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大象和蚂蚁的作文作文(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300字]大象和蚂蚁的作文作文(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蚂蚁与大象1

大象与蚂蚁

从前有一只大象它自以为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有一天,大象在森林里面散步突然听到有一种极小的声音在喊救命。大象闻声赶来,看见一只蚂蚁被一根树枝压在了下面。蚂蚁用微小的声音呼救:“大象兄弟帮一下我,求你了。”大象回答:“好的,软弱的小东西!”说着,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把树枝卷了起来。蚂蚁得救了!蚂蚁感激的说:“谢谢你,大象兄弟!”“我会报恩的”,蚂蚁说。大象说:“举手之劳!”大象嘴上说的好,心里想,你个小东西怎么能报恩,自不量力。

有一天,大象不小心掉到了坑里。大声呼救:“救命啊。”大象喊到了晚上还没人来救他,大象心里说,我也有今天啊,我不该自不量力呀。大象正在自责自己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种声音。“大象兄弟,我是被你曾经救的一只蚂蚁,我带着我的兄弟们来救你了!”蚂蚁说。说着和它的兄弟们用嘴啃泥土,从坑底到坑上啃出一条宽宽的斜坡。大象沿着斜坡出了坑,大象说:“谢谢你们救了我!”

蚂蚁说:“现在明白了吧,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大象说:“我明白了!”

蚂蚁与大象2

在铁路路网越趋复杂的今天,如何快速确定路网两点间最短路径问题变得越来越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蚁群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基本蚁群算法在求解铁路路网最短路径问题中地应用。

关键词

铁路路网规划、蚁群算法、最短路径

0引言

最短路径规划是在给定的铁路路网中,在已知路网起点、终点,和线路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向人们提供一条较为合理的路径。这样,路网两点中最短路径搜索问题可以归结为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且由于我国铁路路网密度日趋复杂,使得可行路线空间呈指数倍地增加,这就为求解两点间地最优路径加大了难度,很难发挥较高的计算效率。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基本蚁群算法的铁路路网两点间最优路径求解算法。

1蚁群算法

随着对生物进化现象的研究,人们提出了许多用于解决复杂组合优化问题地仿生进化算法。蚁群算法是在模拟自然界中蚂蚁集体寻找食物源行为地基础上,在1992年由意大利学者在博士论文中引入,是一种新型的仿生进化算法,由于其采用正反馈分布式并行计算机制,具有易与其它算法相结合的特点,但有较强的鲁棒性,它的出现,为人们解决NP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蚁群算法在求解最优路径问题上的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地热点问题及前沿性课题。

2 蚁群算法原理

提出的蚁群算法,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蚁群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蚂蚁从巢穴出发,在四周分头游荡寻找食物源。若有一只蚂蚁找到食物,该蚂蚁随即返回巢中通知其它蚂蚁,并在返回巢穴的途中遗留下一种会挥发的物质,被人们称为“信息素”,作为蚂蚁前往食物源的标记。若有多只蚂蚁同时找到同一种食物源,则这些找到相同食物源的蚂蚁分别采取不同路线回到巢中,由于“信息素”会随时间挥发,食物源离巢穴近的路线上信息素较浓,蚁群将倾向由信息素较浓的路径前往食物所在地。蚁群算法设计虚拟的“蚂蚁”,让它们摸索不同路线,并留下会随时间挥发的虚拟“信息素”,根据“信息素较浓的路线更近”的原则,即可选择出最短路径。

3 基本蚁群算法求解铁路路网两点间最优路径问题

依据图论知识,将铁路路网抽象为如下模型:带权网络无向图G=(V,E,W),其中V为网络结点的有穷非空集合,E为V中顶点之间边的有穷集,W为E上各边权值的有穷集。

为模拟基本蚁群算法求解铁路路网规划问题,引入如下符号标记:表示铁路路网中结点的个数,表示蚁群中蚂蚁的数量;表示t时刻边上的信息素浓度,在初始时刻,所有蚁群中的蚂蚁都在起点上,并且各边的信息素浓度为一常量(constant)。蚂蚁在行进过程中可以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来决定转移方向,用禁忌表来表示蚂蚁当前已走过的结点,随着蚂蚁行进过程做动态调整;在搜索过程中,位于结点的蚂蚁依据下列转移规则选择下一个结点。

=

其中,为位于结点的蚂蚁转移到下一个结点的概率;表示路径的相对重要性,表示路径能见度的相对重要性。为能见度因子,表示两结点间的能见度,与两结点间的距离相关,即:

