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汇总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呼啸山庄》读后感(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呼啸山庄读后感【第一篇】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作品以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线索,深刻地剖析了人性这一永恒主题。《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另辟蹊径,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很显然,它是一部爱情悲剧。作品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对于爱恨情感更加敏感,面对心上人的背叛,他选择复仇,而当他达到复仇目的时,他的生命也就此终止。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所幸,复仇并未波及下一代,在读者的期待中,等到了人性的回归。有人言:少女时只会懂得《简·爱》的好,要真正成人,并绚烂地爱过伤过之后,才会明白《呼啸山庄》的珍贵。
小说《呼啸山庄》讲述了生长于荒原之上的爱情,多了些许偏执与扭曲,极度残忍从极度悲伤中生根发芽,最终使人心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同于她的姐姐艾米丽·夏洛蒂的名著《简爱》,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充斥着炙热深切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恨,被阴郁、紧张的氛围笼罩着。
寄人篱下的怦然心动
故事开始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收养。老庄主有一对儿女,哥哥辛德雷因忌妒憎恨希斯克利夫夺走了父爱时常私下里折磨他,妹妹凯瑟琳则从不在乎希斯克利夫的出身,常与他奔跑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这样不善言辞的希斯克利夫,逐渐被凯瑟琳的天真古怪所吸引,一颗爱情的种子自此萌芽。
原来她只爱自己
希斯克利夫在老庄主的庇佑下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老庄主因病过世后,哥哥辛德雷将希斯克利夫贬做农场的佣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外出游玩的时候,认识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林顿,通过林顿,凯瑟琳见识到了以前不曾见过的豪华舞会、漂亮衣服和异性的殷勤。这些,对于不谙世事的凯瑟琳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希斯克利夫不再是她的唯一,她答应了小林顿的求婚。
凯瑟琳说:“我爱林顿,因为他帅气、年轻、活泼、富有,因为他爱我”,凯瑟琳又说:“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我的身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因为他比我更像自己”。这些话让希斯克利夫在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愤而出走。
极端的爱会生恨
数年之后,希思克利夫再回到呼啸山庄时,凯瑟琳已经嫁给林顿。希思克利夫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夺走辛德雷的呼啸山庄,诱骗倾慕他的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在辛德雷、凯瑟琳、伊莎贝拉、林顿先后去世后,希思克利夫又强迫凯瑟琳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小林顿结婚,婚后小林顿的去世,让他顺理成章的获得了画眉山庄。
无疑地,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计划是成功的,但凯瑟琳的去世也让他深陷痛苦之中。仇恨是一个两头尖的矛,在刺向凯瑟琳的同时,另一头也紧对着希思克利夫。寄人篱下的希斯克利夫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又选择了错误的抗争方式,以至于一生都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死亡/反省
托尔斯泰说:“人人心中都有罪孽,没有人有权力打着消灭恶的旗号来惩治和报复别人,当愤恨占据心灵的时候,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宽恕。”文章最后希思克利夫从凯瑟琳女儿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也发现被自己不公正对待的辛德雷之子哈里顿犹如年少的自己。他开始意识到报复的荒谬,他开始漫长的反省,直至死亡降临。
爱的炼狱
人们常常拿这本书与《简爱》做对比,相对于《简爱》中描写的那种令人疼惜又温暖的爱情来说,《呼啸山庄》描写的爱情让人觉得诡异、压抑。如果说《简爱》是爱的庄园,那《呼啸山庄》就是爱的炼狱。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凯瑟琳因希斯克利夫的离去变得阴郁、暴躁、傲慢,希斯克利夫则因凯瑟琳的背叛踏入复仇的深渊。
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然而,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凯瑟琳选择了面包。希斯克利夫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我失去了她,活着也是在地狱里。”希斯克利夫的偏执也确实将自己带入了地狱。两个不知道该如何去爱的人,让后悔、怨恨和报复变成自己人生的主题词。
