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实用【推荐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实用【推荐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一篇】

现在的幼儿体质越来越差,其实这跟他们的进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不想吃饭、吃饭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吃饭时间很长、吃得满桌都是…… 这些都是不良的进食习惯。一个班级里面吃饭快的孩子跟吃饭慢的孩子相差太多了,有些吃饭慢的孩子一顿饭可以吃半个多小时,有的时候饭都冷了,可是小孩还没吃好。而有些孩子吃饭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上、桌子上甚至是地板上吃的都是米粒还要一边吃饭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

这些小朋友已经算是好的了,与他们相比还有一些孩子更让人头痛,他们就是挑食、偏食的孩子。其实幼儿园里每天的菜和点心都是根据营养成分搭配好的,而有些小朋友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不吃,有些小朋友只吃荤菜不吃蔬菜,有些小朋友碰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要吃两碗,自己不喜欢的一碗饭就只吃几口,这些孩子真的很让老师和家长头痛。

2、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有些小朋友到中班了每天睡觉起来穿衣服都不会穿,而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总是把裤子、鞋子穿反,只要一个不留意,那么那天那几个孩子就是穿反了回家了,而当家长来接的时候看见自己孩子的裤子、鞋子是穿反的,心里面一定会责怪老师。其实那一天老师只是一个不小心没去留意。

(二)上课常规习惯

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知道,管理幼儿就宛如栽培小树一样,要时常给它培土、施肥、浇水,将它多余的小叉剪掉,使它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如果不对小树进行精心的管理,任其东倒西歪,树叉横生,那么小树就难以成材,只能成为火中燃物。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规规矩矩,而有些小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而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动作不停。叫喊、讲话,当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喜欢插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些孩子自己非但不认真上课还要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影响课堂秩序。一下课便像利箭一般冲出教室,到处奔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惹事生非,难以安静。但是让孩子去做运动或者玩乐时,就开心极了,好像放了缰的野马一样,特别来劲。

(一)纵容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所以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案例: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栋栋,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很宠他,所以他什么都不会,吃饭要老师喂,衣服不会穿。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听。有一次,我们已经在上课了,他妈妈刚刚抱着他进来,而他在哭。情况了解下来才知道,原来是橡皮泥忘在家里没有带来,我们两个老师又哄又骗,可对于他来说一点都不管用,还是要妈妈回家拿,没办法他妈妈只能回家帮他拿。后来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在家里他已经习惯了,吃饭什么都是喂的,而且要什么爸爸妈妈总是会满足他,他妈妈说他去超市看中的东西如果不帮他买他就会睡在地上哭,弄的家长没办法只能满足他,所以他已经习惯了。

(二)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等等。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如今的小孩子大部分都是有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一辈人的素质肯定不高,有些坏习惯当然也是很难避免的了,而小孩子长时间跟他们在一起,就会有影响了。模仿真的是小孩子的天性,为什么说一个怎么样的老师交出怎么样的学生,理由就是在这里。孩子认为老师、家长说的话,做的事总是对的,所以他们会模仿。

案例:一次我在上课,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小声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第一次我看见后提醒他不要说话,后来他又讲了,我叫他起来问他:“你来跟我说说看,刚才老师讲的什么东西。”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他回答出来了。可是我还是批评了他:“不要以为,其他老师说你聪明了,你上课就可以不听了,就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了。”后来下课以后,我听见好几个小朋友都走到他那里也去跟他说我上课时说过的话。这些孩子好的没学会,不好的一学就会了。

(三)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孩子的有些不好的行为,一次没有人阻止他,他就会有第二次,慢慢的有第三次、第四次,不断地重复就变成坏习惯了。

(一)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重视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与学校老师要经常交流,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教师也可以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这样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环境

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也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言传身教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在与孩子、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小孩子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老师的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总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二篇】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三篇】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四篇】

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幼儿午睡,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睡眠状态。

1.光线要适宜。

如浅蓝的色调柔和的光线会使人产生睡意,要适当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

2.空气要新鲜。

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可开个小窗。

3.室内布置要得当。

这学期我们对环境布置作了调整和更换,图案以景色为主,人物、动物的形象和神态也非常注意。如:夜晚的天空,月亮在微笑,小星星在闪烁着光芒,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使幼儿在既美好又宁静的环境里,快速入睡。

