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第一篇】
一、以哀景抒哀情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对旅夜所见星垂、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问题设计: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规范模式: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描述景物),描绘了一幅岸边江上凄冷、孤寂的场景(意境特点),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四处漂泊、无依无靠的凄苦心情(抒感)。
步骤:描述景物——特点——情感。
二、以乐景写哀情
中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如,陆丞《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归思,但中间两联却着意描绘江南春天的明媚美好。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的角度,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问题设计:诵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试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诗歌的二、三联。
答题规范模式:江南的早春随着曙光一起,像云霞一样蔓延在水乡江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杨柳依依,婀娜多姿,翩翩而至。黄莺啾啾,欢呼跳跃。水中绿萍,再也按耐不住,悄悄地披上了绿衣(描述景物)。诗歌的二、三联,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意境特点)。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抒感)。
三、知识小结
分析诗歌“情”与“景”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内容:情景交融(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哀情)。
答题规范:描述景物+意境特点+使用手法+抒感。
四、当堂训练
1.诵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说一说诗人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楼外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地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惆怅百结的回肠(描述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荒凉、草木受风雨摧残、岭树重遮、江流曲折的愁苦的场景(意境特点)。整首诗歌情景交融,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抒感)。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第二篇】
何谓“比较”?何谓“对比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原则,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比较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篇或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基本要领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求异,在阅读比较中加以鉴别,在比较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力。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相同主题不同课文的“同中求异”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在人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裁相同的主题不同的课文,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阅读,就能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这类课文的能力。
如人教七上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同是描写自然美景的,且都出自名家之手。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将它们进行比较阅读。在学完《济南的冬天》后,就让学生“同中求异”。我启发学生,这两篇虽都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景,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各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发现:在内容上,《春》是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济南在北方独有的温晴。在文章构思上,《春》一课,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春天,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在“绘春”部分中还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等五幅图景。而《济南的冬天》一课布局谋篇井然有序,文章紧扣“温晴”的特点,开头一段作者写济南的天气,拿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无风声、无雾、无毒日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温晴”。而后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写山,先写阳光普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水,作者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济南鲜亮明艳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在表现手法上,《春》一课,融情于景,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一课则是通过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创设情境,抒情、虚实相结合,以及多种修辞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样的对比教学,学生不仅对两课内容及特色了然于心,而且鉴赏写景类文章能做到胸中有法。
二、让学生在不同主题同一作者作品的“异中求同”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在人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作品,但都出自同一作者之笔。让学生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就能探索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或写作特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都是鲁迅的作品,我让学生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即找出这些不同作品的共同之处。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看出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反对封建教育思想,故而后来能写出《孔乙己》这样的揭露封建制度毒害性的典型作品来,还从中看出作者希望旧制度、建立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再如《春》、《背影》等作品都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这是两篇不同主题的文章,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便能使学生了解朱自清的散文特色。我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异中求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朱自清的散文特色:主题讲究一个“美”字,一个“真”字:春的美景,父亲的美好心灵;对春真切的爱,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观察角度讲究一个“独”字,一个“细”字:角度独辟蹊径——“背影”;观察细致——春草、春雨……乃至“春早人勤”。结构讲究一个“缜”字,一个“眼”字:构思缜密——盼春、绘春、赞春,以背影结构全文;抓住“春”眼,写春的各种特征,抓住“背影”这一文眼,四次点到背影。描写讲究一个“法”字,一个“画”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春,运用描写等表现方法写背影,从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鉴赏效果。
