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观看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600字]观看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观看血战湘江观后感600字1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重温了恢弘大戏《建国大业》。再观此片,心中依旧频频燃起爱国之火,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影片伊始,恰逢抗战胜利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一方面,为了建立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共产党不惜让出部分地区和军队的控制权,换取全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另一方面,影片把蒋介石的权谋之术刻画的淋漓尽致,国民党以“边打边哄”的思想,假借谈判拖延时间,加快对共产党军队的包围和打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中共的纯粹和伟大而自豪,党在民族危难时刻,不忘国家和人民,心系天下苍生。这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更是人心所向。不必说解放军如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地席卷国民党五大主力,也不必说如傅作义之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弃暗投明,单说国民党对各界民主人士的暗杀和残害,足见国民党已经被社会各界孤立和不耻,胜利终将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几位国家元首对酒当歌的场景。由于江北再无战事,而江南仅剩一百万国民党的残兵游勇,已不足为患,基本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调。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影片通过他们的把酒言欢展现:一方面是战斗胜利的喜悦,另一方面,这场胜利是多少次枪林弹雨中的死里逃生换来的,是多少年来的竭尽心力的奋斗和努力换来的,又是多少人的流血和牺牲换来的,这背后的血泪艰辛,我们难以体会。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1年,我辈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观看血战湘江观后感600字2

《血战湘江》讲述了1934年红军付出巨大牺牲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国民党封锁的悲壮故事。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向湘桂边境前行。1934年11月19日,红一军团红二师四团团长耿彪带领先头部队来到了道县城郊,于当天深夜占领道县,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

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在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理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林裁缝送了四个儿子来当红军,其中,有三个儿子与他一同牺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他为了不做国民党的俘虏,竟把肠子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作 文 吧眼的光芒。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红二纵队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地向前走……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限感慨:也许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乡亲们;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血战湘江》的末尾,看着红军战士们一个个躺在“血江”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一想到他们忠于革命,是为革命而牺牲的,耳边又会响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生活在这个强大的祖国,不需像中东地区的人民一样生活在战乱之中。仔细想想,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和平的年代呢?就是这些革命先烈们。而我们,也肩负着维护祖国强大的重任。从现在开始,就先让我们自己强大起来吧!

血战湘江观后感3

何健的得意叫嚣,白崇禧的指挥若定,蒋介石的运筹帷幄,在《血战湘江》一剧中给人的印象深刻,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红军当时决策者的一系列愚蠢行动之上。要知道,在国共较量期间,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血战湘江》讲述的是中央红军历经四次艰苦卓绝的反围剿胜利之后,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下,李德博古错误指挥中央红军,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故事。军事决策三人组,李德、博古、周恩来,李德的强势与傲慢,博古的盲目和顽固,以决策者占多数的名义,把当时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完全寄托在一个不懂中国军事国情,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外国人身上。

在蒋介石地上五十万兵力围追堵截,天上两百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八万多中央红军扛负着沉重的物资艰难突围。为了掩护中央主力,战斗部队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苏维埃,保卫毛主席。抬着棺材,里面什么东西不得而知,抬着印钞机和只能在苏区流通的钞票,还有其它大量物资,中央主力仿佛一支翻山越岭的运输大队,在炮火和泥泞中蜗牛般前行。

剧中有几人的个性颇为值得称道:李德的夫人愤怒地要和李德离婚;彭总眼见战友们伤亡惨重,恨不得一枪毙了李德。而博古张口闭口“共产国际永远都是正确”的论调,则像极了一个无脑木偶的嘴脸。

血战湘江观后感600字4

今天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电影,真是震撼人心、震撼天地;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湘江战役是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决定而开始的,每想到这,我都不禁疑问,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不知道后果吗?

毛主席领导的二纵队,辎重繁多,步履维艰,行军速度缓慢;毛主席多次请求卸下却无功而返。轰炸机一直在上空盘旋,炸弹像暴雨般无情地落下,轰出一个个炮坑;但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赴汤蹈火,并且把自己的药给战士们——“他们比我更需要!”把那爱的光辉洒在了每一个战士的身上。自己休息,绝不可能!

可是,坏消息不断传来——枫树角面临失守!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中央火速派三十四师前往增援。但是,晚了,十八团的战士们实践了自己的使命“誓与阵地共存亡”,全团牺牲,把自己献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新圩战斗也是激烈,鲜血已经注满了深深的战沟,每倒下一位战士,那红色的“水”便喷涌而出,如同针一般刺在我心,心痛得久久无法呼吸;但他们没有妥协,依旧在挺,挺到毛主席过江!

湘江的水是红的,岸是红的,人也是“红”的。大部队过江了。

与此同时三十四师的师长陈树湘,也成功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断后时,不幸中枪,但为了不做俘虏,他扯断了自己的肠子,自尽了。

最后,在党领导召开会议的中途,一位青年匆匆忙忙地闯了进来,找毛主席,干什么?做红军。当他得知自己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时,他没说什么,只是噙着泪水,一直坚定地望着军装上发亮的红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对战士们而言,阵地,就是最好的墓场!感谢他们,感谢毛主席!向着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们,为我们大开光明之路的人们,致敬!

血战湘江观后感5

近日,我观看了《血战湘江》。

《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长征期间强渡湘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故事。影片中,红军由于李德、博古的严重左倾错误,走上险路。红军纵队最终在各个红军军团的保护下渡过湘江。

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人物是值得关注的。先是李德,他自傲,听不进他人的建议,纸上谈兵,让许多战士死于他的错误决策,在遵义会议上还拍案走人,是典型的死不悔改之辈;然后是毛泽东,他清晰地判断出己方决策的失误,勇于质疑高层,遭怒斥后不利用人际关系夺权,忍气吞声,用实际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最终在遵义会上和平地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集中纠正了博古、李德决策上左的错误,成功地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表现出了一位领袖应有的智慧与手段还有观念;接着是彭德怀,他虽然也明白高层的决策有误,但急于立刻纠正,耐不住性子,手段和头脑与一位领袖有着大的差距,也透露出了他对毛泽东的信任性;最后是博古,他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三人团的一员,但却盲目相信李德的决策,缺乏主见,最终与李德酿成大错,但他知错能改,听得进他人的意见,还有几度领袖风范。

这就是我 的感触,希望大家也能观看此部电影。

71 198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