小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人沉浸在荒原上的爱情中,甚至有人在房间里走动,都会觉得这场景是发生在约克郡的呼啸山庄里。作为一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能够将这样富有张力、气势磅礴的情感宣泄到极致,着实让人赞叹不已。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书里的荒原更不能经久,再没有任何感情如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间的爱恨情仇更加让人疯狂。《呼啸山庄》不同凡响之处,不仅在于它描绘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情,也在于它在刺穿人性的本质之后,呼唤着人性的复苏。
呼啸山庄读后感【第二篇】
这样爱和恨的小说已经让自己盲目了,我不理解希思克利夫为什么会有复仇的心理?人就是这样一个怪物吧?明明知道自己爱了,却还是那样的顽固。
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仅仅活了三十年,可她的《呼啸山庄》却留给了后人,我们不得不惊叹这样一个没有婚姻的人却把爱情淋漓尽至的表达出来,这样的才女恐怕惟独她一人吧?!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小说从一位与故事几乎不相干的客人洛克乌德先生拜访画眉田庄与呼啸山庄开始,通过女管家丁恩太太之口重现凯瑟琳“恩萧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让我们难以相信这样的爱,却还要这样的报复。难道真的是爱到了极限就是恨了吗?或许这样的事实是真的吧。我听过这样的话”如果两个人爱得轰轰烈烈分手了还可以做朋友那就是没有相爱过“,但是我一个旁观者想笑,难道真的让曾经相爱的彼此成为永远的最了解彼此的陌生人吗?当然我没有爱过,这样的观点也不好下什么定义?我能做的就是多读几本书,多写点读后感,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而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见男主人公是如何由爱变成恨的,但是我们看到他最后还依然的爱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心上人死了之后,不吃饭,最终饿死自己的结局;难道我们真的还怨恨他吗?如果不是那个金钱与地位的社会,他们还会经历这么多吗?或许很多人还认为男主人公是残忍的,他的复仇真的那么让人难以理解吗?
其实我看完这本书,觉得矛盾很多。就象自己真的是个婴儿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譬如,男主人公为什么要向女主人公的女儿复仇呢?为什么要娶自己不喜欢的人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那样的丑恶呢?难道说他已经妒忌一切吗?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他们的坟墓还是他们的灵魂?或许更多吧?
突然想知道什么是爱?如果爱的代价是这样的残酷,我们还该选择吗?书,只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与结尾,只是一个人生的一个小片段……而更多的我们应该去沉思……
《呼啸山庄》读后感【第三篇】
简短地说,10年前读的了,当时就觉得十分晦涩,仿佛故事的每一步走向,都跟自己对一个经典故事的认知不同。
最无法认同的一点是,我当时的`感受,是卡瑟琳死后,我觉得希克厉实在是不应该再对她的鬼魂产生情感。这一点上,我觉得希克厉这个角色是有极度性格缺失的。
正常的情感,我觉得到打击报复,可以说最后致死,故事就可以结局了。他可以面对着大山,仰望夕阳什么的,全剧终。
可以说是故事的一个缺点就是,卡瑟琳后来魂魄出现,我可以说,是希克厉意料之外的。也就是说,不是他布置安排的。这就非常荒谬了。
一个如此决绝,致背叛自己的心爱的人致死的男人,突然意外中发现她还没死。便又开始缠绵地续上前缘,还如此痴情。
我不得说,这大概是一个女作者会编出来的。
真正的经典,决绝就是决绝。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恰恰是它经典的地方。它大概写出了,也许生活中,一个真正的男士的内心世界。
也或者说,这是一个女性的角度,她(强调)愿意辅助男主角内心得到慰藉的一种故事编排和渠道。也就是说,这就类似于卡瑟琳死后有知,能感知希克厉真正的内心需求,自己安排的一种结局。
非常女性化。
《呼啸山庄》读后感【第四篇】
人总是这样,走在书店里,面对书架上玲琅满目的书籍,一瞬间感觉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无限膨胀,于是便“不理智”地买下许多书,回到家便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只是感情仿佛经历了沧海桑田,变化太大。
我上初一的时候,相同的镜态,买了好几本书,有鲁迅的《呐喊》,冰心的《繁星》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只记得这几本。这是一次很神奇的读书经历。《呐喊》整个初中我读了三遍不止,而《呼啸山庄》每每翻至第五页便由衷地感觉读下去的自我强迫,以至于不得不放弃。中考结束后的某个暑假,雨夜,在我近视不是很深的时候(突然羡慕起眼睛不近视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寻找仙后座,观察月亮移动的轨迹),我看到天空酱紫色的深邃,没有星星,感受着小雨的清凉,窗台上的串串红和月季很怡人,就去翻我的书柜,找到了这本“遗弃”的《呼啸山庄》,终于跨越了“五页”这个瓶颈,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我的夜晚,忘记了雨,忘记了串串红和月季。
上一篇:写给母亲的一封信5篇
下一篇:[600字]见闻感悟作文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