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精选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300字]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第一篇】
大家好,我叫张家诺,在这个愉快的假期里,我看了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卖印度神油的连房租都交不起的老板陈勇,无意间知道了卖印度仿制药《格列宁》会挣大钱,在卖药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患慢粒白血病的吕收益,病友群的群主,一位患病的会英语的的牧师,还有农村出身的病人“黄毛”。开始他是为了利益卖药,后来经历了病人吕受益吃不起药而自杀等一系列的事情,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于是他开始走上了以救助病人为核心的卖药行动,虽然最终他坐牢了,但换来了病友们的信任和敬仰,被封为“药神”,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医疗体制的一些改革!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吕受益摘口罩的那一段,这段讲了程勇的一个朋友来给他推荐了一个交易,交易人是一位患慢粒白血病的吕受益,当他见到程勇准备说话的时候,我吃惊的看到:吕受益摘下了一层又一层的口罩,一绿色作文网共三层,我当时大笑不止。可笑过之后,我又想:慢性白血病的人都要戴口罩不吸脏气,所以吕受益带了三个口罩来预防,由此看出,他是多么想好好活下去啊。
而让我最感动的一段是黄毛为保护程勇引开警方而被车撞死的情节。黄毛出身于农村,当他知道自己患了慢粒白血病时,怕连累父母,就一个人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做着卑贱辛苦的工作,吃着不好的饭菜。虽然生活已经如此不好,但他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可贵的心!他偷回来的药,还要分给其他的病友。而且当警方抓捕程勇的时候,黄毛先发现了,他知道如果程勇被抓了,那病人又没有活路了,于是黄毛开车去引开了警方,但最后不幸被车撞死。我看到这里已经是眼泪哗哗的流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怎样的心。如果世界上没有卖假药的人,那该多好啊,也希望我们大家都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600字【第二篇】
我观看《我不是药神》电影已有一周了,但心里一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如鲠在喉。这滋味,就像身上有痛在医生面前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感觉和难受。
《我不是药神》,我最初是从7月5日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由于该影片十分红火,剧情介绍及各种评论屏爆微信圈。我便上网搜索了“我不是药神”,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该电影如此火爆、如此受欢迎,反响如此巨大、口碑如此好,不可思议,不可想象,比去年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反响和评价都要高都要好,应该是一部广受群众欢迎的现实题材影片。为此,7月12日晚,我慕名来到长虹影院,观看了《我不是药神》。当晚人很多,大家边看边流泪,就连身边的几个少年也是哭得唏哩哗啦,看完后仍在同情在惋惜在责怪在愤懑,估计这些人都被剧情所吸引所感染所打动所暴发,也许是大家在现实中看到过经历过体会过了解过。对剧情无需在此重复,我想大多数朋友已经看过,剧情的评论网上有千万条。看完《我不是药神》后,我独自一人迎着细雨漫步回家,用了50分钟的时间才走到家。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回放一路感叹,一路思考一路心痛。
吕受益在夜深人静时为了不再给家人添负担自已悄悄离开了人世,黄毛为了替程勇承担走私药品法律责任开车献出自己的生命等情景,我的眼泪忍住了,但成百上千的病人摘下口罩自发列队目送程勇去监狱的壮观场面,太震撼人心了,此时的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盈双眼。尽管影片结尾以文字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医药改革进程及格列卫降价并被列入医保、进口抗癌药物零关税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估计大家还沉浸在剧情中,对片尾上移的白色文字没有细看,我听到的声音多是痛惜、感叹、责问。看完《我不是药神》后,我很想写1篇观后感。但我到家后,路上的构思、路上的感想、路上的思考全都思消想散,只留下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甚至有点痛,无法明因,无法起笔。
