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汇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汇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一篇】

总的来说,这篇短篇小说写得是一个少女对一个等徒浪子一见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篇文章是通过陌生女人的来信展开的。她在信中诉述她对他的爱慕,从她还是个孩子那时起,她就是他的了,一生中从未改变过,还为他生了个孩子,他给她最宝贵的礼物,然而孩子死了,她的世界也就坍塌了,她没有守护好对他们的孩子,他不能原谅自己,也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他不曾记得过他,虽然她对他无所求,但孩子就是她对他的寄托,孩子死了,就更没有活下去的力量了。

“不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想幸福地、惬意地生活,我把自己埋进一个晦暗的、寂寞的世界里,自己折磨自己”,这表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偏执的爱,在她得心里,她是为他所活的,没有了他,她的世界就不应该也不可能会是幸福惬意的,她为了他,愿意过痛苦的生活,把折磨自己当做是一种享受,她乐意折磨自己。寻求痛苦的刺激,来证明自己还爱着。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悲伤,我要悲伤,看不见你,我就强迫自己过着清淡的生活,并且还以此为乐。”

“我幸福地承受着你娴熟的温存和情意,并且看到,你的激情对一个情人和一个妓女是没有区别的,你纵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己的大量元气。”“我陶醉在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觉到了你这种独一无二的心灵上的两重性,在欲望的激情之中隐含着意识的、亦即精神的激情,这种激情当年就已经使我这个女孩对你俯首听命,难舍难分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在柔情蜜意之中,在那片刻之际是如此不要命,如此一览无遗地暴露自己的灵魂。”女主人公会爱上作家,可以说是巧然,但也是必然。这是因为作家身上有深深吸引女主人公的地方—欲望与精神的激情,他人格上得两重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二篇】

先是被徐静蕾拍的电影所吸引,后来又去看了话剧,脑海中始终挥不去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不告诉他呢?她是多么爱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甚至是在有机会和他再次相见的时候,我甚至猜测是她较为清高、自尊,放不下面子向深爱的人剖白一切。直到看完书才明白:因为懂得,所以不说。

她深爱的这个人本性只喜欢爱情中无忧无虑,轻松自在,游戏玩耍,突然之间要对一个命运负责,一定会感到难堪而棘手的,也一定会觉得她拴住了自己,并因此产生怨恨,纯粹的爱情便会产生阴翳。但是她天真的以为自己怀着爱情和感激一直思念着他,他也一定会同样的思念自己,但是不,命运比想象中更要残酷,他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甚至在她死后,他在读着说明真相的信时,对她的回忆都是模模糊糊、朦胧不清的,宛若一块石头,在流水底下闪烁不定,飘忽无形。即使文末,提到他百感交集,突然思念起这个看不见的女人,但这种情绪又能保持多久呢?

爱情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双方永远不可能完全对等,对于付出较少的那一方,相对于用生命全心全意爱着的那一方,你甚至都不能用道德、法律之类的标准来衡量或者谴责,爱情本来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

情不知所起,故一往情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三篇】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他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从人的内心深处探寻人物的灵魂,尤其擅长刻画女性丰富细腻的心理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茨威格在文中充分发挥了他心灵猎手的特质,以书信体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这个陌生女人用她的一生来围绕着这个作家转,她对爱情的痴情坚守,无悔付出,在一个世纪来感动着无数读者。小说中的女主公在文本中连一个正规的名字都没有,仅仅用“陌生女人”这个称呼来指代她,女主人公的童年时不幸福的,生活乱如一团麻,从小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缺少父爱,终于有一天学识渊博、风度优雅的作家搬到了她家隔壁,于是女人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作家,这种暗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思念的缠绵更加炽烈,更加含有肉体的成分,更加想要与作家在一起,在一次女主人公精心安排下的相遇之后,他们两个人终于发生了关系,并且怀上了作家的孩子,但是女人知道作家并不会为他们的露水情缘而放弃自己一向所过的风流生活,于是,她选择了默默离开,女人希望她的爱不会给作家带来一点点的负担,女人在贫穷和歧视中生下了孩子,苦心抚养,甚至不惜流落风尘,多年后当女人在于作家相遇时,温存过后的作家竟然没有认出她,最令人讽刺的是作家的老仆竟然一眼认出了她,自己爱的人竟然还不如一个与自己只有几面之缘的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对女人而言这是多么的心痛。

有人说爱情大底分为三类:两个人彼此相爱;两个爱得半斤八两;我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而陌生女人的爱情则属于第三种,这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女人终其一生都在痴痴单恋着作家,执着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但是她的爱情又是纯粹、深沉、高贵的,没有利益的杂质,是那种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的爱,她的爱是无私的,对对方没有任何附加的强求。但是她的爱情注定是一个人的辛苦付出,因为对于作家而言,他们的每一次相见都是初见;而对于女人而言,每一次爱恋都是初恋,这整个爱情都是女人一个人的爱情,与作家无关,单方面的相思注定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第四篇】

这部电影拍的还算是不错,如果把影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九三零年,第二段是一九三六年,第三段是一九四五年,第一段最好,第三段次之,第二段再次之,也许和演员的演技有关。这个影片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暗恋者的自白,一个奇怪独特的暗恋者。女人从遇到作家的一瞬间就爱上了作家,这种感觉正常真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得到。按照科学的统计,这种感觉平均三十六天就会消失,男的少一些三十三天,女的长一些四十天。只是这个女人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期间的缘由深深值得我们去思索。作家年轻阳光、有才富足、风流野性,几乎具备了一切男人原始的优点,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只是作家一生都在追逐,都在游戏,没有停留,便如原始的野兽,人类的社会观念对他几乎没有束缚。女人总在仰视,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卑,喜欢到不得不去尝试,自卑到不得不去躲避,这种思想几乎把女人撕裂成了两部分。六年后女人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两部分,思想依旧暗恋着作家,身体因为机缘巧合和作家真的在了一起,这是因为强烈地自卑,让女人的思想和身体彻底地分成了两个部分。思想告诉女人,作家不可能会为自己而改变,作家和自己在一起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这是“欲”而不是“爱”,女人在六年前看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女人不相信自己会比别的女人更能够留住作家,同时女人的身体享受着“欲”的快乐,也许女人几乎把这种“欲”也当作了“爱”。当作家离开又回来后没有去找女人,女人的自尊或者是躲避在“坚强”自尊后面的自卑,让女人无法去找作家,无法去表达自己的“爱”,她选择的是等待和离开,她的离开是因为有了和作家的孩子,这个孩子把女人和作家联系在了一起,女人有一种无法言状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可与人分享,只可独自品味、独自咀嚼。女人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但是只要这个孩子还在,在女人看来她对作家的这份“爱”还在。再次地重逢,作家再次地挑逗,女人再次地接受,这时女人的思想和身体再次分离,思想一如八年前,甚至有一种躲在假面具之后玩同一种游戏的快感,而身体也自然再次享受女人心中的“爱”作家眼中的“欲”。自然这种情况不会长久,同样的分手再次上演,女人再次默默接受。

后来女人的儿子死了,这种灵与肉分离的状态是不可能长久的,随着这个唯一纽带的断裂,女人对于作家来说已一无关联,这个时候女人“坚强”的自尊瞬间奔溃,“柔软”的自卑也就剩下死路一条了,说出全部的秘密,是女人留给作家最后的印记,也是这个游戏最后的字幕。

71 3012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