1/

其中,表示结点到结点之间的距离。

随着搜索过程的推进,以前遗留下的信息素逐渐挥发消逝,经过个时刻,蚁群中的所有蚂蚁完成一次循环,或者说对所有网络中地结点完成一次遍历,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根据如下计算式作更新:

其中,参数为信息素残留因子,表示在时刻和之间信息素消逝地程度,为防止信息素无限累积,的取值范围为[0,1};表示在时刻在结点之间路径上的信息素增量;表示在本次循环中,第只蚂蚁在结点之间路径上遗留的信息量。

在计算的时候,共给出ant cycle system, ant quantity system,ant density system三种模型,此三种模型的表达式各有不同。本文采用ant cycle system模型,即:Q/LK ,

其中,Q为常数,LK表示第只蚂蚁在一次循环中共走过的路径长度。

4 总结

本文提出基本蚁群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求解铁路路网两点间最短路径问题上,避免了冗长的编程和筹划,所占存储空间大大减少,且算法执行时间越长,搜索到的路径越接近最优路径,搜索效率显著提升。但是,目前由于蚁群算法本身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蚁群算法。

参考文献:

[1]黄贵玲,高西全,等。基于蚁群算法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技术,2007,43(13)

[2]谢民,高立新。蚁群算法在最优路径规划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技术,2008,44(8)

蚂蚁与大象3

1、一条谚语--“蚂蚁搬家晴必雨”。我将信将疑,是不是蚂蚁忙着搬家,就一定会下雨呢?于是我便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验证这条谚语。

2、某些澳大利亚蚂蚁将它们的工蚁作为一种活的储藏罐。当工蚁采集了大量的花蜜,即一种源自花中的甜甜的液体,将它吞进体内、身体变得膨大起来之后,它们就将自身挂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别的蚂蚁需要食用它们体内储藏的那些花蜜为止。

3、兵蚁正在林地上觅食。为搜寻食物,它们有时会在林地上排成长队。它们总是很饥饿,因此几乎会向任何东西发起进攻,有时甚至是大的哺乳动物。

4、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正巧发现了一群正在搬家的黑蚂蚁。它们个个脚步匆匆,有的的带着乳白色的蚂蚁卵,有的带着灰褐色的蚂蚁蛹,有的带着老蚁、伤蚁,还有的带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我突然想到那句谚语,就静下心来观察验证。我抬头望望高高的蓝天,现在是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的把光和热洒向大地,而且天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好奇心驱使我沿着蚂蚁们的队伍去观察,我发现蚂蚁在往高处搬。

5、不同的蚂蚁吃不同的食物。收获蚁吃种子,它们将种子收藏在地窖里;而割叶蚁吃蘑茹,它们将叶片搬运到地下,用来培植蘑茹。有些蚂蚁则贮存一种叫蚜虫的昆虫,它们人蚜虫体内抽取一种含糖的物质作为食物,这同人类从母牛身上挤奶的方式非常相似。

6、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7、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8、蚂蚁通常把巢筑在土层里、石块下、树洞内或一些植物的根部。夏季,当天气发生变化,暴雨即将来临之前,蚂蚁往往会准确地预感到灾难的到来,它们成群结队地来个大迁移,每只蚂蚁都奋力地扛着比自己大几倍的东西,把家从低洼的地方搬向高处。蚂蚁搬家是一道非常动人的风景线,在路旁,()在操场、在空地,弯弯曲曲的一个长长队伍,成几路纵队行进,近看,众多蚂蚁走得密密麻麻,并不整齐,但远望却也并不散乱,一条粗细均匀的黑线从这一点连到那一点,带有一种滚滚向前的动感,让你不由地就觉得那里面蕴涵着一种巨大的力量。

9、在群体中,蚁后是最重要的成员。它是唯一能产卵的。这意味着它是这一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工蚁喂养它,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

10、今天,我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蚂蚁窝。在我要把蚂蚁窝干掉之前,一个主意“跳”进了我的脑袋:先踩死几只蚂蚁让它们痛苦痛苦。说干就干,我提起脚对准一个目标踩下去。哈,给我踩了个“半残”!我正得意洋洋,另外一只小蚂蚁跑了过来,把我的“杰作”抬跑了。我在后面观察着它,它要把我的“杰作”抬到哪呢?小蚂蚁一直埋头向前跑,我在后面追。突然,小蚂蚁停了下来,它背着“半残”蚂蚁进了一个蚂蚁窝,好久没有出来。我愣住了:小蚂蚁拼死拼活地跑,不就是为了能让它的同类多活几天吗?它们不是好朋友,不是亲戚,但小蚂蚁去肯帮助一个陌生人,这不就是我们人类所说的乐于助人吗?一只小小蚂蚁都知道乐于助人,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向它学习呢?现在的人有的被金钱利益所迷惑,连点人性都没有!他们跟蚂蚁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人类啊!亲情才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觉悟吧!