一周来,程勇的浓浓烟味时时呛咳着我,程勇的困境烦恼深深撞击着我,程勇的自利自保实实影响着我,程勇的义举坚定重重打动着我。患病老太太拉着警察的手“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的哀求在我眼前回响;程勇被判刑后的“我在犯法,但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天价药,只能等死……我相信今后会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的呼喊在我耳边振聋发聩。这几天来,我一直思考药价问题,因我是外行,又没有实地调查,不敢妄自非满分作文网议。我却知道政府采购中一些怪异,如A商品,在实体店只需90元,在政府采购指定的商家最低115元以上。本来,政府采购的初衷是“降低成本、防止腐败”,如今却成了“高成本…”的“合法合理”的依据。医院的药价贵与政府采购的商品价高能同理类推吗?我不敢乱税,更不敢乱评,大家早已习惯,也心知肚明。老百姓虽不懂经济学、管理学,但都知道购量越大价格越便宜的市场规律。所以,我们要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从现象找出规律、从特殊性归纳普遍性、从外因寻找内因、从感性升华理性、从义气上升法律,更要记住:法大于情、高于理,必须依法依规办事。
此时,我想起2012年秋天的一个周未,两位环卫工人在湖边闲聊,其中一位年长的工人说道:“真要严禁公车私用,只要在公车上喷出公车字样,或者统一公车车牌标识,一旦发现公车私用,就严惩不贷,我看还有人敢公车私用么?”公车改革,终于2016年在千呼万唤中雷厉风行了。这又让我想起2017年8月的一位泥工和电工的对话。泥工说:“不让房价上涨,其实很简单,只要政府对地价、开发商利润、银行贷款、购房对象、购房数量进行限制,并公开官员财产,实行多房高额税收政策(意指房产税),房价上涨追究领导责任等硬措施,我保证房价绝对不会涨这么快。”电工一针见血地反问:“等你有权有钱了,你能保证不干那些潜规则的事?”回想这些年来,地方每出台一条抑制房价措施,不久就有一波房价上涨,一些工薪阶层、急需住房的人望房心叹、望房止步,或终身为房奴。我不知道那位环卫工人和泥工的观点对不对,但他们这些社会上最低层人说出来的话最有地气,比台上的头头是道更管用,比那些“砖”家更实用。而另一位环卫工人的质问更入木三分:“你要是当上领导,你会同意公车上喷字、统一公车牌照吗?你也就是说说而已,根本不会舍掉自己的那份好处。”
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社会上一些简单的事竟这样难办?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哲人的名言:习惯权势的官员,能在他人面前唯喏,一定会有他求的心计;热衷金钱的商人,能主动送出,一定会有贪婪的企图。”
现在,我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当一名作家,写出像鲁迅一样的文章;做一个导演,拍出比《我不是药神》更好的影视。因为,反映当前的教育、住房等现实题材的剧本和影视,急需有人来写、来拍。
“我相信今后会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第三篇】
都说这部《我不是药神》主要阐述的是法与情的关系。说实在,看下来我个人并不觉得这部片子没有给我这方面很深的引导思考,我觉得有些牵强(个人感觉)。
让我深深感动的是影片的主人公,程勇。我喜欢程勇的真实。影片开局就展示了程勇生活的各种落魄。冷清的印度神油药铺,一辆破车满街走,老婆离婚跟了有钱人,满足不了儿子日常消费的困窘,卧病在床的老爹没钱做手术。活生生的loser。然后吕受益找上了他,求他去印度代购慢粒白血病的仿制药。这对为生计所困的程勇来说,无疑是个赚钱的出路。这时,卖仿制药对程勇来说只是也仅仅是金钱利益驱使下的结果。有一段黄毛为救同伙偷了程勇三瓶药,被抓后(忘了是哪段)说他不是为了救人,而是为了钱,程勇不置可否。似乎黄毛站在高处,在质问程勇。看到这,心里有点不舒服,不是因为为黄毛,而是为情节的设定。即使目的是正义的,但你的行为不一定是高尚的。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幸得病,这时有两个人站在你面前。一个人像商人一样,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向你卖药,另一个表示免费送。试问哪个可信度更高?这时,金钱是药品质量的保障。
卖了一阵子药,程勇听闻警方正严查假药。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不是病人,他不想冒险。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虽说自己从中获利,但是他卖的仿制药延续了不知多少个病人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我能理解程勇的做法。吃散伙饭(火锅)的时候,即使有那一句句“谢谢勇哥”,我也不相信那是真的心存感恩。他们要治病的理由,并不比程勇要养家糊口的理由高尚啊。他们指责程勇自私,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还真是“升米养恩,斗米养仇”。“我不是药神”,确实,经过这样的刻画,程勇很真实。
程勇第二次卖药之前,有两个细节。他把儿子送到了机场,他父亲实施了手术。他有自己的纺织公司,每月纯利几十万,生活无忧。他没有后顾之忧了,了无牵挂。我想这也是他复出卖药的原因之一。毫无意外的,他遭到了那些人的冷言冷语。从始至终,他对这些人毫无亏欠,这些人就是这样报答他的。突他于是乎毅然决然地倒贴钱卖药。然想到一句话“不要把他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这时,他彻底脱离凡尘,成为“药神”。知乎上影评有段话“如果你没想好当一个神,那就好好做一个世俗的人。如果你曾于危难时接受别人帮助,哪怕只有一次,记得他永远是你的恩人。”
影片中有个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是一群病人在制药公司门口闹事的片段。代表站在台上有一句话“我们的药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随后他被扔了一身的番茄鸡蛋。药厂研制的成本高到用亿来计算,本身还要盈利,售价高的负担不起不出奇。我不认为用这样引导性的画面来把药厂的形象完全归于负面是可取的。现实主义的片子,“现实”过了头。天价药的原因究竟在何处?