4.播放催眠曲。

在午睡中我经常播放优美、舒缓的催眠曲。让孩子们躺在小床上,倾听优美的音乐,在老师的爱抚下很快入睡。

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往往被忽略的环节,我在指导午睡活动中本着“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既避免强烈运动,又不能让幼儿静等。

1.组织幼儿听故事和欣赏音乐。

在进餐后,我经常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收听一些录音故事,或让能力强的幼儿讲故事,这样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又能培养幼儿爱好文学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其次,我还准备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和歌曲,包括一些古典名曲,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学会感受音乐的美。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保持幼儿情绪的安定,为午睡做好准备。

2.组织幼儿散步。

带幼儿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草坪上或树下坐一会儿,互相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无穷的乐趣。睡前散步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有利于气血的流通,使气顺血和,由此而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此外,睡前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吐故纳新的结果会缩短初睡至熟睡的过程,这对幼儿是有益的。

3.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睡眠儿歌。

为了提高幼儿对午睡的兴趣,明确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我教幼儿学习了一些好听的儿歌,如儿歌《午睡》:

“树上的小鸟静悄悄,花园里的小花微微笑,鱼缸里的鱼儿睁大眼,看着小朋友来睡觉,脱下衣服叠整齐,脚上的鞋轻轻摆放好,轻轻的盖上小花被,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刚开始,班上绝大多数幼儿都不会穿脱衣服,我就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并进行家园同步教育,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能做到正确迅速,而且有序。

通过这些小事我发现有些时候不要强制性地向孩子灌输一些道理,而要采取一些有效又易于被接受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改正缺点。

有的老师认为,睡着了的孩子不用去管,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作为教师不能认为幼儿入睡了就万事大吉,去干别的事,甚至离开寝室。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指导幼儿午睡,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1.如幼儿睡觉的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其健康,严重的还可能发生窒息或呼吸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留心观察,巡回指导。

2.有的幼儿咬牙齿,说梦话,做噩梦时大喊大叫,这都需要老师耐心抚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

3.有的幼儿有尿床的习惯,这又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设法纠正,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就医诊治。

总之,午睡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教师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及时解决。午睡的良好习惯如果不注重培养,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我们付出一片爱心,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五篇】

尊重孩子、做孩子认真倾听其心声的朋友。得到孩子充分信赖,让孩子能够做到对您畅所欲言。适当加以引导,对孩子要自信和信任。启发诱导。明知故问,指点途径,让孩子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孩子求知的欲望。

二、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从家长的身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有表率意识。表率,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及时纠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孩子刚从幼稚园步入到正规的教育机构,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毛病。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了,也听懂了。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可能就做错。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容易写错字或答错题。而此时,我们的家长就会非常的生气和恼火,冲动的想揍他一顿,以解心里的怒气!而在这时、我们则必须冷静,冷静的分析,冷静的面对,冷静的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粗心,自己的错误,不在重蹈覆辙。因为:我们需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搞的复杂和扩散。否则:日积月累,难免不给孩子的心里覆上一层恐惧和阴影。等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时,恐怕已悔之晚矣!

四、给孩子信心、磨炼其意志,知难而进

五、孩子是一匹马,家长就是一条鞭

爱孩子、就要给他的学习和行为作出一个明智、明确的规范,不要一味的娇、宠。否则:您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经历、才会懂得,有了懂得,才会有所得。

六、顽皮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学习不努力的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会变的非常的机智和敏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但: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

七、让孩子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定量喝水。

(二)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三)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等等;能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家长切记包办代替,要学会等待。如晚上请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

同时,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可能我们有好多的父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已经有较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了,在家里就免了,让其尽可能放松一点。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成方圆”,因此,在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如: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外,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不要随意吃零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拒食。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

树立榜样,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六篇】

教过我孩子的老师,都很赞赏他的好学。他只有6岁,可看过的书却不少,因此知识面较广。而让我们家长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较好。下面我着重来谈谈我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光线充足、空间适宜、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是孩子非常需要的,可以把环境分成两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环境方面,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放书的地方,使孩子可以随时翻阅,这不仅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利于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其次,精神环境方面,幼儿的言行方面大多来源与模仿,幼儿长期生活在一个阅读气氛的家庭里,久而久之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受家长的言行而影响。利用节假日,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图书馆里去,在那里孩子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

