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飘》有感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读《飘》有感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读《飘》有感【第一篇】

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飘》便轻而易举的融入了我的心扉。从此,那片生长着大片大片棉花的红色土壤便成了梦中最美的风景,羡慕那个叫斯佳丽。奥哈拉的少女,得天独厚的将父亲的刚毅和母亲的绝美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的宠儿。生活于她,原本幸福。丰足。宁静。但是,有人曾说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一个如此倔强,执着的女子也许注定会演绎传奇…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当归来的塔尔顿兄弟神秘的把斯佳丽的梦中情人——阿希礼即将结婚的消息告诉她时,年轻的斯佳丽的明净天空飘过第一块阴霾,这也由此酿成了斯佳丽一生的情感悲剧。阿希礼是特别的,他的神秘与含蓄引发了斯佳丽强烈的好奇,只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懂得,让自己迷惑的人,注定是与你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人。阿希礼是明智,所以“懦弱”的选择了回避……很多年以后,斯佳丽依旧割舍不断对阿希礼的情愫,才会一而再的忽略现实中的真爱。与许,有很多的人,原本我们已经不爱了,只是可是曾经的那份美好感觉却在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美国南北战争的到来将斯佳丽的生活拦腰截断,从此昔日的美好已成往事,战争将痛苦。瘟疫。伤痛。饥饿等一切不幸降临到南部州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最初那些母亲去世,父亲痴呆的日子里。曾经的那个十七岁的青涩少女逐渐成长为塔拉庄园的新主人,生活将巨大的落差横亘在她的面前,简单而勇敢的斯佳丽学会了忘记回忆,面对生活的苦难,她总是告诉自己“等有时间再想”。她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摆脱饥饿和噩梦的折磨。那时的斯佳丽是孤单的,一个人去方丹老太太家;一个人前往十二橡树庄园持瓜果蔬菜;一个人应对塔拉的危机;忘了玫兰妮的友谊和瑞特的爱。所以才会一个人在浓雾弥漫的梦境中狂奔不止,只是她的孤独她并未知晓。在现实的世界中,斯佳丽一直生活在现在,而在情感的'世界中,她一直生活在过去…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剧。

一直很喜欢《飘》中瑞特的这个角色,欣赏他的矛盾型的人格:貌似很花心,其实很专一;所以才会一直割舍不下那个抓起杯子砸门的斯佳丽。貌似很坚强,其实很脆弱;所以才不能忍受斯佳丽的虚情假意和欺骗。貌似很勇敢,其实很脆弱,所以才会强压下深沉的爱意…如果说,斯佳丽是一个任性。执拗。勇敢的公主,在不期而遇的乱世中,饱受惊吓却依然昂扬,那么瑞特和玫兰妮则是她的守护神,一个用温厚的大手牵她走出了死气沉沉的寡妇生活,教会了她乱世中的生存法则,用无尽的爱和包容呵护着她,而玫兰妮呢?她一直“固执”的相信斯佳丽是个善良而勇敢的人,就算世人都唾弃斯佳丽的时候,就算阿希里和斯佳丽的秘密被公开的时候,她依旧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用她弱小的身躯庇护斯佳丽躲过了人生一次又一次责难,只是这些,年轻的斯佳丽并未发觉,不想去过多的嗟叹斯佳丽的愚昧,只是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逃得出这样的悲剧轮回,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往往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故事的最后,玫兰妮去世了,斯佳丽一生唯一的女朋友去世了,恍惚中斯佳丽忽然忆起,当年她杀死那个北佬的时候,弱小的玫兰妮举着军刀站在她的身后的情景,原来这样的玫兰妮一直存在,默默地站在斯佳丽的身后,给她勇气和力量,而自己傻傻的从未发觉…最后的最后,大雾弥漫的梦境出现在玫兰妮离去的那个晚上,斯佳丽痛苦的不能自己的在迷雾中狂奔,又迷茫有害怕,直到家的那边从瑞特的房间传来温暖的灯光,一直不明白自己在梦中到底要奔向何方,原来是在寻觅一个温暖的港湾…

或许《飘》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部爱情名著,但我却认为它是一部关于人生情感的小说,因为在这部小说中和爱情一样动人的还有友情和亲情。主人翁斯佳丽的一生是充满缺憾的,正如很多人一样,我们往往信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殊不知曾经的那些美好感觉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同样斯佳丽坚持想要挽回的只是自己年少时受挫的骄傲和虚荣。“痴”一个字,“悔”一个字,活在自己坚持中的人往往会错失人生中更加美丽的风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的一生又是完美的。最温厚的亲情,最绵长的友情,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她一样都不缺,而且她也是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只是一颗心被过去所累,来不及珍惜,来不及回馈,来不及也给他们同样厚重的情意……