最后谈一点“法与情”带给我一点点的感受。曹斌被上司骂“法大于情的案子你也见过不少”的时候。既然在这个问题上,影片选择“法大于情”,那么为什么制药公司代表可以旁听警方讨论案情的会议?有权力的原因。法跟情要怎么融合,这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了。
总之《我不是药神》最成功的地方是对几位主演形象的刻画,是很多国内电影无法比拟的。至于仿制药和天价药,是急需缓解社会现实现象。怎样平衡每个阶层的利益得失,也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第四篇】
许多的事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
看过《我不是药神》之后感觉很沉重,我为徐峥扮演的男主角点赞,同时又与数以万计的白血病人感同深受。电影虽是取材于现实,可是如男主人公一般由卖药盈利之后被病者的病痛所撼动以致贴着本钱也要卖便宜有效的药给病者的善举,这个世上又有多少呢。电影终归是电影,只讲述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现实,但真实的是高昂的肿瘤药国家还是未能现实地定价,纳入医保的抗肿瘤药有几种呢,大多时候病者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支付昂贵的药费。
母亲患结肠癌,根据医生的建议需服用靶向药治疗,但几个疗程下来药费高至三十多万元,这个数字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艰难的。我们来计算下,一个上班族满打满算每月五千元的工资,开支生活费之后,要支付孩子的教育费,可能还要支付房贷,结余下来不过每月千多块钱左右,遇上甩手的可能还会超支挪用下月的工资。那么每年余一万元,要三十年才能有三十万元,这个数字不小。母亲精打细算生活,手里存款有十来万,但距三十多万还是有些遥远,我们几兄妹手里余款凑起来也只十来万,然后如果几个疗程之后还需服药,那么又要凑齐几十万。用钱买命本来是不能计算划不划算的,只是这个钱能买多久的命,谁也说不准。情况我们一一向母亲说明,万一到后面没钱,就卖房子。母亲永远都顾着我们,她坚决拒绝这个方案,这么多钱用了也许还不一定能保住命,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吃了另外一种比前者稍便宜些的靶向药,两个月的药量是三万块钱左右,这个是我们的经济条件所接受的。结果,母亲只吃了半年药,便宣告不治,离我们而去。对于病人来说,能治病的药是多么的宝贵,至今能想起母亲看到药那种欣喜而渴求的眼神。不知道用前者那种三十多万的药是不是能保留母亲的性命,有时候想想母亲的苦心,不想让子女为难,而子女却没有真正地尽到该尽的义务,没有用好药治疗母亲,内疚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起总是郁闷忧伤。朋友也是医生,相当理解我的这份情结,她说即使用了那几十万的药,你母亲最多延迟一年半载的生命,生活质量极差,这样活着也是很痛苦的。话虽这么说,用三十几万买一年的性命太过昂贵 ,但如果这昂贵 的药真能如影片中结局所述国家将在2018年将之纳入医保,那么几十万的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吃得起的,母亲至少还可以多陪伴我们一年半载呀。
非典过后,国家重视了全民的健康,医药卫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农合本着让广大农民都能看得病的原则对患者的医药费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基本药物制度的出台本义是让全国人民享受到低价药、实惠药,可是事实却偏离了这份初衷。新农合的政策在乡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高,到了省市比例会降低几十个百分点。那么,到省市去看病的也应该都是大病了,我就想问一问,新农合的这个报销比例对重病患者有多大作用,农村里因大病致贫的家庭那么多,新农合的政策下来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因病致贫的问题。乡卫生院能看的是常见病多发病,那么我又想问,患个感冒肺炎的老百姓看得起,花的钱最多也不过几千块,又何需百分多九十或是百分之百地报销呢?所以,这个新农合的补偿政策从根本上来说解决不了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基本药物制度更是匪夷所思地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用的仅仅是最基本的药物,以前能买到的常用药不是不中标就是不允许采购,老百姓呼声一遍。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更改不好的旧制度与措施,以新的科学的先进生产力来替换它。那么,如果真要让全民能看得起病、杜绝因病致贫,首先我们补偿的方式与比例得与之前的进行倒三角式的倒置。人民群众能看得起的病只要报销少部分就行了,而真的患到重病,危及到一个家庭的命运之时,应当得到国家的关注与支持,至少可以提供百分之八十的报销,而那些所谓的治癌特效药就应全部纳入医保,在医保范围内享受百分之八十的报销,我想这也是所有重症患病家庭的心声。
许多高层的设计者,未必能真正了解社会最底层的疾苦。他们吃得起最好的药,享受得起最好的医疗。
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任何政策出台必然有利有弊,每一个弊端的发现必然是一个创新的好的开始。看过《我不是药神后》深信,该片能顺利地公演,并如此卖座,想必国家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日驱了解,下一步的改革一定会是利民惠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