二、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孩子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幼儿的情感感染性较强,从情感入手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起初,我们要向他们讲解一些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故事,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科学的选购图书

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读物应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帮助孩子阅读活动逐步地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图书应以面鲜艳丽吸引孩子的注意,内容简单具体,生动有趣,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文字优美简练通俗,以利于孩子的理解,丰富多样的图书,使孩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可供孩子阅读的图书极多,选购时要针对孩子年龄特点,选购一些可读性较强的图书。三岁以前,我们选择一些以家庭为主题的简单图书,如《婴儿画报》等。三岁以后,我们选择一些多种类别的图书,如《幼儿画报》等。要多鼓励孩子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四、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阅读是指本人看书的一种行为,但孩子各方面的发育还未成熟,其阅读活动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一)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知识,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例如:散文诗《秋天》,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内容特点,我首先引导孩子观察秋天的景色,了解四季的变化,再利用图片上对秋天景物的描写,来理解《秋天》这首散文诗。这样既可使孩子感到新鲜有趣,同时也从中丰富了知识,扩大了眼界。

(二)为了使孩子养成动脑的好习惯,应对孩子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来回答。孩子最初的阅读方式,主要依赖父母的朗读,他们自己是在用“耳朵”读书,例如: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当读到大灰狼来敲第一只小猪门时,我突然停下提问他:“小猪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给予他一次想象的机会,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通过这一手段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常用字,由于是在阅读中,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一些汉字的理解,而不是孤立的去识字。正确的引导,孩子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我们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兴趣是随意的、脆弱且短暂的,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强化。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爱护图书:让孩子知道图书的制作非常艰辛的过程,培养其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二)阅读姿势:身体要坐直,书放平,不要离眼太近,这样可以预防眼病的发生。

(三)阅读的方法:阅读时,应翻开第一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看边点读,引起孩子想自己看书的欲望,家长正确的阅读方法也能给孩子起一个很好的直观示范。家长注意监督,这样更能强化孩子自己的境况,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这里可以提供几种方法以助你一臂之力。

首先,请意识到,如果读的是好书的话,那么阅读就是一件很的赏心悦目的事情。如果书比较令人生厌(或者是极为艰深难读的书),你不得不强迫自己阅读,那么无疑是一件苦差事。如果一本书读了好多天仍无法体验到阅读的快感,那就考虑把它丢到一旁,找本真正喜欢的书来读吧。

《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七篇】

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幼儿不宜剧烈运动,散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也是幼儿最高兴做的一件事。带幼儿在操场上、小区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在草坪上玩耍,观察花园里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或在台阶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互相聊一聊,自由交流,或引导幼儿捡一捡草地里的杂物放在纸篓里,幼儿会乐此不疲,睡前幼儿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

好多孩子喜欢操作活动,我就组织幼儿到生活区玩一些给娃娃扣纽扣、给娃娃穿衣服、穿袜子等自理能力的训练活动,并让幼儿玩一些益智的游戏,像手指套圈、串珠、插鱼鳞和拼图等,通过各种有趣的安静游戏,幼儿原来高涨的情绪变得稳定下来了,我发现幼儿入睡时也能较为安静。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贴花纸来鼓励他们。因此利用贴花纸再加上鼓励性语言,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着老师讲着故事入睡,是孩子的一大幸事。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深深吸引着孩子,让孩子很快安静下来。所以,在幼儿午睡的时候,我不急于喝令幼儿快快的睡去,自己伏案工作,而是花点时间、讲一些孩子们喜欢听的故事,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中不知不觉愉快的入睡。

我班个别幼儿还存在一些睡眠障碍,诸如,有的幼儿会摸小鸡鸡,有的需要心爱的依恋物,有的喜欢玩着纸睡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等大部分孩子入睡以后,再坐在未睡孩子身边,轻轻摸摸头,转移孩子的念想,并采取鼓励方法。

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还需要家庭的配合。有的家长本身自己就没有一个良好作息习惯,家长晚睡晚起,影响了幼儿的睡眠。所以我们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配合,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良好的睡眠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保证每一个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八篇】

