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教案(优质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班教学教案(优质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儿中班教案【第一篇】
教案的基本内容
1、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可以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3学时)编制一个教案。
2、根据幼儿年龄和接受能力,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年龄段,来设计内容。
3、教案设计要有自己的风格,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道具、游戏、引导、手工等步步引入课程。
4、教案编制基本格式
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活动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活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活动准备:是指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都要用到什么,以及在课前需要准备什么等。在这里面有材料准备、环境准备、经验准备、知识准备。
活动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活动延伸:(布置手工或与家长的互动等)
(活动评价):教师可以自己做教学过程中的感想及启发总结,便于个人的存档及提升。
中班教案【第二篇】
活动背景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家家庆团圆,祭月、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影响很大。为了让我班的孩子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以中秋节为契机,开展了“快乐的中秋节”主题活动。目的在于综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在了解中秋节内涵风俗的基础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本课在中秋节后进行,小长假归来和孩子们聊天,有意问问有关中秋节的事情,在集体交流中丰富相关经验。聊到赏月时,李文博辰说“月亮里有嫦娥”,朱馨语说 “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高蕴杰抢着说“嫦娥吃了不死药”……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借助视频给他们讲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通过故事与交流,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活动二: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和表现力。
3、加深幼儿对我国民族节日的理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本课借助中四班的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展示歌词,形象生动,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歌词和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
活动三:手指游戏《月亮谣》
活动目标:
1、借助助手指游戏学习歌谣。
2、了解月圆月缺的变化。
本课通过和孩子们连玩手指游戏边念歌谣,明朗的节奏和形象的手指动作让孩子们不但很快学会了歌谣,而且知道了月圆月缺的变化。
活动四:古诗《静夜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静夜思》大多孩子都会背诵了,这首诗,语句朴实,没有奇谲的想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是却敲开了每个思乡游子的心扉,所以体会诗句里流露的情感成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和欣赏歌曲,来体验孤独悲伤的思念之情,歌曲的渲染更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氛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有根有故乡的人。
活动五:美术活动《月饼圆圆》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中秋前一天,幼儿园的点心就是香香的月饼,假期回来时又和孩子们聊起了月饼,他们能说出月饼的各种形状和味道,已经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食品,今天我就组织了美术活动《月饼圆圆》,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心中的美味月饼。设计过程中,有意引导孩子以各种曲线为月饼画上花纹,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设计自己喜欢吃的月饼,对设计不作限制与要求,鼓励大胆创造。在活动结束拼合月饼时,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在合作、互助中尝试到了成功,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六:泥工《做月饼》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2、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发展团、压 、切、揉等技能,能借助辅助工具刻花纹。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在孩子们了解月饼,品尝月饼后,我组织他们通过团、压、切、揉等技能,借助像皮泥做一做月饼。我鼓励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大胆设计,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特别好奇,表现的非常兴奋,积极动手,每人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月饼,互相介绍、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很多幼儿还制作了正方形、三角形环形的月饼,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了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①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②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③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④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儿童
中班活动教案【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尝试利用豆类的不同颜色,大胆表现豆贴作品。
活动准备:
一、每张桌子放有各色各类豆子(青豆、黑豆、蚕豆、豌豆%26#8230;%26#8230;)
二、剪刀、即时贴、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流程:
激发爱好-→自由探索-→欣赏作品-→创作表现
活动过程:
1、激发爱好
(1)、出示三瓶豆罐。
老师摇一摇,让幼儿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
(2)、打开罐子,让幼儿看一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豆。
2、自由探索
(1)师:这些豆豆为什么会发出不同声音呢?它们长的怎么样?(颜色、大小、外形不一)
(2)师:在这些豆豆里,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3)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
(4)你知道这些豆豆能做成什么食品?
豆腐、腐竹,它们是用黄豆做成的;
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
小结: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常吃豆类食品,使我们的身体长的棒棒的。
(5)师:除了这三种豆豆外,你们还熟悉哪些豆豆呢?
幼:青豆、黑豆、蚕豆、豌豆%26#8230;%26#8230;
3、欣赏作品
(1)师:这些豆豆都穿着漂亮衣裳、五颜六色,我们能不能用它们装饰图画呢!
(2)幼儿欣赏豆贴画作品,看看这些作品都用了哪些豆。
4、幼儿创作表现
(1)请你们来试一试,用五彩豆来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想象。
活动结束:
交流作品。
中班教案【第四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看示意图折电话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共同体验活动的快乐 。
3、培养孩子关注他人的情感及初步的社会交往意识。
活动准备:
1、能看懂折叠符号,会唱幼儿歌曲《打电话》。
2、电话或手机一部、范例(折好的电话机—话筒和底座)、正方形的彩纸、歌曲《打电话》音乐带、剪刀、胶棒。
3、了解孩子心中最思念的人(指在外地的亲人),并事前与之约定,在活动开始时打个电话过来。
活动重点:
在整个活动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增进孩子与亲人间的感情。
活动难点:
1、折纸过程中,训练孩子看示意图折纸。
2、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良好个性。
活动过程:
一、电话导入,思念亲人
“铃、铃……”电话铃声响起,家长接听后让孩子接听电话,与其问候、交谈:“你在哪里?在干什么?”唤起孩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亲子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内容:打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能够相互了解情况,表示关心。
2、启发引导:打电话很高兴,做打电话的游戏一定很有趣。
3、达成一致: “我们折个电话机吧,以后每天可以做打电话的游戏!”
温馨提示:家长在活动中要专心致志、心平气和、态度和蔼、不急不躁,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亲子交流,学习折纸
1、出示范例,观察外形。
家长以变魔术的方式呈现已折好的电话机,让孩子感到惊喜。再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说出电话筒和底座的形状及颜色。
2、学折电话筒。
1家长示范折电话筒,边折边讲解步骤。
2孩子和家长一起折电话筒。
a、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彩纸。
b、看示意图,按步骤折,一边折,一边说折法。
温馨提示:此过程,主要培养孩子看图折纸的良好习惯,训练仔细看图,认真理解图意。折纸时,要求边、角对齐,折线压平。孩子学习折纸的初期阶段,可能会有一些畏难情绪,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孩子做得好时及时表扬,遇到困难时积极鼓励,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
四、亲子游戏,共享快乐
播放音乐《打电话》,家长和孩子各持一个折好的电话筒,家长扮演孩子思念的亲人,一问一答,演唱歌曲。
家长和孩子:“宝宝和××呀,正在打电话呀。”
家长:“喂,喂,喂,宝宝在哪里?”
孩子:“哎,哎,哎,宝宝在家里。”
家长和孩子:“宝宝和××呀,正在打电话呀。”
家长:“喂,喂,喂,宝宝在干什么?”
孩子:“哎,哎,哎,宝宝在做游戏。”
孩子熟悉玩法后,可调换角色,孩子问,家长答。不断更换歌词,说地名、说场所、说学习生活或其他文艺、体育活动,逐步提高难度。(如:在幼儿园——学跳舞,在超市里——买袜子,在动物园——看大象,在足球场——踢足球,在南昌——看电影,在上海——逛商场)。
温馨提示:整个游戏过程,家长要放松心情,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对唱,积极启发引导孩子,将日常生活进行迁移,创编歌词。当孩子唱出一个新的词语时,及时表扬鼓励“宝宝真聪明,你还能说出新的词吗?”若家长轮流参与表演,孩子的兴趣会更高。
下一篇:中班教学教案【热选4篇】