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优质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四世同堂》 读后感【第一篇】

提到《四世同堂》,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一部老舍所写的中国近代文学书籍,这部书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老舍用他慷慨激昂的文字,把每一个人物都写的活灵活现,在小羊圈胡同里尽情地表现出自己的悲欢离合之情。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且略有些忧郁的瑞宣、由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祁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但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奸诈的大赤包、蓝东阳、祁二嫂、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遥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必须得说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汉奸”是一个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其实他们只是一些可怜的目光短浅贪财爱占便宜的人。为了一时的威风、一点点钱财出卖了国家。汉奸们是一群既可恨又可悲的人,因为没了对祖国的爱与对自己的尊重,他们成为了一群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的人。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仅一个“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爱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点地堕落!野求,曾经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不陷入了两难境地,妻离子散,自甘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中国是最痛恨日本人的,看完《四世同堂》,你会更加坚定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就像是迷了路。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大家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这部书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呢?我想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结尾一句“起风了”,就足以表达老舍老先生的意思了。

世同堂读后感500字【第二篇】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去年大概6月这时候结束的一本书,至今可能里面详细的情节慢慢地从脑海中褪去,但是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时常浮现在脑海深处。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仿佛有种自己与那个时代隔离的恍惚感。

北平起风了,可是这风却依旧让人感到瘆得慌。没有缘由,胜利的喜悦在长久的压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脸上丝毫看不到,依旧过得战战兢兢,似乎从被侵略、被压榨的阴影中还没有走出来。看着日本使馆的摧毁,看着日本人一点点地撤离,他们仿佛才有了一丝丝的知觉:中国胜利了。

在北平沦陷的日子中,并没有通过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将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通过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鲜明特色的人物,将一段历史呈现在眼前,反衬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许多,你常常难以去想象,那个受屈辱的时代,那些老一辈的人究竟有些多么坚强的毅力,从那个艰苦的年代中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会感叹,我们身处现在的时代,是有多么地幸福,和那时相比,现在的生活充满太多可供让我们享受的东西,你可以周末携两三好友去看场电影,你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去学习阅读,你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去你喜欢的地方旅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于当今和平的年代,在那个战火弥漫人们愚昧的年代,一切都变得那么奢侈!

世同堂读后感【第三篇】

老舍在北平陷落、抗日战争的巨大压力下,能写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叫我钦佩不已。小说围绕着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展开故事。战争的硝烟早已在中国荡然无存,但从他的文字中,我却认识到了曾经倍受折磨的中国,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平民百姓,还有只为自身利益而遭到报应的卖国贼。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老舍也常用带着讽刺意味的语言,批判“刁民”。虽说书中有许多“意难平”,但结尾总是好的——抗战胜利。

“园内的灯光照到大槐上,大槐的绿色又折倒她的白绸袍上,给袍子轻染上一点灰暗,像用铅笔轻轻擦上的阴影。”老舍细节的描写,让读者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夜晚寂静,柔和的画面。有影子,但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比作铅笔擦出来阴影,更是增添了艺术性,有一种优雅,轻盈的感觉。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这是中秋节前后的北平,热闹的、富饶的北平。看到“清香甜脆”,我已经垂涎三尺;看到海棠木瓜,仿佛空气中已经飘散着香甜味;再看到“枕形西瓜”,猜测它一定和枕头一样,又大又方。老舍文字的魅力是,仅凭描写就能勾勒出你的想象——各式瓜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天上已有了星,很小很远,在那还未尽失去蓝色的天上极轻微的眨着眼。”天渐渐地黑,送葬的一行人却迟迟未归,主人公瑞宣在门口张望着。天空仅剩的蓝色,以及“很小很远”的星星,仿佛微弱的希望,是瑞宣,也是北平的。星星“极轻微的眨着眼”,读起来是俏皮的,却也暗含着无力,像极了被日本欺辱的北平人。