今年的继续教育培训,我们改为网上培训,网络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张向葵教授讲的,通过网上学习让我清晰的了解到幼儿需要培养的几大习惯如下: 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说话习惯。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教育活动是一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习惯是被我们忽视的,同时我们对孩子的习惯要求“一天一个令”及“不能很好的坚持”是在工作中影响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新学期即将开始,结合学习,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巧设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应在环境方面下足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二)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从而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在幼儿养成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三)积极鼓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小贴画等加以强化,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家园配合,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养成教育工作产生实效。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来培养。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总觉得孩子表现出的问题很多,但自己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改变,昨天听了之韵老师学习习惯系列第一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茅塞顿开,原来问题都出现在我自己的身上。

1、学习无序,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课外作业时边写边玩。

说来惭愧,越越在学校表现情况我真的不太清楚,与老师沟通很少,不知道上课注意力集不集中,在课堂上写作业是不是也象在家一样,边做边玩,看来今后得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越越在校的表现。

2、写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越越在写字方面总体来说还不错,写字工正,字迹清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偶尔也会出现没看清生字就开始写,以致出现错字,到第二天默写还是错的,如:“群”;数学方面,经常粗心大意,“+”“-”号没看清楚就动笔了,有时很简单的数学口算,也会出错。

3、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4、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这两种现象在越越身上表现比较明显,一会儿玩玩橡皮,一会儿剥剥指甲,一会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旁边看着心急,有时实在忍不住就在旁边催促,孩子动笔没写几个字,又是老样子了,几次下来我就忍不住要发火。

5、孩子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6、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

1、家长不懂何为习惯培养,缺乏相关知识.

2、家长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做不到,无法要求孩子效仿;

这两点可以放在一起来说,平时在家,我也比较懒散,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会影响到孩子,可以说,孩子长这么大,从没刻意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所幸孩子也没有养成很多坏毛病),所以说到习惯培养,我感到迷茫,好习惯有哪些,自己也说不清楚,更别说让孩子拥有好习惯,很幸运能加入七彩阳光,让我能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虽然我还加入不久,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学习,我和孩子都会有进步的。

3、对于指导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时情绪掌握不好,容易对孩子发火、甚至会打骂孩子。

情绪不稳定,用话语中伤孩子,发火,打骂,是我以前一贯的做法,加入七彩阳光之后,我对孩子已经多了几分耐心,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说话尽可能心平气和,但有时还做得不好,一定要反醒再反醒。

4、缺乏长期坚持的精神,往往是孩子没有放弃,却是家长却因为坚持不下来而放弃了。

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自己就是三分钟热度,有时对孩子定了个目标,执行几天自个儿就忘了,更别说让孩子坚持。

6、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突出,总认为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自己无关。事实上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大都是家长问题的集中暴露。只是家长缺乏这种折射效应的认识罢了。

在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问题在孩子身上,只看到别人的孩子有好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而且自己对孩子期望也较高,总觉得不尽人意,所以经常数落孩子,原来问题都在家长身上,错不在孩子,让孩子白白挨了这么多年的骂。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的关系。玩和学同等重要。

2、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用脑学习的意识

以前越越写作业我从没考虑过科学用脑的问题,坚持要她写完作业再玩,原来脑子用了30-40分钟是要休息的,家长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强迫孩子做事,往往事与愿违,越越的作业边写边玩的问题跟这也有关系。

3、家长要给孩子预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4、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构建时间意识。

孩子没有时间意识,做事磨蹭,作业做完基本就没有可支配的时间。听了韩老师建议制订了作息时间表,给孩子买了手表,可孩子对钟表认识有困难,手钟戴在手上也只是个形式,没有起来作用,这也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5、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

6、及时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7、不加作业

加作业会养成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是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破坏孩子快乐做作业的习惯。有时越越做完作业我会要求她语文把扩词背背,数学再出几道同样类型的题练练,这时孩子特别反感,一直强调说老师没说要做,有时还委屈地掉眼泪。以前一直没意识到这样做会破坏亲子关系,会让孩子讨厌学习。

8、家长要从亲子沟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亲子沟通是我的薄弱环节,加入七彩阳光后,我正在努力学习亲子沟通。

9、家长要清楚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与生活习惯养成同步进行的。

过有规律的生活是我加入七彩阳光后实施的第一个件事,我给越越订了作息时间表,每天几点钟干什么事,都详细记录下来,执行两天下来,越越基本上都能按时间表上的内容逐项完成(要求比较宽松)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九篇】

