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钱学森电影观后感(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000字]钱学森电影观后感(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第一篇】

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下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取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我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向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在美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我半生的心血和精力!他从不放下每一次机会,也从不放下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的另一面。

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除了所有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心。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无限大。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职责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状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完美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就应反思,自我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能够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能够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这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我们意识到此刻还算完美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第二篇】

“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传奇人生,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充斥着刀光剑影;一颗赤子之心的精彩回放,生命如此精彩,令人叹为观止、无法忘怀;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的旋律缠绵悱恻、绕梁不绝。”这三句话作为《钱学森》的宣传词,凝练地概括了影片所表达的核心内容:科学、国家以及爱情。在近日于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的电影《钱学森》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于影片在这三方面的呈现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执著的科学精神

“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这是影片《钱学森》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陈坤饰演的钱学森在道出此句对白时,目光坚毅、神情执著,让观者无不深受感动。的确,一部表现中国“航天之父”的传记电影,又怎能绕过“科学”二字?影片在以叙事表现钱学森的科学精神、以镜头展现科学技术的美感方面,为国产同类题材影片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在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看来,《钱学森》生动而感人地表现了一位科学大师攀登科学高峰的艰难过程,在宏大的叙事中通过真实的细节再现了钱学森的伟大科学精神。“影片中,钱学森始终在按照客观规律搞科研。比如火箭实验失败后,他就冷静地分析并采纳了那位资历并不高的副院长提出的方案,而事实证明他的决断是正确的。”李准说,“观众在看过影片后就会明白,为什么钱学森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这个角度讲,影片对人物的塑造非常到位。”

从《横空出世》到《邓稼先》再到《飞天》,十余年来以“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影片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谱系,而《钱学森》正是此类影片的最新代表作。《电影艺术》主编吴冠平认为,影片实际上是通过展现钱学森这样一位标杆式人物的一生,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伟大历程。“电影《钱学森》开头处的新闻镜头、结束时穿插的一系列纪录片镜头,都是在真实地展现共和国那一段异常曲折却自强不息的历史。”吴冠平表示,“影片通过表现钱学森这一人物的个人历史,描绘了强国梦的历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是我国主流电影创作的一部典范之作。”

钱学森观后感【第三篇】

今天是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今晚我们钱学森实验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关于钱学森生平介绍的记录片《钱学森》,在此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是经历失败的,我们在高考中摔了一个大跟头,目前也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大学并不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天堂,来到这里,我们仍需努力,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中将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奇葩,我们也不敢随便夸下海口要做他那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过他,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我们班全体同学开始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我相信我们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们未来的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我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大学很好玩,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这是我在高考失利后放弃读书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对自己说的,我必须对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读书的亲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钱学森班,我也要对得起这所学校和"钱学森"这三个字,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我无悔!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第四篇】

我想若干年后,我依然会记得电影中的钱学森,或者说是陈坤——深情地凝视着待发的导弹,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就是我种的苹果。那个画面:贫乏的中国,满目疮痍,有这么一群人在大漠里,面朝黄沙,背朝天研制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钱一改美国时西装革履的潇洒,换得一身厚重的。军大衣,扣在头上不相称的雷锋帽。不变的是他的眼神,那一代人的眼神,足以撑起整个中华民族脊梁。当百般阻挠钱学森回国的美国人问他:一个的杰出的航天科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干些什么?难道回去种果?”钱以坚毅的眼神从容地回答道: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正是这样的信念,钱是如此执着地离开了美国,放弃了麻省理工终身荣誉教授的职位。

“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这些经典台词都展现了钱老“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赤子情怀。那一代人虽然在体制内,但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这使我想起了邓稼先,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他的好友杨振宁在文中写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他要向导演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杨振宁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想这一片风景,是久久不能逝去的。黄沙漫天,大爱无疆。无数卓越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这样一片风景,将长存于中国民族的历史画卷中,我只是一个80后的语文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我希望以微博之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而知识分子的良心必将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像钱老、邓稼先一样,具备知识分子的品质:正直、务实、宽容、睿智,富于同情心。能以性情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能以达观的心态待人处世,能以谦和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得失,最重要的一点,爱自己的国家。

71 799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