“东阳的怒气像夏天的云似的'涌上来。”“东阳把臭黄牙露出来好几个,像狗打架时那样。”“东阳满脸的肌肉就像服了毒的壁虎似乎全部抽动着。”几句话集合到一起,会发现,都是写蓝东阳生气,可写法都不一样,兴许就是老舍的写作技巧。一个讨人嫌的角色,于是老舍故意各种讽刺和贬低他,饶有趣味。有时紧张的情节多了,突然来几个这样可笑的句子,难道不是阅读时的一种乐趣?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以一句话作为文章结尾,有意犹未尽之感,也引发了我的联想。“起风了”,也许北平的风吹过,带走了凋零的枯叶,拂去了人们心上的惆怅,苟且偷生的人也随风而去,小羊圈重新焕发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乱世出英雄”,在我眼里自然是指钱默吟钱先生了。钱先生是个诗人,从不惹事生非。可儿子撞死了一车日本人,专讨好日本人的冠晓荷,告发钱先生并让他入了狱,受尽毒刑,他有骨气,坚决不出卖别人。期间,儿子和老婆也相继去世。小羊圈里的人都以为他已死在狱中。他却出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钱先生即使奄奄一息,依然去找冠晓荷,宣告自己活着。邻居们扶着他,撞进冠家的门,那些寻欢作乐的冠家人倒吓了一大跳。钱先生靠着特有的智慧,骨气和果敢,活到最后。我敬重他永远不会退缩的意志,出生入死,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信念,骨子里刻着中国人的魂。

合上厚厚的《四世同堂》,我只想告诉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不要依赖依附于他人,万事唯有靠自己努力,而最重要的是——活着就一定要有骨气。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第四篇】

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我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个以往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我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SIGN》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

《四世同堂》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我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我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我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明白仅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到达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景。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

《四世同堂》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老舍揭示了人性堕落其后的某些隐含的因子。祁老人在忍无可忍之际最终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我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斗志,敢出说话,可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顺从了大潮,苟延残喘的生活。

其实,老舍在讲述这部气势恢弘的民族史诗的时候也隐含着期望和期待。文中最终一句,起风了,恰似没有结尾的结尾,却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出老舍的那份心思。历史大潮在汹涌澎湃着,中国的命运也将翻开新的一页,除了叹息和悲哀,更多的是中国未来的期望!

《四世同堂》读后感【第五篇】

又来拜读老舍大师的杰作了,读老舍的书,觉得非常美好,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1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就像我在《平凡的美》里说的一样:这种美是平平淡淡的,值得每一个人去赞扬,它像水一样,冲淡你的情绪,让人把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它像一朵云,无处不在地陪着每一个人,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这份情感。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一个国家,必定有忠爱他的公民。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国家是一个团体,我们是这个团体中的人,更要爱护她,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是一个精神,他的全部精神来源是他的公民,国家是人建立起来的,就需要人来爱护他,可是在祖国困难的时候,那些汉奸小人们见风使舵,投降了敌人,扰乱民心,这些人就像墙头草一样,一看见自己的国家不行了,马上投奔敌人,而且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爱国这两个字,他们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自己。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可不单单是喊口号而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争气,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随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老舍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而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老舍大师用平淡的语言,不仅描述了整件事,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更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读着这本书,对老舍大师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读了这本书,我想告诉大家,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爱国的心,还要有爱国的具体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第六篇】

铺中只有那么一些货,越卖越少,越少越显得寒碜。

在自己的铺子里天佑几乎不敢抬头,那些空格子像四方的、没有眼珠的眼睛,昼夜地瞪着他,嘲弄他。

就这样一个老人,在冤屈下,投河自杀了。

当北平被日本人攻占后,所有的商家一齐停顿,无东西可卖,北平没了布,没了茶叶,没了面粉,没了猪肉,所有的北平人都活不下去了!日本人的德政是杀人不见血,商人们无法添货,却不许歇业;定好了价位,不到成本的三分之二,卖多少赔多少。天佑老人把价位定低,但那些无耻的狗,却说他在捣乱,趁机敲诈60元。这60元是家里一个月的收入,却在转眼间被拿走,天佑自己还被扇了一巴掌。他不能反抗,否则就是枪毙。他想把心中的委屈告诉家人,却又不想让大家都难受。他把自己的皮大衣卖掉,又东拼西凑,凑够了60元,归还到了柜里。这个瘦弱的老人,在最需要帮助时,独自担下了所有的困难与委屈。

明明是无耻的狗做错了事,可这无耻的狗为了让自己无罪,就将罪过推到了店里伙计身上,天佑老人又挺身而出。他被挂上写有“奸商”的`坎肩,在众人面前边走边喊“我是奸商!”祁天佑老人一生老实、诚实、守规矩、爱面子,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被人撕下脸皮。北平的天还是那样蓝,却已经不是北平了,他也不认识北平了,仿佛他只是一块肉立在那里,没了尊严,他本本分分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

天佑被枪顶着,喊着,眼泪向下流着。所有东西都是初识,一切都与他无关,都那么美丽但残酷。他忘了家,忘了这世上的一切,这在一个老实的老人心里,是巨大的伤害、剧烈的疼痛,活下去是负担,是猪狗不如。河水在等待他、在呼唤他,他将被洗去胸前的红字,自由、清凉,他会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地生活,没有欺侮,没有压迫,没有诬蔑。

