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参考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1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2
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
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
“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行:
大家好!我是来自定西日报的记者,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全市媒体的同行们相聚一堂。就在刚才,倾听了几位同行精彩的演讲,我为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执着而感动;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五年里,我一直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学生时代,记者是自由、个性、神气的代名词,在我从事采编工作,真正成为一名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路上行走了五年后,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切身的体验,我才发现,这个职业在她所有鲜亮的外表下,最真实的内涵,用一个最通俗的词来概括,就是“责任”。于是,我想起了一句话,记者是“社会的良心”。这句话也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
记者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职业,在笔触下守望道义,在不断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是时代的参与者。记者又是一个很平常的职业,与其他所有职业一样,做记者的过程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记者是社会的良心。这不仅是职业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寄予的一种厚望。用干净的眼睛呈现这世界的美好、困苦、挣扎、肮脏以及黑暗。记者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这一职业考验着我们的良心、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我还要说:记者是青春无悔,记者是乐此不疲,记者是激荡的生命,记者是沸腾的热血,记者是我们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业!
我们的新闻前辈,如邹韬奋先生、范长江先生,他们的新闻作品笃定不是抒情议论的高亢文字,恰恰其忠于事实、记录历史、立此存照的职业精神与道德良心,给我们提供了朴素真实的传世文本,阅读他们的新闻之路,发现“责任”二字熔铸于他们的一生。正是因为有责任,所以他们才有勇气、才不畏强权、才表现出尊重大众、服务大众、敢讲真话的杰出品性和智慧;也正是因为有“责任”,他们才会穷尽一生告诉我们这些后辈:“我们的新闻是为谁服务的!”
新闻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兴媒体互联网、手机,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但记者的天职却始终未变。
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闻工作者由于受社会各种利益的诱惑和压力,“社会良心”和“正义感”这根弦在思想上绷得不那么紧了。有的人在金钱与物质面前,几乎无正义感可言,轻易歪曲真理,颠倒是非,出卖灵魂。这些现象,不能不说是新闻界的悲哀!正是因为在新闻工作队伍中存在了这些不良风气和作风,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心和正义感更显得特别重要、特别紧迫。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将突出面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新闻战线能不能发挥服务大局、维护稳定重要作用的考验。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闻媒体承担的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是这样,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就更加突出,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
我曾看过1篇文章,叫做我的中国性格。文章说,中国是诗书礼仪、唐诗宋词、高宗孝祖。不过,中国也是夏劼殷纣、赵高秦桧。中国性格是顽强,中国文化,是充满尊严的顽强,是即使已经被贪心的官污吏祸害到无力抵御外辱,却仍然不屈昂首面对侵略者沾满鲜血的屠刀,心中充满必胜的信念。文章说,试想一个只有李成栋、秦桧,而没有文天祥和史可法的中国,那样的中国,还可能存在吗,还有必要存在吗。今天在这里重提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想到,什么是记者,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和品质。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有太多的新闻工作者不顾个人安慰,在余震一次次强烈袭来的废墟上,坚守工作岗位,第一时间向外界报道事实真相,让我们时刻了解汶川人民的安危冷暖。他们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弘扬面对大难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善美。然而,山西矿难也有排队领封口费的真假记者充斥在记者的队伍中。我在想,如果一个只有领封口费、吃黑回扣,而没有舍弃个人安危,传达事实真相、反映人民疾苦的记者队伍,还可能存在吗,还有必要存在吗。
从事记者的五年来,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在记者的岗位上,我们需要具备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我的笔下,报道过在文化路数十年如一日无偿修剪树木、打扫卫生,用生命种植绿色的魏治业老人;西关小学执着奉献于聋哑盲童特教事业的青年女教师杨敏老师,见证了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岷县首批外迁移民的心声,对采访中遇见的黑砖窑写下过过这样的污染企业何时关停的稿件,作为定西日报的一名记者,一个可以与300万定西人民脉搏一起跳动的记者,我有幸见证了定西近年来蓬勃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有幸成为桥梁、成为纽带,为这方热土上的群众鼓与呼……我用笔记录下了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在发生着的每一点变化,用心感受着“和谐定西”所奏出的每1篇动人乐章。
我清晰地记得xxxx年考进报社时,我的父亲在送给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人民日报总编范敬宜先生说过的四句话,今天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行共勉,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态: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2019年正月十五,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2019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2019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2019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2019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马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5
我叫余,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19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上一篇:文明的演讲稿范文参考5篇
下一篇:大队辅导员讲话稿【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