摘要:幼儿园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平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通过给予适当期望,开展科学游戏,实施合理评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有极大的兴趣。幼儿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独立活动,开始模仿与学习各种技能。在幼儿阶段,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学的重点。幼儿园,是儿童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接触与发现社会的重要阵地。幼儿教学工作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让幼儿成为优秀的儿童,而不合理的引导,很有可能将幼儿引入歧途。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单方面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都是重要的培养对象。下面,我们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1.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关系到幼儿个人的健康问题,也关系着幼儿园的卫生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很多,如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手部、面部的卫生等。保持好个人身边的环境清洁度,学习正确地使用纸巾与手帕。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的个人卫生与整洁作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出发点,让幼儿时刻保持自己日常用品的整洁。

2.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主要是合理膳食,早睡早起,注意进行身体锻炼。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合理膳食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幼儿意识到三餐的重要性,不挑食,认真对待吃饭这件事。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让幼儿少食多餐,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幼儿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让幼儿对学习保持热情,可以长期且高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养成读写习惯与姿势,学会爱护图书与工具,会加强幼儿对学习这件事的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很好地服务于幼儿未来的成才。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尝试着让幼儿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幼儿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4.品德习惯。

品德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思想品德水平的形成与发展。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幼儿爱祖国、孝父母、遵守纪律、诚实守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许多幼儿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朋友与自己的同伴打招呼,向老师问好,这都是良好的品德习惯,彰显着幼儿个人素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需要得到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在幼儿教育改革的今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也不断丰富起来。

给予幼儿适当的期望,会促进幼儿在更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果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没有期望,幼儿就没有成长的动力,幼儿很难形成自主性的进取心。对于幼儿的教育期望应当是合理的,太高的期望会使幼儿产生发展压力,一旦达不到家长与教师的预想,幼儿的发展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期望,促进幼儿快速成长。

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幼儿的品德习惯之时,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游戏来组织幼儿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小组游戏,比如吸管传球。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人或者四人的小组,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吸管传球游戏。规定时间内传球最多的小组为胜利小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当幼儿因为小组失败而责怪合作伙伴时,教师需要这样引导幼儿:“小组的失败是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责任,只要你们心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就好了,结果并不重要。”在游戏中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会建立起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更加淡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幼儿之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为了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肯定。每一位小朋友都希望得到表扬,在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幼儿教师需要利用充分肯定让幼儿认识到该行为的正确性。在表达与不表达的情况下,幼儿会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当小朋友向自己的同伴大喊大叫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制止。当小朋友主动在饭前洗手时,当小朋友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时,当幼儿主动和教师打招呼的时候,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小朋友们充分表扬,让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并将其发扬下去。

综上所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为期较长的教学工程,师生与幼儿的共同努力与坚持,才能促进幼儿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的身心发展才刚刚开始,当代幼儿教师要尽力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教育的成功,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让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敖妮娜.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简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第十篇】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一、发现幼儿的优点、及时的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我带中班时,有一个孩子,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常常被他搅乱。每次活动时,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将别人推倒,批评教育对他一点效果也没有。就在我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他的优点。有一次户外活动,他站在一根木桩上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激发幼儿的情感,真挚的鼓励,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倒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一个刚入园不久的`孩子,哭闹不停。有一次,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他还在不停地哭。我走过去轻轻地擦掉他脸上的泪水,微笑着对他说:“哭多难看呀,你看你不哭多漂亮。老师这里有一块小手怕,它想和不哭的孩子交朋友。老师相信你是一个乖孩子,你看小手帕正对着你笑呢。”这个孩子听完我的话,睁大眼睛望着我,竟咧开小嘴笑了。我亲切地抚摸着他的脸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真乖,笑的真好看。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鼓励鼓励他。”然后我亲切的抱起他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事后,这个孩子的家长对我说:“老师,今天我的孩子主动要上幼儿园,他说老师喜欢他,说他乖,他再也不哭了。”在那时,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点头,或是一声惊喜和赞叹,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真心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树立幼儿的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其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到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不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到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不几天后,有一次上楼梯,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走在旁边的幼儿马上去扶他,并对他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了良好表现的纽带。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是一个摔跤的孩子,我因心情不佳,随口说了一句:“你就知道哭,不会自己爬起来,一点用也没有。”这孩子听了我的话,哭的更厉害了。周围的孩子则用手指着脸说:“没用,只知道哭,老师不喜欢你,羞羞脸。”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产生了如此想不到的后果。由此说明,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5 3361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