11、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看见蚂蚁有两只触角,没有眼睛,有六条腿呢。它们的力量很大,能搬起比自己的体重重几倍的食物。我把韩乔捉的蚂蚁放到我的杯子里,两只蚂蚁在一起,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好象在打架呢。我们猜测它们是不是饿了,我们找来一粒米饭,蚂蚁嗅到了米饭的香味,便都很快地过来了,我的大蚂蚁似乎在对那只小蚂蚁说:“咱俩一人一半吧。”它们俩用力地抬起米饭,一边走还一边快乐地唱着歌儿,还在讨论着进了洞如何去分享呢。

大象和蚂蚁的作文300字作文4

在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最有趣的是蚂蚁和大象。蚂蚁个子小、力气小,而大象个子大,力气也大。大象老是要取笑蚂蚁是个小不点,蚂蚁很生气,可怎么办呢?自己个子小、力气小,比不过人家,也就只能忍着了。

有一天,大象在河边洗澡,用长鼻子吸水,往自己的身上洒水,一次又一次重复,把它自己的身子洗得干干净净。这时,天空吹过一阵风,把灰尘也卷起来了。有一根小小毛草吹进了大象的眼睛里,大象眼睛都睁不开了。用它的长鼻子吹呀吹,也吹不掉,这下可着急了。大象只能先到岸边去,再想办法了。这时,岸边的蚂蚁看见了,看见大象着急的样子,就问你是怎么了?大象就把进灰尘的经过说给蚂蚁听。蚂蚁听后知道了要怎么办。蚂蚁小心地爬上大象的身子,也小心地把大象眼睛里的灰尘拿走,大象能睁开眼睛了,连忙对蚂蚁说:“谢谢。”

大象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相约坐小船去摘荷花。

蚂蚁与大象5

在开展主题活动“神秘洞”时,幼儿联想到了蚂蚁洞,萌生了极大的探索热情。教师顺势引导幼儿将探索过程记录下来,通过仔细分析幼儿的作品,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

第一次创意书写:哪里有蚂蚁洞

活动开始了,教师先请幼儿分组寻找蚂蚁洞,在分组分享经验时,有幼儿忘记了前面同伴已发表过的意见,代表小组汇报时不能很好地表达同伴的想法,怎么办呢?孩子们决定用适当的方法记录大家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觉得这是让幼儿进行前书写学习的契机。

第一次根据记录进行交流时,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的记录缺乏顺序,不能准确再现自己做过的有意思的事情。教师顺势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自己讲起来也更生动?孩子们想到了用箭头和线条表现事情的顺序,教师适时地给他们看常用的QQ表情符号,告诉他们在记录时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还要想办法表达当时的动作或心情。如,这是第六组幼儿的记录(图1)。他们跑到平时看到有蚂蚁经常爬来爬去的大树下找到了蚂蚁。他们用箭头表示树下,用叉表示没有找到蚂蚁。第五组幼儿不会写“跟”字,也想不出可用什么符号来代替,就请教师写了个“跟”字,他们再加以模仿(图2)。这张记录表的意思是:他们变成了蚂蚁的跟班,蚂蚁爬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他们说,这样做的理由是跟着蚂蚁就能找到它的家。可半天过去了,他们还是一无所获。第三组幼儿在记录中说,他们看到一个洞了,为了证明这是蚂蚁洞,他们抓了一只蚂蚁放在洞前,结果那只蚂蚁掉头就跑了,他们这才知道这个不是蚂蚁洞(图3)。

反思:幼儿的这些记录可以让教师看出他们探索的思路,他们能用独特的方式把事情发生的顺序表现出来,并且能将抽象的文字图象化,特别是名词,但是动词的表达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他们模仿教师书写汉字。

随着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前书写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不但知道了记录是把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记录下来,还知道怎样记录更有序,这使他们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蚂蚁洞都是他们想办法找出来的。如果能吸引蚂蚁自己从洞里出来,是不是就能找到更多的蚂蚁洞了呢?

