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精编3篇
于丹通过对《庄子》的解读,深刻揭示了生活的智慧与哲理,强调心灵的自由与自然的和谐,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精编3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1
在本周的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于丹--庄子心得》,短短的时间内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读,通过于丹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庄子的心境,并与实结合给我们以启迪。
庄子诸子百家之“神人”,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苦,乐在其中。他的文章天马行空,充满了尖酸刻薄的挖苦和讽刺,他能看破功名,不屑利禄,即便是面对死亡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心境远超于世俗万事对他的束缚,不为斗米、权利所牵绊,唯有内心的安宁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就像于丹列举的例子: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生活、工作难免会遇到磕绊,从而由生一股“无名火”,不断地抱怨、发泄、循环反复形成链条。而适当的自我调节或者心态的调整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所以,人的心界大小决定了其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每个人的内心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金钱或者权利的标尺去衡量事物的价值,给自己� 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顺应外界,内心又有所坚持,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不迷失自己!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向了外界,却忽视了内心!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2
《庄子》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于丹教授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于丹教授认为,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身不同,每一个人走过的历练不同、沧桑各异,所以每个人贴合大道之法,只有你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别人。庄子最终要提醒人的,是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那么这个人就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当我们为了一个辉煌的目标,或者为了一个诱惑的物质利益,一头扎进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退路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想到,来的时候为什么凭着一种激情,凭着一个目标的吸引,而忘记给自己的退路做一点记号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在大千世界中真正的迷失。
那么人怎么样不丧失?怎么样才能不迷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流光真正进入不废大道的自然呢?庄子的看法认为这个世界返璞归真,也就是说要把外在提倡的道德先都少一点。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于丹教授认为,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进入庄子所说的自然的大道之中呢?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何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让心静下来,不慌乱,这就合乎天德。于丹教授认为,无论是西方的哲言,还是东方的智人,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3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对于生死,庄子有很多很多相似的故事,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那么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他也不觉得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
所以,庄子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他说呢,有这样几个人,大家活着的时候是好朋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结伴在一起,后来,这里面子桑户就先死了,孔子听说了,就派自己的学生子贡去帮忙处理丧事,子贡去的时候看见子琴张和孟子反这哥俩,一个在那儿织草帘子要收拾这个灵柩,另外一个在那儿敲着琴,俩人都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呢,说挺好啊!
你现在已经回到本真了,你看我们还是人,子贡就非常不理解,回去跟他老师说,你看这两个人他们对着好友的尸体这样唱歌,他们到底什么心思啊?孔子当时就说,他们这些人已经没有生和死的边界了,他们完成的是心神跟天地的共同遨游,有没有这个身体形骸对他们来讲是不重要的,所以一个朋友走了,两个朋友就像是送一个人远行那样是一种坦坦然然的相送,其实在这里面他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以庄子的这种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许在今天是比庄子那个时候更重要的命题,因为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人的选择太少了,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而今天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但是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会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所以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外在的这么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在今天的一个解读。
上一篇:《一家人一家亲》观后感优推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