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灯笼八年级作文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600字]灯笼八年级作文精编3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灯笼的作文1

我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盏灯笼。过路人都笑话他:“你眼睛看不见,还提着灯笼干嘛,这不是盲人点灯—白费油吗?”盲人不紧不慢地回答:“是的,我自己是看不见,可是这样别人就可以看见我呀!”是啊,盲人的眼睛是瞎了,可是,他的心是多么的明亮啊!盲人提的那盏灯笼,不仅照亮了别人的路,也保护了自己。盲人的这种自我保护意识,不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吗?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同学。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教室门口里涌去,完全忘记了“进出门口慢行”的规则和老师“文明礼让”的教导。记得上星期一,下课时,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低着头往外跑,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从门侧面猛蹿过来。结果撞到了一起,小同学一骨碌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摔得鼻青脸肿。而高年级的同学也吓得面如土色。这时,老师赶来了,他看见小同学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连忙把他抱起来,送到村诊所。经过医生检查,这位小同学只是皮外伤,幸好没造成什么大碍,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如果他们不横冲直撞,结果会是这样吗?

还有,周末初中学生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骑自行车回家,“骑手”们一上公路,可以说是浩浩荡荡,个别同学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超技术”,有的在公路上飞车,甚至双手离开了车把;有的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一边骑车一边聊天;有的一边吃东西一边骑车……对机动车的鸣笛置若罔闻,这是多么危险的行为啊!

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点亮一盏灯笼,不仅照亮别人的路,也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灯笼八年级作文600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灯笼的作文2

元宵节到了。自己动手做灯笼也是不错的主意。虽然做不了街面上卖的那些大灯笼,也找不到什么钢丝、钢板这样的材料;那就利用家家户户都有的那些竹条、宣纸、笔墨做一个即简单又时尚的纸灯笼吧!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先制作骨架了。

纸灯笼骨架的做法也是比较简单的形状是圆柱体,最好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铁丝固定。如果找不到,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也可以,虽然结实程度和柔韧性会有所欠缺,但是挂在室内的墙上也是很不错的装饰。制作灯身的时候,用绘画时的宣纸。如果想要做精致一点的灯笼,也可以到文房四宝店买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架子的长宽,就可以自己在纸上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了。比如书法、绘画、剪纸,都可以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粘好后,还可以用窄条的仿绫纸(钩钩型的)上下镶边,看起来更为美观,很像古老的宫灯。如果不太擅长画画,网上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参考:

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

最后一步,制作光源。如果放在室内,只需要在灯笼里点一根普通蜡烛;如果想提着出去,最好在街上让人帮忙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电路来照亮。也许看起来有一点点粗糙,但在元宵佳节里点上一盏自己手制的灯笼,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吧!

手制纸灯笼的材料和工序都十分简单,既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式样图案,又能使节日平添许多乐趣。大家也来做做看。

灯笼的作文3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蔑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蓖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使得北京尚有“灯市口”街道。民国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幸亏如今因着中国热,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传统中寺庙是以黄色为主,灯笼的大小、颜色全以个人喜好变化,无所谓一定的象征意义。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71 165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