在抗日战争时期,逼死了那么多老百姓的是谁?除了日本人,就是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他们该偿命,该被碎尸万段,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赶跑日本人会有多快?天佑老人只是这些被逼死的人的缩影,那又有多少人在更大的痛苦中死去?有些人,勤奋一生,什么事都想着别人,却在战争中被诬蔑,所有人都指责他,最后在痛苦中死去。一个人若以身殉国,大家称他为英雄,而他也只是肉体上的死亡,他心中不会痛苦;但一个人若被诬蔑,自己的精神世界已被压垮,生不如死,而只有死才会洗清自己的冤屈,还给自己清白。这何尝不是更大的痛苦和悲剧!诬蔑与侮辱,或许是逼死天佑最大的杀手。

世同堂读后感【第七篇】

在北京一个叫做小羊圈的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老槐树不知道在这里多久了,孩子们都喜欢在槐荫下玩耍,因为这里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做孩子们的玩具,还有一片树荫可以让大家在暑气肆虐的时候纳凉。槐树旁是一户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姓祁的人家,一家四代都住在一起,也就是四世同堂;门牌一号是一家姓钱的人家,钱先生不喜欢出门,就喜欢在自家后院里侍弄花草;祁家对过是李四爷的家,李四爷为人很好,待人热心,永远自动地为大家服务,对谁都愿意帮忙;三号是小羊圈里最体面的房,三号的主人,冠晓荷有两位太太,他们总是走在最前端……

然后,渐渐起风了,卢沟桥事变爆发。

不久,北平陷落这股风就像是深冬寒风一样,在炎热的天里把整个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叶摇摇欲坠。人们的心都凉了,李四爷站在槐荫下和以前一样向大家报告该怎样准备,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绿色的槐虫。

老槐树随风摇曳,不说话。

我想老槐树可能一开始也像祁老太爷一样,觉得事情肯定不会很糟糕,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当祁家老三——瑞全离开去保家卫国的时候,我可以看见老槐树轻轻摇摇自己的枝叶祝他好运;但是事情很快就不受控制了,三号的冠晓荷在大赤包的怂恿下跑去向日军告密,因此钱老先生被那群兽兵带走关进了监狱,我可以看见老槐树十分气愤,恨不得自己能够离三号的'房子更远一些,但是老槐树不能动,他只能叹了口气,然后继续随风摇曳……

事实证明,三个月一切结束这简直就是个幻想。一天又一天,老槐树虽然可以不用担心柴米油盐,可以不用在意弄堂外隆隆枪炮,但是他仍然只能看着住在小羊圈里的人们在受苦。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他不能拽回越走越远越走越歪的瑞丰;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他不能站出去去为了自己的国家而与侵华日军进行斗争;即使老槐树有槐树槐花与槐虫,他不能阻止那群兽兵将脚狠狠踢向李四爷……

三个月慢慢慢慢地拉长变成了八年,八年对老槐树来说不算什么,可这八年却让老槐树刻骨铭心。当年在槐荫下一期侃大山的人们一个又一个被时间的洪流裹挟走,逐渐冲淡了痕迹,但是老槐树会记得他们,记得小崔,记得孙七,记得李四爷,记得钱太太,记得小文夫妇……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树定会有些欣慰,因为这噩梦般的八年终于结束了。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

读《四世同堂》有感【第八篇】

祁瑞宣是一家之主,为人宽厚温和,但还有中国人的血性,他在北平刚刚沦陷的时候,将自己的三弟送出去抗战,并且告诉学生和街坊们,中国没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虽然不是很亮,却能带给人希望。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二儿子仲石摔死了一车的日本兵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打,回来后,变成了一位爱国诗人,他整日不断地奔走,游说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和一些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身边的人和事赚取些许蝇头小利。

这三个人,性格迥然不同,其实这就是老舍先生总结的中国人的三大性格种作文/类。如果中国都是像祁瑞宣这样的人,那么日本人入侵北平就是偶然事件;如果中国人都是像钱默吟一样的人,那么中国决不可能被日本侵略;如果全都是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呢,中国是必然要灭亡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应有的血性,变得像绵羊一样软弱,任人宰割,那它注定是不会长远的。但在整本书中,这段描写给我的感触最深:“他看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双白软的手,他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手是打不了人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中国人软弱的性格,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接下来的他们祁瑞宣和钱默吟做做的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隐忍的同时,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的做着潜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围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反抗的种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这才是中国人的血性所在,中华民族长存的血性所在。

71 2999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