《飘》读后感【第二篇】

时间在人的味蕾上跳动着,抽出了什么,又注入了什么,人的味觉在不断改变。品味的最好疗法是去一遍一遍地品尝、回味。

我想品读经典更需如此。第一次读《飘》时,品的是爱情。早从中国经典里坚定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观念,便固执地认为爱是要放弃一切,哪怕是放弃生命,也要化作双飞的蝶,相守生生世世。那时我不喜欢郝思嘉,她是个功利又极富心计的女子。

全世界的男子只是她变强的阶梯。她虚荣、偏执,像是戴着女神面具的狼,桀骜不驯。我更喜欢媚兰这个温婉的女子,她是轮明月,流动着月华,就那样温润了人们一颗疲惫的心。我想,若我是卫希礼,我也会选媚兰为妻的吧。

看郝思嘉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像看一场事不关己的戏,冰冷漠然,只道她是爱情的叛徒,把美丽的童话瓦解得支离破碎。上天便来惩罚她,让她总是在失去中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晃很多年,我才知道,很多事情我不懂,现实不是童话。很多时候,周围一片迷茫,想要放弃时,依稀见到了那样一个女子。

于是再翻起微落尘埃的《飘》。

这一次,我看不懂爱情,我只看到了人;我看不懂童话,我看到了真性情。

我想,她美得真实勇敢。

她没有戴着天使的光环,因为她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她的身边有纷飞的战火;乱世中,柔弱只会让她化为落花,所以她选择了勇敢,为自己换上了男人的脊梁。她嫉妒成性,深深地恨过“夺爱”的媚兰;可是她的生命里她舍不得完全抽走善良,于是保护着在童话中幻想的媚兰。她柔弱无比,在不同的男人面前会泪眼蒙眬,用眼泪赚取世人的同情;可转过身,她的刚硬会让世间的男人望而却步……

世间所有极端的性格,纷繁杂乱,却是如此完美地融成了一个郝思嘉。正是因为这矛盾而又统一的融合,她的美倔强而真实。

记得一个细节:她用柔嫩的小手刨着土,踉跄着寻找食物,四周黑暗成了忧伤。她恐惧着却无悔,她愿用染血的手换回家的美丽。

她是一只蝴蝶啊,她的生命原本该充满了鲜花与阳光,就算飞不出沧海,又有谁忍心去责怪?

她是一只最美的蝴蝶,骄傲地飞过苦难之海。书中最后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想,明天,她会收获爱情的,我祈祷着她的明天和我的明天。

下次,我期待着时间给我的舌头以新的赏赐,我将品读出另一种《飘》的味道。

《飘》读后感【第三篇】

第一次读《飘》的时候,还在大学里,看完后,留下最深的印象,应该是作者的写作功力和那些精彩的对白。第二次,是在参加工作后,那段时间极其烦闷,于是读了很多的小说,《飘》是其中的一本,当时感叹思嘉命运的坎坷、南北战争所带给她的种种磨难以及她最终爱情的失去,从她身上感受一种的坚强,也学会了说:“我现在不想,明天再说吧”。于是,面对所有的挫折,面对所有的不解,用一种自我麻醉的心态,轻轻带过。

现在,再读《飘》,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心态。

少女时代,思嘉爱上了艾希礼,当艾希礼跟媚兰结婚以后,她冲动之下把自己嫁给了一个根本不爱的人。丈夫死了,她没有悲伤,然而,她却因为艾希礼不得不跟所有的人一样去做农活、扎栅栏而痛苦而心疼,又一次出卖了自己,嫁给了一个不爱的人,换来了塔拉农场的安宁和艾希礼等人的生活保障。但到最后,却发现,她的爱情就象她缝制的一套精美的衣服,艾希礼骑着马跑来,他显得那么漂亮,那么与众不同,她便把那套衣服给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适,也不想看清楚他究竟怎么样。她只是一直爱着那套美丽的衣服,一种虚构的爱情,一个虚构的爱人,而根本不是艾希礼这个人。因为虚构,她根本不知道她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一个什么样的爱人。

