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读后感2024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读后感2024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开学第一课2022年读后感1

每年的秋季开学第一天,我都会如期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节目,更是能够让我收获精神食粮的课堂。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又一次受到震撼。这次的主讲人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他曾为了国防事业,与妻子两地分居长达十六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身于祖国强军和民生工程上,为了编写教材,他甚至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儿子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或许是他的遗憾。他为国家奉献了自己,舍小家,为大家。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样的,他不断地进行强军、民生工程方面的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他的梦想,他一直为此而努力着、奋斗着。他编写教材、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无法估量。看了他的事迹,更加鼓励我应当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奋勇争先。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2

新颖的神奇课堂+实景课堂模式,让我在观看完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节目中,无论是微距镜头展现的水稻种子微观世界,延时拍摄的再生稻动态生长,还原钻取冰芯、岩芯的过程,还是现场让人叹为观止的歼-15模型机、1:1复原的问天实验舱……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让我们大开眼界,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

“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轮番登台,与全国的中小学生共上了一堂无奋斗不青春的“第一课”,还把课堂“搬进”塞罕坝机械林场和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他们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广袤无垠的大美河山、生态文明,感悟到奋斗的真谛,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去努力,去奋斗,去知行合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创造更加富强民主的中国。听了这么多前辈分享的故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奋斗带给我们的激励,感受到了奋进中的祖国带给我们的底气。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认真感受“奋斗成就梦想”这个主题,从自己做起,伏下身子汲取知识养分,努力提升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党,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与目标,并且付诸行动,奋斗拼搏,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会更加珍惜这美好时光,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已经准备好,在奋斗中见证伟大,实现梦想,成就未来!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3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逐渐拉开开学第一课的序幕。今年我们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奋斗成就梦想!

比如说在这一年,我们跟着冰墩墩、雪容融一块儿去见证了北京冬奥带给我们的冰雪奇迹,同样是在这一年,我们一块儿见证了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横空出世,而且也是在这一年,我们见证了问天实验舱加入了天宫大家庭。所有这些我们曾经憧憬的梦想,一个又一个变成了现实。他们啊,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在奥运冠军徐梦桃的带领下,走进冬奥的世界里。她告诉我们战胜困境的秘籍,要带着荣誉感和自豪感的自信,保持着“我要学”的态度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努力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到你。另外还有在冬奥赛场上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们,稍微有一点点的误差,都会给冬奥会带来无解的影响。在这晶莹剔透的冰里透出了青春的奋斗与激情。现在冬奥会结束了,大家都带着折柳相送的依依惜别之情告别。这真的是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啊!

下面是谢爷爷的水稻历程,他讲述了他培养水稻的心路历程,中国育种事业的成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换来的,他的双手写满了为育种事业服务50多年,被太阳和稻种留下的痕迹,实现了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在塞罕坝有着三代务林人创造的绿色奇迹,他们讲述了当时造林的多么惊心动魄,多么艰苦,那里的树是他们一锹一锹栽出来的。塞罕坝还有特别的一点是,在林子中间有小溪,这是攻坚造林,树木多涵养水源的成果。

再到万年稻米,是在浙江浦江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稻米。然后我们进入到万年冰芯,最吸引我的是冰芯周围有好多小气泡,听老师说,那些是大气,具有非常多的研究意义。再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又被成为亚洲水塔,涵养了九万亿立方米的水源。西藏土壤分两种,一种是粗土叫“莎嘎土”,另一种是细土叫“巴嘎土”。在青藏高原的两次探索中,不仅生态方面有突破,在动物方面也不少突破,例如:濒危动物增多。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人努力,天帮忙”。

再到航天方面,王巍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战友牺牲了的事迹,在牺牲之前还在问:我还能不能飞。这种向死而生,为国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尊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三航母时代,发扬光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跑好属于我们的那一棒。

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讲述中国空间站的奋斗历程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我为他们的奋斗而感到辛苦,他们必须精准到给火箭拧螺丝劲大劲小都不行,这真的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啊。我们的中国空间站是一个永久性的轨道空间站,寿命大约为十年,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上到太空,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好了,我们相约下次开学第一课!

71 2224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