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一篇】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阅读
一、明确“读什么”
阅读课文,首先当然是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词语,基本能读懂读通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文章写了什么?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去设题、阅读、分析、品味、解答,阅读教学才不致于漫无边际,信马由缰,教学效果才会落到实处。
以《窃读记》教学为例,我的教学思路是:
首先,我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接下来,我就围绕三个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去读去品去悟。
1.写了什么。我出示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和写作顺序各是什么?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即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2.怎么写的。①写作方法。我简要介绍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指出《窃读记》中最突出的描法就是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分别找出这两种描写方法的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在我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下,学生读思结合,很快找到了答案。
②精美句子品析。我先举例:“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后分析:“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一页贪婪的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接着,我让学生在文中画出4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结合全文分析,说说它们的表达特点和深刻含义。
3.为什么这样写。本文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事,为什么其中又要插入“我”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呢?
我循序引导:“我”在“窃读”中收获了知识和智慧,心情……;而插入两个场景,表现“窃读”……,体现出“窃读”……的复杂感受。
二、指导“怎么读”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读”,但指导学生“怎么读”那是一门艺术。我的做法是:
1.阅读教学的问题始终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紧扣课文重点难点和特点来设计,牢牢把握阅读的目标和范围。 “怎么写的”是重点,包括结构、表达、语言等,我就重点训练。而“为什么这样写”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一是尽可能少设计此类问题,二是设计此类问题时做到由易到难,减缓坡度,循序渐进,防止难度太大而挫伤学生阅读兴趣。
2.强化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表达的技巧。带着问题阅读理清文章思路,联系语境分析词语和句子,抓住关键品味表达手法和作用,纵观全文评析事件、人物或情感,从字里行间真正读懂读通读透文章深层涵义,这就是走进文本――学会阅读。在此基础上,能准确概括文章大意,精要分析文章构思和语言特色,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体会。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做到言之有据,全面准确,这就是走出文本――学会表达。
3.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因此,我重点上好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我多举例、多提问、多启发、多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给学生一个个范例。而自读课文我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阅读,自主解答,合作交流,我只适当点拨,总结点评,在“放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近年来,我坚持以上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学生阅读能力明显增强,语文成绩稳步提升,对语文阅读更加喜爱。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二篇】
[关键词]精品化练笔;情感化练笔;补白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63-03
[作者简介]许伟(1975―),女,江苏响水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实施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读和说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依据新课标理念精神,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精品化练笔,在典型构段处模仿写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比较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练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为学生的练笔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莫高窟》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莫高窟的彩塑,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些彩塑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生:这些彩塑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文中是怎样细致描写这些彩塑的呢?请把描写它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生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师:想一想,怎样能把慈眉善目的感觉读出来呢?注意一下表情、动作,再试试。
(生入情入境表演读)
师:很好,那么对于“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雄壮勇猛的力士”,你能用刚才读的方法把“威风凛凛”和“雄壮勇猛”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评价)
师:在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请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
生:这句话写了这尊佛有16米长,还描写了它的动作神态。
师:哇,16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了,你看作者写得多具体呀!看到这一尊尊佛像,游人有什么反应?
生: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知道了这些彩塑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也明白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彩塑的,以及游人看到这些彩塑后有什么反应,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呢?
生:能。
师:那好,在我们初读课文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还写了莫高窟的一些帛画、刺绣、铜像等。但是文中没有细写,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可以写铜像,也可以写帛画、刺绣等。
例:莫高窟里的铜像也有很多。这些铜像[CD#4],[CD#4]。有[CD#4],有[CD#4],还有[CD#4]。其中有[CD#4],[CD#4]。看到[CD#4],[CD#4]。
《莫高窟》的第二自然段是一个非常有写作特色的片段,它主要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莫高窟的彩塑写得惟妙惟肖。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读写结合,顺利实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尤其是例子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练笔环节。这种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情感化练笔,在情感共鸣处拓展写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情感共鸣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如:《船长》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正是因为有着哈尔威这样经验丰富的船长,才使船上的60人得救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哈尔威船长自己为什么不走,他为什么要放弃自救的机会?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生:因为他是船长,一切都需要指挥,如果他离开了,现场肯定会乱得很,不利于船上的人安全脱险。
生:他为了乘客宁愿牺牲自己。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诺曼底号承载着船长一生的追求,在危险来临时,他时刻牢记自己船长的职责:组织乘客安全脱险,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此时此刻,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望着哈尔威船长逐渐消失的身影,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请大家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果你是史莱芒,你想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获救的妇女,你会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被救的儿童,你会对船长说。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处引导学生写话,可以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如泉涌,写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个练笔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而且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对船长的感性认识也得到了升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补白式练笔,在文本空白处想象写话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常常运用一些“空白”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独具一双“慧眼”充分利用作者这种“笔所未到,意有所指”之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及时对课文“补白”,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
例如:《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大儿子想把烛台转移出去,受到了德军的阻拦,蜡烛在慢慢地燃烧着,这对于他们一家三口来说到了什么时刻?
生:气氛最紧张的时刻。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紧张的感觉读得再浓一点?你读得很流利,但是紧张的味道还不足。
(生读)
师:就在这最紧张的时候谁出来了?
生:小女儿杰奎琳。
师:她是怎么说的?
生:司令官先生……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你们觉得她这样说司令官会同意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她怎样说司令官会同意?
生1:显得有礼貌一点。
生2:显得可爱一点。
生3:显得乖一点,娇气一点。
师:那么你们能用这种语气把小女孩的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司令官同意了吗?他是怎样说的?
生:当然可以,我家……小女儿。
师:小女儿成功地把烛台带走了,那么在她出来之前她会想些什么呢?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呢?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境把小女孩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但是这样的想象又是以文本为依据的,是合理的想象。在《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中,教师把小女孩出来前的内心活动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练笔,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这种补白式的训练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如果能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读促写,加强对学生的练笔指导,就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三篇】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也许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3. 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4.齐读(1-2)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口头组词:
先( ) 工( ) 去( ) 奶( )
失( ) 江( ) 专( ) 级( )
1. 写字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六)作业
自由读课文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用 “同 级 工”扩词
2.读(1-2)自然段。
(二)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
2. 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7.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7. 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8.分小组读3—8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词
1.教学生字“才、队” 认字“准、备、请、双 各”
2.写字指导。“队”字的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双耳旁的写法上,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1) 读一组,比一组。读,积累词汇;比,区分每一组字。
(2) 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比比,再在全班读读比比。最好能借助课件或卡片,帮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 再进行口头组词。
4.用“准备”进行口头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家后将这件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3.再读课题,解释课题。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总结谈话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板书: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写八个要求会写的的八个生字。学习理解词句的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学习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孩子们猜一猜课文会写什么呢?然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预习检查。
1、检查课文朗读、
开火车读课文,后一个孩子给前一个纠正。
2同桌轮番读,互相纠正字音,解决疑问。
3、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4、纠正错误读音。
5、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过程:
一、深读感悟。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感悟题: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你是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画出相关语句,细细品味,在空白处做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根据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提示:画句子用“———”重点词用 标出)
1、自读批注。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预设一: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预设二: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预设三: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三)总结全文,谈收获。
1.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上一篇: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精编4篇
下一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参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