出快乐的声响。
走累了,逛累了也不要紧,集市上又各种各样的小吃,到处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这时候来一碗热气腾腾羊汤,可以驱走我们所有的疲惫与寒意。每当赶集临近中午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走进一家羊汤摊铺,坐上接地气的小马扎,盛上一碗鲜香浓郁的羊汤,表面漂浮着翠绿的香菜叶,淋上香醋和胡椒粉,配上一根焦黄酥脆的炸面鱼儿,一口面鱼就着一口羊汤,整个人仿佛都清爽起来,真是色味双美,令人回味无穷!
赶集,不仅可以买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在集市上人们可以相互交流,讨价还价,聊聊家常,可以结交许多新朋友,它不仅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的娱乐场所。即使现在城市里大型商场超市林立,外卖网购也越来越便利,人们仍然深深地热爱着赶集这一传统民俗活动。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赶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它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并将其永远地传承发扬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家乡的风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一大早,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着要包粽子。妈妈见我这架势,忍不住乐了,连忙准备好材料一边示范,一边跟我讲解要领。
妈妈熟练地把一片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抓一两把糯米放进去,用手按压结实,然后用剩下的`粽叶封住锥形口,最后用绳把粽子捆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见妈妈包粽子这么容易,我更加手痒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锥形,然后把糯米放进去。哎呦!由于我技术不过关,糯米全都“逃亡”了,妈妈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继续努力的跟妈妈学习才行。这一次,我细心的让锥尖严丝合缝。虽然我的速度比妈妈慢了许多但总算“不露馅”。到了最后一个步骤,我又遇到了难题,妈妈教我好几次,才勉强完工。
一个成功了,接着两个、三个……我包得越来越快,也包得越来越好。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样甜,恨不得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这个端午节太有意思了!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家乡的风俗——吃七样羹
在正月初七,我的家乡潮汕,有个特别的风俗——吃七样羹。
今年正月初七那天……“妈咪,今天晚上吃什么啊?有没有人来咱家啊?”临近傍晚我就开始叫嚷。“吃七样羹啊,每年的今天都要吃的啊!”妈妈站在灶前,低头忙着自己的。“嗯?是吗?那七样羹是由什么组成的?来历是什么呢?”我好奇了,眼巴巴地望着妈咪。“这个啊,是由大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芹兰七样菜组成的。来历嘛,相传,宋朝有一个官人,因被奸臣陷害,被贬江南,在正月初七这天,他去到了一个偏僻荒野,那时他饿得头晕眼花,随手摘了七样菜,煮了吃掉,后来他复职高升,回忆起这天,便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吃这七样菜,也就是七样羹。还有一首相关歌谣呢,七样羹越吃越年轻,吃蒜才有钱可藏,老人吃了变年轻,小孩吃了面红青……”妈咪洗着菜,笑着说:“哦,那什么时候可以吃?”“一会儿。”
坐在椅子上,看着时钟,心里早被神奇的食物所吸引。与此同时,我也在小声地唱着歌谣……啊,什么时候可以见见它的真面目啊……这时间过得好慢,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再睁眼,是被那若有若无的香气“叫”醒的,我望着叫唤的肚子,飞奔去餐厅,一眼就锁定了桌上那盘七样羹,我迫不及待地坐下,眼前的七样羹美如画,七样菜周围的淡青色汤汁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如同一块打磨好的美玉,各型各色的菜如同穿着青裙子的`曼妙女孩,那勾人的香气包裹着我,像是要带我去瑶池仙境……
“呜——”肚子在叫着,我有些不忍破坏这道菜,但最终还是夹起一块,送入嘴里,一下子,清甜的味道在我口中绽开,这鲜甜的口感刺激着我的舌头,我忍不住再吃一块……
吃饱之后,我抬头,看见父母对着我笑,“吃得很快啊,喜欢吧?”我才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好意思了。
七样羹越吃越年轻,吃蒜才有钱可藏,老人吃了变年轻,小孩吃了面红青……我摸着圆圆的肚子,哼着歌谣。
上一篇:[800字]背影精编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