三、让学生在不同作家的同体裁课文的“求同求异”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相当一部分教材体现了“孩子们凭形状、色彩、声音的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美学要求,使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训练中欣赏美的事物,得到美的享受。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都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名篇,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代表作。抒情言志是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但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两篇游记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景物描写上。《小石潭记》在描景绘物上,采用了穷形尽相细致描摹的手法,做到以形传神。写“潭水怪石、青树、绿藤”是静态,“蒙络”和“翠漫”是动态,动静结合,寓有诗意;写潭上景物,小溪“斗折蛇行”是动态,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摹形拟态,笔锋精巧入微,工细精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满井游记》在景物描写上和前者截然不同。作者主要抓住自然景物中同自己感情密切结合的某些特点尽情勾勒、渲染,以求写意传神。在作者笔下,山俱倩女之体态,水富闺秀之情意,花有美人之容貌,柳含西施之娇羞……作者简练、生动、形象的文字,清新流畅的文笔,巧妙地把自然景物的特征同自己的审美感受融为一体。这样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了作品鉴赏力。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第三篇】
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性文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以景物描写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以及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在游记、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比如,朱自清散文《春》,不论是写春的情态,或是写绿绿的春草、鲜艳的春花、轻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都倾注着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描写景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当然,观察,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宋代的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个景点,由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如俯瞰、仰视、平视、远看、近观等。各有其特点。定点观察可以抓住景物的某种特点,多角度观察则能够全面感受。
观察以视觉活动为主,但并不仅限于视觉。为了把握观察对象多种多样的属性,往往需要多种器官联合活动。也就是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外界事物,同时还须用其他感觉器官去接触外界事物,如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舌头去尝,用皮肤去接触,用大脑去想象等等。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的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描绘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动用了嗅觉、视觉、听觉,以及大脑丰富的联想、想象。显得十分精彩。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后,又怎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呢?那就要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具体方法。
1、把景物拟人化。就是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景物拟人化能使读者对景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化无情为有情,并引起强烈的共鸣,请看老舍先生对雪后小山的描写: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小山,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薄雪则是“害了羞”,运用拟人的方法,给山、给雪注入了人的感情,显得格外生动、亲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小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描写春天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屠格涅夫在《树林和草原》中这样描写晚霞:“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样描写空气:“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在景物描写中,比喻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方法。请看《老山界》中的一段描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来描写耳朵里听到的各种声响,把各种陌生的声音描绘得熟悉而生动,具体而形象,
3、运用夸张。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如李白描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岑参描绘边塞的奇寒奇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运用夸张来描绘景物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对天气的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这种夸张的描写,有力地突出了天气“毒热”的特征,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这样“毒热”的天气中。
4、运用排比。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使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描绘景物,则可渲染景物的特征,把景物烘托得多姿多彩。请看下面这段描写春景的文字: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第四篇】
写作导言
春天在争奇斗艳的花丛中,春天在轻盈高飞的风筝上,春天在充满生机的田野里,春天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我们如何以生花妙笔来展现春天的美丽?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仔细观察,写活春景。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它们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必须对校园、街道、田野、河流等实地进行一番观察,不仅要观察动物,还要观察植物,不仅可以观察山川河流,还可以观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景物。要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鼻子嗅、嘴尝、手触摸等方式^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质地等方面的特点,观察时还得展开合理的想象。春天的景物与其他季节的景物是不一样的,要写出春天的特色――春风的轻柔、春雨的缠绵、春花的灿烂、春草的生机、春山的明净、春水的清澈、春鸟的欢快、春人的忙碌等,我们只有写出其独特之景、独特之美,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当我们对春天有了丰富的感受和涌动的激情时,还要以理性思考去探究自然的春景所蕴藏的内在哲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景物描写或情感抒发,要努力透过景物挖掘出春天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找出它所象征的青春、新鲜、美丽、活力、温暖、关爱等含义。我们可以选取诗文中的“春天”、图画中的“春天”、现实中的“春天”、心灵里的“春天”、祖国的“春天”等内容去拓展文章的主题。在结构的安排上,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写散文,也可以用童话形式讲述春天的故事。总之,要揭示出“春天”不同寻常的内涵。
三、细致描写,诗意表达。自然的新生是美丽的风景。空气里弥漫着芬芳,树木上透露出绿色,田野里生长着希望……这些美丽的风景是需要我们去描绘的。调动我们敏锐的感觉,竖起耳朵去聆听,张开嘴巴去欢唱,伸长鼻子去嗅闻,张开惺忪的眼睛去发现,用手去摸一摸春的温暖,用心灵去感受春的生机勃勃,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对新生的春天描绘下来。在行文中,一定要妙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句式上长短交错,使文章有参差错落、急徐起伏之美。在表达方式上兼用议论与抒情,真切地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