第二次创意书写:怎样找到蚂蚁洞

孩子们为此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只有看到蚂蚁自己从洞里爬出来,才算找到蚂蚁洞。一段时间后,第二组幼儿准备了白糖、米饭、糖果等食物来引诱蚂蚁。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第一个蚂蚁洞。在他们的启发下,其他组幼儿也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更多的食物,如面包屑、饼干渣、巧克力、果冻、橘子等。但什么是蚂蚁喜欢的食物呢?他们一一作了尝试并进行了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难题:如果要用先前的记录方法把蚂蚁“全都喜欢”“有时候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都记录在一张纸上,那么就会因记录内容太多而看不清楚。怎么办呢?他们想到了请教教师,教师于是帮助他们设计了一张表格,引导他们运用表格同时记录需要记录的内容并进行统计,让人一看就明白。

这张统计表是一组幼儿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图4),他们知道统计表的横格和竖格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只有横格和竖格的要求都满足,才能在空格上打勾。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积累了经验,知道哪一种食物对蚂蚁最有吸引力,从而能通过食物引诱更快地找到蚂蚁。

最后,孩子们把统计的结论画了下来:蚂蚁喜欢颗粒小、吃起来甜、闻起来香的面食类食物(图5),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已会用汉字和符号(如鼻子后面的圈形图)来表达难以表达的形容词问题了。

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设计了表格,让孩子们知道了当需要将很多事情记录在一张纸上时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以前孩子们在其他活动中也接触过表格,而这次书写活动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主题活动经验的初步总结。在统计结论图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用蚂蚁最喜欢的食物引诱蚂蚁可以找到最多的蚂蚁洞,由此探索活动有了新的切入点:教师请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哪里的蚂蚁洞最多。

第三次创意书写:哪里的蚂蚁洞最多

有了表格书写的经验,这次幼儿先将每次发现的蚂蚁洞一一画在记录纸上,并约定一星期后进行统计。在第一次做统计图(图6)时,幼儿用不同的标记(如横线、三角形、圆形等)记录数量。在第二次做统计图(图7)时,教师用数字记录数量,并且把横格、竖格的位置对换了一下,目的是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这样对换位置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每组幼儿都发现了很多蚂蚁洞,他们通过比较各份记录表得出结论:墙角、草丛中、大树下的蚂蚁洞最多(图8)。

找到蚂蚁洞之后,幼儿都想知道蚂蚁的巢穴是怎样的,蚂蚁在洞里做些什么。可是蚂蚁洞在水泥的缝隙里、草丛堆里、墙角里……肉眼根本看不到。怎么办?幼儿尝试了种种方法,但都行不通,例如,放大镜根本伸不进洞内,木棒只能探测蚂蚁巢穴入口的深度,铲子会破坏蚁穴导致更加看不清洞里的情况……幼儿的种种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教师还是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种种尝试记录下来。如,这是其中一组幼儿设计的记录表(图9)。横排的第二格表示幼儿的预测,第三格表示幼儿验证的结果。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方法做统计图,而且记录清晰。

反思:这次创意书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自己学画统计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记录中,因为蚂蚁的洞穴分散,孩子们不能边记录边统计总数,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分两步走,先用符号记录,再用数字,第二次记录时教师又有意互换了横格和竖格的位置。就这样,幼儿一步一步探索,逐步理解了统计的含义,同时知道了同样一件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记录。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的前书写经验更丰富了,他们发现了很多记录的方法,书写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知道怎样记录才能让人看得更明白。

第四次创意书写:蚂蚁的巢穴是怎样的

活动进行到这里,好像卡壳了,因为幼儿看不到蚂蚁洞的内景。但正是这个悬念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教师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蚂蚁巢穴及蚂蚁生活的情景。很多幼儿画好后觉得应该给图画配上说明文字,因为他们知道图画书的画面下通常都有文字。这时,教师就根据幼儿的阅读经验,引导他们用图夹文的形式创作。有孩子还发现,图画书里常常会使用相同的句式,教师便建议他们也试着仿编。

A幼儿借鉴了绘本《蚯蚓的日记》。他想象中的蚂蚁洞穴是四通八达的,每只蚂蚁都在忙碌地工作:有的在喂小宝宝、有的在喂蚁后、有的在不停地搬运粮食……他配的说明是:我想象中的蚂蚁洞在地下,像管子一样四通八达(图10)。B幼儿认为蚂蚁洞应该和迷宫一样,是一层一层绕起来的,蚂蚁将粮食藏在这个“迷宫”的最里面,这样就不会被偷走了。他配的说明是:我想象中的蚂蚁洞像迷宫(图11)。C幼儿认为蚂蚁洞是像楼房一样一层层的,蚂蚁按照等级住在不同的楼层,蚂蚁宝宝住在最下面,蚁后住在最上面……他配的说明是:我想象中的蚂蚁洞像楼房(图12)。

接着,教师要求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或收集关于蚂蚁巢穴的图书资料,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带到幼儿园来交流。当看到各种资料上的表现的蚂蚁巢穴时,孩子们兴奋不已:“我画的蚂蚁洞和真的差不多!”

71 1927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