我喜欢思嘉,她是一个率性的人,敢作敢当,从不掩饰,为了她虚构的爱情,无怨无悔的付出。为了不伤艾希礼假清高的面子和虚伪的圣洁,她不敢再在艾希礼面前谈论感情,生怕一涉及此类话题,艾希礼会跑会躲,从此再也见不到,听不到了。为了艾希礼一句话,就跟瑞德分居。因为她所有的情感与用心都在艾希礼身上,所以,感觉不到瑞德对她的感情。直到最后,当她失去了所有的人之后,才明白她是爱瑞德的,因为他和她一样---坚强、无所顾忌、热情而粗俗。才了解瑞德曾经为她所做的一切:在义卖会上,瑞德看出了她不甘心寂寞的心情,便把她领出来跳苏格兰舞;瑞德帮助她摆脱了服丧的束缚,瑞德在亚特兰大陷落那天晚上护送她逃出了炮火连天的困境,瑞德借给她钱让她回家,瑞德听见她从那个恶梦中吓得哭醒时给她以安慰……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当她醒悟,奔跑回家时,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我的爱已经消磨殆尽了,”瑞德告诉她,“被艾希礼·威尔克斯和你那股疯狂的固执劲儿消磨殆尽了。你固执得像只牛头犬,抓住你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我的爱就这样被消磨殆尽了。”

爱一个人太累,爱使瑞德精疲力尽,对于思嘉,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思嘉不是太固执的抱着自己的幻想;如果瑞德不在他心爱的女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感情,维护自己的自尊;如果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坦露情怀,真诚沟通;如果他们在所有的过程能够不互相伤害;如果……

为什么一切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去珍惜?为什么要等到无可挽回,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与期待的?生活没有如果,人,一生都在旅途中,走过了一村,错过了一站,无法回头。即使痛定思痛,但失去的永远是心里的最痛,那印记是一生也无法抹去的。所以,我不得不欣赏思嘉的那种坚韧不拨。最后,瑞德走了,无法再面对他曾经全身心爱着的女人,思嘉却想着,“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有期待,就会有生活下去的希望与信心。

但愿天下爱着或正准备去爱的人,都能从思嘉的感情中,有所领悟,珍惜现在拥有的,呵护那颗敏感而脆弱的爱人的心,别让一切随风而逝。

《飘》读后感【第四篇】

《飘》是我接触的第一部世界名著,后来被译为《乱世佳人》。小时候的邻居是中学历史老师,他们一家总是比较安静,家里没有电视柜,却有一个大大的书柜。这部名著就是他家的姐姐借给我看的。这部书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反复回看。曾经为郝思嘉的初恋而惋惜伤感,暗自垂泪;也曾因她的坚强勇敢而倍受鼓舞,重拾信心。.。.。.

暑期重读这本书,我发现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情节:郝思嘉的父亲站在高大的老橡树下对她说:“这世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电影中的一幕也在脑海中再现,郝思嘉和父亲站在一棵巨大的老橡树下。当镜头转向远方,夕阳下红无边的土地和晚霞映红的天空浑然一体。树与人都显得那样渺小。在我心头引起了强烈的震撼。虽身住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心却总是向往田野和泥土的芬芳,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美好。也许只有在这大自然里,我的身心才可以归复平静,属于自己。

回忆我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六岁之前在乡下生活的日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中疯跑,寻些嫩绿豆荚、豌豆尖、青茄子,甜茅根嚼吧嚼吧来安慰缺滋少味的味蕾。在雨后的小树林里采蘑菇、摸爬叉,再用洗净的灰色瓦片装着撒上些许盐粒,拿到村头烟炕(烤烟叶的大火炉)上,请守炉的人用长长的铁铲把瓦片送入烟炕深处,静候片刻便可以和小伙伴分享美味了。这些纯粹的清香味道留在灵魂深处,甚至常出现在梦里,至今没有什么美食可以替代。

来到油田,偶有机会接触田野是在每年十月份左右,可以挎着小篮去农民收过花生的地里刨花生。刨多少花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光着脚踩在沙土地上,重新感受着泥土的柔软,呼吸带有泥草芳香的空气,心头的轻松愉快无以言表。

上班后,单位后操场的围墙边,有一大块空地鼓励老师们认领。我毫不犹豫报名。趁着双休日忙碌一天,香菜、小葱、小油菜、蒜都安然躺入被我修葺平整的各自领地中,静待重生。腰酸、腿软,再算算投资,买种子、肥料!看我在菜地辛苦劳作,同事站在我身后不解地问:这些菜在市场花不了几块钱就能买一大把!你图什么呀?我没有考虑过,喜欢,就做了。怎么回答她呢?一定有什么吸引着我,细想从中收获的乐趣:荒废的黄土地在我精心侍弄下变得肥沃起来;播下喜欢的菜种开始期待发芽;看到幼嫩的小苗钻出地面;拔草捉虫让菜苗欣欣向荣;吃到自己地里的放心蔬菜;与朋友家人分享有机食物的纯美味道……使我爱上种菜的也许是灵魂深处对泥土的热爱和幼年田间美好经历的记忆吧。

71 634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